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之前,周氏让童若瑶去拜见童二叔,此时童若瑶才见到了童家的第一个亲戚。



010:旧事

    童若瑶倒是早就猜着了,自己的爹娘并非真正的乡下人,她初来这个世界,还是个几岁大的小丫头片子,长到七八岁周氏便叫她跟着大哥学习认字,她也认认真真地学了好几年,后来家里状况愈发艰难,便将读书一事撩开手,专心致志地跟着周氏学习针黹。

    但在教养方面,周氏做了很多工作,即便家里艰难也是不叫她轻易露面的,与乡下其他女孩儿到底不同。李家村的女孩儿少,是娇养着,而挨着几个村的女孩儿,七八岁便要卖去城里给大户人家做丫头,有些女孩儿自小离开爹娘,有些更是随着主子去了别处。

    倘或童若瑶变成了别家的女孩儿,指不定也走上了那样的道路,老天爷对她多有眷顾,上一辈子没有父母,这辈子都赚回来的。

    是夜,周氏和童老爹躺在床上,双双睁着眼,都没有睡意。只听着窗外秋风瑟瑟,阵阵桂花香飘来。

    月光透过窗格子洒进来,笼罩着简陋却整洁的屋子,却好似一片阴霾乌云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

    一转眼竟然已经是十年过去了,从前的一切于周氏而言,似乎是上辈子的事儿。

    “去了上京,好歹也该去见见老太太……”周氏试探性地道。

    隔了半晌童老爹才应了一声,周氏听不出单音节表达出来的意思,“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周氏想开解童老爹,却也不知说什么好,只说一半就顿住,嘴里不禁一叹。

    家事原是理不清的,当年老太太因第一个孩子早产,又导致血崩,人好歹保住了,大夫诊断却说以后再难怀上。后来娘家人给她出主意,倘或是别的人以后生了儿子,她的地位就难抱住。

    正妻之位虽是动不了的,但她到底也要有个儿子养老才成,别人的孩子真会孝顺她么?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给自己的亲人。老太太一开始没答应,后来养了两三年一直没动静,婆婆张罗着给屋里放了几个小妾,她着急了才同意了娘家人的主意。

    之后就有了童老爹的娘,竟是老太太的妹妹,当年在上京,那便是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童老爹的母亲是以平妻之礼娶进门的,姐妹共事一夫,其乐融融一直没有发生不愉快。在娘家时,她们姐妹感情就好,又嫁给了同一个人,相处融洽。

    不出一年,童老爹的母亲就怀上了他,生下来是个儿子,众人皆大欢喜。只后来,生下童老爹不久,老太太竟奇迹般地有了喜脉,便是童家二爷,也就是今儿造访的童二叔。

    说起来,刘家当初甘愿将两个女儿嫁给童家,也是童家当年着实不错,刘家却需要童家接济。可后来随着童老太爷早逝,童家又一直香火单薄,渐渐的童家也落败下来。

    童老爹的母亲是个性子温顺的人,瞧着童二叔一天天长大,姐姐对自己的孩子渐渐疏远,童老太爷先一步去了,思来想去没有着落,渐渐搁在心里,童老爹说了亲事不久就离世。

    后来发生什么也不难猜出来,待到童老爹娶了周氏过门,童二叔也娶了妻子,就闹着要分家了。刘家人这个时候也难出面,左右都是自己的亲外孙,然而童老爹却没了生母,周氏娘家也没什么势力。老太太给童二叔说的那门亲娘家人都肯出面,多方压力之下,童老爹一家子几乎是被扫地出门。

    想到这里,周氏又道:“咱们虽然不在上京,日子也比不得当年,好歹是一家人在一处。”

    何况,当年分家虽不公平,到底也有一些,否则这些年根本就熬不过来。老太太更偏向自己的孩子那也是人之常情,就是换做了周氏自己,大概也会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大的利益。

    她也知道,童老爹虽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一直不服气,后来离开上京,几经辗转终于在李家村落脚。从此便和上京的童家断了往来,童老爹发狠读书,就想着出人头地,周氏才一直没有规劝,现在童老爹中举,明年倘或榜上有名,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有好处。当年他们吃亏就吃亏在娘家无人出面,娘家没势力才受欺负,她不想自己的瑶儿同样如此。

    这些事还是第二天童二叔离开后,童若瑶和周氏一起做针线,听周氏说的。姐妹共事一夫?童若瑶半晌没回味过来,那童老爹见了老太太是叫姨妈还是叫母亲?她和童若远是叫奶奶还是叫……

    果然佳话都没好结果,一开始是喜剧最后总会变悲剧,这个事儿告诉人们,姐妹共事一夫那绝对是不理智的做法。

    童若瑶真佩服当年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不过这样的事儿在古代并不难见到,她是小辈,对长辈的事儿也没有资格去评论,现在的问题是,童老爹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是童若瑶世故,或者童若瑶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如果童家老太太真愿意帮助他们一家,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她是绝对会选择接受的。假装清高这样的做法也太矫情了些,人还是该看开一点儿。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叫喊声,童若瑶出去看,竟是村里几位妇人来了。自童老爹中举后,李家村的人对童家就热情起来,很多时候热情的过分。

    童若瑶请了她们进来,就去张罗了茶水。如今农忙过了,地里的农活少了都是男人们去忙,女人们就在家里赶着做冬衣。乡下人出门串门子闲逛是常有的事儿,没有复杂的程序,想到谁家就去谁家。如今,基本都会来童家了。

    大伙儿进屋,周氏也在做针线,衣裳料子却是好的,也知道周氏母女在帮城里人做些针线活计的事儿,便有人道:“周婶子怎么还忙着这些呢?如今你家那位比其他人自是不同,该好好儿预备预备明年童老爷去上京的事儿才要紧。”

    说着,便拿出一些茧绸和青色鞋面料子,朝周氏笑道:“周婶子别嫌弃,虽是剩下的,到底还是新的。”

    周氏微笑道:“那些东西现在预备到底早了些时候,再说这些活计也是老早接下来的,总不能不做。我身子骨也不好,别的不能做,只能做这些事儿了。”

    童若瑶在一旁听着,知道周氏大概和自己的想法一样,现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理由非要装出不一般来。

    大伙一边做各自的活计,一边闲聊着村里的八卦,随便还提到了李长老来说亲的事儿,今儿李长老的家人没来,这些人便拐弯抹角地问。周氏一概是同个说辞,童若瑶的亲事是定下了,可大伙好像不相信,编排起李长老的为人来,间接地也辐射了李长老的孙子,随便提提自己家的孩子。

    一连好长时间,童若瑶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再这样下去,倘或周氏说得那个人没来童家,谎言就不攻自破了。

    转眼便是九月中旬,天气一日比一日冷起来。童家的小院时常很热闹,这期间,童老爹依旧读书,和往日不同,他虽是举人了,还是会做一些家务。童若远照样逢上赶集之日便去市集上摆个写字摊子,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只九月底的这一天,王乡绅再次带着小儿子造访了童家。

    ------题外话------

    求收藏,求包养,谢谢大家的支持!



011:胡搅

    原来这王乡绅得知童二叔在上京的府邸后,特地找人打听了一番,也恰好他大儿子在上京有买卖。王乡绅便趁热打铁,写了信叫他大儿子去拜访童家二老爷,没想到这一趟不但和童家有了生意上的往来,更打探出童老爹的过往。

    那童家虽是落败,祖上留下的宅子却都在,端的是富丽堂皇,瞧在外人眼里,也是真正个的富贵人家。于是,王乡绅更有了攀交之意,今儿来却是为了他小儿子的婚事。

    童老爹在正堂屋里会客,周氏上了茶水就退出来,童家如今的家本来就简陋,一共四间房,以前没有灶房的时候,多出的那一间便是吃饭的地方,后来才改为堂屋。四间房一字排开,相隔皆是一道土墙,隔音效果不好。何况周氏和童老爹的卧房就在堂屋隔壁,那边说了什么,这边听得一清二楚。

    当王乡绅说明来意,周氏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口,紧张地捏紧手里的针,就怕童老爹答应。反叫童若瑶也跟着紧张起来,直到听见童老爹说:“谢王乡绅抬爱,小女不才,又疏于管教,令公子仪表堂堂,却是高攀不起。然,小女婚事早已订下……”

    周氏松了口气,一扭头见童若瑶隐忍着笑,故意板着脸道:“倒是在为你操心,你却事不干己的模样。”

    “有爹娘在为心,我还有什么担心的?”童若瑶说着就钻进周氏怀里,那王乡绅的小儿子虽仪表堂堂,也有些才学,可性情做派却不怎么样。你道他第一个老婆是怎么死的?就是他出外喝花酒,醉醺醺地回来又打了他老婆。结果他老婆肚子里七个月大的胎儿流产了,孩子没保住,连大人也没保住。

    尽管王乡绅花了些钱摆平了这事儿,但这乡里乡亲的,谁家的事儿能瞒得住,八卦早就满天飞了。童老爹是一心只知道读书,可他却并非糊涂虫。

    这边王乡绅再次造访童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氏耳朵里。只说这些日子,刘氏也经常带着孙子去童家闲逛,周氏对她和对村里其他人并无两样,一样的笑脸相迎,可刘氏总觉得她对自己不一般。也就是这个感觉,让刘氏坚信周氏说童若瑶定下婚事的话并不可靠。

    在家里总催着大奎去童家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大奎哪里肯,别说现在,就是以前他去了也只远远儿看着里面,并不能帮上什么忙。

    这会子知道王乡绅来了,怎么也坐不住,从屋子里出来见大奎提着水桶去挑水,便道:“你还有这个闲心,媳妇就要跟着别人跑了,还不快去瞧瞧?”

    大奎理也不理,照样往外走。刘氏紧几步追上他,冷哼一声道:“以前不是经常去么?家里的事儿放任不管,偏偏去操心,现在我又不拦着你了,你怎么就不去了?”

    那大奎嘴里不会说,心里却明白,童若瑶嫁给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这些天已经有些心浮气躁,又被刘氏闹着,这会子禁不住张口就道:“娘也知道以前,既然娘记着,她们就不记得了?”

    这一番质问倒叫刘氏不好接话,这段日子厚着脸皮去童家,刘氏本来就心虚,就怕周氏或者其他人提到以前她如何编排周氏母女的话来。没想到今儿自己的儿子却说出来,心里一时又气又恼,耳根子胀得绯红。

    情急之下,道:“我哪里知道后来会发生这些?”

    大奎也学着他母亲冷笑的模样,道:“娘如果以前就知道呢?就会看得起童家?我是娶老婆,又不是娶岳丈一家子回来。”

    这话刘氏自有自己的道理:“虽是娶老婆,那童家姑娘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娶回来有何用?”

    “娘这样说来,还叫我去童家做什么?”

    “我这话还没说完呢!那是以前,如今倘或娶了童家的姑娘,连你也跟着享福,我还不是为你着想。”村里人都有这个想法,连李长老都如此,倘或最后是大奎娶了回来,这李家村谁家有她家风光?

    后面那些话刘氏是在心里想的,大奎只看着也知道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