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佞幸的重生 作者:鸡鸭鱼肉 完结-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红唇万人尝,没有尊严,更是失去了自由。
  相比起来,他已经很幸运,起码他的恩客只有一人,还是许多人求而不得天子,就是了解到他的前生是多么的绝望,才能对比他悲惨百倍的康泽明,更加的佩服,和赞叹。
  
  因为他挺过了,呼吸着污秽,身在泥沼,只凭着一腔的信念,他活了,而不是在受辱的那一天,去死,像康泽明那样的活着,从官宦公子,到低到尘埃的男/妓,恐怕每时每刻的呼吸都在疼痛,死亡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活着要远比去死艰难百倍。
  
  就凭这信念和坚持,顾长华相信,康泽明真的有冤,二十三年前的那起案子,真的错了。
  
  “大人?”暗卫提醒顾长华,他们现在停在的地方时午门门口,该回了。
  
  “回吧。”顾长华说道。
  马车回转,掉头向来时的路。
  
  就在他们掉头的那一刻,恢弘而振聋发聩的鼓声,响彻在京城,清晰的宣告,登闻鼓响了。
  满京师的人,无论是平民小贩,行商旅人,权贵侯门,官宦学子,都望向了午门的方向。
  
  午门的登闻鼓,开国没有一次敲响的午门登闻鼓,在今天响了。
  天子治下,太平盛世,有人冤屈四海,来讨债来了。
  
  刘仁跟了赵熙,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赵熙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他是他身边的小太监,等赵熙从皇子奋斗成太子,继而成为皇帝的时候,他顺理成章的成了内侍总管。
  
  他伴随了赵熙长大,期间更是几乎是寸步不离,他知道很多的秘密。
  
  比如先帝最爱的女人,其实不是先帝的元后,昭贤皇后,而不是赵熙的生母,先帝的继皇后敬德皇后,而是后宫毫不起眼的一位昭仪。
  先帝知道后宫的水深,所以对所爱的女人,宠爱有度。
  又为了保护那位昭仪,把当时刚进宫还是美人的敬德皇后,宠起来当做了挡箭牌。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那位昭仪天生体弱,没有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就香消玉殒了,要不然皇位也轮不到赵熙来做。
  
  敬德皇后,她长得不是艳冠群芳,不是清雅脱俗,但是一张脸,却长得恰到好处,敬德皇后与王美人有六分相似,加上刻意模仿而来的动作举止,在那位昭仪死后,受到帝宠,万千宠爱于一身,衬的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然后生下了赵熙。
  
  赵熙在皇子脱颖而出,立后,封太子,然后先帝驾崩,赵熙成为皇帝,敬德皇后变成了太后。
  
  ——敬德皇后心机,手腕,隐忍,自然不差,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太后,也不可能从后宫之中,注意到毫不起眼的王美人,知道王美人才是先帝心里的朱砂痣。
  这样一个人,哪怕她退居后宫,平时不显山不落水,也没有能小看她。
  
  弯腰立在跟看,刘仁时刻保持着恭谨的姿势,看着面前天下间最尊贵的母子。
  询问了皇帝的饮食起居,太后明知道皇帝知道自己所谓何事,但是皇帝不开口,那么就只有她开口了。
  
  “听说今天有人为了二十三年前的山东赈灾银被贪污一案,敲响了午门前的登闻鼓?”
  
  二十三年前,山东遭遇百年不见的大旱,颗粒无收,蝗虫肆虐,先帝从国库调拨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拨到山东,用来救济灾民,那时因为山东布政使康春元,爱民如子,在百姓官场之中,广有清廉之名,更是少有的能吏,先帝只把自己最年幼的皇子派了钦差,作为了威慑。
  
  以为事情就这么完了,安抚住百姓,也就够了。
  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山东的灾民,远赴千里,拿着万人的血书,敲响了都察院的登闻鼓,告山东官员,从上而下,侵吞赈灾款,救命粮被掺了大半的沙子,应立筷不倒的粥里,几乎跟清水无异,以至于山东百姓饿殍遍野。
  
  先帝大发雷霆,着三司会审,案子短短在几天之内,就“水落石出”,山东大半的官员都被清洗,山东布政使携同家眷,全家更是在家中悬梁自尽,只留下一鲜血淋淋的冤字,还唯一的孩子,当时只有七岁的康泽明,因为年纪不够,免于一死,沦为军奴。
  
  就是现在太康坊的小倌留影,还跟顾长华碰到了一块。
  赵熙一边感叹世界之小,一边对着太后说道:“朕着三司会审了,等结案的时候,换到金銮殿上也就是了。”
  
  难道告御状,还真要皇帝亲自去审问不成,让皇帝一点一点的找证据,一个一个的替人犯,偶尔在对人犯用用刑什么的,这不是搞笑吗?
  这么大的案子,又是陈年老案,证据毁的一干二净了,证人也死的差不多了,没有一两个月,查不清楚的,皇帝总不能耗着吧。
  
  相反,一场全省从上而下的贪污之案,在几天之内,就搞明白了。才是蹊跷的。恐怕推出替罪羊,平息灾民的怨气才是真的。
  
  “那可是先帝钦定的案子。”
  
  “既然那个康泽明敢敲登闻鼓,想必是切实的冤枉,手中恐怕也有证据,太祖在午门立下登闻鼓,更有祖训,凡击鼓者,皇帝御审。案子却又有冤,又有太祖遗训,父皇不会怪儿子不不孝,不尊重他老人家的。”
  
  太后沉默不语,“他是康家的。”
  
  赵熙喝了一口,目光动了动,他知道太后的意思,康泽明姓康,他的父皇最爱的女人也是姓康,不但姓康,而且是康家嫡出的姑娘,山东布政使康春元嫡亲的姐姐,敲了登闻鼓康泽明的嫡亲的姑姑。
  
  康氏美人,是太后宠幸渔先帝的根源,因为有了和她相似的一张脸,她在后宫脱颖而出。
  太后初始可能有些感激,但是那丁点的感激,禁不住时间的消磨,在知道自己是康氏的挡箭牌之后,就消失的一干二净了。
  而且为了留住先帝,她处处模仿康氏,她喜欢吃千层饼,却强装出喜欢吃桂花糕,她喜欢艳丽的颜色,却只能穿的淡雅,喜欢味道浓烈的熏香,去点了十几年的荷叶香。
  
  装了二十年,先帝驾崩之后,她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她现在到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牡丹,还是菊花。
  
  她感激康氏,却又恨康氏,都是先帝的女人,凭什么她是正主,就受到先帝的保护,连宠幸都拿捏的恰当,而自己,就要成为一个替身,她身前的肉盾,把自己抹去变成了康氏,还要被先帝,逼成了一个后宫的箭靶子。
  
  她明枪暗箭,躲过去多少。
  作为一个皇帝,赵熙再明白不过了。
  
  他只能叹了一口气,“母后,您已经是太后了。”
  而康氏什么都没有留下,您的娘家已经是魏恩侯了,而康家只剩下了一个做了二十三年的小倌,您笑了最后不是吗?
  
  事到如今,为了一个康泽明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想到康泽明,太后又动了点恻隐之心,想想一个官宦之后,却沦落风尘,也够可怜的了,那起案子,康春元确实是冤枉了,不过是被先帝迫于形势,推出去的,用来泄民愤的,想想了,太后心里也就平衡了,康春元可是康氏的亲哥哥,还不是被先帝为了江山社稷,给舍了,康氏在先帝的心中,也不过如此。
  在皇帝心中,谁又能争得过千里江山,祖宗基业呢。
  
  赵熙亲自把太后送出寝宫,搀上车辇。
  
  “你到听到了。”
  赵熙回到了殿里,只见顾长华穿着绯色的官袍,白绫袜黑皮履,腰间配着银鱼袋,正悠然的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碧绿的翡翠杯,一口一口的坐在桌子面前的抿着茶水。
  
  顾长华越来越不拘束了,这是赵熙努力的结果,也是顾长华认为他应得,大家都舒服了。
  
  “康泽明呢?”对于太后和赵熙的谈话,顾长华并不感兴趣,他只要知道这对母子没有阻挠的案件的意思就行了,而太后,可能不喜欢康氏,但是当时她只是皇后,根本没有能力去做出这么大的一件案子,量充其量只是袖手旁观,推波助澜,案子牵扯不到太后,是康泽明的幸运了。
  
  “在刑部呢,你放心,他吃的好,睡得好,保准事情完了,他还是活蹦乱跳的。”赵熙拿出顾长华的白玉杯,喝完杯子剩余的茶水,就着边沿,还舔了舔。
  
  如此的暧昧,顾长华视而不见,“二十三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来你挺关心那个康泽明的,要不是知道你欣赏他,我真的要吃醋了。”赵熙调笑完,说起正事,“具体的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案子确实有蹊跷,钦差到了山东,从调查都取证,再到宣判,只有五天,而之前山东布政用自己的腰带,吊死在衙门了。贪污受贿人证物证都在,钦差五天把案子搞得铁证如山了。”
  
  区区五天,这才是最要命的,也是最蹊跷,最值得的怀疑的。
  
  “你忘了说一点,钦差到达之前,山东民怨沸腾的程度,几乎要激起民变,而案子宣判之后,一切都平息了。”有眼睛的,稍微用脑子一想就知道,山东的平息,是用山东官员的人头压下去的,而且人头必须够分量,要不然怎么平息山东灾民的苦难,家破人亡累累白骨,怎么让这场引起天下震动,备受四方瞩目的贪污之案,赢进天下人心。
  
  始作俑者,是先帝。
  
  赵熙当然知道这点,在大局面前,区区一个布政使算得了什么?
  皇帝首先学会就是要取舍。
  
  “案子明天会在大理寺有三司会审,我已经下旨,让你监审了。”与其等你开口,还不如我先说呢,康泽明的风骨确实是让人佩服,也怪不得顾长华想帮他一把了。
  
  赵熙解下了自己身上的玉佩,替顾长华系在腰间,“忘了告诉你,现在的大理寺少卿就是当年先帝派往山东的钦差。”
  也就是定下康春元罪名的人。
  


53、如愿以偿
 
  接近黄昏的时候,挤满街道的百姓,才知道了来自皇城皇帝陛下的旨意,大理寺贴出布告,第二日未时过堂。
  
  对于开国以来,第一起敲午门登闻鼓的案件,备受人们瞩目,不管皇帝的意愿,英明或者昏庸,这场案子必将在大齐的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史笔如刀,稍微有点学识的人,都料到了皇帝的态度,只要皇帝在乎名声,这件案子是受理定了,而且如果有确切的证据,哪怕是先帝钦定的,翻案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升斗小民,对这起案子的关注程度,不是来源有人敢敲午门登闻鼓,而是敲登闻鼓的人,居然是太康坊现任的老鸨,曾经名噪一时的花魁。
  这才是他们瞩目的原因。
  
  想想,官宦子弟,沦落风尘,忍辱负重,隐忍二十三年,备受□,一朝得遇金科榜眼顾长华,顾长华倾倒在曾经的花魁的脚下,为花魁的坚忍所动容,决意帮助花魁一家洗涮冤屈。
  ——要不然,怎么二十三年,花魁身在京城都没有去敲登闻鼓,偏偏现在就敲了呢?
  
  在金科榜眼的帮助下,终于突破奸臣的重重陷害,阻隔,敲响了登闻鼓。
  
  最后奸臣被诛杀,花魁沉冤得雪,与榜眼郎结为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