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佞幸的重生 作者:鸡鸭鱼肉 完结-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查案并不相互矛盾,和以往一样,他抱着一定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是非曲直的念头,来到山东。
  
  但是,等到了山东才发现,情况恶劣的程度远超想象,村庄荒无人烟,野外横尸遍地,人们衣不遮体,甚至出现了零星的惨绝人寰的易子而食,百姓成批的逃难,而那时天气正值夏季,也有了瘟疫爆发的预兆,只能封锁山东通往外界的通道。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他居然发现有反贼混搭其中,煽动山东百姓和当地兵丁,也许哗变就在眼前。
  
  林茂源几乎夜不能寐,睡不能安寝,他几乎没有合眼的连续清查,争取早日给百姓一个交代,而一切的证据,都指向当时颇有清名的山东布政使康春元,但是康春元毕竟是山东布政使,把山东搞成这个样子,他得不偿失,而且证据到手的实在是太快了。
  
  康春元也曾指天发誓,在山东百姓,上京告状之前,他曾经往京城送去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折,也曾经整治过贪污官员,并且变卖家产,赈济灾民。
  
  一时之间,林茂源都不知道康春元是大奸若忠,还是大忠若奸。
  证据确凿,林茂源举棋不定,而外界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流言,说康春元才是山东灾民饿死无数的元凶,流言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据,林茂源手里的证据被一个“正义人士”,公之于众。
  
  之前,山东百姓有多感激,有多敬重康春元,之后就要多么的恨他,城里被愤怒的百姓,挤满了,要求惩治康春元。
  
  那时的百姓已经不是百姓了,看着父母儿女,活活饿死,妻离子散,他们拿起了武器。
  
  尽管知道有些地方还有疑问,林茂源在死一人和整个山东民乱之间,做出了选择,证据确实确凿不是吗?
  而康春元之前,就已经畏罪自尽,全家从老到小,只留下了他的独子。
  
  刑部尚书面上从容,眼睛里却有了笑意,“康泽明这么说,你是知道,那剩余的五十万两白银去了哪里?”
  
  “我当然知道。”康泽明说道,案子到了这里,才到了关键,“在家父自尽之前,已经查出了贪污的黑手,并得到了他们的亲笔书信一封。”
  
  “在哪里?”这下连从开始到现在都不发一言的左都御史,脸上都开始变了颜色。
  
  到这个时候,康泽明反而气定神闲了,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不是不会来到这里的,“书信所藏的位置,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是因为事关重大,家父把书信所藏的地点,刻在了三只长命锁上的花纹里,分别交给了父亲的两位同僚,也是和家父一起获罪的两位好友。”
  
  重头戏来了,顾长华有些不详的预感。
  “他们虽然早已经获罪被斩杀,不过他们的后人都在,济南知府杨大人的女儿,现在是吏部尚书顾渔大人二儿子的妾侍,布政使参议柳大人的遗腹子,现在是顾长华大人的贴身小厮。”
  
  随即,连同康泽明在内的人,他们的视线都聚积在顾长华的身上。
  


56、喜事?
 
  在昨天,顾长华对今天大理寺衙门的情势发展,有过料想,他料到康泽明在时隔二十三年之后,敢翻起旧案,能翻起旧案,或者在知道留影,就是二十三年前山东布政使之子,他就可以猜测,康泽明的手里,必然有证据或者线索——要不是企图翻案,有翻案的希望,他怎么能生不如死的,在太康坊苟活着二十三年。
  
  康泽明手中有证据的可能性,高达□成。
  
  而就像顾长华告诉白氏的,这件案子牵扯到杨氏姨娘的几率,实在是低的微乎其微,尽管几率小,顾长华也做了一点心理准备。
  
  但是对于青随,却真的是没有想到,并且吓了一跳。
  
  顾长华记得,青随的父亲,是一个镖师而已,正因为如此,初入顾府的青随因为会一点武艺,就被白氏放到了他的身边。
  
  “康公子,你怎么能确定我的小厮青随,就是前布政使参议柳大人的遗腹子?”顾长华温声问道,毕竟是遗腹子嘛,既然是遗腹子,出事的时候肯定还在娘胎的肚子里呢,和康泽明肯定是没见过,再说,是个二十三年,青随今年二十三岁,就是隐瞒了年龄,再加上两岁,一个两岁的幼儿,长了二十三岁,仅凭容貌怎么可能认得出来?
  
  青随又改名换姓,或者是被人收养,不像杨氏一样,出身是明摆着的,康泽明是怎么认出青随的。
  
  顾长华这一句话,可谓是替所有人问的。
  
  康泽明道:“和公子初见的时候,也是机缘巧合,老天庇佑,我恰好看见了青随身上的长命锁,虽然只是乍现,但是绝对错不了。”
  
  顾长华深深的看着始终挺直腰跪在堂下的康泽明一眼,康泽明和青随只不过在太康坊,见过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从始至终,他根本就没有看见,青随被康泽明看见什么长命锁,而且,青随这么大的一个老爷们,身上怎么会随身带着长命锁?
  
  康泽明这么说,无非就是还顾长华一点情分,毕竟青随身上有着长命锁不假,但是长命锁是一个死物。一个死物,愿意的时候,就可以证明青随是前布政使参议柳大人的遗腹子,不愿意的时候,一个可以从任何渠道,得到的长命锁,算什么啊,他可以说长命锁就是捡来的,买来的,有人送的。
  
  青随到底是不是前布政使参议柳大人的遗腹子,要看这场案子,能不能翻案?罪臣之子,镖师之子,蒙受冤屈忠臣之子,看情况而定,主动权在他们手里。
  
  康泽明的情,顾长华领了。
  
  三位主审(?)不在乎青随到底是什么身份,重点是青随的手里是不是有那块三分之一的长命锁。
  
  大理寺卿不发一言,像一个木桩似的。
  刑部尚书愉快的接受控制权,压抑住兴奋立刻吩咐人分别去顾府和顾宅,去请杨氏和青随,然后笑眯眯的对着康泽明,从康泽明变成了康公子,“不知康公子的那只长命锁,可否带在身上?”
  
  康泽明摇了摇头,遗憾的说:“我的那只长命锁在二十三年前,就已经毁了。”想想也知道,富贵人家的长命锁自然是金的,要是银的或者铜的,不是摆明着告诉人这东西有问题嘛,既然是金的,康家,经历抄家,康泽明被贬为军奴,一个金质的长命锁自然是留不住的。
  
  刑部尚书,尽管很想要大理寺卿难看,但是听康泽明这么一说,也无噪色,就这么平静的等待康泽明说下文。
  
  康泽明伸出一根手指头,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虽然长命锁已经被毁了,但是该记得我都记在了脑子里。”
  
  “好。”刑部尚书含蓄的一笑,不着痕迹的看着大理寺卿一眼,心里得意非凡,“那就等两块长命锁了。”
  
  顾长华暗中摇了摇头,事情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的,恐怕好事多磨吧?
  想想,对比起康,柳两家,一家唯一的后人进了太康坊,一家隐姓埋名或者逃命,成了镖师之子,一家光明正大的生活在京城,虽然是贱籍,又加上了顾家的庇护,但是康泽明连被发卖为奴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贬为军奴。
  杨家比起其他的两家,好的有点太幸运了和得天独厚了吧?
  
  不管能不能顺利进行,顾长华也要避嫌,一个是他的小厮,一个是他父亲的妾侍,于情于理他都要回避 ,青随还好,最重要的是杨氏,是顾泰的妾侍,是长辈,是庶母,难道一会儿让嫡子来审庶母,庶母跪着,他坐着?
  
  顾长华起身就要行礼回避。
  
  大理寺卿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有些为难,不让顾长华走吧,人家的要求再正当不过,他们拦着,都是惹人非议,让顾长华走吧,一会儿长命锁送到,恐怕就要毫不迟疑的交到这位陛下钦点的监审的手里。
  
  长命锁他们绝对不能经手,藏要重要的物证的证据肯定是远在山东,路途遥远,这万一中途出了什么岔子,导致消息外露,有人捷足先登,他们就是怀疑的对象。
  
  现在案子,他们能搞定的已经搞定了,只等长命锁一到,就把两把死的长命锁和一把活的长命锁康泽明,往陛下跟前这么一递,他们的差事,就完了。
  
  这个时候,相当于替陛下监审的顾长华怎么能走呢,更可况,昨天就宫中就传来了消息,顾长华被赐给一块玉佩,玉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玉佩是带着明黄色的流苏被陛下赐下来的。
  
  那是玉佩吗?那是可以代表陛下亲临的信物。
  顾长华蒙受多大的隆恩,就可见一斑。
  
  刑部尚书快速的扫视顾长华上下,那块玉佩,应该没有带在身上吧。
  
  顾长华要有,刑部尚书没有理由拦,也没有胆量拦。
  三位主审,商量了一下,决定干脆“中场休息”,在等人把青随和杨氏传来的时间里,去后堂喝盏茶,休息一下,顺道留下顾长华。
  
  对于二十三年前,改变了自己一生的那场震惊一时的贪污大案,即将重审,可能被翻案,在顾府的杨氏,喜忧参半。
  
  在白氏走好,杨氏并不好过。
  
  对于她来说,白氏的存在对她没有任何的影响,无非就是占住了正妻之位,不是白氏,还有别人。任何站在顾泰正妻的位子上,都不会像白氏那样平和。
  
  杨氏得承认,白氏没有给过她苦头吃,比高门里动辄作践妾侍,苛刻或者捧杀庶子的正妻要好的多,某一方面来说,是杨氏的幸运。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要是杨氏的不幸,如果白氏不是那么的面面俱到,大度到她连下绊子上眼药的余地都没有,顾渔怎么会越来越喜欢白氏,杨氏又怎么的此消彼长,厌恶于顾渔。
  
  如果白氏恶毒,凉薄,不识大体,杨氏早就把她挤兑成一个隐形人。
  这是杨氏的幸,也是杨氏的不幸。
  
  她对白氏有过同情和愧疚的时候,每逢白氏独守空房,每逢顾泰对白氏视如无睹,她就会愧疚,又夹杂着快意,正妻又如何啊。
  但是这一切在白氏生下了,顾家唯一的嫡孙顾长华的时候,就全变成了怨恨。
  她为什么生的是儿子?她为什么生的是嫡子?为什么就要一辈子压在自己儿子头上?
  所以她怨,她恨。
  
  但是总的来说,杨氏和白氏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他们相处的很有默契。
  杨氏也没有想过,让白氏从顾泰的正妻的位子上下来,因为白氏下来,她也不可能上去,而且只要有顾渔在,总会有人上去,换一个人,也不会比白氏更好。
  
  杨氏看的很透,在白氏离开之后,她就知道顾家的二夫人早晚会有人坐上去,但是她没有想到,顾渔会那么的迫不及待,一刻都不愿意多等,在白氏离开的当天,就已经让大夫人去寻找合适的人选,等到了第二天,已经找准了人家,只差下聘了。
  
  而在此时,她知道她的父亲可能没有贪污,她不是罪臣之女,不是贱籍。
  
  顾泰在屋里踱着脚步,兴奋非凡的说道:“老杨那边怎么还不见话?也不知道大理寺那边怎么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