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佞幸的重生 作者:鸡鸭鱼肉 完结-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父子面对面的坐在一起,深夜之中,彼此都没有睡意,“深夜前来,儿子也是一件事儿急于告诉父亲,恐怕父亲不尽快阻止的话,母亲会惹出大乱子的。”
  
  顾科说的严重,顾渔只是抬了抬眼,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只要不是抄家灭族的大祸,什么事情能值得大半夜找自己,不过还好,大儿子还能看得清大的形势,只要站不错队,守成还是可以的。
  
  再说自己的小儿子,那就只有“大事糊涂,小事精明”来形容,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一个家都被他弄得尊卑不分,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小的家他都弄不明白,还能指望他干嘛呢?都是被自己那个小家子气的老妻给教歪了。
  
  “你母亲还能惹出什么大乱子?”顾渔哼了一声,“再乱还能乱过,你母亲把咱们家的长孙弄成庶出的?”二十年的那一出,要不是他顾渔在官场的人缘好,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想他顾渔自诩为礼教君子,不养外室不纳姬妾,就是想要改正顾家清正的名声,经营了多年,好不容易让人忘记顾家的老太爷宠妾灭妻,逼死嫡妻的事儿,一下子全毁了。
  
  人们不会说杨氏宠爱幼子,只会说他们顾家的家风不良,上梁不正下梁歪,顾渔真是冤死了,他真的是被瞒在鼓里啊,等他清楚了之后,早已经瓜熟蒂落无可挽回了。
  
  经过此事之后,顾老爷与老妻可谓是相敬如冰,听到老妻的名字,顾老爷都不高兴。
  
  看父亲的反应,顾科就明白二十年的芥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失,反而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越长越大,下面的话必将是火上浇油,在父亲和母亲之间再砍上一刀,但是顾科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能纵容母亲的。
  
  反正父亲也不可能休掉母亲,顾科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给了父亲听。
  
  说完,顾科平静的看着父亲,“母亲想要给长亭找一门好亲,也不过是疼爱长亭过甚了。”
  
  “一个娘家的外甥女居然比自己嫡亲的儿子还要重要,你说,我还能说什么呢。”事到如今,顾渔对于柳氏已经不抱有什么幻想了。
  
  两父子相对无言。
  
  “归根结底,还是杨氏他们的心太大了。”杨氏就是顾老夫人柳氏的外甥女,而杨氏所出的女儿与顾老夫人朝夕相伴,不会听不到一点风声?明眼的不妥,却没有提上一声,也是痴心妄想吧。这件事情,顾长亭可能无辜,益慧却肯定知情。
  
  顾科不想说母亲的错,那么所有错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教唆。
  
  “你母亲本来就糊涂,她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后果,还算情有可原。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个人利益置于家族利益之上,那就是愚蠢了。”顾渔苦笑,“这都是你弟弟惹出来的事儿。”
  
  嫡庶不分,致使庶子庶女妄图与嫡子比肩,长此下去,庶出子女必定欲壑难平,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想要把嫡子取而代之也不是什么不能想的事情。
  
  ——家无宁日啊。
  
  “我记得国子监祭酒蔡恒有一个庶出女儿,年十九岁,因为为嫡母守孝错过了花期,据说颇为贤良,明天起早就让你媳妇找一个上好的官媒,上门提亲。”顾渔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断了他们的念想,这样谁也再也闹不出什么事儿来了。
  
  “那是不太委屈长亭了?”顾科于心不忍的说道,其实顾长亭也是被蒙在谷了,顾长亭到京师才八天而已,再说人家脑子也没那么蠢,没有自我膨胀到以为可以娶到何家的嫡女,充其量就是希望找一个门第稍微高一点的老婆。
  
  “委屈他,哪里委屈他了?同时庶出,一个从四品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一个从五品知州的儿子,要认真论起来,还是高攀呢。”
  
  可不是一个从四品,一个从五品,相差整整一品,可不是高攀?
  
  可事情不是这样算的,顾长亭除了有一个从五品知州的爹,还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孙子,而且国子监祭酒蔡恒家很是“清”贵,嫁妆恐怕给不了多少的。
  
  顾科想了想,说:“我倒是知道蔡大人家除了有一个十九岁的庶女,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嫡女没有定下人家,正好与长亭匹配,能娶嫡女,为什么要娶一个庶女?”打压的厉害,恐长亭生出怨言。
  
  “你以为我不希望长亭好吗?他也是我顾渔的孙子,但是他必须要摆正位置,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顾渔闭起了眼,“所谓娶妻娶贤,我前车之鉴,你让媳妇去仔细相看一下,看看哪个更加适合,尽快定下婚事吧。”
  
  父亲说出这话,顾科就是知道父亲已经松口了,毕竟一般的情况下,嫡女受到的教育总是要强于庶女的。
  
  就像是顾渔自己说的,顾长亭还是顾家的子孙,如非必要,他的祖父要怎么会要打压他?就是破逼无奈的打压他,也不会想把他打到尘埃里。
  
  “那我明天让于氏去想蔡大人的嫡女提亲?”顾科小声的说道。
  
  对面的顾渔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家事谈完了,还有国事。
  
  两父子喝了一盏冷茶,清了清头脑。
  
  “你是户部侍郎,最近你们户部有什么动静没有?”顾渔问自己的儿子。
  
  “父亲这样问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顾科反问。
  
  “好了咱们父子之间就不用打什么谜了?”顾渔拢了拢袖子,“你们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说白了就是管钱的,陛下连年西北用兵,最近主和派以国库空虚之名,请求停战,以令百姓休养生息,主战派也以“毕其功于一役”为由,极力请战,两方争论的焦点无非在于——国库能不能支撑,我现在问你户部还有没有钱?还有没有多少钱?”
  
  “父亲,您知道我只是户部侍郎不是户部尚书,这种问题,您应该问户部尚书才对。”顾科简直想无奈的摊摊手。
  
  “废话,要是能从户部尚书口中问出来,我干嘛还要问你啊?”顾渔说道,“现任户部尚书乃是陛下的心腹,陛下又是强力支持西北战事,我能问出准话来才有鬼呢?”
  
  顾科思索,“西北和突厥已经打了三年,两方互有胜负,三年之间,全国的大部分税收都投入了西北,加上官员的俸禄,修缮水历,皇家用度,每年国库肯定是入不敷出,都是吃常年存下的老底了。
  您也知道我调到户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国库还剩下多少钱我不是非常的清楚,不过每逢西北军催要粮饷,尚书大人都会愁眉苦练的好几天,以此推断的话,国库的银子恐怕不是很多了。”
  
  顾科根据尚书大人以往的以为国库不可能还剩下多少钱了,如果顾长华在这儿,他根据前生的经历就清楚的知道,国库里不是没有银子了,而是国库里的银子没有在国库里而已,西北是否继续用兵也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而是大齐皇后之争,未来的太子之争。
   


12、抵达
 
  船在运河上顺水而行,只不过两日,京师就近在眼前,在离京师只有半步之遥的通州,顾长华他们停了下来,因为没有人敢把一个确诊为风寒的病人送进天子脚下,尽管隔离做得很好,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一旦在京师之中被确认为伤寒,病人就会直接送去近郊,从来没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知道,却把疫病带入京师,一旦被人发现,死罪亦不为过。
  
  这不仅是因为京师是有着百万人口的人口密集的城市,更是因为京师是大齐的都城,是大齐的中枢神经,住着尊贵的天子——赵熙。
  
  哪怕先前沧州知州没有叮嘱过,顾长华他们也知道在没有确定已经痊愈的情况下,他们是万万不能进去京城的。
  
  随顾长华他们而上船的老大夫,不愧是整个沧州城首屈一指的大夫,在他高超的医术之下,林恒川的伤寒日渐痊愈,精神也渐渐恢复,值得庆幸是隔离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并没有人受到传染,顾长华主仆三人已经度过了伤寒发作的潜伏期,被确定没有感染风寒后,按理说,他们就可以离开了,顾长华却决定陪同林恒川滞留通州,等到林恒川痊愈之后,再一同前往京城,只派了青衣前往京师顾家报平安。
  
  这种不离不弃的行为顿时获得了全船的敬佩,包括林恒川,哪里知道顾长华的初衷只是不想面对那座城池,那是他的一生,躲不过去,那么哪怕能晚一点也是好的。
  
  在通州停留的时间里,林恒川经过了调养,已经在昏迷中醒来,也能略微的起床走上几步,只是身体要恢复以前的巅峰状态,还需要花费些时日。
  
  只是多日无所事事,顾长华和林恒川都不免无聊,考试日期也日益临近,两人时常在一起讨论一下功课,林恒川虽然体力不济,但是头脑异常的清楚,信手拈来,倒是让顾长华叹服不已,也许一开始顾长华是想在林恒川身上做一下投资,但是现在却对他的人品才学敬服不已,两人相处日久,都有些相见恨晚之意。
  
  让人心情愉快的时光总是指间流沙,顾长华再希望时间就此禁锢,让他永远留在通州,或者再不喜欢踏足那个大齐最大的城市,时间还是到了此刻——林恒川痊愈了。
  
  既然林恒川的身体已经宣布痊愈,送他们来京师的船只衙役和劳苦功高的大夫,迫不及待的启程把他们送到京师的码头上,就立刻赶回沧州,顾长华和林恒川也就此分别。
  
  码头上被派来接他们的人,已经在码头上等了十几天天,顾长华在顾府里呆的时间并不长,满府上下认识顾长华的人并不是很多,满打满算也就五六个人,这五六轮流值守,顾长华刚和林恒川分别完,回头就起瞅见了一个在不远处东张西望的中年人。
  
  两人四目相对,中年人在几个年轻人的开路之下,挤开了拥挤的人群。
  
  “忠叔。”见到来人,顾长华欣喜,“一晃四五年过去了,您的身子骨还是那么硬朗。”
  
  被称作忠叔的男子一撩袍子就要行礼,膝盖还没有弯下,顾长华已经拖住了他的胳膊,“忠叔,您这不是折煞我了吗?不说您从小看着我长大,您就像我长辈似的,您儿子青衣,我也是把他当成弟弟看的,无论从哪方面看,您都是我的长辈。”
  
  明知道这话当不得真,忠叔此时已经乐的嘴都歪了,他是顾府的老管家不假,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奴才,主子肯恭维你,不能往心里去,听着那也是顺耳啊,而且在自己的儿子被老爷送去顾长华身边起,他注定就是顾长华那一边的。
  
  管家一职自家世代相传,自己死后儿子青衣就是顾家的管家了,儿子都在顾长华身边了,忠叔要是再不知道,顾府以后是谁当家,他就白活了这么大岁数,可惜,却有人看不清楚,忠叔想起昨天顾蔡两家交换的庚帖,对顾长华更加的殷勤起来。
  
  “大哥定亲了?怎么这么匆匆忙忙的?”坐在马车上,听忠叔讲起,顾长华颇为诧异,他这位大哥的婚事算起来可是拖了五六年,这来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