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山河图-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老虎爬起来,张开虎口,愤怒地虎啸一声,几乎整个楚家寨都能听见。听到虎啸声,猴子立即就清醒过来,随后赶紧往屋里跑去躲难。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稻草堆
    次曰,楚家强、楚胜民等人出去帮别人割禾了,家里留下叶彩萍等人帮忙晒谷,这么多人,就算下雨,也不用害怕了。
    三四天过去,村民基本上都收割完了。这时候,一般老幼就在晒谷坪晒谷。
    晒谷坪,是农村一个很重要的场所。作为村里用来晒稻谷和玉米等农作物的一大片平地是村里一个十分重要的公用场所,每到丰收时节在晒谷场上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小片晒谷的“领地”。平时宁静的村庄一下子变得人来人往,热闹起来,犹如赶集一般。连村里的鸡、鸭等也快乐地跑来凑热闹,在晒谷场到处转悠着。
    妇女去将田埂上的野草除掉。壮力则是翻禾杆晒干,然后组成一组组,挑回去安放。等什么时候不想出去放牛,或者没有空,就扔一点给水牛吃就可以了。
    收割之后,乡村便是稻草的世界。
    楚家强家里就是楚胜民组稻杆,楚家强等人就长竹子一组组穿好,挑回去。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稻杆看似凡凡无奇,但其实也是一宝。在粤省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眼前这些微不足道的稻杆。
    很多人都知道,粤省三宝就是陈皮、老姜跟禾杆草。陈皮老姜就不说了,食用价值很大,很多家庭离不开它们,在人民生活中占有很大地位。
    禾杆草,可用于做饲料,燃料,积肥,煮食,建筑材料,造席,造鞋。
    点燃它,一可以提高田地范围内的温度,以防止冷空气冻伤农作物,二可以积肥,为来年耕种打好基础。燃料化作灰后,再施回到田地里肥田,如有需要,可在幼苗四周铺上禾杆草护根。另外,碱水糍粑用禾杆草烧灰取碱。当然,现在都不倡导燃烧稻杆,主要是空气污染大。
    以前,屋顶的禾杆草有滑水的作用,令雨水不可浸入。砖与砖之间则是以糯米浆拌石灰,加上禾杆草为黏结。禾杆制取纤维可制成板材,算是新工艺了。以前农村屋内的草席底下可铺着厚厚的禾杆草,用于取暖。
    在城市,私房菜作私房招牌稻草香肉,选用的也是肥猪肉,是用禾杆草扎住煮,除了够回归乡土味外,还能让猪肉吸收了它的香味,入口即渗。
    在不少的少数民族区,他们的绣花布鞋鞋底于后跟至鞋口前端为双层布底,鞋尖上翘,面绣花鸟,多无绊。六角眼耳细草鞋鞋底用糯禾杆草编织。
    “这些禾杆是怎么绑的?我看二叔很快呀!”周福荣不大明白是怎么绑的。就看见二叔将腰身粗的一堆禾杆捆在一起,然后抽出几条禾杆,在离顶部十多二十厘米处一环,然后用力一抽,就完成了一个。
    “哎!别拆呀!一会你绑呀?”楚家强见周福荣就要拆开来,分析一番,看二叔是怎么绑法的。
    “的确神奇,好像还挺紧的。”李泉等人也是惊奇。前一年,挑禾杆他们没有参与,那时候刚好出去玩。
    而且,这些禾杆楚家强家里上次也不要了,让村民谁要就谁挑回去。一般都是家里有牛的人会拿回去,他们这里,其实除了喂牛,用处就不大。
    “这个绑法很简单,你们看两遍就会了,但要做到我二叔的程度,还得多练。”楚家强说道。按照自己二叔的年纪,在农村,绑禾杆没有一万组也有八千组了吧?
    他见陈武的人有兴趣,也就示范一次给他们看。首先,将禾杆叠整齐,弄成水桶粗左右的一捆。然后抽出几条稻草,揉成一条麻绳状。在离尾端十多二十厘米处环绕一圈,将那几条稻草的一段塞到绑痕里面,另一头用力一抽,这就完成了。
    尽管看起来很简单,但周福荣等人还是做了好几遍,才勉强做出一个样来。
    “绑太低了,一会挑的时候就会反过来。”楚家强对李泉说道。这家伙太不注意了,都快绑到中间去了。中间比较大,就发现稻草不够长。
    “好了,你们都不是这个料,赶紧挑回去吧。一会,还要叠成稻草堆。”楚家强跟他们说道。
    在楚家寨,晒干的稻草都会堆成稻草堆,是一个巨大的圆锥体。这样下雨就只能将外层淋一层,等太阳出来,很快就干了。
    那堆放得高高的犹如小山似的稻草堆,可是孩子们欢乐的乐园,快乐的源泉。躺在松软的稻草堆上闻着稻草略带泥土气息自然而然的香味,你可以从中品味出成熟的温暖的安定的愉快的滋味。
    其实,稻草在不同的环境下气味是不同的,被太阳晒过的稻草是干燥而温暖的,稻香味特别浓郁且四处飘散,而被雾气包容过的稻草则低调得多,你只有凑近才能闻到那原始的味道。但孩童是不需体会这些的,感觉好就行。
    挑回去之后,楚家强走上那个堆砌稻草堆的大架子。一般这些架子都要离开地面的,这样就算下很大雨,底部也不会被雨水淹没。
    另外,架子的中间,往往都要竖着一根大树干,用于稳固整个稻草堆,可以说是稻草堆的脊椎,很重要,不然那么高的稻草堆,风大一点,就可能吹翻了。
    “我上去放吧!你们在下面就行。”陈武跟周福荣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都想上去体验一下,不想在下面递禾杆上去。
    “一个人上来就行了,其他的就在下面搬。”楚家强说道。
    最后,那几个人在小宝的建议下石头剪刀布,李泉获胜,就跟着楚家强爬上去。他就接住下面递上来的禾杆,给楚家强叠。
    “我去拿梯子过来,不够高。”楚胜民说道。
    这时候,已经叠了离地面四五米那么高了,就是扔也扔不上去。禾杆虽然不重,但笨大,空气阻力大,扔不高。
    谁知道人家巨熊捉起一组组的禾杆,轻轻往上一送,就到了顶部。
    “咳咳!还是这家伙厉害呀!”陈武等人干脆闪开,让巨熊表现。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草鞋木鞋
    “哈哈!我们堆一个村里最大的稻草堆。”李泉在上面大笑道。
    “你小子小心一点,别自己摔下去,不死也塌层皮。”楚家强连忙提醒那家伙,毕竟现在已经比一层楼还高了,真要是摔下去,谁能保证不死,或者残废?
    楚胜民呵呵一笑,跟这些年轻人干活就是有动力,感觉年轻了。
    “我们肯定做不了最高的,我们的禾杆没有别人家多。”二叔笑道。
    “我们老家也有人这样干的,有些人甚至就在一棵树,环绕着堆,做成草垛。”一个游客走过来围观,感觉很亲切,于是说道。
    他们那儿不叫稻草堆,就叫草垛,那些一组组的禾杆就叫草把!他们老家那儿,一般稻子脱粒后,先将稻草均匀地摊开略作晾晒,再攥成一个个草把,继续晾晒一二天后就可将它收起来。有的农民会在住房附近的空地上插一条粗大木杆,将稻草围绕木杆叠成近似腰鼓状的草垛。
    甚至不少人家是将稻草绑在野外的树干上。先用4至5把稻草在离地面约2米处的树干上打一个结,嗣后围绕树干逐一叠放,随之将半径扩大,达到一定高度后再适时收拢,最后做好顶盖,数量大多在400至700公斤之间。
    “你老家在楠。溪?”洪老转过头问道。
    那人一愣,十分惊奇:“你怎么知道?”
    “呵呵!在树上做草垛很多地方都有,但大规模做的,还是楠。溪两岸。那些地方以前也走过,的确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洪老笑道。
    每到秋后,不论在楠。溪两岸的滩林中,还是村庄附近的山坡上,甚至于田头地角、庭前屋后,到处都可以看到金黄色的稻草堆,尤其是树干腰际上那一个个状似橄榄球的的稻草堆,排列错落有致,形状同中见异,给楠。溪江的山水田园以巧妙的点缀,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图。
    “还有没有?堆太高一会下不去啦!得将长梯抬出来就麻烦了。”楚家强对下面喊道。
    在农村,很长的梯子都有,毕竟南方瓦房经常要上屋顶捡瓦之类,梯子自然也就得做高一点。
    “等等!还有一点,反正不多了,省得做第二个,干脆弄成一个就算了。”二叔说道。往年,都是弄两个的,今年耕的田少了。
    “迟一些,山口村的人可能会来收禾杆。”李泉说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要禾杆干什么?自己不是也耕田吗?”陈武等人就不解了。
    “我当然知道,毕竟我的奶源地基就在他们那儿。经过蔡志文等人的努力,已经说服了村民将大部分田地退耕还草,就留下村中央比较肥沃的农田继续耕种。这样一来,禾杆自然就会变少,而且随着他们放牧增加,需要的稻草也就增加。”李泉说道。
    这回,大家才想起,这家伙在山口村可是砸了上千万的。当时,连市长都忙中抽空下来,为山口村奶源基地正式开启发言。
    稻草除了喂食牛羊之外,还有一个很普遍的作用,就是给牛羊作垫料。它既给家畜保暖,有利于家畜健康和环境卫生,又能吸收家畜的粪尿,保持肥分,减少挥发和流失。稻草与粪便揉合,再通过一段时间发酵后,是农家最为理想的基肥,尤其适合于种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
    二叔将一个梯子拿过来,楚家强让李泉先下去,反正不多了。往下看了一下,离地面起码六米高了,还好他没有畏高症。
    “要用的时候,不是还得爬上去拿?好像很麻烦呀!”有人质疑道。虽然感觉这种堆放稻草的方式挺有创意,但感觉华而不实的感觉。
    楚胜民摇摇头:“不用,就在上面抽就可以了。下面的抽出来,上面的自然就会塌下来,将你抽开的空间填满。”
    “哦!那是我想错了。”那游客讪讪一笑,受教道。刚才那问题,是自己没了解彻底。如此一来,就显示出农民智慧不低呀!看来,以前有人说得没错,中国古代的创造,都是注重实用的,这些草垛就可以看出来。
    “喂!先不要下来,我给你们拍一张相。”那游客突然对上面要下来的李泉喊道。
    “好!等等,我摆个姿势先。”李泉连忙说道。
    等弄好之后,周福荣还要扛一组禾杆回去。按照他的说法,要做一双草鞋穿穿。楚家强等人汗颜,做一双草鞋,用不用扛一组那么多回去呀?
    “你会不会做呀?”陈武开口问道,表示严重的质疑。
    周福荣非常诚实地摇头:“不会,但二叔他们应该会吧?以前没鞋子穿的时候,不是穿那种东西吗?可以吸汗,防滑等,我觉得挺好呀!”
    “我们小的时候,已经有胶鞋了,还有布鞋,草鞋不是没有穿过,但很少,主要是草鞋很容易坏,十多二十天就要换一双。那时候,我们还穿过木鞋呢!”楚胜民跟大家说道。
    “木鞋?木屐吗?那东西不是曰本人的吗?”有人问道。他们发现商场也有卖,一直以为是曰本人的东西,所以都下意识地没有买。
    “什么话?木鞋的起源地是我们中国,曰本人只是跟风而已,而且那时候曰本穷,他们森林有多,木材不缺,所以就喜欢上了,将其普及而已。”洪老马上纠正道。
    中国是木鞋文化的发祥地,将木质材料用于制鞋的记载已有近5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