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战役之初开始,苏军的战场推进就相当顺利,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苏军三个方向上的进攻,就基本达成了第一步作战目的,德军维斯瓦河、奥德河防线全面崩溃。苏军向柏林方向挺进了近一百五十公里,整个波兰东部地区全面光复。

十月中旬,波兰首都华沙解放,左翼地波兰临时政府随即成立,并组建了总兵力达二十余万的六个集团军,参与苏军的随后作战。

十月下旬,波兰战役的第二阶段战斗拉开帷幕,苏军以四个坦克集团军部队为先导,向西里西亚工业区实施快速的迂回包抄,以达成合围该地域德军部队的目的。

在遭遇了连续的战场打击之后。德军大本营的指挥已经完全失控,各方面的指挥官已经丧失了基本地判断力。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场指挥的混乱。

就在苏军从数个方向对西里西亚工业区进行大范围包抄地时候,为支援维斯瓦河、奥德河防线而匆匆赶来的四十个由新兵组成地步兵师。姗姗来迟,不偏不倚、不早不晚的撞进了苏军正在布置的大口袋,从而一头扎进了死亡的深渊。这是最悲惨的四十个步兵师,他们前进的速度太“快”了,而他们的后勤补给部队前进地速度,则要更“快”一些。以至于当他们发觉自己已经被苏军包围之后,竟然没有足够的弹药来维持上两三天的战斗。其中过半数的士兵,竟然只配发了二十余发子弹,大量的火炮,则没有配备足够的炮弹。

而同德军比起来,此时地苏军部队俨然已经完全成熟了,尤其是后勤补给方面。苏军的能力更是提高到了一个德军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在这一场战役中,承担着后勤补给任务地苏军部队,近乎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仅仅是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内,后勤补给部队的运输量就达到了923300吨,各方面作战部队,在战役发起之初,炮兵部队的弹药量高达三到四个基数,汽油、柴油四到五个基数,航空燃料十四到十五个基数,士兵给养始终保持在二十到三十个日份。

“俄国人的进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发展着,很清楚,他们的最高统帅部完全掌握了组织大量机械化集团军进攻的技术。在维斯瓦河和奥德河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是难以描述的,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后,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针对苏军在这场战役中后勤部队的完美表现,德国军事历史教科书上做出了如此评价。

到十月底,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解放了波兰全境,同时击溃了二十五个德军师,全歼了三十五个德军师,通往柏林的通道被全面打开,同时,德军在东线的主要主力已经完全灰飞烟灭。

就在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正式展开的同时,苏军在中路地区、南路地区同样也在发动攻势。十月初,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为主力的苏军中路部队,正式发起了对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攻击。以弗里斯那为指挥官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无力抵抗,被迫向后方转移,企图返回奥地利境内再次组织防线。

但是,德军的计划被以朱可夫为首的苏军东线指挥部看破,于是在朱可夫的指挥安排下,刚刚完成对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进攻的原苏军草原方面军快速向被西北挺进,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击溃了奥地利南线的德军F集团军群主力,从而在南线截断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西进的道路。

与此同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主力开始向西挺进,先是粉碎了德军在小喀尔巴阡山仓促组织起来的防线,继而强渡摩拉瓦河,从北面突入奥地利境内,截断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后撤的道路。

苏军的快速进攻,彻底打乱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战役安排,并直接陷入了被全面合围的巨大困境。

到十月中下旬,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撤退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地域,而苏军也随即完成了对维也纳的全面合围,近二十万德军困守孤城,最终于十月底被迫向苏军投降。

兵败如山倒,这句话如今充分的体现在了德军的身上。从一九四一年,希特勒下令对苏联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以来,历时三年,德军在东线先后投入的数百万大军,几乎全数被苏军歼灭。此消彼长,随着战事的推展以及东线德军被一步步的削弱,苏军在西线的兵力却是一步步扩大,而随着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光复,大批原属各国的抵抗力量加入进来,进一步充实了东线盟军的力量。

在维也纳战役结束之后,苏军以及东欧各国的盟军兵力已经超过了七百万,其中,仅仅是南斯拉夫铁托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军部队,就有将近六十万。

就这样,在进入十一月份之后,以朱可夫为首的苏军东线指挥官们,认为对德军的最后一场战役:进攻柏林的战役,已经具备了正式发起的条件,因此,在朱可夫从莫斯科返回西部前线之后,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十九章 兵征城下

攻克柏林的战役,这注定是对苏军所有将领来说,都充满诱惑力的战役,毫无疑问,无论是谁,只要在这场战役中有着出色的指挥表现,那么他的名字,就将和这场战役一同载入史册,永远的被世人所牢记。

朱可夫也是人,他也希望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牢记,也希望自己能够被载入军事历史的史册之中,而且相对于别人来说,他的这种愿望也更加强烈,毕竟他现在就是苏军整个西线战场的总指挥官。

为了能够万无一失的赢得这场战役,朱可夫事前做了周密的部署,同时,他还得到了来自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系统的全力协助。当他从莫斯科返回西线战役总指挥部的时候,大量来自柏林的谍报组织,就已经将大量关于柏林附近地域德军防御部署的情况,递交到了他的面前。

在经过了前一阶段苏军的残酷打击之后,此时的德军已经濒临绝境,他们手中可以动用的兵力已经呈现出彻底的严重不足,不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法西斯,仍旧没有放弃抵抗的打算,他们要将这场根本没有希望获得胜利的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在经过了西里西亚工业区战役的大规模惨败后,德军大本营迅速作出反应,他们一面在柏林附近地域大肆征集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甚至是一些还没有成年孩子抑或是已经垂垂老矣的老人,把他们汇编到所谓的“国民冲锋队”以及“希特勒青年团”之中。从而组建出一支看似规模庞大,但是实际上作战力有限地部队。另一方面,德军收编从波兰境内溃败下来的原A集团军群残兵败将,再将手中仅剩的预备役部队,包括所有的步兵部队、装甲部队、炮兵部队、特别预备队以及军事院校在校生,把他们补充到作战部队中去。从而临时组织起两个作战军群“维斯瓦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

在做好了兵员上的准备工作之后,德军大本营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投放到构筑防御攻势上来。颇令德军指挥高层感到尴尬的是,此时柏林东线地域上,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防御区域可以建立牢固的防御工事了。奥德河的丢失,使得德军失去了抵御苏军进攻地最后一道屏障。而今,他们唯一能够做的。似乎就是临时拼凑出一些防御地带,以脆弱地抵抗苏军的推进了。

就这样。到十一月初地时候,德军开始在柏林以东的附近地域集结兵力,到战役发起之前,德军总共在这一带地域拼凑起了大小四十八个步兵师、九个摩托化师、六个装甲师,总数约一百万的大军。与此同时,在柏林城内,德军还预留了八个步兵师。配合兵力达二十万的守备队加强防御。他们在奥德河、尼斯河之间构筑了三道其各自纵深达四十公里的防线,至于说柏林城的围廓防御工事,则主要依托环城铁路来构建,同时还在市区内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房屋地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

毫无疑问。德军的准备还是相当充分的,而这对进攻的苏军来说,就意味着进攻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强。如果不能制定出有效地进攻计划并为此调动充分兵力的话,那么这场战役要想在短时间内获胜,也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经过审慎地考虑,以及最高统帅部的方面的指示,以朱可夫为首的西线总指挥部做出了一系列的预估和计划,最后,才拿出了一套既兼顾到各方面利益,又能够最有效的足够战线的计划。

按照苏军西线最高指挥部的决议,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罗科索夫斯基三位将军决定在十一月中旬最后发起这场战役,而参加战役的部队,则包括了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以梅列茨科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以及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这三大方面军将承担起进攻柏林的全部任务。

不要小看此时的这三个方面军,为了策划这场战役,三大方面军的指挥官们,都在本方面军内做了很大的调整,他们几乎都是汇集了本方面军全部精锐的强大军团。在这种情况下,3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就足足包含了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单从兵力上看,柏林地域的德军防御部队,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按照朱可夫等三位将军的安排,战役一旦发起,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将作为先头部队,一举突破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向柏林发起攻击。而以梅列茨科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向柏林发起攻击。至于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则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柏林。

这样一来,三路方面军就形成了三把利剑,从三个方向上,对柏林实现了战略上的合围攻势,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突破德军柏林外围防线,并对柏林市区构成正式压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作战计划,而且也是对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战,是旨在结束欧洲战事的最后一战,是将要轰动全世界的战役。

为稳重起见,同时大概也是为了能够讨好楚思南这位国家第一领导人,三位将军在制定出了全面的作战计划之后。首先是将计划发回莫斯科,提交给楚思南审核,以获取他地同意,同时,三位将军还联名向楚思南提出邀请,邀请他在战前前往西线,莅临指导整场战役的进行。

三位将军兴致勃勃,他们甚至决定要在攻克柏林之后,邀请楚思南一起前往德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帝国大厦,并在那片废墟前留下一个合影。以兹纪念。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按道理来说。任何人都不会拒绝这个很有诱惑力的建议的。战胜者啊,什么叫做战胜者。这就叫做战胜者,能够有机会在敌国的权力中心象征建筑前留下自己的合影,这是足以炫耀毕生的举动。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楚思南,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朱可夫等人的提议,按他地话说,那就是前往柏林之事可以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