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大盗-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作为一个君王的起居之所,现在的这座“宫殿”还显得有点寒蝉,但林风在这个方面的态度很强硬,丝毫不象是作秀的样子,汉王相李光地对于这此感觉非常惭愧和内疚,但鉴于主公的态度,他现在也就很少再提这件事情。

大汉帝国几乎把所有的财富都用在了军队建设上了,在大汉境内,军队是至高无上的,此外一切事情统统让路,不过现在,这支军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大的议事厅内此刻已然站满了汉军集团的高级官员——随着汉王林风威权日胜,这种会议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以前汉军政府草草初创的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林风的宽容、随和以及“礼贤下士”的风度着实令人心折不已,但随着政府机构的正规化以及统治阶层的官僚化,尤其是“礼”部曹的建立,各种“君臣纲纪”也逐渐回复过来,根据之前的潜规则,汉军集团内部会议的时候,大臣是可以坐在椅子上的,但是现在,如果不是“主公恩典”的话,大伙都得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

眼见人已到齐,侍立在王座一旁的李二苟上校悄然的摆了摆手,厅外执勤的近卫军军官微微躬身,依次退到外面警戒并反手拉上了大门,光线骤然昏暗,数名宫女走上前来,将两侧巨烛一一点燃。

空气沉寂下来,厅内的文武大臣齐齐垂眉敛首,恭然肃立。

周培公咳嗽一声,左移数步,上前对林风拱了拱手,传过身来,对左右同僚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此次主公急召列位到此,实是为伪清简亲王、北寇葛尔丹犯境一事,如今群贼大兵压境,各路诸侯作壁上观,若我大汉不能从容应对,恐有不测之险,”他传过身去,再次对林风躬了躬身,语气沉重的道,“据枢密使汪士荣汪大人言,此次犯我之敌军势之众、兵锋之锐诚为前所之未有也:南贼简亲王喇布所部,兵分两路进兵安徽,一路自江西而来,约五、六万众,另一路自石城(南京)而来,约七、八万人,两路大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竟意图席卷安徽全境;此外,去岁寇边之准格尔部亦兴兵来犯,据我军山西细作传报,此次犯境非同一般,西蒙古汗葛尔丹这个贼子亲自领军而来,麾下大军齐集,约五、六万骑,亦是兵分两路,一路循渭水南下,急袭太原,另一路偏师东南,寇扰保德洲、大同一代,据报,敌兵势甚锐,仅犯我大同一路,蒙古铁骑人人携马三、四匹,一日夜奔袭数百里,铁蹄所向诸城震恐,伪清晋西北之吏多有降者——山西表里河山,向为中原之屏障,若任蒙鞑窃据,河北即危之殆矣,如此,亦绝不可等闲视之……”

说道这里,他转首四顾,见厅内大臣一齐怯怯私语,他顿了一顿,提高声气,把这些嘈杂的私议压了下去,“……贼南北来犯,军马共计约二十万人,乃我朝开国之未有也,窃以为,此正大汉危急存亡之秋,望诸位大人群策群力,辅助主公共度难关!!”

林风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周培公退回,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诸位爱卿,刚才培公先生说了敌情,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可能是这个消息太过突然,议事厅内的一众大臣大多惊讶多过镇静,一时之间俱俱无言以对,见气氛沉闷,一旁的李光地轻轻咳嗽,朝林风行礼道,“主公明鉴,非光地推诿,只是这兵戈杀伐一道,却非属下所擅,不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知我军眼下可用之兵若干?!”

林风微微沉吟,心下算了算,“现在我军有共有海陆两军,其中陆军在外有七镇大将,由北至南,分别是奴尔干马英部、宁锦王大海部、宣化赵广元部、大同赵良栋部、保定孙思克部以及安徽的周球所部和刘栳泗部队,连同在北京的三个近卫军,我大汉陆军一共有十个军,其中火枪步兵约六万出头,炮兵约两万余人,骑兵四万余骑,总计十二、三万余人;此外,还有两支海军舰队,目前伏波中郎将施琅将军之第一舰队已经在天津、营口、葫芦岛、菊花岛、旅顺等地开港屯兵,连同第二舰队之杨海生将军所部,共有大小船只近两百余艘,水兵七千余人!……”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笑,对李光地摆了摆手道,“不过海军恐怕是难得指望的,这个想来你也晓得,这两年咱们所谓的‘海军舰队’都在一门心思做生意,几百条船听上去似乎不小,其实能打的也不过几十艘,其他的都是捞银子的,而且这里面还有不少本来就不是海军的船,只是各大财阀看为求庇护,委托船队随军行动罢了!”

海军的事情李光地当然知道,作为帝国丞相,因为专业分工的关系,他很少过问军方的事情,不过这里却不包括海军。

目前大汉的“海军”确实很难把它联想到军队上面去,这支舰队除了上次在迎亲事件上露过一次脸之后,几乎就一下销声匿迹了,除了台湾方面之外,各地诸侯甚至汉军高层内部都有不少人忘记了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不过作为执掌行政的最高官员,李光地还是清楚的知道这支舰队的功用,实际上海军发展到现在,早已成为了汉军政府的一项支柱产业,在如今全国战乱的情况下,运河糟运不通、陆上堡垒林立,帝国与南方的商业运输活动,泰半都是通过海运来进行,所以如今的“大汉海军”在几大财阀的银弹攻势下,几乎成为了职业的商业雇佣军,至今为止,它还从来没有通过一场战争来证明过自己的存在。

林风一想起这件事情就感觉非常搞笑,实际上他本来对海军一直是极为重视,曾对这支部队寄予了极大希望,所以在建军之初,他就频繁的造访军港,不过后来才发现搞海军还真的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决计不是什么两年、三年就能够搞定的事情,而在这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当中,更令他目瞪口呆的是官兵们的变化。

在最早的时候,派去干海军的都是汉军之中最为凶悍的一部分军人,不过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大背景之下,这些人竟然已经慢慢开始朝商人这个角色转化,林风曾在检阅的时候发现,海军舰队里的军官越来越象商号里的“掌柜地”,不少军人非常熟悉海岸线各地的物价以及特产,一扯到这个上面人人口沫横飞头头是道,而相对于他们的海战专业来说似乎并不是很行,对于他们来说,战舰上装配的大炮威慑大过实用,在中国海这片地面上,除了郑经的台湾舰队,也没有那支力量胆敢找他们的麻烦,不少水手和军官一年到头根本没什么机会开上两炮,更别说接舷战之类更高级的玩意了。

林风在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在海军建设中犯下的重大失误,实际上他在潜意识里给海军的总纲领来源于《大航海时代》这款游戏,象经营商会那样发展海军,经济目的一直压过了军事目的,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看来,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海军在短时期内急速膨胀,并且同时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坏处就是帝国海军的商业化,对海军职业化以及国家化极为不利。

在场的大多数大臣都了解这件事情,所以尽管气氛如此严肃,但当林风一说起这支“海军”来,大臣们都忍不住偷偷发笑。

笑声稍歇,李光地看了周培公一眼,皱眉道,“臣常听人道,我大汉总参谋部一直在谋划民团一事,据官坊流言称,如今我大汉除了这十数万正规军士之外,尚有数十万民兵,若此事属实,御敌岂不是小事?!”

周培公闻言摇头,对李光地客客气气的作了一个揖,“李相误会了!”他耐心解释道,“所谓‘民团’一道,乃是自去岁东征之前着手,本意只是为了防备宵小作乱,警示人心、绥靖地方,故我总参衙门派大批军官前往各府、州、县整顿、收编大户之私兵,时至今日,在册团丁青壮之数虽有六、七十万之众,然其训练不过农闲之数十日而已,且编伍不整、兵甲不全,农丁愚昧,出乡数十里即不辨方向、不明道路、不知官将、不通方言,而用之剿灭本土零散土匪、强盗或可勉强,但若是离乡背井,异地而战,其战力即十去其六矣……”他耸耸肩膀,苦笑道,“李相、诸位大人明鉴——据总参谋部谋划,民团乃我大汉之副兵,可以监督粮草,可以警戒后方,可以防守城池,却绝对无力与敌军之精锐对阵野战!”

李光地一阵默然,随即转身对林风道,“启禀主公,如今春耕未毕,各处人丁吃紧,此时开战,来年的收成怎么办?!”

确实为难,林风正为此头疼万分,“晋卿先生,这次战争非同小可,本王略略算了算,若要保障大军征战,至少也得征发二十万民兵保障后勤!……”他拍了拍脑袋,“而且要远征山西、安徽,这没几个月是回不了家的,不知道先生有什么好方程没有?!”

李光地叹了一口气,躬身道,“如今战事迫人,敌我誓不两立,咱们大汉不战也是不行的!”他直起身子,皱眉道,“我朝疆域横跨雄关内外,故冷暖不均,臣昨日翻阅公文,据各地地方衙门奏报,如今直隶保定、正定至滦州山海关的耕地俱已翻土下种,可关外宁锦、奴尔干等地冻土坚固,至今尚未翻耕完毕,何况诸多开垦的荒地尚需引水沟渠开挖,工程繁琐浩大,若是贸然抽调大批壮丁,后果着实可虑!!”

林风明白他的意思。作为帝国最近最核心的政务,他对春耕工作也从来不敢忽视,今年辽东的农业问题岂只是春耕而已?数百万流民的落户与安置,百万饷荒地的开垦和分垅才是重头戏。这两年辽东已经接纳了数百万移民,开垦区域早已从辽河平原开始从嫩江平原一代延伸,除却在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压力之外,新开垦的耕地的荒熟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级难题,去年因为条件简陋的关系,广大移民不得不采取粗放耕作方式来经营农地——这个意思就是说,流民没有花费投入建设灌溉工程,而是就那么部分垅亩的选择相对肥沃的土地丢下种子,任其农作物自行生长,完全靠天吃饭,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上,使用这种耕作方式,一户农家可以耕种近两百亩土地,多种薄收,从而以面积取胜。

这种耕作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帝国上下人人都明白这一点,去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丰收,是因为风调雨顺农时吉利,再加上新种子耐旱多产且生命力顽强,这种事情可一不可二,是决计不能作为倚靠的。

传统的正确方式有两种,但两者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灌溉工程为保障,一种是分垅撂荒,体恤地力,采取分耕法来进行经营,这样做轮番耕作的话土壤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另一种则是积肥,众所周知,农家除了种地之外,也同时进行多项副业生产,这里除了传统的桑织之外,还包括“六畜”,即鸡、鸭、狗、猪、马等牲畜的蓄养,此项副业除了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收入和肉食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积累它们的排泄物,运到田地里肥沃土地。

据大汉政府户部曹的公文统计,仅以猪圈为例,一头猪再饲养过程中,农家先在猪圈为其垫一层肥土和干草,待数月之后再即时挖出,然后担到田里,和着草木灰均衡的铺在土地上,然后再用猪粪或其他人畜屎尿与砒霜(注)混合种子浸泡,春分入缸,谷雨出苗,然后移种,如此两至三年,经过反反复复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