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神-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六道题目。

    “天命之谓性”,此言出自《中庸》,后面还有两句“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概意思是说天生本性,而本性不该放纵,而要用道来约束。用什么道呢,当然便是儒教了。

    这三句,最大的争议在于最后一个“教”字。

    后世学者,大多认定“教”为儒教,然而文言文之类,字面往往存在许多种解释,而且每种解释都言之有理。若把“教”,理解为“教学”之类,却更有道理。

    圣贤有语“有教无类”,在中心思想上两者其实相当契合。

    众所周知。后世理学大兴,“存天理,灭人欲”。却是死板无比的教条主义,经常矫枉过正,引申古书经义。

    叶君生略一思索,有了头绪,奋笔疾飞,约莫一刻钟时间,一篇八百字文章写就。

    写文章。往往怕短不怕长。要做到言简意赅,才是最难的。

    当然啦,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产生长篇来,散文也好。经义也好,千字篇幅为衡量标准。若有人洋洋洒洒写几万字的文章,根本不会被认可。

    秦汉骈文古赋,讲究对偶工整,堆砌辞藻,满篇之乎者也,空洞无物。却是开了行文灌水之先河。

    不过这一点,在考场上行不通。

    叶君生一气呵成,接连把剩下的题目全部做完了。端坐着,搓了搓手。紧一紧面色,趁还有时间,将七篇文章逐一审阅,看有没有纰漏之类。

    时间一点点过去。确凿无疑后,他松一口气。把文章叠好。还没有到时间,于是闭目养神。

    第一场的考核时间到了,有执事下来收取文章卷子。

    整个考场,非常寂静,只有执事官员走动的声响,以及纸张翻动的细音。一众士子考生,乖乖交卷,一声不敢吭。

    在考场内喧哗,扰乱秩序,那可触犯了律令,立刻会被负责秩序的官兵轰出场外。

    规定休息时间过后,主考官宣布第二场考试开始。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三者任选一条,总共又是七道题目。

    这一场,考核的是政务水平,和公文写作能力了。

    可以说,比起第一场,第二场的要求相对简单。毕竟套路化得很,虽然也是命题,但很多东西考生早烂熟于心,一一填充上去即可。

    ……

    乡试三天,牵动天下无数人心。

    翰林街,楚府,书房。

    太子殿下微服出行,来找楚云羽密谈。

    “云羽,乡试第二天了,你有何看法?”

    楚云羽心里知道太子真正要问的是什么,不外乎叶君生的表现如何。然而事到如今,早脱离掌握之中,无计可施。

    叶君生人在贡院考场内,就算他再有权势,都难以干涉进入。

    沉吟半饷,苦笑道:“叶君生才华横溢,恐怕不好对付。”

    太子道:“童子试时,听闻他三试第一。”

    楚云羽恭敬回答:“不错,此子,端有些气运在身。”

    关于叶君生出身等一系列问题,他之前就派人调查清楚。尤其“书痴开窍”的说法,更具备传奇色彩。

    了解之后,楚云羽都有点挠头,联系到己方接连几次十拿九稳的出手,都被对方破解掉,玄之又玄。于是不由自主,便也相信起气运之说来。

    闻言,赵匡启面色阴沉得可怕。

    楚云羽忙道:“殿下,就算乡试让此子中举,可后面还有会试,殿试呢。可操作空间不小,我们还有机会。”

    赵匡启叹了口气:“如今他不过一介秀才,都屡屡对付不得,中了举人,恐怕更难了。”

    楚云羽道:“不管如何,他也没有三头六臂。”

    赵匡启摇摇头:“问题在于,叶君生不但属于老二阵营,他还深得九妹赏识。”

    楚云羽一惊:“九公主怎么会赏识他?难道他们认识?”

    “许多东西,我也不大清楚,就知道九妹很喜欢叶君生写的诗词。”

    楚云羽听见,作声不得。此事可完全颠覆了对九公主的认识理解呀,这一位京城小龙女,天之骄女,神仙般人物,怎么会喜欢上叶君生的诗词来……不对,记得九公主本身,也是相当喜欢舞文弄墨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若不修道,生就须眉之身,定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如此,赵峨眉赏识叶君生就不足为奇了。

    怪不得殿下这般忌惮叶君生,谁都知道九公主与二王爷那边亲近。如果两者联手,赵匡启的太子位置可真是坐不稳呀。

    想通这一层,楚云羽当即跪拜在地,朗声道:“殿下,等乡试完结,老臣必当殚思极虑,为殿下除去此心腹大患。”

    赵匡启很满意他的表忠心,扶其起身:“云羽真乃吾之弘股,放心,朝野这边,我会替你一力承担。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他日本王登基,你便是第一功臣。”

    “谢殿下。”

    两人低声密谋起来。

    ……

    西山寺。

    臭和尚,黄梦笔等人登高远眺。黄梦笔身边一人,赫然便是向天笑。却是被调遣过来,汇报当日冀州之事。

    臭和尚双眸有精光,穿越千百里空间,凝视着京城上空,观望那气运云彩。

    一炷香后,他忽地跺足失声叫道:“文气霞光,环绕而拱,成龙虎之势,定然应在那叶君生身上!”

正文 第两百八十九章 终场

    气运之说,向来虚无缥缈。然而在神通过人的术士眼中,却别有乾坤计较,自成一套理论说法,依照遵循,以为真理。

    臭和尚登高观望,景观尽收眼底,见文气凝聚,成龙虎之势,不禁变了几分面色。

    黄梦笔同样露出一丝苦笑:“如此看来,此子已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了。”

    臭和尚一跺足。

    向天笑作声不得,他早了解到前因后果,进而将整件事都猜测出了个大概。委实不敢置信,昔日在冀州,叶君生带着青牛,身怀天地玄黄顽石印,就那般大摇大摆在自家眼皮底下生活着,而自己一无所见。

    话说回来,其实这事怪不得他。

    叶君生生性谨慎,不露行藏;而宝印的镇压藏匿神通太厉害了,哪里察觉得到?

    由此及彼,当初张灵山的身家性命,应该也是着落在叶君生身上了。

    可恶!

    怒火熊熊,若非碍于宗门约束,便要直接出手,将叶君生碎尸万段。

    不过现在有大师兄在场,根本轮不到他说话。

    黄梦笔叹了口气:“千计万算,却没算到赵峨眉居然会动了真情,激发情劫,导致功亏一篑。如果叶君生迟到,参加不得乡试,就不会有诸多麻烦了。”

    臭和尚念了一句佛号:“大师兄,你说会不会是峨眉故意为之,想通过此事获得千年气运?”

    黄梦笔一摊手:“我哪里知道,个中关系错综复杂,千丝万缕。那些老头子都头疼得要命,我们更想不出个所以然。”

    臭和尚一想也是:“如此,唯有见步行步了……哼哼,反正我就觉得有古怪。还有,燕非侠的行为也相当不正常。”

    嗡!

    话音刚落,猛地觉得周围空气激变,瞬间生成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漩涡。

    这些气流漩涡,高速旋转,与此同时,一道道细微的气息怦然激发,如同道道微型利剑,无孔不入。

    臭和尚大吃一惊:“燕非侠!”

    念动法诀。浑身生出一圈淡淡的金光,正是佛门神通《金刚不坏体》。

    叮叮当当!

    一连串的激烈冲击声。

    声响过后,臭和尚身形有些狼狈,穿在身上的破旧僧衣千疮百孔,不时还有缕缕青烟冒出来。显然吃了不小的亏。

    “燕非侠,给贫僧出来!”

    臭和尚气急败坏。

    那边黄梦笔仿若司空见惯,有点幸灾乐祸地道:“和尚,都叫你背后莫说人了。阿尼陀佛,罪过,罪过!”

    ……

    第二天的七道考题,叶君生完成得更加顺利。黄昏时分把最后一道写好。拿起来,从头看一次,甚觉满意。

    然后一如往常,轻轻吹干墨汁。

    最后层次分明地叠好。举手示意要提前交卷。

    在天华朝,乡试期间,是可以提前交卷的。不过自古以来,罕有士子考生如斯举动。

    一来这考试。事关一生前程,太重要了。必须慎而慎之。会把时间利用到最大化去,不过过早完成;二来就算提前完成了,还得逐字逐字检查,看是否有纰漏。又或者留在手上,等有了更好的灵感,重新答题,推翻之前的文章……

    叶君生却不管这么多,提前交上去,落个安心。

    乡试期间,贡院内戒卫森然,安全倒没有大问题,可在这号舍内,假如发生啥意外,真不敢保证。好比进场时的栽赃嫁祸,对方施展的是同归于尽的策略,端是防不胜防。

    敌人虎视眈眈,不择手段,自己便更要小心提防。

    交完卷后,闭目养神。等吃过晚饭,早早睡觉。

    话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三天三夜活动在号舍之中,还真有些不习惯。简直像被关在一个囚笼里头,洗澡这些都是奢想,最多用毛巾擦一擦身子。

    好在,明天最后一场,考过了,就解放了。

    乡试之后,是会试,那已是明年开春的事情了。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流程与乡试大同小异,不过规格会更高,更加严格。倒是考生进入号舍,还会直接从外面关门上锁。

    想到其中的严苛处,叶君生不禁砸砸嘴唇。他当然不喜欢如此的考生环境,还是现代社会好呀,虽然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人身自由方面大有改观。

    一夜无话。

    第三天,第三场开卷,试策五道。靠士子们的历史掌握程度,以及应付时务的能力。

    这个“策”,倒和后世的命题作为有些相似,论点论据什么的。只是更加简练,而且带有浓重的君臣色彩。

    开宗明卷,第一问:“经术治道相为表里……”

    叶君生眉头皱了皱眉,略作沉吟,已有答案在心中,提笔醮墨,即刻开写。洋洋洒洒,不用多久,六百余字的文章已然著就。

    最后一场了,诸位士子考生无不打醒精神,全力以赴。倘若是那种大教室形式的,一眼了然,自能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诸如江南才子梅雪海、杨江帆、宋晓峰,以及平州古问道、冀州郭南明等。

    这些都算得上是叶君生的“老熟人”,不过熟归熟,过节可不少。就算撇开过节,考场之上,百舸争流,本就没有情面讲。

    作为才子,声名远播,个个都是心高气傲,如何肯居于人下?在扬州,第一才子竞赛上,叶君生横空出世,意外拿到了第一,光环加身。这对于其他人来说,等于是打击。尤其梅雪海等,拿不到第一,简直就是失败。

    失败不可接受,然而就这么一届才子竞赛,下一届不知猴年马月。看样子,应该不会再举行了。至于地方性质的竞赛之类,无论场面还是说服力,都差的太多,没有可比性。

    那么,要想找回场子,最好的机会就是这一届科举。

    才子之名,始终偏重于民间说法。唯有真正的功名,才是立身根本。届时金榜题名,骑马插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