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神-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固然绝不相信叶家兄妹能害自家大哥,但既然有牵涉,自然需要入手调查。

    打定主意,赶紧骑马返回道安府,到府衙去报案。

    他本身就是官,与府衙中人都有些交往,在程序方面自然可以得到许多便利。道安府知府听说彭青山的大哥遇害,即刻下令,派遣得力的大捕头率领十余名精干衙役,雷厉风行地去现场勘查了……

    另一方面,彭青山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关系,调查叶家兄妹昨天的形迹行踪。他交游广阔,黑白通吃,调查的效率惊人,到了傍晚时分,就得到一份有价值的情报:

    昨天叶氏兄妹进道安府逛街,一直到了晚上亥时才回到江家座船上,说是因为风雨之故,迷失道路。不过其中行踪,到底去哪里,干了什么,皆是空白。

    彭青山掩卷沉思,许久后,忽而抬头,吃吃冷笑:迷失路吗?也许吧,但是上天已注定,你们一定要为大哥陪葬……

    只是这样的事情,自不好明着通过官府出面操办,毕竟无凭无据的,官府问起来,有些环节不好交代,总不能说自家大哥垂涎叶君眉美色,以至于双方有瓜葛吧。

    既然明着不行,干脆就来暗的,这样最简单明了,他彭青山不但是官,而且是一位武林高手,做起事来,绝不会有丝毫问题。事后别人更不可能会怀疑到他头上,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嘛。

    铿!

    腰间宝剑出鞘,一道寒光映须眉,手指轻轻一弹剑身,顿时引发一阵悦耳的鸣叫,不绝于耳,仿佛剑身通灵,已迫不及待要饮人鲜血了。

    好剑!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琴声

    初十之夜,道安诗会的高潮终于来临。

    这一夜,就连天公也作美,早早停了风雨,放晴出来,但见夜空明朗,星月可人。

    与天上星月相映成辉的,就是通江水面上的似锦灯火。

    弦乐歌曲,软语娇啼,在隶属青楼阵营的画舫上,一位位美娇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施展出平生得意的手段,尽情迎合来宾。

    这一晚的来宾,非富即贵,至于落魄的书生秀才,他们只能呆在另一个方位的官船上等待消息。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如果自己写的诗词作品,能通过诗会初选,能被评委看中,传诵出来,那么名气自然滚滚而至。

    名声,是一种欲、望,更是一种认可。

    文人雅士,熙熙攘攘,皆为名来——

    蓦然一曲琴声,从通江上游传出,如珠落玉盘,窃窃私语,婉转动听,闻者无不平心静气,连咳嗽声都不敢发出,生怕会干扰到对方的弹奏。

    气氛会传染,一会之后,十余艘船只,竟然一片静谧,只剩下江流的声响,汩汩而动。

    亏得这曲声,初闻仿佛很低,但令人惊奇的是,各船中人,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耳边响起。

    一曲完毕,良久,如浪花般的惊叹声才在各船上轰动出来:

    “那是谁在弹奏?”

    “世上竟有这般琴声!”

    “何家姑娘?我要千金缠头……”

    “我呸,搬弄这些阿堵物来压人,俗!”

    中央大船,内厅中,老夫子宋文博霍然睁开眼睛,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林远山道:“难道是京城那位?可她怎么会出现在诗会上,事先可未曾有任何风声传出。”

    刘志清问:“哪位?”

    吴向恒一拍大腿:“李师师,天华第一才女!”

    天华朝第一才女,如此名头,真是大如天了。

    四位评委面面相觑,竟不顾礼仪,举步冲了出去,难得老夫子宋文博,花甲之年,居然跑到最前面。

    出到外面,这才发现各船甲板上都拥挤满了人,个个翘首观望,要看琴声是从哪里传来的,演奏者为谁。

    月华照人,忽而一叶扁舟顺流而下,那舟子身型如铁塔,大冷的天,只穿一件褂子,显露出肌肉傲人的双臂,他手执一根长长竹竿,把持扁舟方向。

    扁舟后面,站立一人,头戴斗笠,白衣飘飘,双手怀抱一具琴。她面目不可见,但从曼妙的身形,斗笠下飘扬的如瀑长发,可知她是一位女子。

    女子静立于舟上,白衣黑发,仿佛艳绝,竟似是那凌波仙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顺着水势,扁舟速度极快,不做丝毫停留,只片刻工夫就超越了诗会的船群,漂流而下,转瞬不见了。

    刚才,莫非是幻觉?

    诸人情不自禁就伸手揉眼睛,好证明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一舟漂流,一曲琴声,一女静立,居然把整个道安诗会的关注点生生夺了去。

    良久,许多人才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反应过来。

    宋文博干咳一声:“各位,各位,道安诗会最终评选,现在开始!”

    对了,如今在举行诗会!

    人们哗然而动,意识到失态了,赶紧各就各位,该干嘛干嘛去。

    如此轰动的一幕,其实也有些人不曾见识到,错过了。其中包括叶君生,他病还没有好,此际正躺在床上睡觉呢,既没有听闻琴声,也没有见到仙子。

    叶君眉因为担心哥哥,故而留在房间中照顾,同样没有出去凑热闹。

    ……

    “青山兄,你说那位,会不会就是京城李师师,天华第一才女?”

    岸边一座木楼上,戴了孝的彭青山正与几名知心好友坐着——大哥刚刚身故,他自不能亲身参加诗会,出入画舫推杯换盏,只好在此等待结果。但那琴声,以及顺流而下的女子,都耳闻目睹到了,同样大受震动。

    闻言彭青山呵呵一笑道:“我既未见过李才女,刚才也没有见到对方面目,如何能知道?咱们还是等诗会的结果。”

    那张兄笑道:“正是正是,不过话说回来,以青山兄之才,本届诗会,前三甲当手到擒来,何须担心?”

    彭青山眼眸掠过精光,道:“三甲何足道也。”他参加诗会,本就是奔着夺魁的目的而来,唯有第一名,才不枉此行。

    张兄一愣,随即明白,举起酒杯:“那就预祝青山兄夺得诗魁,傲视群雄。”

    彭青山笑道:“结果未出之前,却不好说,这趟郭南明可是参加了的,还有张致元。”

    心里暗道:可恨那郭南明,这届居然会来参加,否则诗魁之名,如何有人能与我争?哼,就算如此,我也势在必得!

    他昨晚发挥极佳,泼墨挥毫,写就一首好词,当为平生代表作,甚为得意,故而信心很足。

    要知道临时出题,变数颇大,侧重即时发挥,谁发挥得好,谁的把握就大。这道理,一如现代考场。平时的基础才学重要,能发挥几成更重要。

    ……

    道安府中,一间雅室,一名身穿丝袍的少年正捧书而观,他面目清雅,神态淡然,只是身子骨略显单薄。眉宇间那一抹傲气,自然而然就浮现于外,犹若天生,怎么都掩饰不住。

    有敲门声,随即一名妇女端着一碗参茶进来,道:“明少爷,喝了这碗参茶吧。”

    那明少爷淡淡“嗯”了声,回答:“刘姨你放下吧,我先看完这一页书。”

    刘姨便把茶放下,不无溺爱地道:“明少爷,你不是参加诗会了吗?怎么不到现场去等待结果,而是留在院中读书?”

    明少爷傲然道:“没有悬念的结果,何须等待?”

    刘姨呵呵一笑:“那是,既然明少爷参加了这届诗会,那诗魁之名别人自然是争不去的了。”

    语气很肯定,理所当然的样子。

    明少爷放下书卷,叹息一声:“参加这诗会,真心无聊,若不是有彭青山与张致元在,那简直一点乐趣都没有,在这冀州,是越发寂寞了。”

    言语中,充满了寂寥之意。

    刘姨笑道:“老爷不是叫你去考科举,做官吗?”

    明少爷哂笑道:“我志不在此,为官何用?大丈夫当放歌游学,败尽天下士子,文道独称雄……好,就这么定了,开春就去游学,先到江南,再会京师。自古有言,文无第一,我偏偏就要去当这个第一。好教这天下人知晓,吾郭南明何许人也!”

    说着,双眼放出强烈的光芒来,信心饱满得,似乎就连那天地大海都装不下了。

正文 第四十三章 评审

    (感谢书友“叶落风追逐”的慷慨打赏,吼一声求些票票。)

    霍霍霍!

    拳风挥舞,鼓荡成声,显得颇有威势。

    一套《小天星拳》打完,江静儿出了身香汗,娇喘细细。侯在一边的丫鬟阿格赶紧过来帮她擦汗。

    江静儿闭住眼睛,懒洋洋问:“那呆子睡醒了没?”

    阿格咯咯笑道:“还没有呢。”

    江静儿哦了声,不再言语。

    阿格忽又道:“倒是武山县的朱老爷带人过来了。”

    江静儿马上睁开眼睛:“朱八珍?”秀眉一扬,毫无客气可言。

    这朱八珍乃是江家对头,在彭城邻边的武山县开有八珍镖局。正所谓同行冤家,彼此多有生意上的冲突。而朱八珍性格跋扈刻薄,嘴巴臭得很。对于他,江静儿极为反感。

    “走,去看看。”

    船舱主厅上,江知年脸色有些阴沉,看着坐在傍边的那位朱老爷,就觉得不舒服。

    朱八珍今年刚四十岁,正值壮年,同为武林中人,自幼拜师学得一手《五行阴阳掌》,非常了得。论武功,还在江知年之上。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弟弟,在道安府里当大捕头,手下有一票人。

    “今晚诗会揭晓,不知朱兄来我这船上,有何指教?”

    江知年打着哈哈,毕竟来者是客,不能赶人,表面的客套功夫要做出来。

    朱八珍呵呵一笑:“正因为揭晓结果,才来与知年兄同乐。”

    这话有点难理解,作为商家,年年诗会都是花了金钱,然后陪太子读书的主,何乐之有?

    朱八珍没有进一步解释,转而介绍身边坐着的那青年:“知年兄,我来介绍,此子乃我武山县人,张姓,字‘致元’,张致元是也。”

    青年身材瘦削,样貌普通,此刻起身朝江知年拱一拱手,施个礼。

    江知年还了礼,念叨着这个名字颇为熟稔,忽地脑海灵光一闪,失声道:“你就是张致元?”

    张致元,武山县人,秀才出身,年少即有诗作出世,在当地,属于神童级别的人物,如今正积极备课,准备参加乡试。

    这样的文才俊秀,就算江知年也曾听闻过的。

    朱八珍很满意他的震惊反应,笑道:“莫非武山县还有第二个张致元不成?嗯,知年兄,本届诗会,张秀才正是本镖局的代表。”

    江知年倒吸口冷气,终于明白那句“同乐”之意了,有张致元作代表,通过诗会初选已是板上钉钉之事,甚至可能问鼎三甲,自然是乐事。问题在于,对方这般架势,敢情是来耀武扬威的。

    脸色不禁更阴沉了。

    朱八珍故作张望状:“知年兄,你的诗会代表呢,怎得不请出来认识认识?”

    江知年寒着声音道:“不好意思,他病倒了,如今正睡在里头呢。”

    “呃,原来这样,真是可惜了……嗯,知年兄,我可听说你这趟请的是叶家之子。”

    江知年点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