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是勋说这些话,用意究竟何在呢?其用有三,首先:“有虞、有夏,不过河南地也;成汤居亳,乃有山东;凤鸣西岐,乃有关陇;赵之并狄,斯有朔、并;秦之灭楚,斯有荆、扬;孝武皇帝以兼赵氏,遂有交、广。或为中国人所播迁,或为夷狄而入华夏,礼仪所传、服章所布也。”中国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是逐渐形成并且扩张到今天这一步的。

“是故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这句话后世传播得非常广泛,但究其根由,却是许衡为蒙元统治中国所编造的理论,意思是:即便夷狄,只要占据了中国土地,那也就可以算是中国啦。不过是勋今天贩卖这句话,还真不是为了夷狄张目,因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诠释——

“何谓耶?夷狄入于中国,然恶终不可胜善,丑终不可胜美,必要从其稼穑,学其礼仪,用其服章,乃可长居,此即楚之终于中国也。中国入于夷狄,斯土而未必能够稼穑,则礼仪、服章亦将日丧,乃终泯乎夷狄矣。”许衡你丫死去吧,以后我这一说才是正根儿。

“是故夷狄之地,中国之人或不可久居,是故孝武皇帝即驱匈奴漠北,而漠南今又生鲜卑、乌丸矣,以为不兴兵戈而可久安者,迂腐之见。然中国则不取漠南耶?亦非也。乃知夷狄之存也久,杀之不尽,中国退则夷狄进,漠南之不守,漠北终为中国之患也。”一定要经常性地攻打北方游牧民族,一定要牢牢守住朔、并两州,否则中原腹心之地都会遭遇危险!

“南蛮事又不同也。北地苦寒,唯生荒草,难以耕殖……”起码就这年月的技术还做不到把农业区大范围北扩,“南方虽暑,亦可播植,是以武陵蛮、山越等虽匿山林间,若得其地而作,数世之后,亦中国矣——孝武皇帝因此而伐南越,并郡县之也。”对于南方的蛮夷也要讨伐,但目的不是为了修筑一条钢铁国防线,而是继续扩张,增广疆域。

对于不同夷狄的不同态度——其实严格意义说起来,态度都一样,那就是打,不同的是是否占据其土地,是否可以使其入华(合并进中华大家庭)——这是是勋所说的第二个问题。

“孟子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以之责陈相也……”陈相作为儒门弟子陈良的学生,却去追随被孟子认为水平低幼的农家许行,孟子乃有是语——“为夏之道绝过于夷,以下从上,民乃蕃育,以上就下,民必困穷。然陈相之学于许行,得非夏而变于夷耶?乃知事有反常者也……”不要以为咱们文化先进,就必然不会被落后民族所同化了,必须随时警惕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冲击和破坏——这是是勋所说的第三个问题。

最后综合一下:“是故有稼穑之土,有耕织之劳,始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是成中国也。四夷之不如中国也,为无稼穑之土,无耕织之劳,使民困穷。中国可收其土即收之,教其民稼穑;不可收其土则逐之,使不为祸——斯乃用夏变夷,孝武皇帝收南越、五原、朔方是也。其夷狄之民困穷,乃有禽兽之性,无日不望得中国之土,然得其土而不知稼穑,遂更使中国困穷也——斯乃夏变于夷,今之五原、朔方是也。

“是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为诸夏无君,而礼仪是在;夷狄无君亦可教化,若有君必成禽兽矣!”少数民族不抱团儿,咱们就容易同化他们,一旦抱团儿甚至立国,那就危险啦——“吾前请魏王分析匈奴、乌丸各部,即为此也。”

传统中国人看待外族,鄙其落后,恨其侵扰,观点都是同一的;但对待外族的态度,却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以为外族既然落后,那便不足为中国之患,只要教之礼仪,必能同化;二是以为外族不可教也,必须明确“华夷之分”,严防死守,才能保证中国的安靖。

就这个年月而言,大一统的强大王朝虽然已经走向没落,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外族尚不能威胁其腹心之地,基本舆论还是倾向于前一种态度的。所以这时候的中国人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能力,但同时对外族入侵缺乏足够的警惕心——“以为读经识礼,服中国之章,即为中国人也。而不知所滋育者不变,是终不能中国也。”

其后“五胡乱华”,第一个掀起反旗的刘渊,那就是相当汉化的匈奴贵族,史书上说他“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然并卵,只要他的部族还没能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绝大多数匈奴人都没有中国化,刘渊一旦回去,立变匈奴单于,而非中国君主。

中国人必须经历多次惨痛的教训,才能明白这一道理,比方说“五胡乱华”,比方说“安史之乱”,比方说残唐五代,所以到了宋朝,相关华夷的思想倾向就逐渐右倾,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导致了明、清两代总体思潮的全面保守,活力渐丧。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相对此一倾向,是勋尚无需赘言。

对于今日之病征而下药,是勋主要教导学生们要明确“华夷之辩”,并且警惕“夏变于夷”,在兼并和融合外族的问题上,不可只看表面(用中国礼仪、服章),而要看到深层(是否真正改变了生产和生活习惯)。而且这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楚之附周,在文王之世,而尚溺昭王汉水,问九鼎洛阳,至秦收之,始入中国。乃知用夏以变夷,亦当行之数世,始验。”

若是能在保持包容性的前提下,提高对外族的警惕心,或许不会再蹈“五胡乱华“之渊薮吧。

宣讲完毕,即使学生自由提问。突然间站起一人来,询问道:“闻先生盟拓跋而使雄漠南,收其酋为假子,有诸?何与所言相悖耶?”

第七章、为曹造势

是勋对于四夷的态度,除时论所有的鄙视外,更加一重警惕小心,他告诉学生们,别以为夷狄只是惯常在你家附近转悠,时不时蹩进家里来偷条小鱼的野猫——虽然是勋在这年月还并没有见过猫,更没听说过有家养的猫咪——你要是一个不当心,这野猫就有可能摇身一变,化作豺狼猛虎,不但偷腥,还会吃人哪!

所以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是勋还跟拓跋部打得火热,亲引拓跋等五部入降于汉,同时收了拓跋力微(是魏)做假子,就确实有点儿让人不太好理解啦——你所言与所行确乎如一吗?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是勋并不需要假意撇清,甚至不需要细致分析,他只说了几个字:“权也,用也。”这只是暂时性的举措,是为了利用他们。随即想一想,又补充一句:“四夷合,中国之祸,四夷分,中国之幸,斯谓以夷制夷是也。”

理念和手段是必须加以区分的,既统一而又矛盾,过于执著理念,手段生硬,那是迂腐,完全不择手段则必然使理念沦丧。我正是因为警惕外夷,想要分化之、打击之,进而融合之,所以才先拉一帮来打另一帮,这与我的理念并不相悖啊。

今天讲“华夷之辩”,其它的课程当中,是勋又贩卖过很多特别的理念,比方说商业问题、工业和技术问题、政府职能问题,乃至于比较粗略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等概念。讲课比起辩论来要简单多啦,主要就在于老师可以随时打断学生的言语和思路,但当老师长篇大论的时候。学生却不举手且不得允许。不可发言。所以只要预先备好了课。从儒家经典中搜寻对自己有利的语句硬塞进去,搜寻对自己不利的语句尝试曲解,再怎么诡异的理论都可貌似成理也。

再说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这些太学中的学生,还是领了号来旁听的士人(估计鱼他一定暗中收了报名费了,是勋不但在旁听生里没有见着一个平民,甚至也没有见着一个衣衫鄙旧的穷书生)。绝大多数水平不过尔尔,真提不出什么特别的问题来。就刚才那句“闻先生盟拓跋而使雄漠南,收其酋为假子,有诸?何与所言相悖耶?”就算问题中比较尖锐的了。

但这些人不管再如何平庸,一旦听了是勋讲课,出门之后必然威风八面,还会本能地四处加以宣扬,是勋的理念就会因此逐渐传布出去——而且还是单方面地传布,因为这些学生并不具备对异论的辩驳能力,人若诘问。肯定说:“此宏辅先生所教也,汝若有疑。且去问先生。”但你真能跟是勋说得上话吗?你真能顺利领着号吗?

除了塞私货,宣扬自家理念之外,其实是勋如此大张旗鼓地开讲,还蕴含着另外两重目的。一是继续巩固古文尤其是郑学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使其反过来哄抬自己在士林中的声望——虽说郑学经他那么一歪曲,是不是还能算作郑学,甚至还能不能算作儒学,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二,那就是尽量保持儒家的社会性功能。要知道儒至魏晋而一大变,主要就在于从曹操开始,大搞特务政治,钳制汉季以来甚嚣尘上的民间舆论,至司马氏掌权而达到黑暗顶锋,从而使得儒士不敢臧否国事,清谈之风一时席卷。玄学并非一无是处,但确实是对传统儒家的反动,从此儒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放弃了它的社会性,而只专注于个人修养。个人修养不是不重要,但脱离了对社会的分析和改造,光关起门来自省吾身,那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吃多了五石散跟地上打滚儿,光溜溜跟家里呆着还骂客人钻了自己裤裆,类似荒诞言行,亦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保守社会的嘲讽。要是连这些荒诞言行都没有,那儒士就真彻底变了乡愿啦。

当然是勋不是没有想到过,自己这么做很可能影响到曹操钳制民间舆论的政策——汉季的民间舆论有点儿太过头了,直接威胁到了政府的统治甚至国家的统一,曹操乃欲压制之也,但就此矫枉过正,反而使得全社会死水一潭——但一来他的身份终究与旁人不同,魏之初兴,言论钳制也还并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后来王肃都敢跳出来挑战郑学,曹叡则用董昭言,严禁“浮华”,罢免诸葛诞、邓飏辈。这要是搁在晋朝,浮华已成全社会,起码是全儒林的风气,而谁能禁之,谁愿禁之?

所以是勋才敢于站出来说话,敢开大课,讲论经义,甚至臧否时事。另一方面,他也时不时地在讲课中掺杂进一些对曹氏篡汉有利的理论,比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比方说认可伊尹囚太甲、霍光废昌邑,比方说“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他知道讲课的基本内容,肯定会有校事秘侦,完了禀报曹操知道,那么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曹操说不定会以为是勋的主要目的是给自己造势,此亦未可知也。

大课一直讲到黄昏时分,是勋这才再度一拍醒木,宣布课程结束——下回休沐之期,若无意外则继续宣讲,请赶紧排队挂号去吧。完了蹩回后院,准备再用他的一日之第三餐。

这一餐理论上是要与家人共进的,并且为了融洽家中气氛,是勋特意变更了当时的分席制,而设一大桌,全家人围成一圈聚餐。当然啦,虽然合席,却亦分食,免得自家小孩聚餐惯了,将来离了家不合群。

然而此日他才刚在正位上坐下,左右摆摆手,命一妻一妾并二女尽皆落座,突然仆佣来报:“关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