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
  周士相张了张嘴,下面的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见他这样,公主却嫣然一笑,柔声道:“秀才,你不记得我了么?”
  这声“秀才”让周士相更是发怔,也愈发坚定自己肯定在哪见过公主,但他真的想不起来了。
  公主许是也知自己现在这样子和当年有不同,便提醒周士相道:“你还记得你曾送过一个小姑娘一碗羊肉汤吗?”
  闻言,数年前的一幕涌上周士相的心头,那是他杀了由云龙后在大樵山的第一夜。那夜,一个穿着水田衣的小姑娘拎着一个篮子出现在他面前,当时他以为这小姑娘是个哑巴。后来他和胡老大他们下山前,杀了一只羊,他将自己的一碗羊肉汤送给了那个小哑巴,只因他可怜她。他还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要那小姑娘回家去。后来,他再未见过那个小姑娘。
  记忆中,那小姑娘长得很瘦,一脸的菜黄色,这让周士相怎么也不敢将眼前的公主和当年那个小哑巴联系起来。
  他呆呆的站在那,看得痴了,想得也痴了。
  难道这世上真有造化弄人一说么?


第923章 汉奸无后
  周士相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将小哑巴迎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答应了小哑巴留下照顾自己。他唯一深刻的印象是当潘应龙和洪育鳌听到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小哑巴请求后的表情,一个是难以置信的样子,一个则是十分尴尬。
  潘、洪二人之前根本不知道公主会有这么突然的举动,是反对也不合适,同意更不合适。最后,只得带着万般无奈返程回京。
  当年的小哑巴,现在的长公主就这么留在了甘露寺——当年刘备刘玄德招亲的甘露寺。
  洪育熬倒罢了,毕竟在夔东吃了那么多年苦,又非科班出身,对礼法看得并不重,加上他又是外朝学士,皇帝的家事他不好多说,定武帝纵是因公主此举而生气,也怪不到他头上。潘应龙却是惨了,公主是跟他来的,结果他回去了,公主没回去,这要他如何跟皇帝交待。万一再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来,只怕他这日子更是难过。
  唉,公主也是太使小性子了,虽说是定了亲,可怎么也是未过门,这孤男寡女呆在一起,别闹出什么事来。咱家这也一把老骨头了,可吃不消皇爷的骂。
  带着忐忑和一肚子委屈回到南京后的潘应龙刚进宫,就被定武帝火急火了的召了过去。潘应龙到的时候,皇后娘娘也在,皇帝的脸色很难看,显然是因为公主擅留镇江的事让他老人家发了闷火。
  潘应龙以为皇帝肯定会痛骂于他,不想皇帝却一声不吭,只皇后娘娘将他叫到一边,悄声询问他公主和周士相见面之后的情况,待听说周士相对公主并无不悦脸色,且二人早年就相识后,皇后舒了口气。瞥了眼仍是铁青着脸的丈夫,轻笑一声,扭头吩咐潘应龙速和礼部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将公主和周士相的婚礼给筹办了。
  “齐王正在养伤,成婚的事怕是急不得吧?”
  潘应龙有些迟疑,伤筋动骨一百天,听皇后娘娘的意思却是要尽快将公主嫁到齐王府,这可就有些难办了,总不能要齐王拄着拐杖迎聚大明公主吧。
  皇后娘娘却是不在意这点,只要潘应龙去和礼部说。潘应龙没办法,只得亲自去了礼部一趟,将皇后娘娘的意思通过礼部传到镇江去。至于周士相是不是愿意这么急着迎聚公主殿下,他这司礼太监却是管不着了。
  ……
  皇后急着想把小哑巴嫁过来,周士相这边其实也想,因为小哑巴对他真的很好。他不想娶什么国色天香,他只想娶一个善解人意、体贴人的姑娘,小哑巴无疑是个好姑娘。他看得出来,小哑巴的性子很绵柔,所以他不用担心齐王府容不下婉儿和石元灵。
  小哑巴住在甘露寺的当晚,周士相和她有过一番长谈。不是谈什么国家大事,也不是谈他这些年经历的一切,更没有谈小哑巴这些年的坎坷经历,而是谈远在千里之外的新会,谈新会城外那座空坟。
  “淑仪愿替赵家姐姐照顾你。”
  小哑巴一直倾听,最后说了这么一句。周士相很暖心,望着油灯对面的小哑巴,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妻子赵氏在灯下为宝儿纳鞋底的一幕。
  原本在周士相身边服侍的都是亲卫和瞎子李,结果小哑巴见了他们的粗手粗脚劲,便将他们全打发了下去,带着翠儿亲自照顾起周士相来。
  第一次小哑巴为他换绷带时,周士相还是有些不适应,想婉拒,毕竟小哑巴是定武帝的侄女,哪能要她做这些事。可小哑巴一句话却让他再也生不出拒绝的心。
  “当年若非你,我只怕此刻仍在土匪窝中,哪里会是什么公主?所以你救了我,我照顾你是应该的,更何况我是你的未婚妻,妻子照顾受伤的丈夫,有什么不对么?”
  小哑巴的大大方方让周士相自嘲,一个大男人还不及一个姑娘家放得开。有感小哑巴之言,他第一次拉住了小哑巴的手,小哑巴没有抽回手,任由他拉着,直到边上的翠儿故意咳嗽一声,周士相才依依不舍的松开了小哑巴的手。
  有公主照顾主公,瞎子李自是乐意,每日呼朋唤友,不是在北固山上打野兽,就是到江里捕鱼。有一次还在江边和一帮铁人卫在那煮鱼喝酒,说是要体验下状元郎当年的意境。
  礼部透过齐王府将皇后娘娘的意思传过来后,周士相问了小哑巴意思,小哑巴却是含羞未答。考虑到腿脚不便,又不愿就这么仓促成婚,周士相便要桂永智传话礼部,待他伤愈后回南京成婚。
  周士相吩咐桂永智的时候,小哑巴一直在边上听,待听周士相说要将婚礼办得风光些,小哑巴脸上不由抹出一丝淡红。
  腿伤养了一段日子后,周士相偶尔也尝试不要拐杖走路,可小哑巴见了却怎么也不让他轻动,不得已,周士相只好继续架着拐杖。在甘露寺这段日子,小哑巴的心境也真是极其开心,似乎这个当年给过他一碗羊肉汤的男人真的是天下间最好的男人。这些天也是周士相最开心的日子,直到军情司送来洪承畴在昆明病死的消息。
  周士相从未想过洪承畴会这么病死,他轻叩着桌面,然后吩咐瞎子李去一趟南京,把洪士铭解决掉。这件事让小哑巴很吃惊,因为洪承畴是汉奸不假,可洪士铭现在却是做的大明的礼部侍郎,听说北伐檄文还是其书写的,所以小哑巴认为洪士铭不当因其父之罪受到牵连。
  周士相对小哑巴解释道:“当年我留洪士铭一命是因为洪承畴的缘故,原想是用洪士铭做些文章,不想洪承畴却这么快就死了,那洪士铭对我便无价值,自然该死了。”
  “没有价值就该死么?”小哑巴有点不理解未婚夫的想法。
  “他不是一般人,他是洪承畴的儿子,所以他必须死。我杀洪士铭,便是要让这汉奸无后,使我忠臣有后。”
  周士相自不会因为小哑巴的困惑就不杀洪士铭,哪怕洪承畴死前跟着吴三桂反正奉迎朱由榔,洪士铭还是要死。
  小哑巴没有再劝,她虽是公主,但她只是一个女人,她不想过问男人间的事。
  杀人的事,瞎子李自是乐意干。周士相派他回南京的目的也是考虑到南京城中肯定有人反对此事,所以由瞎子李这个定朔伯亲自去办,最是妥当。
  瞎子李下山的第二天,南京和苏州却各有一桩事传来。南京传来的事是大学士连城壁和太傅钱谦益等人上书请定武帝开恩科,以纳士子,中兴国运文运;苏州的事是苏纳快马遣人送来的,却是马逢知在杭州城下兵败。


第924章 恩科取士
  弘光以来,明朝几无科举。只永历四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朱天麟荐其弟朱天凤主持贵州乡试。永历八年孙可望又在贵阳设科取士,并取中陈士基等54人,此次开科举士便相当礼部会试。会元陈士基被孙可望委任为四川庆符知县,后荐擢兵部武库司员外郎,颇有能声,吴三桂部清军入川后其弃印归里,现下落不明。
  除这两次较有影响的乡试和会试外,便是永历十年晋王李定国在云南组织了一次乡试,取士36人。太平军占领广州,击败济度南下大军后,周士相考虑到收揽士子人心,遂在宋襄公的建议下开了一科广东乡试,取举子一百余。只不过广东这次乡试和以往科举不同,中举之读书人并非直接授官,而是先至广东大学堂进学三年,学得术业方可授官。此举令得不少广东士子不满,遂有了去年的冲击行宫案。在读书人看来,只要科举得中,他们就应该得官做,而不是再去学三年杂学,耽搁他们的年华。
  冲击行宫案被镇压后,周士相领军北伐,广东方面致力于建村设乡和生产民生恢复,为前线提供粮草,打击境内土匪,大小衙门忙得团团转,哪有精力再开什么乡试。南都光复后,周士相忙于平定江南、稳固占领区及渡江之战,也暂时顾不上科举之事。但此事却是已经提上了他的议事案板,因为他深知所谓人心不是指百姓之心,乃是指士绅之心,而最能拉拢士绅的手段无疑就是开科举取士,使得这些士绅能有出仕之途,如此他们便会投身新朝,而不是首鼠两端。
  换言之,周士相早就想开恩科,而恩科收纳的士子在眼下无疑就是指江南的读书人。只是此事他一直在犹豫,因为现在他还没有足够的人才帮助建立些类似前世的科学制,形成系统的理论,甚至连教材都没有几本,学校也只草创的广东大学堂一所,故而若开科举,只能从旧有八股来取,这样取上来的士子并不符合周士相用人初衷,甚至还会和他将要推行的政策抵触。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来执行,倘若执行的人就是反对的人,那这政策自然无法推行下去。太平军的各级军官文盲率又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也不可能指望从军中调人着手此事。考虑及此,周士相便想将此事先放一放,左右定武朝新立,且并未天下一统,朝廷也好,军队也好,重心仍在战争及准备战争,所以并不着急就要开科举。另外降官也很多,这些人倒也不是尽是无德无能之辈,有些人无德却有能,用他们来安抚治理百姓,先顶上一阵是完全可以的,不需大规模任免新官。
  周士相计划等到广东大学堂培养出来的那批人才,在广东各地做出了成效,取得了经验后,真正能成为推行他政策的有力臂助后,他才能考虑开科举。这样即便首开的几届科举仍不合他心意,但至少有人能够帮助他去慢慢改变,而不是束手无策。最起码,在南京和一些省会城池开一些新式学堂还是能够做到的。朝堂上再提倡一些新学,重用一批新学官吏,或明或暗,种种手段之下,新学总能在重生的大明立住脚。那时,温水煮青蛙也好,强制推行也好,就不愁无人可用了。
  但现在钱谦益他们突然提出要开定武朝的首届科举,且是以“恩科”名义,并获得了定武帝的首肯,郭之奇这个首辅对此事也很热衷,就是张煌言他们也纷纷上疏呼应此事,这就让周士相不能乾坤独断,再拖延此事了。
  钱谦益的上疏副本周士相看了,理由很充分,说大乱之后,人心思定,此时当疗疮痍、苏民气、安天下,科举一开,自是士子归心,天下人亦能安定。钱谦益的上疏还有另一层意思,却是想通过这届恩科将江南读书人吸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