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国-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再次打量了躬身站着的苏三一眼,稍沉默了一会子。他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个客气话,却没料到苏三一点也不客气,便笑了笑道:“直接说就是嘛。”

苏三却并不说话,而是小心地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前行几步,隔着条案递到吴台铭的身前。

吴台铭眼睛扫过苏三手里的信,只见封面上一个字也没有。吴台铭眼珠子稍稍转动了一下,也不说话,把信接在手里。这才笑问道:“有什么话不能当着面说?这信是?”吴台铭并没有急着拆开信。

苏三忙小声地道:“是宁远的大哥,委托宁远转呈给相爷的大哥刚刚出狱,案子又没有审结,不能随意走动,所以……”

“哦,那安南可说了什么话吗?”

“没。只说相爷看了信,便什么都明白了。”苏三轻轻地往后退了一步。

吴台铭再没有多余的问话了,仔细查看了一下封口,见封口完好无损,便从封尾把信撕开,取出里头的一叠稿纸。连续看了几页之后,吴台铭不由脸上露出喜色,却耐着性子,把所有的内容全部看完,才重新折好,装进信封里,一整个塞进怀中……

他完全没有想到,苏一为了自保,居然投诚了太子

抬头看到苏三大声不敢出地站在案前,吴台铭一时弄不清他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只好含糊地道:“嗯,安南说的事情,台铭都知道了。宁远回去后,告诉安南,要安心休养,不要因为有了这场非难,而淡了为国效力的心思。”

苏三连忙应是……却变戏法似地又掏出一封信,呆呆地道:“大哥说,相爷若说了容情的话,便把这封信也交给相爷。”慢慢地往前又走了一步。

微微有些诧异地看着苏三手里的信,吴台铭默不作声地接了过来,仍旧是火漆封了口的信。

打开来看,却不是刚才苏一的笔迹,竟然是与昨晚那张字条上的笔迹一模一样的字迹心里暗暗想道:莫非苏一会两种字体,这让头的字,这也是苏一的手笔?

只见信上写道:相爷既肯宽情,便请默许吴王代手,除去胡时尘。落款仍然是:苏一。

信中的内容虽然简短,但却无疑告诉了吴台铭两个信息一是苏一已经请吴王杀胡时尘;二是,苏一请自己不要过问这件事。

想不到苏一倒是豁得出去;一出牢狱,不仅卖了赵允,现在还故意让赵允除去胡时尘。心狠不说,而且还消除了赵允的疑心。说不得,这苏一还真是个角色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苏一有这样的手段?

不过,也好。这么一个人,现在被自己掌控赵允少了一大助力不说,而且自己在他的身边还多安了一枚钉子。这种结果,比他料想的结果,还要好

而且,有苏一这供状在自己的手里,就算苏一再精明,那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哈哈,苏一看似聪明的一着,却无异于饮鸠止渴。对他,对整个太子党而言,苏一已经没有半点威胁了。

至于胡时尘嘛?吴台铭缓缓地把信收好,心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想道:还是死了好既然皇上已经收心,不肯严惩吴王,自己再较这个劲,已经没有必要,犯不着和皇上较这个劲。

吴王动手就动手吧不过,胡时尘也不能就这么白白地送给了赵允赵允要得到胡时尘,总得付出一些代价才成,这也算是报一报自己被他设计的大仇。胡时尘可以死,但赵允派来的人,一个都不能回去

吴台铭恨恨地想着。

“哈哈。回去和安南说,台铭知道了”吴台铭微笑地点着头,便顺嘴问起苏一出狱时的一些情形。

苏三自然没把苏一的落魄的样子说出来,而是笑道:“人是消瘦了一些,但精神尚好……”

两人又扯了几句闲话,书吏便把官凭文书送了进来

吴台铭接了官凭文书,看了一眼笑道:“幸好是先有的旨意,不用再送进宫里去请准要不然不会这么快。本来这官凭是要交朱胶绫轴钱的,你这是皇帝的特旨,这一项倒也免了。你且把乡贯、出身、年甲填写好,台铭这里再用了印,这官凭就算是完成了全套的手续……”说罢把官凭文书递给苏三。

苏三忙伸手接在手里细细地打量起来。

这官凭文书其实就是用锦绫装裱成的卷轴里面先写着皇帝旨意里的原话;接下来再标明了官职;再下来,空着许多地方,便是填写乡贯,出身,等内容的地方。文书的末尾,有抄写人的名字,逐级审验官员的画签。等送到吴相这里来时,已经盖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印鉴。

按理说,这乡贯都是吏部要事先填好的,再没有让本人填写的道理可这次皇上下得是特旨,部里头也算是特事特办了。

吴台铭递过一只小毫,笑对苏三道:“可不好填错了内容,否则再要重新制一份,可就麻烦了,也不是今天能办妥的。”

苏三笑了笑,他又不紧张,再也不可能把这些填错了只是他敏感地发现,吴台铭之所以让自己亲手填,只怕是要看自己的笔迹。

轻轻一笑,假意有些紧张地看了又看,把这极简单的内容与吴台铭求证了一番,才提笔把相关的内容填好。

吴台铭接过去后,眼睛一扫而过,像似根本不留意苏三的字一样,其实早就把苏三的字,与信里的字比较了一番,倒是笔法迥异,看不出什么破绽来便提着笔签了自己的名字,用了印,才递还给苏三道:“行了。好好保存吧这是四品的告身文凭,五品与三品之间的职位调动,以后只需门下省里出敕牒便可只有上了三品,才要重新册授以后子孙入仕,这个也是用得着的,不可遗失了。”

这个文凭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身份证

只不过大封朝,多数人是没有身份的,除了官员与和尚,有这个特殊待遇之外,其他的人,都没有身份

正是由于没有身份,所以平民百姓只能在居住地走动,不能远行否则被官府抓到,是要当流民来处置的实在是要出行,没有身份的人,都要得到官府的准许,并且开具路引。

封朝的保甲制度,算是控制平民流动极有效的手段一旦当地的居民,无故地离开了原本的居住地,保甲长就会把情况报到官府,官府会第一时间记录在册,并且四处缉拿

因此,正常的居民,是很少流动的……

不过,封朝人口少,统共才二千多万人口,分布在这么大片的土地上,官府就算要管理,也是极有难度。倒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逃犯,凶徒可以在官府的管制之外存活

有时候碰上大灾之年,流民乱起,有些犯了案的人,便混进流民里,等官府出告示安民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混个新的身份,这种事情在封朝是极多见的……

更有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强盗匪人劫杀了赴任的官员,得了官员的官凭告身,冒名为官十余载的,都没有人发觉。这也折射出封朝的人口查勘机制,存在着许多漏洞……

后来,封朝对抓到的犯人,用了刺刑,在额头上用刺青明示犯人的罪行这种手段,算是极大地压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总的来说,官府要硬行抓起人口管制的话没有身份,那便是寸步难行的

只是官府也不会吃饱了没事情做,去做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罢了……

把自己的身份证装好,苏三辞了吴台铭。出了吴相的屋子,他也并没有与厅里那一众的官员说话,而是急急地走到政事堂里,在值堂官那里,递了请见皇上的牌子,专心坐在堂下候旨接见。

不一时,宫里头便有旨意过来,着他即刻入宫。

他这才跟着小黄门,一路进了灵星门。

进了灵星门,才算是真正地进了禁内……

第284章 皇宫禁内

禁内里有太子宫,隆福宫,兴圣宫,御苑,还有最大的建筑群——宫城

太子宫顾名思议是太子的寝宫;隆福宫里住着的则是皇太后及太妃们;兴圣宫里住着当今皇帝的后宫妃子们;宫城才是皇帝住的地方。

在禁内里的每一处宫殿,都占地极大,自成一体而宫殿与宫殿之间,又有诸多的规矩,正常的情形下,是不允许私下里互相走动的。

能随意走动的,除了皇上,就只有太后和太子

其他一应人等都要请了旨意,或是有旨意召见,才可以走出各自的宫禁范围。

大臣们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进行禁内的。只有上朝日,一应的大臣才会在侍卫与寺人引导下,进入宫城奏事。平时要请见的话,都必须要到东府里递牌子请见。也有小部份有特权的人是个例外,他们或是先皇赏赐的功臣,有直见皇帝的权力;或是当年皇帝,特旨恩准,可以随时晋见的大臣。比如说吴台铭就可以不用递牌子,直入宫城请见的。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皇帝最后肯不肯见,那还是两说……

苏三曾经对这些做过一些细致的了解……

也明白皇帝之所以要设下这些障碍,不过是要体现皇家的威严,让所有人都觉得皇家高高在上,不可亲近。

只是他对这些并不认同

若是皇帝想听什么,都要经过层层的筛选,或被人控制那皇帝靠什么,来真实地了解这天下的情形?

从古到今,因为消息不能相通,还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大事又有多少皇帝,因为不了解民间的疾苦,而做出令人发笑的政令……

真正可悲的是那些永远都没有出过皇宫的皇帝,他们甚至连百姓长得是什么样子,都要靠猜。那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一个国家,千万人的命运,往往掌握在马鹿不分的人手中,这可真是国家最大的不幸。

当然了,他也不会去虚想什么推翻封建王朝,去建立什么民主国家的念头那不现实,没有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民主制,那只能是个怪胎。

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力的进步又改变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改变,才会影响制度的变迁。自然经济体制下的人们,是不会产生民主观念的。

知识才是改变一切的最原始动力。

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向高阶进化的,不是皇帝,不是政客,而是科学家。当科技发展到,每个人的物质需求,都不需要花时间去争取的时候,社会就真正进入了一个纯意识领域的进化了。

这些都太远,并不是眼前这个时代可以具备的。就算他来自科技更优异的前一世,也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改变一些东西……他并不介意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会让这个时代产生巨大改变,他甚至希望在自己的影响下,这个时代会在黑暗的封建帝制下少进化几百年。

而想获得这种巨大的改变,最可能的手段便是战争。意识形态冲突越大,战争的规模就会越大;每一次知识领域巨大的变革,都会伴生出一次世界级规模的大战。这是一个必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是一方想同化另一方的思想……

原人想同化京人,京人想同化封人,封人想同化百姓任何一个环节不服从,便会转化成使用强力使对方服从,从古到今,从来就是如此。

他想保留自己的意志,那他就必须得有保证自己意志得到伸张的武力相配合。他要是甘心做一个普通的百姓,那倒也罢了。可是他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也并不甘心屈居于别人的意志之下。

谁要让他屈服,那谁就要面临他的‘战争’

林海录就是一个例子;接下来,是整个封朝;再下来,就是京人,原人……

事实上,他不可能接受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他拥有着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眼界与思路,便注定了,他不可能与这个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