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国-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算是变相地帮了太子一把。

若是赵允行差走错一步,那许家必然义无反顾地靠向太子;就算赵允举措得当,那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许家回复到翰林宴之前的态度上而已。

想罢这些,吴台铭对苏三的恼怒倒消去不少。

徐江锦见吴台铭的脸色有些松动,便小声地询问道:“那此前议的那些?”

“嗯缓缓吧”吴台铭摆了摆手道。

徐江锦松了一口气,笑道:“我去关照宁远一声,让他多留心一下赵允的举动,最好是可以得到刺杀的详细,这回一定要拿个实证。”

“不必了赵允小心的很,真要是动作起来,便是事前知道了,也不会给我们什么实证,若是一心去问,苏三那年轻的性子,若是鲁莽起来反倒不好。台铭自会小心行事,不让赵允有机可趁。让宁远专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

吴台铭隐隐地感到自己对苏三这么心慈手软,只会误事但他绝然没有料到,苏三早已把杀手对准了他。

于苏三而言,就算没有眼下的这些叉头,他也必然是要除去吴台铭的。

吴台铭太精明,对太子党的掌控力太强,让他好好地活着,太子固然是稳稳当当地继位,自己却也必然受他钳制。自己必然是要从军的,留一个吴台铭在金陵主持大局,与自己的计划影响甚大。

还是让金陵城里稍稍乱一些为好乱,才有机会。乱才有自己发展的余地。

所以,吴台铭这个三朝老臣,封朝的定海神针,最好还是消失为好。

不管怎么说,翰林宴之后苏三很是安逸了一阵。

牛儿与小四子自然是不适合再出现的,两人也意识到了,这回算是逃出一劫牛儿此前并没有想到在金陵城里,大名鼎鼎的大才子,便会是昔日的‘小神仙’。现今知道了,难免又是一番感慨。

在自己羡慕人家嘴巴一开一合之间,便能大把大把的赚银子,并把这项事业做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时;人家,却早已经跳出这一行,做起了大官

男人不可一日无权牛儿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朝这上头发展发展?因此,当苏三准备遣散他的时候,他又是一跪,强烈要求留下来,给苏三当个下人。

牛儿的心思,苏三岂会不明白?但是他身边却不会留牛儿这样惯于见风使舵的人。

不过,牛儿与小四,看起来也都还精明,用来做些事情,也应该会是顺手的。何况,现在许家的人,还有太子的人,都想寻到刘神仙问话,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让两人脱离自己的控制为好

因此便把两人推到‘听潮轩’里,让两人隐姓埋名,从头做起。

随后的一段时间,对苏三来说,可以说是极为安逸的

衙门里的事情,文事付与冯天元,武事付与史玉,整个九门里头,运转超乎寻常的良好苏三也并不是一味的不管,稍有异常,他也会把两人召到堂前敲打一番

渐渐地,两人也知道了苏三的底线竟然把九门的所有事项,整治的与铁桶一般,外人再难挤进手来。

苏三仍然是每天清晨便进衙门,很是勤勉但是心事,却不用在衙务上,而是仍旧看些档案文书,资料文档。

回到家了,自然是过问‘听潮轩’的事情居多,唯一轻松的时节,便是听天香演唱。

听潮轩里的事情,进展都很顺利金陵城里的大事小情,都在听潮轩的严密监视之下。随着大量的金钱不断地投下去,听潮轩巨大的作用,正在渐渐的显现。

露儿最终还是去了京国

尽管,这并不是苏三的本意,而且他也担心,一个小姑娘会镇不住场面。但是露儿亲自过来与他交谈了一番后,苏三也就打算放任一回,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儿戏一场

这些还都是科举考试之前的事情

估计现下里,露儿已经在京国都城里呆住了。不过,要等到真正有效率的开始工作,却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

他知道,这会很难

一个几乎是没有怎么见过大世面的小姑娘,一人主持那么大的场面,又是在敌人环伺之下,岂会不难?那样的场面,便是杜如悔亲自主持,只怕也是困难重重,就更别说露儿了。

也只有苏三,才会做出让露儿到京国去这样的决定这种看似儿戏一般的决定。

其实苏三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是有些无奈的手头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事情又迫不及待的要做下去。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做了这个决定。

他唯一可以十足肯定的一点便是,就算露儿失败了,她也不会暴露‘听潮轩’的秘密。因此,他只需要露儿先去打个头站,秘而不宣的搭起一个架子回头有了好的人选,再过去接替。

当然这是他想象中的状况,毕竟在敌人心脏中心扎下去一根钉子这样的事情,是很复杂的。露儿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他也拿不准。他只希望,露儿可以保护好她自己,不要处于很被动的境地。

一切,都只能靠露儿自己的判断了

成都府那边的进展也非常的顺利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莫少华到达成都府后,进展的十分迅捷。只是苏一在成都府一权独揽,极力地排挤原有地方势力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通过金陵城里的各种势力,传到了朝堂之上。

吴台铭为此,专门给苏一去了公文

这件事情,发生在四月。公文的内容,多有责备之语,强调苏一要注意团结大多数。

苏一接到这份公文后,转身便扔在了一边这倒不是说,他不重视吴台铭的意见。而是因为,早在前几日,苏一便收到了吴台铭的密信。信中的言辞与公文上的语气,是截然相反的。

吴台铭在私底下,对苏一在成都府独断专行的行为,深以为然在吴台铭看来,苏一只可能是太子党的人,苏一成为成都府唯一的话语者,对太子党只好不坏。

吴台铭因此不用费着许多心力,去应府成都府下头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不用防着赵允在成都府做什么手脚;这让他心里很是轻松。

吴台铭极力支撑苏一在成都府一语遮天,并暗地里告诫所在成都府的太子党人,不许与苏一做对。但凡有做对的人,太子是不会给他们做主的。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赵允这里

虽然苏一脱离了赵允的紧密控制,但赵允却认为苏一最不可能的,便是背叛自己。

太子党构诬他坐牢,险些送了他的性命,苏一绝然不肯与太子党同流

虽然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态度并不是很坚决,但两人的关系也没有破裂所以,在赵允的心里,苏一就是自己人。

苏一既然想在成都府一权独揽,那赵允自然不会不支持

因此,在成都府里,便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太子党人与二皇子党人,出现了难得的和谐只要苏一主张的事情,总是很快便能得到实行威信日增。

没有摩擦,没有内斗成都府里是一天一个气象。整府的百姓虽不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自苏一来了之后,成都府的气象为之一变,这是确确实实的。

以前府城里还会有欺男霸女的事件,偶尔也会听闻恶少豪奴当街行凶的事情。可是自苏一来了成都府后,这些事情,渐渐地便销声匿迹了,由此可见一斑

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稍稍有些夸张的但是基本上,也是相差不远的。

第481章 突如其来

这些情况,远在金陵的苏三自然也是清楚的。

苏一每隔几天便会写来一封家书,信中对府内的情形多有介绍。苏一倒是用密语无限感慨说:若不是苏三当日让他做出暗投太子党的举措,只怕成都府的治理,绝然不会有这么快的成效。

苏一的信中很是佩服了苏三一番这些苏三也只是笑笑罢了。

这些虽然都在自己的算计之中,但苏一能这么快地掌控局势,自然与他多年为官的经验有关

如今成都府虽然太子党人与二皇子党人都处于驯服状态,但留着他们终将还是个隐患。将来血洗成都府,只怕也是一个必然。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转眼进入了五月

不等武科举举行,突如其来的传来一个消息,让原本一派祥和的朝廷,顿时乌天敝日,惶恐不安至极。

京人即将南下

消息是从原人那里传过来的,而且用了极为正式的照会照会全部内容为:一,原国与‘溪下’国,已经达成同盟;二,京人处于三面受敌之状态;三,京人势必将有动作;四,敦请封朝积极战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突变。

表面上只是猜测即将会有战事到来,但原人在私下里透露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那便是京人已经在南边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估计是要在短时间内,全力攻占封国。

这个信息传到赵普的耳朵里后,顿时是大惊失色。

赵普弄不明白,原封两国联盟是原人占了主导;原溪两国连盟也是原人占了主导。至始至终是原人想对付京人,为什么京人会在南边集结,为什么京人要与封人过不去?而不是去打原国?

这个问题,也就只有赵普想不明白

站在京人的立场上来说,封国绝对是个软柿子。只要打败了封国,溪下这根墙头草,就不会那么死心蹋地绑在原人的战车上局势才会朝向京人有利的一面发展。

对于京人而言,对付封人,比对付原人,要容易的多,这便是问题的关键。

赵普想不通这些的原因在于,他并不想承认自己是只软柿子

在赵普的眼里,如今的封朝,国强民盛兵力已达五十万之巨,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就算京人再强,难道还能一口气把封人全部吃掉?

京人要留够防守北边原人的军队,还要防止溪下人趁机偷袭能抽出的最多兵力就只有十万。以十万对五十万,还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破封都

怎么看,都像是天方夜谈。

所以赵普雄心勃勃,大手一挥,军队准备集结的圣旨,便传到了枢密院赵普准备倾全国之力,与京人为之一战。

当然赵普这个举措,只是在群臣的吹捧之中,堆起来的信心。赵普也远远不了解,他心中所谓的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是存在于军书上的。

拥有二十万兵力的左右护卫军,早已形同虚设除了挂了两军的名头,真正能拉出来的兵力,加起来不过是五万人到顶。

后卫军,倒是满兵满员的十万人编制,可是吃空晌并不是本朝才有的惯例,真正在军营里扛枪训练的大头兵,不过八万人到顶,这里头还不算老弱压着指头算,可战之兵,六万人最多。若不是张合军军纪严明,只怕这个人数,还要往下压。

禁军十万人,人数上是够的,但是赵普再雄心壮志,只怕是不会动用这保命的本钱。其实这本钱,也不是很雄壮,许多兵士,只是银枪烂蜡,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唯一算得上可战的,就只有前卫军了。

前卫军由蒋经原统帅,一直是顶在了最前线虽然京人并没有大规模进犯的举动,但小的磨擦还是时有发生。

为了保持战斗力,蒋经原的十万军力保持的相对而言,算是最完整的。当然,朝廷给前卫军的军费也是最高的。饶是如此,十万满编制的前卫军,可战之兵,也不过八万多人。

除去禁军,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其实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二十余万人数上便打了个对折。虽然战令一下,吃空额的兵源都要陆续补充进去,但能凑出三十万人来,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新兵是要除去的,老弱也是要除去的,真正能拿起武器便可以打仗的人,全部加在一起,绝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以十五万人,对京人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