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师-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靖见得圣主如此问话,不由心寒,颤巍巍站了起来,重重叹了口气,一辈子从未替自己辩解过的这位老军神,嘴唇翕动了好几次,终于是咬牙说道。

“陛下,臣服侍皇朝十数年,自诩只是个军人,纵然死了,也要马革裹尸,落个有始有终,也从不理会这些个明争暗斗,难道用了半辈子的出生入死,还证明不得自家清白与忠贞?”

李靖短短数语,却充满了苍凉,道尽了这些年来的辛酸,看着老军神佝偻的身躯,不耐久站而发颤的双腿,李世民双眼顿时湿润起来。

“朕又岂会不知药师之忠诚?只是老弟兄一个个走了,很久未得有人与朕说些真心话儿,朕只觉着,这朝堂越发不似朝堂,似乎都在等着朕死呢。”

李世民向来以仁义之君而著称,国民齐心,他也是宽仁大度,爱民如子,此番道出如此凶狠的言语来,朝堂之上顿时轰隆隆全数跪倒了下来!

李靖仍旧站着,与李世民相视着,似乎又回到了当初隋乱征战的日子,这位老军神朝当今圣上笑了笑,躬身请道:“臣李靖老矣,不复当年力气,本就是入了土的人,今番能退了吐谷浑的兵,全仗着中郎将徐真的八门神炮,圣上英明,这些个儿郎就是今后我大唐军队的新柱,臣有不肖,即请归以养老,还望陛下恩准!”

李世民闻言,怅然若失,其分明知晓内情,高甄生延误军事,几使甘州陷落,然李靖担忧寒了军心,并未将其解回京城问罪,反而使高甄生得了封赏,然而那高甄生却倒打一耙,急欲污了李靖名声,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愤怒起来。

“高甄生,尔竖子当真以为朕老来无为也?朕宽怀以对,若尔不曾诬告李靖,朕也就放过了你,没想到你却接连使朕失望,征伐之时,尔坐违李靖节度,今日又反诬李卿,朕岂能再容你,念你劳苦,免了死罪,流放千里罢!”

话音刚落,群臣震撼,本以为圣上失了当年锐气,不曾想仍旧如此雷厉风行,说封就封,说流放也就流放了!

文武百官可不想于圣上发怒之际提出异议,然而侯君集却出列劝谏道:“甄生乃旧时秦王府功臣,还请陛下宽其罪过”

此番侯君集孤军深入,端了吐谷浑老巢,功劳也算是实至名归,李世民已经寒了李靖之心,不想再打击老臣子,然而高甄生罔顾尊威,他又岂能再有所容忍,当即回复曰。

“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若甄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君集勿需多劝!”

高甄生闻言,顿时瘫坐于殿上,生怕累及妻儿,却是不敢多做抗争,随即被金吾卫带下了殿堂而去。

李世民见得人人心惊,也是暗自摇头,抚了额头轻叹一声,这才愠怒道:“都起来吧,难不成尔等都如那甄生竖子一般,对朕有所欺瞒,这才愧疚而跪?”

诸人闻言,不敢再跪,纷纷起身来,哪个还敢多嘴半句?

心情烦躁之余,李世民也是头疼不已,自是要恩威并施,故而朝李靖说道:“药师鞠躬尽瘁,朕知你素来忠心为国,却是甚么封赏都抵不过的,就让你家儿郎传承个世袭罔替罢。”

李靖年事已高,确实无欲无求,但想起李德骞和李德奖,心头感激,也是诚意谢恩则个,朝会闹了这一番,才草草收了场。

百官退去之后,自有一番议论,徐真之名也算是传播开来,既升了官职,又成了李明达的兄长,俨然成为了朝中新贵,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然有心之士亦能敏锐嗅出诸多不谐之意味,太子李承乾虽仍旧御下听政,然从头至尾未得表现,似乎也体现了圣上的一番心意,加上长孙无忌等一干文官居然毫无作为,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熟虑了。

按说徐真该欢喜至极才是,然而他心头却没有任何的喜感,脑海之中就只有李世民的叹息,还有李靖离开之时,那落寞的背影。

不过这样的负面情绪很快就消失无影,因为他有着强烈的预感,那件大事说不得就要来临了!

(注1:三卫是指亲卫、勋卫、翊卫,都是皇帝亲信重臣的子孙来担任,负责宫廷保安工作。)(注2:这三人与李明达皆为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为长,李泰次之,李治乃三子。)

第八十一章淑仪殿中再会晋阳

年末,初初透着欢聚与来年之希冀,加上国家打了胜仗,整座长安城处处洋溢着喜气,街坊京民多有欢庆,似乎在期盼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关。

徐真的府邸也挂上了门匾,乃出自当朝将作大匠阎立德之手,上书“神勇徐府”四字,虽称不上金碧恢弘,却也算得是大气手笔。

十四红甲既是家臣,又有翊卫官职,每日准时点卯值守,空闲时才回到徐真府上来安顿,少了胤宗等人在旁挑衅切磋,日子过得干巴巴的,只好每日与自家主公对练,一个两个也不知留手,徐真时常黑着眼眶去内廷当值。

且说李明达与徐真虽有了兄妹名分,实则却居于内宫之中,每日陪伴君侧,又多与兄长李治亲近,她自小知书达理又乖巧玲珑,三位哥哥对她都是疼爱有加,有了她从中调剂,李承乾哥仨倒也算得和睦。

这李明达是个尽孝之人,失踪了一年之后,似要将分离之日都补了回来,圣主闲暇之余,就论起过往经历,虽言语朴实,听着却是惊心动魄。

所谓知女莫若父,李世民又是个洞察如观火的真龙,渐渐也就察觉到了女儿对徐真的那番小心思。

虽说徐真出身卑微,然则品性良善,举止有度,且谦恭好学又广博多才,说他文武双全也不为过。

早在班师之后,圣人就检阅了诸军将士,对搬运回来的神火炮“真武大将军”有着极度浓烈的兴趣,已然使人搬运到了明德门城头,以供百姓瞻仰,展示唐军之神威,又命工部好生钻研,势必要将此等战争利器发扬起来。

前些日子阎立德又献上一方稀罕之物,固称得了徐真的传授,却是一方高六尺,宽一尺的银镜!

与寻常铜镜不同,此镜银亮非常,周遭饰以金银,包裹点缀异常华丽,更难得投影纤毫毕现,背面木底子上却是刻着徐真亲笔的一段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此乃圣人金句,镌刻于明镜背后,越是妥帖,徐真字如其人,笔锋消瘦却不失苍劲,行云流水却又暗含跌宕,深喜书法的李世民,都不禁对徐真的字多看了两三眼。

观其字而得其志,推其志而知其人,这段时日的观察之下,李世民对徐真的家底也越发的清晰明朗起来,终究是放心下来,如此,对李明达这颗掌上明珠也就松懈了一些。

这日徐真在军衙之中处理完公务,到了内湖小亭赏雪,小泥炉温温地煮着新酒水,正欲附庸风雅,却是被宦官喊到了掖庭宫西侧的淑仪殿中。

此殿乃圣上特意为李明达开辟出来,未得允许,任何人不得干扰,而守卫此殿的也并非左右卫和三卫,乃是圣人亲自栽培起来的女武卫,个个窈窕,虽称不上绝色,却健美颀长,颇有风姿。

女武卫见得徐真带刀而来,不由特意瞩目,却见徐真深绯官服,银鱼袋,那长刀封了鞘,造型却颇为惹眼,当即认了出来,这风流汉子,不正是眼下最炙手可热的翊卫中郎将么!

李世民如约将长刀归还徐真之时,还切切期望了一番,道是让徐真继承殷公的风德与英雄,徐真自不敢忘,又允徐真带刀入宫,便宜行事,如此权益,却是他人所不及也。

到得淑仪殿中,连那宦官也撤了下去,换了宫女儿来引徐真进殿,转过正殿又穿插内廷,到得李明达平日读书的养气殿相见。

见得徐真带到,李明达心头雀跃不已,忙迎了出来,却着实让徐真好生惊艳了一番。

宝殿之中如春温暖,故而李明达也未披盖厚重冬衣,此时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上身淡黄色云烟衫,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又有逶迤拖地白色宫缎素雪绢云形千水裙,低垂青丝,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虽未及豆蔻,却出落得亭亭有致,身子越发拔得修长,胸脯也开始发育起来,媚眼渐渐清晰,却是十足的美人胚子了!

“丫头,一段时日不见,倒是长大了不少咧!”徐真也没个正色,伸手就摸了晋阳的头,三千青丝乱了一团麻似的,小丫头白眼连连,叉腰佯怒,心头却是享受着这久违的亲昵。

“哼!当死的骗子,见了本公主不行礼数也就罢了,怎地还动手动脚,信不信本公主差使了女官来,剁了你的狗爪子!”

徐真见得宫女都已退下,四下无人,就趁势捏了捏晋阳的滑嫩脸蛋,嘿嘿一笑道:“装个甚么公主,你就是我徐真的亲妹子,莫在此装腔作势,近年了还一嘴一个死,不甚吉利,惹恼了你哥哥,少不得一顿屁股!”

晋阳毕竟情窦初开,听得徐真牵扯到肌肤之亲,脸色顿时羞得通红,但知晓徐真并无邪念,自己也不好显露,轻啐了一口,扮了个鬼脸,见徐真作势要打自己屁股,连忙躲将开,顺势将徐真迎入房中。

若是一年以前,谨守礼仪的晋阳公主殿下,何尝做得出如此粗俗的寻常女儿姿态,又如何说得出这调笑的言语,然而这一年间,她与徐真所经历的过往,足以将她的心性改变。

想到改变,她不禁想起自家亲生大哥的改变,这一年来,李承乾的改变,也着实让人忧心,小丫头眉头就皱了起来。

徐真对她知根知底,见得不太乐意,遂问起话来,李明达也不忌讳徐真,毕竟在她心中,徐真并非那不能交心的外人,便将心中忧虑都说与徐真知晓。

原来这李承乾并非史料上那般不堪,少时也是个贤淑好孩儿,聪慧可喜,仁孝纯深,八岁即被立为太子,贞观九年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渊病逝,李世民居丧期间,更是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太子识大体、能听断,颇得李世民欢心,之后圣上每每外出巡幸,皆由太子留京监国。

到得贞观十二年,李承乾集诸官臣及三教学士于弘文殿,举行佛道儒三教论道,颇得文人之心,于是乎,圣人下诏令东宫置弘文馆,多募学士,以掌东宫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但凡课试举送,皆入弘文馆。

然此时李承乾罹患足疾,行动不便,年少之心倍受打击,年岁又越发成长,便有了主见,开始叛逆起来,圣上担忧,遂搜访贤德,以辅东宫,挑选房玄龄、魏征、孔颖达等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以正李承乾心性。

可这些个老臣都是善谏之人,教授之余多严厉,稍有差池即痛心疾首,指谪李承乾不是,且争相上疏,措辞凶狠,言语锋利,以致于适得其反,引了李承乾越发叛逆。

贞观十四年,承乾不过搭建了房屋,老臣于志宁便上疏圣人,批判太子过于奢华,承乾与宦官玩乐,又被上疏,于志宁甚至将其比作秦二世,而孔颖达批判更甚,谏诤愈加迫切,承乾越不能纳言。

李承乾对女子无爱,却偏好南风,宠幸一名太常乐人,并赐名“称心”,未想到却又被上疏,圣人知晓后自然大怒,遂杀了这称心,承乾痛彻心扉,于宫中立室,日夜祭奠,又树冢立碑,赠予官职,常为称心而悲泣。

如此一来,圣人越发不喜承乾,然而就是这紧要的时刻,李承乾居然还不知收敛,暗中集合了一帮突厥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