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宝美利坚-第6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们收藏最多的古董文物,毫无例外,都是来至于中国的古董,而在战后,他们三个也都成为了这东京国立博物馆,除了天皇家族之外,贡献最大的三位古董藏家。
  他们都曾经先后向这东京国立博物馆,捐献过数以百计的展品。
  包括金沐晨之前收藏的那件唐代的白瓷凤首瓶,还有眼前的这件三彩贴花双龙耳瓶,就都是那横河民辅捐献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
  明治天皇那个老王八挂了之后,日本经历了经历短暂的大正时期,之后就进入了昭和时期,而对中国古董文物的收藏,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构成了目前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文物的骨架的那些著名中国文物,几乎都是在这段时间流入到日本境内的。
  这时期藏品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几乎都是质量绝高的藏品。
  而这些藏品,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就数高岛菊次郎、横河民辅和广田松繁这么三个人。
  高岛菊次郎和横河民辅都是当时日本著名的实业家,高天菊次郎是日本王子制纸的社长,被后人称为“制纸王”。
  而那横河民辅也不遑多让,他是日本横河电工的创始人,至于那广田松繁,虽然他不是高岛和横河那样的实业家,但他也有着自己的专长,他本来就是玩古董出身的,在当时他在东京地区经营着一家,家传的非常有名的美术商店,名字叫叫做壶中居,所以也是家境殷实。
  正因为手头有钱,这几个家伙,就经常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而且每次从中国回来,都能带回来不少好东西。
  他们不光是自己去中国搜刮,还和当时日本的好几个文物贩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们收藏的很多藏品,其实都是见不得光的。
  所以这三个日本人看来,非常伟大的收藏家,在中国的考古学界里,一样是名声臭不可闻。
  甚至他们几个的名声,比起之前那个大谷探险队,还要臭不可闻,因为这几个家伙,从中国搜刮去的精品文物,绝对可以说是最多的。
  而且这三个人,对中国古董的喜好,可以说是各有不同。
  就比如这横河民辅,他与高岛菊次郎偏爱书画不同,他对中国的陶瓷是情有独钟。
  他一生收藏的中国瓷器,不计其数,即便是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收藏过多少件中国瓷器,但是他后来捐赠给日本各家博物馆的中国陶瓷数量达到一千余件,所以正因为这一点,就有很多日本收藏界的人士,管他叫做瓷器王。
  而且他收藏的瓷器兼具全面性、系统性和学术性等特点,光是他捐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瓷器,就构成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的骨架。
  而且因为他捐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瓷器,品质都非常高,这就使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陶瓷收藏,具备了比肩海外博物馆的能力,不光是可以和欧美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叫板,甚至就是和中国的博物馆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而这一点,也正是最让中国历代考古学者,所痛心的地方。
  这个横河民辅,不光是日本有名的实业家,他还是日本近代知名的建筑家,现在涉谷地区的三井银行,就是他建筑设计的代表作。
  而东京的帝国剧场和三越百货等建筑,也同样是他传世的经典之作,至于他创立的那家横河电机,至今也同样是全球工业控制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说,对于他这样的家伙,咱们中国人口口相传的那些什么,善恶有报之类的屁话,也就只能糊弄一下国内的老百姓有用,对于日本人这样的禽兽,好像根本就没什么用。
  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这横河民辅就开始了中国陶瓷的收藏活动。
  而在世纪之初,有那么一条铁路的修建和一座古城的发现,便聚拢了全世界收藏家的目光。
  一九零三年,清政府开始修建连接开封和洛阳的汴洛铁路,工程的进行使到洛阳前段的时候,在铁路的沿线,挖掘出了大量的唐朝时期的古墓。
  大批古墓随葬品重见天日,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釉陶等出土陶瓷器随之出现在北京琉璃厂的店铺中。
  而当时的唐三彩,中国人自己并不太喜欢,但是欧美藏家和日本人,对这种东西却格外的痴迷。
  那横田民辅为了这些唐三彩,更是几度专门从日本赶到了京城,专门来收购这些唐三彩陶器。
  不过那时候他条件还一般,他还不过就是个建筑师,还没有创立横河电机,所以财力有限,在竞争中,拼不过那些财大气粗的欧美收藏家,只能靠捡漏过活。
  但也不得不说这家伙有眼光,因为当时唐三彩市场火爆,市场上就已经开始陆续出现有唐三彩的赝品,有很多欧美的藏家都纷纷中招。
  于是这唐三彩的收藏热潮,开始纷纷退却,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横田民辅,靠着自己的眼力,在琉璃厂附近的一家古董店里,捡了一个大漏,而这个大漏,就是现在金沐晨眼前的这尊三彩贴花双龙耳瓶了。
  这种双龙耳瓶的造型,其实是起源于希腊的容器造型,唐朝时期,因为国力强盛,丝绸之路畅通,所以和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比较多。
  再加上当时的西域地区,有很多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之后留下的城邦国,这些国家当时还没有被染绿,所以依旧保留着很多希腊国家的生活习惯。
  这种双龙耳瓶的造型,就是那个时期传入到唐朝的,而之后唐朝的制陶工匠们,为了配合唐朝的贵人们,对异域风情的嗜好,就以白瓷,或者是三彩陶器大量制作,这种双龙耳瓶。
  所以这种双龙耳瓶,在唐朝的前期和中期,可以说是盛行一时。
  眼前的这只三彩贴花双龙耳瓶,将鲜艳的绿色与褐色釉彩交错同施,釉液流串交融,同时伴有宝相花纹浮雕图案,这是唐朝前期和中期的三彩施釉法的典型之作。
  所以这尊三彩贴花双龙耳瓶,绝对可以说是唐朝三彩陶器里面的代表作品,能够品相如此完好的保存到今天,那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现在留给中国人自己的,关于唐朝的遗迹,恐怕也就只剩下还没有被挖开的武则天的墓穴了,剩下唐朝的遗迹,和文物,恐怕还没日本人收藏的多呢。
  这也是让日本人感到无比骄傲的一点,甚至有些人到现在还觉得,他们日本才是真正中华文明的正朔!
  在后来,到了清朝灭亡之后,被赶出了京城,躲进了津门租界区的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开始纷纷出售自己的藏品。
  这就引来了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收藏家,都来到了津门,开始加入到那些古董的竞购的风潮中。
  而也就是在这场竞购风潮当中,这横河民辅就收到了之前那件白瓷凤首瓶,而且花费也并不高。
  而这两件瓷器,在二战结束后,在这横河民辅自己挂掉之前,就都被他捐献给了这东京国立博物馆!
  而且他捐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珍贵瓷器,还远远不止这些,要知道光是他一个人捐给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瓷器,就构成了这东京国立博物馆关于中国瓷器收藏的骨架,由此可见这个老家伙,当时到底搜刮了多少中国的好东西。
  所以金沐晨在收好了这件三彩贴花双龙耳瓶之后,就继续往里走,里面可还有很多这老家伙捐赠的宝贝在等着他呢。
  这些精美的瓷器,有些是哪个老家伙花钱买回到日本的,而还有很多,则是他通过非常不光彩的手段,从中国弄到日本的,所以这些东西,不管怎么来的,金沐晨都要统统带走。


第856章 不是国宝的国宝
  收好了这只三彩贴花双龙耳瓶,金沐晨继续向前,很快就看到了一只天青色的瓷碗,这只碗造型古朴大方。
  碗身上有许多看似裂纹,而碗口也开了冲,但是金沐晨知道,这些裂纹其实并不是因为瓷碗破裂导致的,而是在烧制上釉的时候,发生的自然窑变产生的。
  而且这只碗,也并不叫碗,它的学名应该叫做青瓷轮花钵,是北宋官窑的作品。
  这样的天青色的宋瓷,可是却也特别的珍贵,哪怕这只碗的碗口有几处开冲的痕迹,可也并不影响这只碗的整体价格。
  要知道这样的天青色的宋瓷,而且还是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的官窑出产的瓷器,哪怕是全世界范围也存世不多,原来也就是在大英博物馆有那么几十件而已。
  而在中国大陆,那更是一件都没有,所以这只碗,那绝对可以说是日本人心中的骄傲。
  这样一只碗,要是拿到中国的收藏市场上去的话,绝对轻轻松松就能拍出一个天价来,哪怕是明清时代的名贵瓷器,除非是那种顶级的皇家御用的珍品瓷器,否则哪怕是宫廷御藏的普通瓷器,那在这只碗前,恐怕都不够看。
  这只碗,也是那横河民辅捐献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品之一,要知道日本人可是非常喜欢,宋代和唐代的陶瓷器皿的。
  而在上世纪之初,他们到中国去搜刮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欧美的英法,已经抢先在中国洗劫了好多遍了,所以他们并没能抢到什么太好的东西。
  尤其是他们非常痴迷的宋代的五大名窑的瓷器,那时候基本已经都被英法两国给搜刮的差不多了,所以他们并没能找到几件。
  而这时候横河民辅居然从中国,搞来了一件宋朝的官窑天青瓷,那还得了?
  所以当时这只瓷碗,在日本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当时可不光是那些达官显贵们,都想来一睹这碗的真颜,就是天皇家也多次派人过来,想要高价收购了这只瓷碗,可是最后那横河民辅都没有松口。
  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东京国立博物馆“真正”的国有化之后,这横河民辅才在他临死之前,把这只碗捐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而东京国立博物馆这边,虽然是名义上已经国有化了,可实际上却还和天皇家族,和日本的几大顶级门阀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天皇家族对这只碗,有着几次欲购而不得的怨念,所以才一直没有敢把这只碗,评为是日本的国宝。
  所以这只碗在这件瓷器展厅里,其实绝对可以算是一个无冕之王的存在,虽然不是国宝,但无论从艺术成就,还是从考古价值方面,都绝对是可以算是国宝级别的展品的。
  所以这只碗的保护措施也相当的严密,这一点光是从那里三层,外三层的各种防盗措施,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这只碗,也当然是那横河民辅,亲自从中国淘弄回来的宝贝。
  话说那还是一九一八年,当时的中国河北省,刚好遭遇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灾。
  当时河北巨鹿的,那些深受旱灾之苦的老百姓,为了找水,就开始在农田里挖井找水,这一挖就挖到了地下数百米深,结果还真就给他们找到了一处深埋在地下的水源。
  可是就在发现了这地下水源的同时,他们也同时发现了掩埋于地下的宋代巨鹿古城遗址。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宋代的巨鹿古城啊!
  要知道这座古城,可是从秦朝开始就有的,当年项羽正是在这个地方,背水一战,击败了强大的秦长城军团,最后才灭亡了秦朝的。
  而这座古城,后来又历经了伟大的汉朝,和唐朝,而且在这两个朝代,都曾经是有过辉煌历史,在史书上有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