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品高岭土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明代在瓷都采掘高岭土,设立御器厂,派遣督陶官。有一年,发现了一处质量很高的高岭土矿,督陶官丝毫不敢怠慢,立即上报朝廷,并根据采掘出的高岭土的数量,列出了一批要烧制的宫廷瓷器的名单。
  即便是在今天,高岭土也是不能随便买卖的。皮修说高岭土矿出了点儿问题,少了高岭土,那就是有人偷偷卖了出去。
  “这高岭土又叫观音土,除了瓷都,其他地方也有出产,凶年饥岁,老百姓吃观音土,惨啊!”毛竹摇了摇头。
  “那都是没办法的事儿。”皮修接着说道:“不过,其他地方的高岭土,质量上和产自瓷都的高岭土,那是没法比的。”
  “现在买高岭土很难么?”唐易问道。
  “毕竟是土矿,又不是金矿,不少老百姓偷着挖,你要买少量的还行,普通质量的一袋也就一两百。但是精品的少见,而且没有人能一下子出大批量的货,听说这个高岭土矿,一下子少了一车皮的优质高岭土。”皮修解释道。


第195章 瓷村鬼叔
  这一下,唐易、毛逐、呼风都吃了一惊,他们首相想到的不是别的,就是这一车皮的高档高岭土,要是做成高仿官窑瓷器,那得是多少?
  本来,唐易是想打听一下关于元青花人物大罐的事儿,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个消息!
  不过,听皮修的口气,他也不知道具体内幕。
  “带我们去转转吧,哪里能找到瓷实的东西?”呼风说道。
  “瓷实的东西找是找不到的,得碰。不过,那些碎瓷片真的多,瓷都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计其数的窑厂,每年都能挖出大量碎瓷片。好瓷片也抢手,藏家收,仿家也收。”皮修笑道。
  做高仿的收瓷片,自然是为了“深入学习,精益求精”。
  皮修接着说道:“高仿也有极品,不管是拿来自己玩还是倒手,其实和真品的差距,除了顶尖高手,其他人是看不出来的。”
  “什么样的人算顶尖高手?”呼风笑问。
  “比如燕京的沈先生,虽然不喜欢抛头露面,那绝对是顶尖高手。”皮修也知道沈松岩,而且一副十分崇拜的表情。
  “噢?”唐易问道,“看来真的是极品喽。”
  “那是,主要是明清官窑,通杀各大牛逼的拍卖会,什么大英欧美,都没问题!”皮修解释道,“不过价儿也高,这种高仿瓷,一件的成本就得十万八万,光那些有点儿水平的画工,月工资少说也得一两万。”
  “行,那带我们去过过眼呗。还用沈先生么?我看看我能不能看出来,我看不出来,就算极品了。”呼风道。
  皮修邪不愣登地看了呼风一眼,心想你这么年轻,就敢来瓷都托大?不由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前两天走了一个梅瓶,后来买家拿着上了鉴宝栏目,所有的专家都说是真的。”
  皮修这么一说,三个人都起了兴趣。只不过每个人心态不同。唐易是想从中查找关于“火圣”的线索,毛逐最主要是想开开眼,而呼风,自然是从中捕捉发财的机会。
  “走吧,直接找最牛逼的,亏待不了你!”呼风说道。
  几人随后出发,皮修是开车来的,本地牌照,一车四个人,正好。
  “不是我吹,我这副车牌,进瓷里村,那就是通行证!”皮修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瓷里村,遍布大大小小的瓷器作坊,做的全是官窑或者名品,从汝官哥钧定到元青花,从成化斗彩到雍正珐琅彩,没有做不出来的。当然,水平和价钱也都是有高有低。
  做出来的瓷器,有标明高仿开价卖的。比如有一个人专做元青花鬼谷子下山,这件真品已经拍走了,做出来的谁都知道是高仿,但是因为做的逼真做得精美,市场需求仍旧很大,一件十万块,年产十件,都能抢疯了。
  也有心照不宣的,你买了干啥我不管。不仅胎、釉、器型、纹饰做得到位,而且还去除贼光,足底做上土沁,就连应对年代检测,也能用药水泡出来。据说曾经有个客户定制了一件乾隆官窑,结果药水泡过了头,拿到检测中心做最高级的科技检测,好嘛,直接出来明代的数据。
  瓷里村里都是作坊和窑厂,不是门市部和店面,所以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这些作坊在瓷都的古玩市场基本都有店面或者办事处,要什么是在那里谈。
  而皮修,土生土长的瓷都人,混了十几年的油滑瓷器掮客,歪门邪道很多,如鱼得水,却也一直赚不了大钱。归根结底,他没有技术,没有货源,只能在中间赚差价。
  进了村,皮修将车停在了一个院子前的一棵大树底下。这里住的是瓷里村做高仿的元老——鬼叔。
  “童哥,鬼叔在么?”皮修敲开了门,出来的是个敦实的中年汉子,皮修叫了一声“童哥”,问道。
  童哥一看是皮修,咧了咧嘴,门牙上还挂着一片菜叶,“皮伢子啊,鬼叔正在喝茶。”而后看了看唐易他们三个。
  “北边来的大客户,只看极品货!”皮修拍了拍胸脯,“都是地道圈里人。”
  童哥点点头,“进来吧。”
  走进院子,唐易才发现这是一座面积不小的两层小楼,进村的时候,他就发现,村子里两层小楼很多,但是这种规模的不多,而且院子很大,光是院中搭建的一处简易房就得有一百多平方米。
  简易房门窗大开,透过门窗可以看到,里面应该是烧制瓷器的车间。简易房一角,还堆放着二三十袋东西,不出意外应该是高岭土。简易房里还有几个铁架子,上面放着器型不同的瓷胚,有的已经绘上了花纹。旁边还有一台制釉机,正发出聒噪的轰鸣声,看来正在搅拌打釉。
  而简易房里,还有一个大窑炉,还能看到天然气管道,说明这是天然气窑。这种天然气窑,是经过改良的,可以控制温度。同时,这个窑也能烧木头,旁边就堆放着的大量松木柴。
  “皮伢子!”随着正房里传出的一个洪亮的声音,一个白发红脸膛的老人走了出来,手里把着一个精致却又老气的紫砂壶。
  “鬼叔!山州来了几个朋友,想看看极品的东西。”皮修嘻嘻笑着上前。
  鬼叔点了点头,直接用壶嘴喝了口茶,“很久没做东西了,最近阿童做了一些,要不要看看。”鬼叔的言下之意,虽然童哥做的东西,算不上极品,但是糊弄一般所谓的专家,足够了。
  “这几位眼界不低。鬼叔,你不是还有一些陈货么?”皮修说着,递上了一根烟。
  鬼叔摆了摆手,“那几样我留着自己玩的。你再去别家看看吧。”说罢,也不与唐易他们三个打招呼,竟然要转身回屋。
  “鬼叔这把石瓢壶,造型流畅,包浆自然光亮,真是壶中君子,曼生十八式,名不虚传!”在鬼叔转身的刹那,唐易突然高声说道。
  “嗯?”鬼叔突然回过头来,看了看唐易,“小伙子,你没上手,怎么就能断定这是曼生壶?”


第196章 梅瓶之疑
  唐易微微一笑,并不说话。这时候,气场不能弱了,不然可牵不动这老鬼。
  鬼叔回转身来,且不由向前走了两步,盯着唐易看了一会儿。
  唐易这才笑着说道:“这把小品石瓢壶,砂质一流,是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的精品,陈曼生设计,杨彭年手制,再由陈曼生刻款。如果我猜得不错,壶盖内铭应该是‘彭年’二字,壶底款应该是‘阿曼陀室’。”
  唐易说的陈曼生,就是清代颇有名气的篆刻家陈鸿寿,因为号曼生,所以常被人称为陈曼生。陈曼生其实并不是制壶名家,他不过是玩壶的官场文人,但是,他学识渊博,艺术修养极高,所以设计的紫砂壶名扬四海,尤其是曼生十八式,即便不玩紫砂的人,也有所耳闻。
  所谓的曼生壶,其实就是陈曼生设计,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曼生壶当时制作的就不多,能流传至今的,更是稀少,几乎是世人难得一见的珍品。在各大拍卖会上,只要真品曼生壶出现,那必是一番血拼。
  鬼叔手中的这把壶,正是曼生十八式中的石瓢壶。
  唐易侃侃而谈,鬼叔盯着他的眼神渐渐从平淡转为惊奇,最后仍旧转身进屋,但是却说了一句:“进来坐吧!”
  唐易应声而入,呼风和毛逐对视了一眼,毛逐甚至吐了一下舌头,跟着唐易进了正房。皮修笑了笑,没有进去,却去找童哥聊天去了。
  正房一进门是个客厅,居中一张八仙桌,两边各有一张圈椅,贴墙两侧还各有几把椅子。鬼叔就着八仙桌旁的一张椅子坐下,而后伸手一指对面,唐易便在八仙桌的另一侧坐下了。呼风和毛逐只能坐到了贴墙的椅子上。
  “上手看看吧!”鬼叔将紫砂壶放到了八仙桌上。
  “谢谢!”唐易轻轻拿起了紫砂壶。这种名贵的手中珍玩,一般是不愿意别人上手的。唐易早就看到了宝光,所以拿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
  这把壶高不过六七厘米,腹径八九厘米,连带壶嘴壶把亦不过宽十三四厘米。翻看底铭,果然是篆书“阿曼陀室”,而盖铭也正是“彭年”。唐易虽然能看到宝光,却看不到铭款,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传世图谱来看,精品曼生壶,半是如此落款,这算是蒙对了。
  唐易一直信奉: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可能呢?不对再说!
  壶腹一面是几竿修竹,另一面则铭刻了飘逸的行书字体: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而溢。曼公不仅是艺术大师,更是做人的大师,这两句铭文真是精妙无比。”唐易放下紫砂壶之后说道:“说起紫砂壶,有四个人不可不提,供春开制壶之端,大彬改制壶之法,鸣远乃花货巨匠,曼生赋紫砂以气韵(附注)。这四个人,只有陈曼生不是匠人,所以曼生壶才别具神韵。”
  鬼叔的眼中再一次泛起了惊奇,“贵姓?”
  “我叫唐易,这是我的朋友呼风,毛逐。”唐易问一答三。
  “你是从山海省山州来的,可认识秦伯毓?”鬼叔问道。
  “秦老算是我的半个老师。”唐易答道。
  “怪不得有如此眼力。罢了,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也不能让你白跑一趟。”鬼叔说着,走到一处大柜面前,拉开了柜门,里面有三排横格,每排横格上都有几件瓷器,“上面两排你挑一件吧,我按最低的市价给你。”
  唐易、呼风、毛逐一起起身,走到了大柜面前。一共十几件瓷器,都是瓶、尊、罐这种站着的大器,青花、五彩、粉彩都有,只是没有斗彩和珐琅彩。想是斗彩和珐琅彩一般没有大器,这里是专门盛放大器的柜子。
  看着美不胜收,毫无缺陷,但却都是高仿品,唐易从上到下,一一审视,果然都没有出现宝光。
  “嗯?”在扫视到最底下一层横格的最后一只梅瓶的时候,唐易却惊呆了。
  这是一只黄地青花缠枝纹梅瓶,厚重的红色宝光浮现出来,显然与其他的瓷器不同。
  唐易稳稳将这只四十多公分高的梅瓶拿起,又仔细看了起来。
  圆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器型华美自然。黄釉打底,纹饰则用青花绘就,肩部一圈莲瓣纹,腹部缠枝花卉纹,底部又是一圈莲瓣纹。青花的发色深邃浓重,铁锈斑深入胎骨,正是苏麻离青的典型特征。而黄釉娇嫩明亮,比起后世的弘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