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
  唐易细细研究了一下,这两把刀各有一处地方和实物不同。大刀的刀柄底部正中似乎多了一个小凹槽,而且凹槽入口处,明显刻了一个小圆圈。这是平面的纹饰,如果按照立体的思维来感觉,那么这很像是底部有一个小孔,深入到刀柄里面。
  而小刀,则是在护手的位置一端,也有一个类似的凹槽和小圆圈。
  这都是刻上去的,所以没见过实物的话,很难有这种感觉。唐易恰好见过这两把刀,实物的同样位置,都是光滑无缺,所以他才格外注意到了。
  见唐易如此用心的审视,冉真军重新凑上前看了看,但是,他对这些纹饰本来就不感兴趣,而且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再看也是白搭。
  冉真军拍了拍唐易的肩膀,“没问题了,我看你还是先给钱吧!”
  “嗯?”唐易回过神来,从钱包里掏出五张百元大钞,直接递给了冉真军,接着又重新审视盒子。
  “合作愉快!”冉真军对光看了看钱上的水印,而后又指着唐易正在看的盒子底部的纹饰说道:“这是个香炉么?上面好像还刻着一座山,挺有意思!”
  唐易此时根本没空接话,这盒子底部的纹饰,正是崇祯罪己铜香炉的样子,只是炉体中心位置,刻着一座山。这座山很普通,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山,但是,在山体中部的一侧,却也是标了一处凹槽和圆圈。
  同时,山前还刻了一个小小的古式建筑,很简单,只是个轮廓,还有两扇大门。
  如果同样按照立体的思维来想象,再加上建筑应该是坐北朝南,那就是山腰处的西侧,可能有一个山洞。
  唐易一边看,一边大体梳理了一下。很显然,这个山洞里可能藏着什么宝贝,起码崇祯皇帝认为很重要。香炉炉盖冒出的烟雾形状,可能就是进入山洞的路径。但是,这很可能是进入山洞后的路径,光看了这个是一点儿用没有!
  而要想知道这座山在哪里,是什么山,这子辰双刀的刀柄和护手里,很可能就藏着指示性的东西,比如地图!
  难不成真的是藏宝图?
  铜香炉,子辰双刀,神盒,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又相互辅助,都指向了这处山洞里的宝贝!
  崇祯皇帝是一个亡国之君,当时天下大乱,国库亏空,军饷告急,据说他连自己的私房货都拿出来用以国事,他会有什么宝贝要藏起来?藏在山洞里不说,还要处心积虑设计了这寻宝的路径!
  这意思,就是这宝贝藏起来是一时的,显然不想一直藏着,但,也不能被外人找到。
  金银财宝?显然不太可能,要是有钱,他肯定拿来花了,军饷还不够用呢!
  传国玉玺?也不太可能,当时还没亡国呢,只是让张献忠把祖坟烧了。
  南明永历帝当然不是个外人,他很可能掌握这个路径。但是,他在南方辗转流落,仿佛逃难一般,又将这些东西遗失了……也就是说,这山洞里的宝贝,也很可能原封未动!
  而要破解这些谜团,那就得先回去研究一下子辰双刀,大刀在自己手里,小刀却在冯青山手里。
  正想着,电话却响了起来。老黄!?
  “是不是这神盒有什么进展了?”老黄的声音透过听筒传出,更显得细声细气。


第229章 带奁花盆
  唐易一听,登时有些气不顺的感觉。老黄如此清楚自己的动向,加上上次去口子村找陆知行有人跟踪,看来,这次老黄还是找人跟踪了自己!
  不过,这一次老黄确实有点儿冤枉,和唐易吃饭之后,虽然唐易还算不上朋友,但老黄已经不把他当做敌人。这个盒子,也是老黄送出的顺水人情,本来唐易不找他,他都不想过多询问的。
  可是,之前跟踪唐易的人,是白先生安排的,这俩小伙儿倒是敬业,没有到白先生撤离的指示,就一直跟着。今天早上,唐易从酒店一出门,恰好他俩刚到,这就跟上了。
  见唐易进了铁艺公司的车间,这俩跟踪的小伙儿觉得挺奇怪,就报告给了白先生,不消说,白先生又告诉了老黄。
  老黄昨晚刚让唐易把铁盒拿走,唐易今天一早就去了铁艺公司的车间。这让老黄陡然感觉很不对劲儿。
  要知道,唐易把一个价值百万以上的宣德青花碗作价六十万卖给了他,眉头都不皱一下,现在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铁盒,他却如此着急如此上心,那定然是很不普通的东西。
  老黄略加思索,既然吃饭是大家把话都说开了,那就单刀直入,便直接打了电话。
  “你直接来看看就是了,顺便把盒子还给你,正好你问问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有。”唐易有些冷淡地回答道。
  老黄笑了两声,“误会,我是刚到店里。上次跟你的人没撤,顺便把这事儿说了。”
  “行了,我去你店里。这盒子已经打开了,也确实没用。”唐易说完,便挂了电话。
  到了老黄店里,唐易直接把袋子放到了柜台上。
  老黄张了张嘴,本来还想解释两句,但却最终没有说话。打开盒子之后,老黄也注意到了里面的纹饰,但是他即便是再懂行,也和冉真军一样是看不懂的。
  “这个盒子的缝,是珐琅彩填烧的,我到了同光铁艺公司,是总经理冉真军用‘淬火’的方式打开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些纹饰。如果没有什么事儿,我先走了。”唐易简要对老黄说道。
  “这些纹饰你也看不明白?”老黄合上了盖子,心想,唐易还真是不简单,昨晚拿到盒子,今天就打开了。
  “谁说我看不明白?”唐易忽然在椅子上坐下了。
  “噢?”老黄眼睛一亮,也跟着在旁边坐了下来。
  “一大一小两把刀,一个香炉,这有什么看不懂的。”见老黄坐下,唐易却迅速站了起来,“帮你打开了,东西还给你,算是还你请我吃饭的一个人情,两清了。”说罢,唐易直接走出了老黄的店铺“韬光养晦”。
  “好走。”老黄看着唐易离去的背影,并没有起身,对唐易的“调戏”,也似乎没有生气,却眯缝着眼睛似乎心事重重。他掏出手机,给白先生打了一个电话,“找人问问同光铁艺公司的总经理冉真军,今天上午有人找他开了一个铁盒,问问具体过程,注意方式方法,我要实话。”
  “好。”白先生顿了顿,突然说道:“我先查一下他,最好找人告诉他老婆,说他上午帮人开盒,得了个宝贝,分了一大笔钱,一闹腾,什么实话都出来了,哈哈哈哈。”
  “你看着办。”老黄挂了电话,似乎并不觉得这个创意很好笑。
  而事后的结果证明,这个办法确实不怎么样,冉真军的老婆对他很放心,根本不相信他有什么隐瞒。不过,白先生也没用什么非常手段,找人出高价订做了一只铁色雄鹰,便套出了真话。没错,盒子里确实什么都没有,冉真军对花了五百块钱这事儿还觉得唐易挺大头。
  唐易走后,看看还不到午饭的时间,便随意在市场里逛了逛。
  心里有事儿,说是逛,但是在店铺区就是直来直走,也没进一家店看一看,唐易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广场附近的地摊区。这时候不比早上,地摊区的人稀稀落落,有的摊主甚至已经准备要收摊吃饭了。
  唐易点了一根烟,随意走着,东扫一眼,西看一眼,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
  “小哥,借个火儿啊!”正走着,面前的一个摊主起身,笑着对唐易说道。摊主年纪不大,看起来不会超过三十岁,左手夹着一支烟,右手拿着一个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看来是打火机没气了。
  “啪”唐易直接点着了火,伸手向前,摊主叼上烟,凑到火上点着,“谢了!”
  唐易收起打火机,低头一看,这摊位上居然全是花盆。青釉黄釉青花粉彩,方的圆的灯笼式花瓣式。甚至有还有两个钧瓷窑变釉的大家伙。
  当然了,全都是高仿。
  “你这也算是个特色啊。”唐易笑了笑,指了指两个钧窑花盆,“这窑变控制的不错,就是‘蚯蚓走泥纹’不够自然。”
  “蚯蚓走泥纹”算是钧窑的一个典型特征。北宋的钧窑,已经能做到窑变可控,“蚯蚓走泥纹”顾名思义,就是釉中的气泡穿起一条条具有立体感的“蚯蚓”,如同在泥中奔爬。
  摊主一听,这是个行家啊,立即递过来一个马扎,“看看有喜欢的吗?给你便宜点儿。”
  唐易也没啥事,点点头便坐下了,抽着烟,唐易的目光在这些花盆中一一扫过,结果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
  “这天可够热的。”摊主掐灭了烟头,顺手从眼前的摊上拿起了一把小铺扇,扇了起来。
  他这一拿蒲扇,一个花盆露了出来。
  粉彩花鸟纹六棱花盆。花盆很小巧,直径也就是十几厘米,但做得却不含糊。而且,这是个带奁的花盆,盆和奁搭配得协调美观。
  奁,本义是盛放器物的匣子,用到花盆上,那就是花盆底下的深口盘子。花盆底下都有眼儿,为的是浇花时水能流出来,但是在屋里养花,不能让水流到地上,花盆下面没个东西不行。下面装个盘子,接水。
  唐易眼睛一眨。
  “你面前那个小花盆能给我看看么?”
  “你转过来看吧,这是个带奁花盆,不好交手。”摊主年纪不大,倒是懂行。
  唐易转过去,拿起花盆细细看了起来。


第230章 乐寿堂制
  花盆釉面光润,图案是牡丹花,花枝上一只鸟儿正在鸣叫。从粉彩的施彩特点来看,像是晚清的风格,但是精美程度却显然要比同期产品高出一筹。
  清三代康雍乾盛世的瓷器那是没得说,后来的嘉庆道光两朝,算是承接了盛世遗风,官窑也算说得过去。可晚清的官窑,质量就明显不行了。
  这一只花盆,带有晚清的风格,却又要比同期官窑要精美。
  花盆的口沿,是一圈回纹,这款儿也落在口沿上:乐寿堂制。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很普通的民窑堂号。
  “你可真有眼力,满摊儿的东西,就这一件是老东西。”摊主也不避讳。
  “乐寿堂,有哪个出名的民窑是这个款儿么?”唐易明知故问。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但是这花盆做得很精细,我看是康熙的民窑。”摊主道。康熙一朝的瓷器,官民皆精,摊主的这个逻辑,倒也勉强凑合。
  唐易一听,不由放心了一些,但仍是试探道,“谁说晚清的官窑不行,同治光绪时候,慈禧太后的专用瓷器不也是很精美吗?”
  “那是那是,以前哪有人去追晚清的瓷器啊,慈禧的瓷器现在也开始热了,不过慈禧的瓷器都是有款儿的,什么体和殿,大雅斋,储秀宫,都是宫里的名儿。”摊主说道。
  看来,这摊主真不知道!
  晚清瓷器,良莠不齐,慈禧掌权之后,还出现过所谓的“同光中兴”,制瓷业有点儿复苏的架势。而专为慈禧烧制的瓷器,也是当时质量最高的瓷器,在市场上已经逐渐开始受到热捧。虽然过百万的很少,大多几万到几十万,但是上升空间十分巨大。
  这些瓷器,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署有慈禧生活过的殿堂的名字。就如摊主说的,体和殿,大雅斋,储秀宫,这三个知道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体和殿制”,因为这个名儿显得高大上一些,所以几乎成了慈禧瓷器的代名词。
  但是,还有一个款儿,是专做花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