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桌上的这幅手卷,显然不是一幅完整的,因为长度不足两米。不过,残画也有不同的残法儿,这幅画,保留的是原手卷最主要的位置,而且留下了题款和朱印。应该是残画裁切之后装裱,很巧妙,看起来并不局促。
  看着看着,唐易的瞳孔不自觉地收缩,因为这是一幅明代的画作,清代的裱工!
  水墨纸本手卷,董其昌《江流叠嶂图》!
  想必就是因为缺损了一部分,清人装裱时才裁切处理了一下,成了一个短手卷。算是没有狗尾续貂,补上丢了的部分作假。
  不过,这幅画传到现在,已经有几分斑驳残破,品相看起来有点儿差。但不管怎样,董其昌的真品,那自是很珍贵的。
  唐易也不多想了,直接走到画作跟前,“这津门真是一个宝地,这幅董其昌的《江流叠嶂图》,是有人找老先生想重新装裱?”
  杨落生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怎么忘了这幅画没收起来!
  不过,更严重的,是他没想到这小子的眼力还真不赖,对吴昌硕的枇杷图言之凿凿,杨落生还猜是不是找人鉴定过了。但是这幅董其昌,他肯定是第一次见,结果仍是张口就喊了出来!
  “是啊,我就说了,名画放到我这里,肯定让你卖得不亏!”杨落生哈哈笑道。
  “嗯?”唐易端详着这幅画,突然发现,这画心的四角已经起开了,而且画面似乎喷了什么东西。看来这是要等着揭裱了,不过,从四角起开的情况来看,却并不是将宣纸整张起开,下面还留了一层!
  唐易心里暗道,这老头儿好手段!不过,也真够黑的!


第716章 以一变二
  这幅手卷,画心的宣纸比较厚,而且不知道因为浸过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过了这么多年了,宣纸表面竟然有了点儿起层的意思。这感觉有点儿像不干胶,仿佛能从上面撕下一层来。
  而杨落生的处理手法,显然是想就着宣纸本来就起了层的特点,做点儿手脚!
  也就是说,他这次帮人重新装裱,并不是想完整地把画心宣纸揭下来,然后重新裱过。而是想从一张画上,揭出两张画来!
  以一变二!
  这种揭层的作假手法,自古有之。不过,难度也是极大的,除了要求原先的古画质量好、纸质厚,更重要的,是揭裱的人要有相当高明的技术!除了擅于揭裱,还得懂绘画,懂修复,非高手不能为之。
  高手揭层之后,以一变二,再各自装裱。拿出任何一幅,一般的专家,根本看不出来。因为本来底子就是真的,只要修复手法高明,完全可以彻底掩人耳目。
  古玩圈里还流传过一个段子,有一张价值连城的华夏古代名画,同时出现在两个大博物馆里,让彼此都知道了,一开始,谁都觉得自己的那幅是真的,对方的是赝品。结果呢,最后才搞清楚了,这是一张古画上揭层揭出了两张!因为是乾隆时期大师级的手段,修复之后两张都很完美,所以骗过了所有专家的眼睛。
  敢从古画上揭层,这杨落生的装裱功夫的确令唐易大吃一惊!这等本事,在装裱行里绝对是拔份儿的。唐易也见识了,想不到民间还有这等高人!
  不过,这能力、水平、造诣的高度,和人品的高度,常常是不能划等号的,虽然有的人总被蒙了眼,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因为一般人了解的,往往只是突出的方面。
  就拿这位《江流叠嶂图》的作者董其昌来说,艺术造诣很高,是明代声名赫赫的大书画家,而且因为后来康熙皇帝喜欢他的画儿,价格也炒得很高。但是,根据不少史料能看出,他的人品确实不咋地。
  据说,董其昌晚年住在老家松江府,当地百姓私下骂得挺狠,听这俩名儿就知道了:兽宦,枭孽。要说这古代的老百姓骂人还挺有水平的,这俩名儿多犀利。还有一段儿,说是有人拿着董其昌题写扇面儿上街了,结果扇子打开之后被人看到了内容,接着就被好几个人莫名其妙地揍了一顿,你说这得多恨董其昌啊!
  唐易还看过一本野史,说董其昌喜好房中之术,强抢民女,而且干那事儿的手段令人发指。就是在正史上,也有当地百姓群起攻之,和董府的家丁开打,拼着死伤不少也最终一把火烧了董府的记载,董其昌还因此出去躲了一阵。史称“民抄董宦”。
  眼下这位杨落生,装裱和字画上的水平,那也是很高了,同样,人品也不咋地。
  玩弄手段想买唐易这幅画的事儿就不说了,毕竟古玩行里低来高走的事儿太多了,拼的就是眼力。觉得吃亏,唐易不卖就是了。
  但是,人家拿来古画让你装裱,你却坏了人家的东西,弄出两张来。到时候给人家一张,自己又留了一张。这要是你把手里的卖了,人家也卖了,哪天两张同时出现在市场上,碰头了咋办?
  你是赚了钱了,人家让你裱画的那位,可也被坑惨了!
  想到这里,唐易看了一眼杨落生,“杨师傅,我刚才想清楚了。”
  杨落生一愣,这称呼的变化,他是听出来了,之前唐易叫他,不是老爷子就是老先生,现在突然成了杨师傅!这是从文化名流到摆摊修鞋的节奏啊!
  “怎么说?”杨落生没工夫多寻思,立即问了一句。
  “这画啊,我不装裱了,也不会卖给你!”唐易一边说,一遍走出了装裱间。
  “为嘛啊?”杨落生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你连吴昌硕的真迹都看不明白,你这水平我怎么能信呢?”唐易走到防盗门门口才站定,侧脸冷冷说道。
  “谁说我看不明白?”
  “噢,原来你看明白了!你看明白了的话,那就是想蒙我啊?拜拜吧您呐!”唐易不再多说,拉开门,直接走了出去。
  “嘭!”门被关上了。
  杨落生咂摸一下子,“好嘛,这小子原来是个高手啊!”看了看在一边发愣的小莫,“小莫,这个人真是你逛摊认识的?”
  “是啊!”小莫挠挠头,“姥爷,他那幅画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吴昌硕的作品,哪能是一两个人就能定真假的。”杨落生含糊了小莫一句,“对了,你说他住哪里来着?”
  “就小区前面不远那个大酒店。对了,他掏钱给我的时候,房卡套还带出来了,房号特别好记,616。”小莫问道,“姥爷,难不成你还想上门去收画儿?”
  “小孩子别管那么多了,关好门,早点儿睡,我走了。”杨落生若有所思,接着便离开了。他其实就住在楼上,但是却下楼而去。
  唐易走到酒店大门的时候,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可不是,吃了午饭之后,还一直没吃东西呢。附近找了找,几个饭店都打烊了,所幸不远的一处麦记还开着,唐易只能进去吃了个汉堡。走的时候,觉得燥得慌,又买了个甜筒带走了。
  甜筒没等走到房间就吃完了。回到房间坐下,唐易仍觉得燥得慌,想来想去,掏出手机给鱼泳打了个电话。
  “我和陈老爷子都安排好了,甭太担心,尽人事听天命。明天晚上咱们再聚。”鱼泳以为是唐易不放心,上来就塞了一颗定心丸。
  “那就好。”唐易点点头。
  “没事儿早休息!我手头有点儿事儿先忙了!”鱼泳也不啰嗦。
  “先别挂,我是有点儿别的事儿想让你帮忙。”唐易连忙说道。
  “你说你,有事儿就说,怎么一下子像个娘们儿似的。”鱼泳爽朗地笑了笑。
  “明天完事儿之后,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津门有人得了一幅董其昌的《江流叠嶂图》,是一部分纸本水墨手卷,清代重新装裱的。你能打听打听是谁得了么?”


第717章 相互试探
  “怎么?你想入手?”
  “不是。这么着,你先打听着,容后我给你细说,稍微有点儿复杂。”
  “行,撂了啊!”
  挂了电话,又冲了一个澡,唐易才觉得不那么燥了。将装有黄绸子的衣服在床头放好,心想等月华隐雷的事儿了了,再琢磨怎么和蒋英年说吧,如此想着,不知不觉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唐易很早就醒了,就在酒店吃了早餐,又回到了房间,没出门,打开了电视,心神不宁地看着。
  9点,本来知鱼堂平时是开不了门的,但是今天却开了。
  河野治和司机兼保镖到了的时候,鱼泳和店长已经在门口迎接。
  一番寒暄之后,鱼泳将他们请了进去。司机兼保镖在一楼喝茶,河野治和鱼泳则上了二楼贵宾室,还有一个服务员跟着。上楼的时候,鱼泳瞥了一眼河野治手里紧紧抓着的皮包,嘴上却道:“河野先生对津门有什么印象啊?”
  “相比燕京,少了一分大气,却多了不少趣味。”河野治微微一笑。
  “现在哪里的古玩市场都一样,假货横行。我年轻的时候,燕京的潘家园可比不了天津的沈阳道,不仅好东西多,而且便宜,要是有人卖高了价儿,没准儿还会被骂坏了市场的规矩。”鱼泳说着闲篇儿,将河野治让进了贵宾室,“喝茶还是咖啡?”
  “咖啡,不放糖,谢谢。”
  “河野先生好像没大睡好,有点儿黑眼圈。”鱼泳笑了笑,让人准备了咖啡,自己则要了一杯白开水。
  两人落座,又说了几句有的没的。河野治放下咖啡杯子,“鱼先生果然是大气派,让我来做客,居然也准备了夔纹象尊这样的重器。”说着,四下打量了一下。
  “哎?河野先生这话说的可有点儿不讲究了。我是说,河野先生如果也有重器让我欣赏一下,我这个东道主自然不能吝啬了,恰好刚得了一件夔纹象尊。”
  “我初到津门,哪里会带什么重器啊,倒是鱼先生说笑了!”
  “无妨,来的都是客。知鱼堂的东西,河野先生可以随便看看,有什么想入手的,我给你打折。”这句话已经算是挑明了:你要是没好东西让我看,那你就在店里转转吧,我这个地主之谊也算尽到了,而且合作的事儿,谈不谈的两说。
  河野治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突然间拉开了皮包。鱼泳不动声色,身子却不由自主地挪动了一下。
  不料,河野治却掏出来几张大照片,“这件东西,是我东京史料馆馆藏已久却未对外公示的东西,鱼先生看看!”
  鱼泳接过照片,一看,居然是唐代海兽葡萄镜,而且上面有尺子对比,直径达到了二十五厘米左右。
  “这狻猊葡萄镜这几年的行情看涨,不过,也不算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东西。”鱼泳简单翻了几下照片,便顺手放到了茶几上。(注:因为海兽葡萄镜上的海兽一般是狻猊的形象,所以有些玩家也称之为狻猊葡萄镜。)
  河野治没想到鱼泳如此淡然,“鱼先生,唐代的海兽葡萄镜,可是贵国铜镜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啊!其代表性无可替代,这么大尺寸的精品,恐怕鱼先生手里也没有藏品吧?”
  “既然说到艺术,海兽葡萄镜的确是华夏古代铜镜的制作高峰,难以逾越。不过,虽然市场上经常以大小论价,但在我看来,关键还是工艺和完美程度,我手里的虽然小了点儿,但不逊于照片上这面。再说,既然是青铜器,我还是更喜欢商周时期的大器!”
  “青铜性脆,全靠铸造,立体的大器的确更难得一些。”河野治赞同了鱼泳说的话,便沉默了下来。
  鱼泳心想,看来,他很有可能没带那面月华隐雷,也稍稍沉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