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快?”唐易看了看电话,他知道方老做事极讲效率,要是没有十足的进展,是不会给他打电话的。
  “方老。”
  “唐易啊,你小子运气不错,我找到一本宋代刊刻的杂记。”方老呵呵笑道。
  “宋代的?这青铜孱陵矛,不是秦朝的么?”
  “亏你还是学历史的,当朝的事儿,当朝的记录肯定不如后世的有延展性。再说了,秦朝还是用竹简,我就是找到秦朝的史料,也是后世乃至现代编纂的了!”
  唐易一想,是啊,自己是有点儿没转过弯儿来。
  “这本杂记介绍的很详细,出乎我的意料!”方老道,“这样,我拍下这部分的图片,给你传过去!”
  “太感谢方老了!”
  “你是我的学生,这是在治学,还不是我应该做的吗?什么时候在社会上混得累了,回来继续攻读学业,我随时欢迎!”
  方老的话,说的唐易一阵阵心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踏足古玩圈之后和方老交流得少了,但是方老对自己的关爱,一直不曾减退,不过有些事儿是埋在他心里罢了。
  收到图片之后,唐易就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拿着手机看了起来。这杂记里记述的内容,其实是宋代桂南的一个铜器家族,但是确实从秦朝的源流开始说起。
  这本杂记上说,秦朝时候,曾经设置孱陵县。孱陵位于楚地,楚地本来就是连接东西、承启南北之地,而孱陵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位置更利于控制南方,最起码向南不用再越过长江天堑了。
  所以,秦朝时,曾经在孱陵设置青铜兵器冶炼的一个基地。当然了,基地是现在的说法,杂记里用的是“营次”。
  虽然战国晚期开始,铁器已经应用,但是秦朝时,铁器的冶炼技术不算很成熟,铁器主要还是作为农具。而兵器要求成本低、能普及、具有可靠性,所以秦朝的兵器还是集中在青铜上。
  秦朝一统全国,向南进军,其中不仅使用了大量孱陵制造的兵器,而且还带了一批孱陵的青铜器冶炼师,以备进军兵器不足时再行制造。
  秦朝向南,打到桂南和粤南,基本就到了头了,有些兵力是要撤回去的。不过,有几个孱陵的青铜器冶炼师,却留在了桂南。因为身份特殊,所以在当地是很有地位的,日子过得不赖。
  再回头说孱陵,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立下大功,孙权就此封他为孱陵侯,设置了孱陵侯国。看到这里,唐易汗了一下子,这么重要的史实,自己居然忘了,看来还是用功不够啊。
  这个孱陵侯国,仍旧有一些青铜器冶炼师的后代。不过当时的兵器,已经是铁器为主,所以他们转向制造一些青铜器实用器,比如什么酒器、食器,还有锁具。
  西晋太康元年,晋灭吴,废孱陵侯国为县。这个时候,这帮青铜器冶炼师受到牵连,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曾经合力为吴国制造过几件象征权力的青铜鼎。
  为此,有一些青铜器冶炼师逃离孱陵,因为祖上的原因,他们和桂南的孱陵青铜冶炼师后代还有联系,最后逃到了桂南安了家。
  所有的青铜冶炼师家族几经繁衍,大部分丢了手艺,但是有一家姓赵的人家,不仅家族人丁兴旺,而且成了有名的铜器家族。
  在宋代,青铜器已经没落,主要用来铸币。而赵家的铜器,在宋代也成了以紫铜为主。而且,在少数高档次的紫铜器上,会阴刻上“孱陵”,这算是一种纪念。现在看来,倒像是一个品牌了。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就在宋代,赵家曾经做过一批紫铜密码盒!


第988章 新的线索
  根据杂记里的说法,这批紫铜密码盒工艺极为繁复,因此制造得不多,而且在当时,是赵家的一位技艺空前绝后的家主主持制造的,他死后,后代技术不过关,就再也没有制造过。
  这密码盒需要用密码打开,如果密码输入错误五次,里面设有自毁装置,盒子连同藏在里面的东西,就会一起被毁掉。
  这批密码盒的密码,全部采用了唐诗中的五言绝句,五个密码轮,每个轮上,上下左右共有四个文字。
  这批密码盒本来就制造得不多,其中还用纹饰分了两个,为龙虎两纹。龙纹的工艺最高,安全性最好,体积不大,做得很少,杂记上说不会超过一手之数。虎纹的体积大一点儿,超过了两手之数。因为体积大,所以安全性和自毁装置的毁坏系数不如龙纹的高。
  看到这里,唐易一下子站了起来,对文佳说道:“看来,就是这个了!”
  不难推断,这赵家的紫铜龙纹密码盒,应该就龙纹紫匣!有龙纹,是紫色的,密码设置方式也能结合条幅里的线索对上。
  而“千钓人江灭”,无疑是罗赞手里那个龙纹紫匣的密码。当然,“龙纹紫匣”这个名字,可能是白姓古董商自己起的。因为这本杂记里,并没有这么叫。
  但不管怎么说,和氏璧传国玉玺,装到龙纹紫匣里,的确多了一分安全性。
  不过,王镇南的祖父的日记里,并没有提到这龙纹紫匣上阴刻有“孱陵”的字样,而这本宋代杂记里,也没有提是不是在龙纹紫匣上阴刻了“孱陵”。
  但是,却在与龙纹紫匣相关的另一件东西上,留下了“孱陵”二字!
  因为这几件龙纹紫匣的特殊性,那么能用它的人,必定是要放置十分重要的东西,第一次调整密码,自然是由主人来的,所以说只要从赵家出去,那么赵家就不知道密码了。
  但是,如果主人忘了密码怎么办?岂不是里面的东西就会拿不出来?所以,赵家当时的家主,还在做这几只龙纹紫匣的时候,留了一手。
  留下了一把通用的钥匙。
  不管龙纹紫匣上有没有阴刻“孱陵”二字,但是这把钥匙的尾端挂孔两侧,却阴刻了“孱陵”这两个字。
  这把钥匙和龙纹紫匣密码盒同是紫铜所制,被称为“孱陵大钥”。
  所谓大钥,是指这几个龙纹紫匣都能打开,是通用的钥匙的意思。
  留钥匙的事儿,是当时赵家家主的主意,世代保存,一旦有龙纹紫匣的主人忘记密码来求解决,钥匙就能起到作用。
  这本杂记,关于这部分内容,到此就结束了。而这几只龙纹紫匣和这把孱陵大钥的去向,却没有提。
  唐易收起手机,“这龙纹紫匣,本来制造得就不多,存世的,肯定更少了!白姓古董商手里那一个,是孤品也不一定。至于这把孱陵大钥,更是扑朔迷离,因为桂南赵家,我从来没在史籍里见过,要不是方老说的这本杂记,恐怕根本想不到,居然能和我们掌握的线索联系起来!”
  “如果和氏璧传国玉玺一直在龙纹紫匣里装着,那的确很难留下线索。不过,这件事儿前后勾连,麻烦更大了!”
  唐易点点头,“看起来,似乎河野饭冢得到了龙纹紫匣!只不过不知道密码,也明白这东西不能强行打开,而且他居然知道来历!所以,一直在寻找孱陵大钥!”
  “他得到龙纹紫匣的可能性虽说很大,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东西不在他手里,但是他知道在哪里,一方面想拿到龙纹紫匣,一方面也在寻找孱陵大钥。所以如今在不在河野家,还不能百分百断定。”文佳接口道。
  “到底是不是在他们手里,这个秘密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现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这龙纹紫匣里装的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唐易沉吟。
  “最好是不知道。不过就算不知道,想拿到这个龙纹紫匣,恐怕也是不太可能。如果在河野家,还想让他们吐出来?如果不在他们手里,也应该在倭国!”
  唐易没再说话,点了一支烟,抽了起来,一支烟快抽完的时候,才道:“这件事儿,凭我们的力量,肯定是完不成的。”
  “你又要找老蒋?”
  “和氏璧这东西,本来就不可能私藏,能重见天日,而且回归华夏,我心愿就足了。不过,告诉蒋主任是得告诉,却不是现在。”
  “你想等尝试复原神灯之后?”
  “对。正好这段时间,我也琢磨琢磨。”
  “行,这件事本来也急不得。走吧,回去和我师叔商量下。”
  两人回了市区,到了四合院。
  关于不带丁丁去的事儿,唐无心想了想便答应了,暂时托付给老庞和侯如海一阵子,倒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唐易在燕京主要就是和文佳还有唐无心核对复原的细节,考虑可能出现的事情。
  期间,还和沈松岩见了一面,说了说庄子梦蝶青花大罐最后的去向。沈松岩对这个去向似乎很满意,“一个知道是高仿,却仍旧愿意收藏的人,这算是最好的归宿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这个月的月初,过几天就该出发了。
  这天是周五,晚上在四合院吃了饭,唐易正在查看毛逐传来的翡翠销售情况,手机却响了起来。
  电话是司马六打来的,“唐总,明天周六,有没有兴趣一起逛逛早市?”
  唐易想了想,是有日子没去市场了。而且,他对司马六印象不错,这个人,精明之中有几分豪气,交往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便答应了。
  第二天凌晨四点,司马六的司机开着车载着司马六,就来接上了唐易。唐易听文佳房中没动静,便也没扰他清梦。
  两人下车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四点半。天色还暗,略有点儿蒙蒙亮,却早就有不少摊主和买家在等着了,大门一开,呼啦啦开始涌入。
  周六的这个早市,有些圈里人喜欢称之为鬼市,不过现在的所谓鬼市,和以前的早就不一样了,其实就是早市罢了。唐易和司马六都是直接称其为早市。


第989章 鬼市出手
  以前的鬼市,有很多名堂,很多讲究。
  鬼市这个称呼,首先是因为时间是凌晨,天没亮,黑灯瞎火的。有人拿着火折子,有人提着灯笼,这鬼没见到,装鬼的气氛倒有了。这种气氛下,土里来的、别家偷的,造假的、做旧的东西倒是占了便宜。
  还有一种说法,晚清时候,国运颓败,很多清朝的破落贵族,开始变卖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过,他再破落也是贵族不是?所以不能折面儿,就趁着天亮前半明半暗的时光卖东西。
  说法很多,但以前的鬼市,确实很多东西来路神秘,而且市场里没有叫卖声,有点儿静悄悄的感觉。买卖东西,都是小声说着行话,搭手谈价不动嘴的也有不少。
  不管怎么样,这鬼市的叫法,听起来比早市要牛逼,尤其是商户和摊主,更喜欢这个叫法,最起码能吸引人不是?
  但现如今,潘家园鬼市开市,都是大把的人涌入逛摊,你想安静也不可能。人多,他就杂,其中很多都不是真懂行的,甚至还有只是来凑热闹的,碰上个便宜的小玩意就买着玩玩,大件古董他们也不敢出手。
  还有,如今这鬼市上,已经是卖什么的都有了,核桃,木质手串,还有蜜蜡松石南红一类的工艺品占了相当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除了天没亮不变,其他基本不可能有早些年鬼市的影子了。再说了,如今不比过去,哪有几件真东西啊?
  很多玩家手里都带着强光手电,比以前灯笼可先进多了,比天亮的时候看得还清楚。
  搭手谈价的也不可能有了,没几个人懂这个,不过,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