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用,成型之后,我做包浆就得多费些时日,这倒不要紧,之前我也很少用这种材料。不过,所出包浆之色,可能会偏亮一点儿,虽是细微差别,一般所谓专家看不出,但是恐怕瞒不过你这样水准的人的眼睛。”陈澄之显然已经把唐易纳入了顶级高手之列。
  “嗐,有几个人有他这么毒的眼睛。”毛逐添了一句。
  “虽是如此,但老朽制器造物,都是尽求完美,不留一丝破绽,小唐先生这样的行家虽然寡见,但仍是有的。尤其是这一次,更不敢马虎。”陈澄之解释道。
  唐易心里一沉,这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材料?他不明说,莫不是又有了推辞之意?
  附注: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铸造铜器的方法,早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古人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如果用今天的专业词汇来说,那就是熔模精密铸造。
  失蜡法,顾名思义,蜡最后是要“失去”的。此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做成内模,然后再内模上敷上泥浆,预留下孔洞,做成外范;待外范干了,然后高温烧制,内模自然就化成液体了,从孔洞排出。这样,泥胚外范里面就空了,然后将烧化的铜液倒进去,冷缺后,除掉外范,就形成了和蜂蜡内模一样的铜器。
  失蜡法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比如曾侯乙墓中的尊盘,密布的蟠虺纹十分富丽繁复。不过,失蜡法的应用却并不普及,能见到的古代作品不多。
  而宣德炉,铸造使用的也是失蜡法,这在《宣德鼎彝谱》中有明确记载。


第96章 百年红漆
  唐易瞬间而起的念头,随后便被自己否定了。这陈澄之如果不想为之,不会将这铸造的方法说得这么详细,而且,精益求精,也和他的技法相符合。
  “所需何物,可否告之?”想到此处,唐易便出口问道。
  其实,陈澄之刚才没有直接点明是什么特殊的材料,并不是想隐瞒,否则他就不会说得这么清楚了,只是顺嘴用了“特殊的材料”,忽略了罢了。听唐易这么问,这才明白过来,笑道,“老朽过于专注了。”
  “这种特殊的材料,就是百年左右的老红漆,而且铸造这一件铜炉,恐怕就得用二两以上。”陈澄之解释道,“漆虽普通,但是有年限要求,所以确实不容易一时就寻到,我是担心会浪费一些时间。”
  “天助我也!”听了陈澄之的话,唐易心里暗暗叫道。他捡漏的那件“赤壁怀古”尤犀杯,就是包裹在一件剔红漆杯里,取出尤犀杯之后,那杯的残片,他恰好收了起来。
  这倒不是因为他特别细心或者有什么怪癖,而是古玩之道,有时候讲求个佐证,这东西往塑料袋里一装又不占地方,所以顺手就收了起来。
  唐易面露喜色,却仍耐着性子问道:“为什么是红漆?又为什么要求百年左右?”
  “红漆的颜色来自氧化铁,所含的成分有助于形成包浆,而百年左右,是先师所传,并未详细分析,我个人分析,想是时间太短则湿气未净,时间太长则脆性太重。”陈澄之也不隐瞒,解释了一番。
  “我恰有民国初年的剔红漆杯残片,正好满足您的要求。”唐易放了心。
  “那真是万事俱备了,如此甚好!”陈澄之看唐易露出喜色之时,就猜测他可能有门路,没想到直接就能提供,也是一阵欢喜。
  三人又简单商量了一番,唐易和毛逐便起身告辞,临走时,陈澄之主动用一个盒子装好了琮式瓶,递给了他们。
  人都有好奇心,而喜欢古玩的人好奇心尤重。回到阁宝多之后,唐易和毛逐的心里,都已对这铜香炉的盖子猜测了千百遍。
  不过,越是好奇,心里就越是煎熬,毕竟,天下之大,何时何地才能寻得这香炉的盖子?又或者,这盖子已经毁了没了也未可知。在这种心理之下,两人居然都没有开口讨论盖子的事儿。
  “给他钱就是了,干嘛要把万历青花大罐给他?”心里想着铜香炉的盖子,毛逐却突然问了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
  “你觉得以他这个手艺,会缺钱么?”唐易点了一支烟,风吹来,眼神似有些唏嘘,“我一说万历青花大罐,他的眼睛就亮了,这东西才能打动他的心,否则他也不会有如此诚意让我们拿走这件琮式瓶。”
  “但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不好找了。”毛逐叹了一句。
  “要是好找,他能眼睛一亮么?不过,万历瓷器的代表作品是五彩,要收藏青花瓷器,还真像你说的,要瞄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所以我才舍得放手。”唐易拍了拍毛逐的肩膀。
  “嗯。”毛逐点点头,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而后确实憋不住了,又问道,“你觉得这‘惊天之秘’是炉盖的铸造方法还是烟雾的形状?”
  “你觉得倭国人会对铜器的铸造方法感兴趣么?知道了又怎样?难不成还要费力去造仿品?”唐易反问道。
  毛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明白了,是啊,肯定是烟雾形状有问题。不过,料想那烟雾的形状,可能反映了一个历史问题,对于华夏人来说,确实值得探究;但是,对于倭国人,如何会对华夏的历史问题感兴趣?
  难道……
  “你是不是觉得这烟雾的形状,可能是一种指示?”毛逐旋即问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想了也没用,不管是什么,作为一个华夏人,竭尽全力都是应该的。”唐易笑道。
  “你真的变了!”毛逐幽幽感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唐易笑容不变。
  要在以前,这话怎么听,毛逐都会听出淡淡的装逼味儿,但是现在,他和唐易一起经历了这些个事情,也确实感同身受。只是这古玩江湖,更多的是暗流,一个个人前人后,就算暗里吃了亏,明着都说不疼。
  用赵丽蓉老师的话说,不疼?可能有内伤!
  这话得用唐山腔才够味儿。
  只是这件事儿,得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了。
  回到阁宝多之后,唐易想了想又对毛逐说道,“我得给你加薪了。”
  “这种事儿就不要跟我商量了,你做主就行了。”毛逐面上嘿嘿笑道,但心里一点儿都没犯迷糊,“你放心,不该赚的钱,我扛不住,要是把做人的根儿丢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你想多了,跟那个没关系,你要想折腾,加再多的薪水也没用。既然身在江湖,那就不能没有兄弟!”唐易转身,毛逐上前,两人来了个熊抱。
  “哎呦,不好意思,这来的真不是时候。”正在此时,阁宝多的门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人五人六的男青年,手里还提着一个纸袋,看到抱在一起的唐易和毛逐,这脸上的表情尴尬中夹杂嘲弄,显然,他是误会了这俩大男人的状态。
  “不好意思,我们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毛逐松手转身,打量了一下男青年。
  “明白,明白!”男青年干笑道。
  “这玩笑能乱开吗?这误会大了!”唐易对毛逐说了一句之后,又对男青年说道,“老兄,这我得给你说清楚,这是我们兄弟的感情,可不是你想的断背,我有女朋友,我兄弟的取向也很正常!”
  “我本来就没误会。兄弟抱一下,说说你心里话嘛!”男青年反应倒快,还提溜出了一首口水歌的歌词。
  唐易看了看男青年手里的纸袋,“老兄你这是有东西要出手?”
  “有几样小东西,不知老板懂不懂。”男青年说话间,将纸袋在柜台上一放,却并不离手。不过,从他手上的动作来看,纸袋里的东西应该很轻。


第97章 福禄万代
  “看看吧,不看怎么知道懂不懂呢?”唐易淡淡一笑,心里却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且不说这纸袋里是什么东西,男青年说出这话,就说明他已经转了不止一家,而且别家的开价都不高,他这才说“懂不懂”,而不是“收不收”。
  在这古玩行里,多是耳聪目明,八面玲珑的主儿,要是这点儿东西也揣度不出来,那也就不用混了。
  “您稍坐,我给您倒茶。”毛逐伸手,将男青年让到了柜台一侧的桌子边。
  唐易也在桌边坐了下来。男青年这才将纸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一对钵盂状的东西,一个八方形笔筒。色呈深红,润泽可人。
  钵盂状的东西上,有缠莲寿字纹,仿佛模压一般,八方笔筒则极为素雅。这几件东西都是用一种材料制成的。
  葫芦。
  葫芦这东西,在华夏可谓广受喜爱。因为华夏人凡事都讲求个寓意,葫芦谐音“福禄”,而且有“蔓”。“蔓”又与“万”谐音,那“蔓带”就与“万代”谐音。那葫芦这东西自然就是“福禄万代”。
  干制好的葫芦,色黄如金,随着把玩,逐渐变红,包浆油润,色泽喜人。如今的文玩市场上,玩葫芦的也不少,有大有小,皆有妙处。
  只是男青年拿来的器物,又经过了制作,比如这对钵盂状的东西,显然是切割了葫芦的下半部,而且镶上了紫檀的圈口。而八方形的笔筒,则应该是在葫芦刚刚结果之时,用模具套制,最终长成了这般人造的形状,八方形的笔筒的口沿和底部,也都镶制了紫檀。
  这葫芦器物,是有专门的称呼的,被称为匏器。如今最受欢迎的匏器就是蛐蛐笼,笼身是特别套制的异形葫芦,有鸡心形等等多种形式,笼盖的材料则更是多样,象牙红木都很常见。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是用来把玩了,很少真拿来养蛐蛐的。
  玩什么东西,都得讲究个来历由头不是?就好像扳指,最初是开弓护手用的,最后纯粹是装饰和玩物了。
  “这几件,匏器吧?”唐易打量着东西道。
  “抛弃?直接不开价了?”男青年一脸惊讶。
  “呃……”唐易一头黑线,只得又解释道,“匏器就是葫芦器具的意思,这个‘匏’字,左边一个‘夸’,右边一个‘包’,不是抛弃的抛。”
  “噢……我知道是葫芦做的,只是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称呼,这几样东西有年头了吧?”男青年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便又着急问道。
  唐易刚才看了半天,早就有底了,“家里老人玩的吧?”
  “哎呦,别看你年轻,还真是懂行,这是我爷爷的遗物。老爷子东西很多,我去外地旅游回来晚了,结果就抢到这么几件!”男青年喜笑颜开。
  “尼玛,他爷爷去世了,他还能笑出来。还他妈说什么回来晚了没抢到什么东西,这都是什么混蛋玩意儿啊!”唐易心里暗骂一句,“这样的龟孙子半点儿便宜也不能给他!”
  “年头儿是有点儿,也就是几十年吧,你也知道,葫芦这东西到处都有的种,确实是不值钱。”唐易微微皱眉,看着男青年说道。
  “不会吧,我爷爷手里,可没有便宜东西,我大堂哥拿走一个盘子,据说就值好几十万啊!”男青年似乎有些着急。
  “大盘子吧?瓷器吧?这和葫芦有法比吗?别着急,先喝口茶。”毛逐上前,倒了杯茶给男青年。
  “这倒是……”男青年的眼光黯淡下来。
  “我看你肯定转了不止一家了吧,这东西,看着好看,但是材料太普通了,再说了,葫芦这东西,哪有什么太老的?”唐易接着说道,这就算是直接开始糊弄了。
  要说这匏器艺术品,明末就出现了,一开始就在民间很受欢迎。到了清代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