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一口儿,八千八吧,图个吉利。”唐易道。


第1178章 确定岛位
  这个还价,让于老板不由一笑。心里明白,这肯定是个行家,他这凑整,已经是比较低了,不好讲。其实他们两个,谁也不差这一千来块钱。但是讲价,古玩行几乎已经成了习惯,唐易回这口儿,不多,听着也舒服。
  “讲究,我给您装起来!”于老板轻拍了一下桌子,也没再多说。这套书太散,这么出去也算不错,而且带个好彩头。
  买卖做成了,临走的时候,司马六又带了一句:“于老板,这马家窑彩陶小罐儿什么时候想出了,别忘了第一个联系我!”
  出了墨趣苑,司马六连忙问道,“这地图,来的还真是时候!你看到什么了?”
  “我还没细看,不过有一张图上,标注了浙省东边海域的所乃岛,就是现在的西表岛。而在西表岛镀金,也的确有小些小岛标注,回去咱们仔细看看!”唐易应道。
  “我说你这运气真是顶了天了!”
  “这是你的运气!你不去拍片子,我们没机会,你不说来看小罐儿,也碰不上这《筹海图编》!”唐易想了想,“这个图真不好查,手里有一份,真是再好不过!”
  “走吧,去书店!”司马六一听,也不逛了,直接提议道,“我们现在去买最详细的倭国地图,认真对比一下!”
  唐易点了点头。两人便离了琉璃厂,去往书店。
  “这本书上,除了地图,还有些抗倭事宜和倭寇行动路线,海上用兵之术。”去书店的路上,唐易大致又给司马六介绍了一些《筹海图编》的情况。
  “倭国鬼子当时国力不如大明,侵略性就这么强!”
  “这个倭寇之患,主要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当时华夏国内比较乱,他们瞅了个空子。其实,不仅是倭国,还有欧洲的一些殖民者也来了,比如台岛,不就是红毛鬼子占了么?后来被郑成功收复了。对了,我看过一些资料,明代的倭寇里,就有河野这个姓氏的人。”
  “合着东京史料馆这帮孙子,没准儿就是倭寇的后代?”司马六瞪眼道。
  “这个不好说,而且我看的资料也不算是权威。不过,当时倭国能有姓氏的,可不是一般人。倭国平民有姓氏,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之前,贵族才有姓氏,而且据说也不太规整。”
  “你要是有机会弄他们一下子,别忘了让我出力。我也一直琢磨怎么搞东京史料馆。”司马六自从弟弟的事儿之后,对东京史料馆可谓恨之入骨。
  “这个急不得,机会会有的。”唐易安慰道,“咱们先把眼前的事儿干好。”
  两人到了书店,买了几种比较详细的地图,接着便直接回了四合院,路上,唐易给文佳打了电话,让他回来。
  回去的时候,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唐无心答应丁丁带他吃披萨,已经走了,不在家。文佳回来之后也挺兴奋,三个人也没吃饭,就在屋里对着地图研究起来。
  这《筹海图编》上,的确有一张地图标注了所乃岛,而就在所乃岛附近,还标注了几个小岛,对照现在的地图,翻查资料,大致也能确定是现在的哪几个小岛。
  不过,在所乃岛的南部,有一个小岛,没有标注名称。《筹海图编》算是正儿八经的地图,比徐海那张藏宝海图规范多了,三个人详细研究了一下,确定《筹海图编》上所乃岛南部的那个没有标注名称的小岛,就是藏宝海图里的“元宝岛”。
  这个“元宝岛”,根据徐海藏宝海图上的标示,看不出距离所乃岛多远,但是在《筹海图编》中,却能参照对比出距离,根本就不远,折合现在的距离单位,也就是三海里左右,五公里多。
  这确实是很近了。
  距离所乃岛这么近,却没有标注名称,这很有可能说明,这个无名小岛在当时是没什么价值的。
  同时,最关键的是,对比现在的地图,这个小岛仍然能确定,但是,在现在的地图上,这个小岛只是图形,也没有标注名字。
  这说明,如今这个无名小岛上,也应该不会有人居住。而且根据已经知道的一些情况推断,军方驻扎或者作为什么基地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个不管倭国还是其他一些国家,没有经过政府命名的无名小岛都是有的,有的人民间可能会有个称呼,有的民间也没称呼。
  他们查了一下资料,隶属倭国无人居住而且无名的小岛,有几十个,而且就在这几年,倭国还陆续给其中一些无名岛开始命名。
  无人居住的无名小岛,这个情况,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如果能登岛,寻找宝藏不会被人发现;坏处就是,既然无人居住,可能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很难展开行动。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基本确定了“元宝岛”的位置。而且让人高兴地是,这“元宝岛”距离图上的所乃岛、就是现在的西表岛不远,乘坐游轮到了西表岛之后,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完全可以由几个人悄悄驾驶快艇登岛。
  以普通的常规航行速度三十节的快艇来算,从西表岛驶至“元宝岛”,三海里还用不了十分钟。
  “你真是个福将啊!”文佳对司马六哈哈笑道,“没想到去看个什么小罐,居然弄到了明代老地图!”
  司马六自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那个小罐买下来就好了。”
  “人家不卖你有什么办法?而且你看起来这么迫切,他以后就是卖,估计也是高价。”唐易想了想,“那个王导,到时候是一起去的,他是娱乐圈的人,而且这事儿比较特殊,一定不能让他知道。”
  司马六点点头,“我有数,好处是他到时候会比较忙,我们比较自由。我准备只安排一个熟悉快艇驾驶的去,到了之后,让他在岛边等着,我们就说上去玩玩儿。”
  这件事儿大体落实了,三人都突然感到肚子饿了,收拾好东西,便一起出去吃饭了。


第1179章 蛐蛐罐儿
  正在吃饭的时候,谭千常给唐易打了个电话,说:那件明代宣德鎏金绿度母铜像的事儿,因为这案子的情况,被有些人知道了,打听下能不能出手?
  “是闵天想要么?”唐易想了想,直接问道。
  “是。”谭千常也没再隐瞒,“他问了我一句。”
  闵天在庄子梦蝶青花大罐上吃了一次大亏。当时还让唐易掌眼来着,唐易说得模棱两可,他当成是暗示真的了,后来才通过沈松岩搞明白了。不过,这事儿赖不着唐易,算他没琢磨明白。
  现在,这宣德鎏金绿度母铜造像,既然传出来是唐易被盗的东西,那铁定是真的了。而且闵天信佛,加上又是精品,所以动了点儿想法。他自己问不好意思也怕被拂了口,想了想,找了谭千常。
  佛教从印度传到华夏,演化出了很多本土的东西,而且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现在很多信佛的普通人,不会去过细的讲究,供奉佛像也是如此。别看闵天是玉器行业的牛逼人物,但是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
  “你想捧着他顶事儿,你在下面游刃有余,这个思路我不反对,不过这东西,我确实不能出手,太难找了。”唐易和谭千常也不来虚的。
  “行,我明白了,你有个话就行,我好答复他。”谭千常又说了两句,便挂了电话。
  “明代永乐、宣德的东西,现在只要是真品,基本没什么低价。”司马六接住话茬说道,“我看新闻,这两天港岛有块永乐的九宫八卦牌上牌,落槌价儿四百八十万港币,就那么一块小牌子。我看下面就有评论说,逢永宣,必出高价。”
  “明代永乐和宣德朝的东西,确实是特别值得收藏的。”聊起这个,唐易的话头儿也起来了,顺道多说了几句。
  国力和皇帝特点,决定了艺术成就,这个不能说百分之百对,但是基本上是对的,起码是很有道理的。
  永乐皇帝朱棣,虽然人比较狠,他是家族内造反的皇帝,算是夺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手段也很极端,但是他在位的二十多年,国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他干了很多大事儿,比如迁都、建故宫。没他就没有今天的故宫。
  再比如《永乐大典》,还有郑和下西洋,等等。
  不难看出,朱棣的气魄很大。从艺术品上来说,尺寸就大,比如青花大盘,那个头儿;气势也很猛,玩古的都知道,永乐时期的龙纹,状态很凶猛很有气势,那眼神儿冷不伶仃一碰,震慑人心,算是明清两朝之最。
  如果在现实中,有人给你看一件瓷器,说是永乐的,上面带龙纹,你只需要看一眼那龙,只要是没气势,别的甚至都不用看,这就不对!
  再说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这个人除了治理国家有一套,还有个特点,爱好艺术。皇帝爱好艺术,当朝的艺术品差不了。宋徽宗时期的书画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精品,无比繁荣?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书画家。
  宣德朝最出名的,宣德炉。直接用朱瞻基的年号命名。铜器,瓷器,宣德朝都出现了一个顶峰状态。
  在宣德朝,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瓷器艺术品,别的朝代都不能比,蛐蛐罐儿。
  宣德皇帝是个治理国家的好皇帝,不过人家也得有点儿爱好,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斗蛐蛐。以致于后代史官有人称他为“蛐蛐皇帝”。这种以偏概全的劣性,很多人都有,好像只有二十四小时批阅奏折,咳血类似的才是好皇帝。咸丰皇帝咳血死的,肺结核,他是好皇帝么?
  这个宣德的瓷器蛐蛐罐儿,传世的非常非常少,估计目前存世的恐怕是个位数儿,不要说唐易手头没有,台岛故宫里,宣德瓷器收藏了多少件?根据各种资料显示,有一千多件,但是一个蛐蛐罐儿也没有!据说最开始发现的时候,还不知道是蛐蛐罐儿,只是觉得形制特殊,制作精美,后来才有人研究出来,原来是个蛐蛐罐儿。
  为什么传世的这么少,史料中有过记载陈述:宣庙崩,太后即命将宫中玩好之物,悉皆罢去。宣德死了,他老娘张太后,把他玩儿的这些个东西,全给毁了。
  说到这个,唐易在瓷都也听说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瓷都出土过一些青花残片,出土之后,专家拼凑过,就是蛐蛐罐儿,大致能拼凑出二十多个,而且能看出来,是故意砸的!这个和史料就对起来了。”
  “宣德蛐蛐罐儿,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司马六咋舌,“怪不得也没听说什么博物馆里有。”
  “说起这个,又不得不说倭国鬼子,倭国有个美术馆里就有一件,很完整,带着盖儿,瑞兽纹饰,我看过图册。”唐易接口道。
  “听着就来气!”司马六喝了一口酒。
  “呵呵,好东西咱没有外国有的,不少呢,你气得过来么?”唐易笑笑,“现在保住不继续外流,都是个很困难的事儿。所以啊,见到永宣时期的精品,可得抓好了,不能放手。”
  永宣这个称呼,前面说过,隔了一个洪熙,因为洪熙皇帝在位不到一年,世人常称为永宣盛世,《明史》里面,对这三十几年的盛世,用过一个形容词儿,叫做“蒸然”。非常形象贴切,蒸蒸日上,蔚为大观。
  “都说永宣不分,你弄几句心得我们听听呗?”司马六听着听着,忽然提了一句。
  玩瓷器的,永宣不分是一句老话,的确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