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家得第二天才来,他们不得不要在海州住一晚。梅导自己先行告辞离开了。
  从港口出来是下午,找了一处距离港口比较近的酒店入住之后,距离吃饭的时间还早。司马六便提出在海州的古玩市场逛逛。
  但是这天不是周末,时间又是下午了,要想逛,只能是古玩城。司马六兴致很高,还给小柳和小高放了两天假,自由活动,完事儿了自行返回燕京就行。并表示回燕京之后还有奖金。
  小柳和小高很高兴,也知道这时候了,他们再陪在司马六身边就是“添乱”了。巧了,小高有个战友,现在是一家大型会所的保安的头儿,两人告辞之后,兴冲冲去找小高的战友去了。
  海州这个地方,是山海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比省会山州的现代化气息要浓郁,国际化程度也高。不过,古玩市场的热闹程度却比不了山州。
  唐易倒是知道,海州最出名的古玩市场,位于乐昌路的一处地方,不过只有周末才有。至于古玩城,这些年新开了好几处,最老的,算是山海路古玩城。
  而且,山海路古玩城,算是最靠近市中心,在沿海的老城区。
  海州的城区,繁华程度,有点儿从南向北递进的意思,靠海最近的城南区,向北是城北区,再向北,城方区、城山区。山海路古玩城,就位于最繁华的城南区。
  三人简单商量了一下,眼下就这么点儿时间,直接打车去了山海路古玩城,简单逛逛正好找个馆子吃饭。
  进了古玩城,相对比较冷清,不少店铺是关着门的。据说是新开的古玩城对老古玩城有一定的冲击,加上不是周末,又是下午,人肯定也比平时少。
  几人逛了一下,开门的大致是一些卖玉器和文玩产品的小店,就连司马六也有些索然寡味。
  逛着逛着,司马六眼前一亮,终于看到了一家比较大的店面开着门。牌匾也很气派,三个隶书大字:通古行。
  进去之后,唐易发现里面的东西使不少。也大致分成了几个区域,有瓷器,有字画,有木器,还有一溜柜台,主要是玉器。店铺侧后方是一个长方茶几,上面有整套的茶具,有个五十多岁的微胖男子正在招呼其他两个稍微年轻一点儿的男子。
  看起来,这个微胖男子应该是通古行的老板,那两个男子是客户。
  店里门口一侧,还设了一个款台,有个年轻女子坐在后面,看来是负责专门收账的。而且店铺里侧还有个不小的后门,是防盗门的样式,看来内室也不小。
  从这些配备上来看,这个店不仅规模不小,而且应该是赚钱的。这时候除了老板招呼的客人,没别的客人。店里的两个伙计本来都是闲着的,一看来了三个人,立即都上前来招呼了。
  坐在茶几上的老板见来了客人,起身拱手,远远喊道,“有事儿怠慢了,慢慢看,给您们打折!”
  “您忙您的!”唐易挥了挥手,而后又对两个伙计说道,“我们先随便看看。”
  三人便开始分头看了起来,两个伙计不远不近地跟着。
  如今,不管是古玩城还是地摊,真东西的比例肯定是要少于仿品和赝品的,只不过有的古玩城店家,对于一些能卖上价儿老仿,可能会提前说明,因为坐店会有些大客户,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再就是还有个声誉问题。
  唐易是挨着看的,司马六却奔着店里最显眼的东西去了。显眼不一定之珍贵,就比如这个,一是因为硕大。
  这是一个青花葫芦瓶子,高达六七十公分,就放在店铺瓷器区正中一个木质底座上。
  显眼还有另一个原因,青花发色比较艳丽。这瓶子上,基本上是花卉和缠枝纹打底,同时,葫芦上下两个圆球部分,各有四个青花圈,对着四个方向,里面都有字。


第1203章 道士皇帝
  上面的四个字是:国泰民安。下面的四个字是:万世清平。
  这个青花的发色很艳丽,蓝中带紫。这种颜色,文字不太好表述,如果形象一点儿,有点儿像紫药水发亮的那种感觉。这是嘉靖朝青花发色的一个典型特征,行里俗称“佛头青”。
  这是嘉靖青花使用西域所产的回青料出现的效果。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嘉靖青花都有这个效果,因为嘉靖朝同时所用过的青料有三种,还有陂塘青和石子青,很多时候都是掺乎着来。
  这个佛头青,是最上等的发色。
  青花瓷器是古玩中很受关注的一个小类,喜欢青花瓷器的玩家都知道,明代的青花瓷发色,早中晚三期,基本出现了从浓重艳丽到舒雅清淡,再回到浓重艳丽这么一个过程。
  早期的代表就是永乐宣德,中期的代表就是成化弘治,晚期的代表,就是嘉靖万历。到了明晚期,商品经济已经很发达了,这有点儿像西方同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华夏的萌芽不仅没长成,后来又被相对落后的后金铁骑践踏,清末又从封建王朝又沦落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因为明晚期商品经济发达,艺术品的热烈就有根可寻了。
  司马六看了一会儿,立即把唐易叫了过来,压低声音,“看真啊!”
  唐易仔细瞅了瞅,微微点头,然后招呼伙计,指了指葫芦瓶的底部。
  伙计知道这是想看底,两人一起上来,扶住瓶体,准备让他们看看。这个要求很正常,看瓷器很重要的就是看底,虽然东西挺重,但是也得让人家看仔细了。
  这时候,微胖老板好似忙完了,走上前来,笑道,“没款儿,不过上了亮青釉。”
  唐易一听,就知道这老板是个行家。嘉靖青花,官窑的器物,底部多施亮青釉,但是官窑绝大多数是带款儿的。民窑呢,不带款儿的多,但是底部处理往往比较粗枝大叶一些,露胎的情况更为多见。
  既施了亮青釉,又不带款儿,这个正常来说是有点儿矛盾的,但也有不正常的情况,要么是官窑特殊的无款情况,要么是民窑罕见的精作情况。
  因为“官搭民烧”在嘉靖朝实行过,所以民窑精作也是有基础的,个别民窑精品从胎釉到发色,都能和官窑比上一比。
  但再精也是民窑,单从市场行情上来说,官窑民窑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能看到的情况,老板自然不会骗人,看了底部之后,就和他说的一样。
  唐易看了看司马六,司马六也回了唐易一个眼神,看这意思,是挺想买的。
  “釉色有点儿不通透,倒像是民窑的精品。”唐易掏出烟,分别派给司马六和老板。
  老板摆摆手,笑道,“嘉靖官窑青花主要看发色,釉色在晚期出现稍微粗点儿的工,也正常。而且,不带款儿的官窑,也不是没有。”
  司马六立即接口道,“要是官窑,老板也不会就这么摆着吧?”
  “实不相瞒,本来是摆在这里的!”老板伸手一指旁边的立柜,果然,中间最显眼的带玻璃封锁的格子是空着的,“有个客户,本来说下午来详细看看,所以我就提前拿出来了。”
  “人家定了,我们还能买么?”唐易抽了一口烟问道。
  “他只说详细看看,也没说买,也没交定金。”老板微微一笑,接了原先的话题,“我们在这里讨论官窑民窑没有意义,就算我承认是民窑,但开价太高,您一定也不会买。如果我认定是官窑,但是价钱合适,您也同样会买。不是么?”
  唐易听了,也是微微一笑,但没有说话。这个老板不仅懂行,而且很会做生意。这时候唐易不能问价,因为很显然是司马六想买,唐易是个帮手,这个得司马六来问,到时候唐易还可以“质疑”或者“阻拦”一下。
  司马六想了想,却也没有直接问,“听老板这意思,价儿应该是不高。”
  老板笑容不变,“这葫芦的瓷器制式,是嘉靖开创的,这一件器型大、发色好,是难得的精品。高与不高,都是相对的,再就是要看您有多喜欢这东西了!”
  老板说的没错,明代葫芦瓶的官窑瓷器,是嘉靖开创的。虽然他们还没有对这件葫芦瓶是官窑还是民窑达成一致。
  官窑瓷器,是很正式的,开创新样式也是很严肃的事情。弄一个葫芦样的瓶子,的确是显得有点儿不够端庄雅正。
  但是嘉靖是皇帝,他信道重道,葫芦是道教的典型器物,所以一声令下,必须来点儿葫芦样式的!同时呢,嘉靖还追求吉祥用语,瓷器上也要来上一些。这个葫芦瓶上的国泰民安、万世清平,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这样的皇帝,在瓷器上反应出来的风格,除了葫芦瓶,纹饰上还出现了许多八卦、灵芝、云鹤之类的东西。
  就和清代很多皇帝信佛,瓷器上出现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纹饰一样。
  一般来说,信佛的人信来生,信道的人讲现世。嘉靖皇帝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前面说过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堂弟,他叫朱厚熜。因为朱厚照没儿子,所以本来应该是王爷的他被迎进京城当了皇帝。
  所以他之前,根本没想到过自己可能当皇帝,结果现世就得来了突然间的黄袍加身。
  同时呢,他不仅没有思想准备,实际上也没受过要当皇帝的“训练”。他父王的封地,是在楚地,靠着武当山很近,道教繁盛,他从小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嘉靖皇帝本来就信道,而且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还出过一次事儿,很离奇,有宫女竟然想用绳子勒死他。不过倒是没完全得逞,嘉靖只是晕了过去。这事儿正史没说原因,野史乱七八糟,很难说清楚。但是有一点,这个差点儿死了,不管是对什么人,影响都是很大的。
  从此之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也不上朝了,主要干什么呢?炼丹。
  之前他是个重道的皇帝,此后简直就成了皇帝身份的道士。
  当然,唐易早就看明白这东西了。但他没想到司马六没直接问价,听完老板含糊的回答,不由朝司马六咳嗽了一声。


第1204章 断腰葫芦
  司马六一听,笑了笑,看着老板问道,“那您直说吧!这葫芦瓶,最低多少能出?”
  老板却又看了看唐易,他知道最后的坎儿在这个人身上呢!而后才笑着对两人说道:“只能比官窑的行价儿低三成。最低了!多了就不必说了!”
  司马六面色一变,唐易也是如此。这老板叫的太高,口气又太死。
  这种尺寸的嘉靖官窑青花葫芦瓶,如果是带款儿的开门的精品,那是很容易过千万的。这一件虽然纹饰比较简单,釉色有些问题,但青料发色好,而且所带的文字也很不错,也能进入精品的行列,多了不敢算,七八百万的行家是可以叫出来的。
  当然,这是说如果是带款儿官窑的情况。而要是这么算着低三成,最低也得是五百万。
  但是,如果是民窑,就算是大开门的东西,一两百万拿下是很正常的。
  这里面,差的钱就大了。最关键的还是这一点,这东西不带款儿,如果带款儿,唐易和司马六的表现就不会这样了。
  当然,唐易是看出来了,这东西的确是官窑,之所以不带款儿,很可能是嘉靖赏赐给大臣的东西。对于喜欢的大臣,嘉靖是很喜欢赏赐东西的,比如给过严嵩等几位重臣道教的香叶冠。这样的葫芦瓶,又带着吉语,赏赐给大臣也很有可能。
  唐易对老板笑了笑,“我们再商量下!”
  老板点点头,“不着急,慢慢看,不过真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