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叫扳指,叫做韘(射),直接点明了用途,这是用来射的。
  保护手指,利于射箭。有过射箭经历的都知道,放箭的时候,如果弓弦很利,撒手回抽,容易擦伤手指。韘在古代还有个称呼,叫做“机”。扳机这个词儿,最初来源于此。
  韘,最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很流行了。不过流行归流行,不是当佩饰流行,是当做射箭工具流行。而且那个时候的扳指,不少是带着一处柄状凸翼的,也不好看。
  当然了,也有不带柄状凸翼的,比如此人手上的这一件就不带。
  扳指这个东西,真正作为佩饰大面积流行开来,其实也就是在清代,本来满清以骑射夺天下,所以对扳指很重视,差不多人手一枚。
  但是入关坐稳天下之后,八旗子弟就成了被供养,奢靡之风那自然就起来了。贝勒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本来是军械,后来成了佩饰,这带动汉人也跟着玩儿起来了。
  而且还有了文扳指和武扳指之分。文扳指,就是上面刻点儿诗词花纹,武扳指多是素面。
  这个中年男子带的扳指,倒没有柄形凸翼,而是坡形的,上面还带着弦槽。这弦槽本来是搭弦用的,但配合这种特别的坡形,看起来还挺有个性挺漂亮。
  扳指现在常见的,都是筒形。坡形的扳指,在早期比较多见,到了明朝基本没了。商代最早出现韘,坡形的很多。实际上,坡形扳指的消失,就是因为扳指后来变成了佩饰。坡形的截面是斜的,显得不够规整,而且把玩起来不太舒服。
  能带着这么个东西的人,的确是很少见。钻石戒指倒是贵,可是花钱就能买。这春秋玉扳指却得碰,有钱也未必找到这么完整而且这么漂亮的。
  这中年男子注意到了唐易的目光,他可能生性就很随意,一抬手,“小兄弟,你也懂古玩?”
  普通话有些拗口,夹杂当地口音,但能听懂。
  盯着人家看了,人家也问话了,唐易也不能不理,站起身来,拱拱手,“是啊,您这个可是春秋战国的好玩意儿。”
  中年人眼睛一亮,“嗯,北边来的?好眼力啊!过来喝一杯?我再给你看个东西?”
  文佳和高太明笑了笑,心说唐易到哪儿都能碰上好东西。
  “喝一杯就不用了,我过来陪您小聊两句。”唐易坐到了中年男子这一桌,掏出烟,“吸一支?”
  中年男子也不客气,接过烟,“我姓汤,叫我老汤好了,贵姓?”
  “免贵姓唐。”唐易也掏出一支烟点上了,心说老汤这个叫法好,尤其是在饭店里,容易让人想到大锅。
  老汤又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托在掌心。有的人对玉器有讲究,随身戴的,尤其是贴身戴的,不会让人触碰。唐易看老汤这个拿法儿,就知道不愿让自己碰,便只是看了看。
  结果,这仍旧是一块春秋玉佩。
  螭龙佩。尖角椭圆,近似扇面,有个十厘米左右的宽度。整体镂雕,虺(hui)螭纹左右对称,主体是以一条龙,龙身还有鳞甲线条,上面中间有一个孔,正好穿绳佩戴。
  玉佩这个东西,在华夏的历史太久远了。至于为什么佩玉,有很多说法,比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有五德,等等。但是,玉佩的出现,要比这些个说法更早!换言之,这些个说法,是后来风雅的拔高。
  仔细想想,玉佩出现,无非两个相互勾连的功能。第一个实用功能,古人的衣服比较宽大,这个玉佩可以压住衣服,更贴身。但是压住衣服,可以用别的,不一定非要是玉,所以第二个功能就是:显摆。玉器一直是贵重之物,现在玉石翡翠依然如此。
  老汤手上的这件螭龙佩,将显摆的功能发挥得很好,因为纹饰比较繁复。不过,这块玉佩,整体沁色有点儿斑驳,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佩戴盘玩,整体已经很润了。
  “春秋螭龙佩,就是沁色太杂了,不过养得差不多了。”唐易说道。
  “好眼力!”老汤竖起大拇指,“这个是我十年前拍卖会上来的,花了八万。”说着得意一笑,“现在,赚它个十倍没问题吧?”
  “悬。”唐易却摇摇头,“春秋玉器不管是生坑熟坑,玉佩最多,这块成色一般,也就是能翻个三五倍。”
  “哎?”老汤不由又看了一眼唐易,“小兄弟,你不仅有眼力,还这么熟悉行情,莫不是也是做古玩的?”
  唐易也没隐瞒,“是,我的确是做古玩生意的。”
  “名片有吧?说不定我们还能做买卖!”老汤重新将玉佩挂在腰上,开口说道。
  唐易想了想,还是从衣兜里掏出了名片盒,抽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老汤拿起名片,照着唐易的手机号就拨了过去,“我这人最喜欢交朋友,这是我的手机号。”
  唐易看了看来电显示,按断把号码存下了。这时候,老汤突然又问道,“看你的名片,应该实力雄厚,不过要是有一笔大批量的货,你能一口吃了么?”


第1220章 玉璧凹槽
  唐易一愣,“这得看多大批了,还得看是什么东西。”
  “听你这话就有底气。那好,咱们随时联系。”老黄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那您慢慢喝,我回去了。”唐易点点头,就此回了座位。
  老汤继续自得其乐,唐易他们吃得快一些,吃完了,打了个招呼便回了酒店早早休息。
  高太明最近工作挺累,不想那么早去越王剑冢,提议先休息一天。文佳却建议先去看了再说,搞明白了情况,休息多少天都不要紧,到时候他和唐易替高太明圆一圆,回去晚了也好向蒋主任交代。
  唐易也是这个意思,高太明架不住两个人说道,便同意了。联系了当地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他们进入到了那处山头。
  这个时候,那处山头,包括山头在内的有一片范围已经拉上了铁网,竖起了自然保护区的牌子。(附注:这是小说啊,现实中会稽山没这么个地方,特别再强调一下。)
  景区管理人员开了一处铁门,让他们进去了。
  高太明来之前仔细看过资料,很快就来到了那处山坳。当年征集办人员进入的洞口,并没有严格的封起来,封堵洞口的仍是原先的那块青石,外面又垒上了一些石头,洞外还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塌陷区!危险!
  当然,这只是给偷着进入保护区的人看的。三人搬开垒起的石头,推开原先的青石“门”,从通道进入了墓室。
  墓室其实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就连原先固定在室壁上的青石链条都拿走了。空空如也。
  抬头一看,文佳大失所望。上面,果然刻有八卦图形,但是中央,却有一个璧形凹槽,没东西。
  乍一看,好像是在八个八卦符号中间刻出来的凹槽,但是文佳却明白了,这里面,原先应该是一块玉璧!
  文佳看了看唐易,唐易也明白了,这个凹槽,槽宽比中央的圆形要大,那就应该是嵌入过一块玉璧。
  之前说过: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就是边,好就是孔,这边比孔的直径大叫玉璧,孔比边直径大的叫玉瑗,孔和边直径一样大的叫做玉环。现在很多人不讲究了,但是春秋时的玉器,那可是严格划分的。
  当着高太明的面儿,文佳也没多掩饰,“原先的顶上的东西,你们取走了?”
  高太明仔细看了看那处凹槽,“我看过当年的档案资料,没提上面有东西。而且我看过示意图,当时画的,就是这样。这个不会有错。”
  “那就应该是取走八剑的时候一并给取走了!”唐易看了看文佳,“看来,这个破阵的道行也不弱,彻底破了。”
  文佳点点头,又仔细看了看墓室,“之所以把青铜棺悬空,就是为了这个阵法,不然如果接地气,土生金而后相连,剑气就发不出来。”
  高太明这下明白了,“原来你们听蒋主任说了之后,目的就是为了这凹槽里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剑阵的‘启动器’啊!”
  “嗯。”文佳接口道,“现在没戏了,我就说先干正事儿再休息吧?你看,这正事儿干得多快!”
  高太明想了想,“哎?这上面,还真是块玉璧的尺寸。我看过资料,有印象,整个大圆直径是十一厘米,小圆直径是三厘米,边的直径是四点五。”
  唐易记下了数据,又仔细观察了下建造墓室所用的石材,最后也摆摆手,“走吧!”
  三人出了墓室,又把洞口原样堆砌好,联系了景区的人来锁门处理,便离开了这片保护区。
  既然到了会稽山景区,那就看看大禹陵吧。
  其实整个景区里边景观还是不少,但最出名的,就是大禹陵。三人也不想多逛,所以只去大禹陵看了看。
  据介绍,大禹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在会稽山,也留下了大禹陵。当然,这个年代太过久远,这个大禹陵是考辨得来的,并不是像什么十三陵一样考古发掘那么明晰。
  走过几百米的步行通道,然后是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图腾柱和九鼎台等等建筑。大禹陵最主体的建筑就是禹庙,在禹庙前面,有一个水池,叫禹池,上面有石桥。
  大禹陵的整体是比较恢弘的,沿山势而建,是一组大型建筑群,除了大禹庙,还有大禹陵碑亭,禹祠等。
  禹庙最早是南朝时候建的,南朝宋齐梁陈,确切地说是梁朝。大禹的是非功过众说纷纭,但治水一直作为主流被大多数人传颂,又是华夏第一个正统王朝的缔造者,所以来大禹陵的游客不少。
  出了大禹陵,溜达着走出会稽山景区的时候,文佳笑问唐易,“你这学历史的,对大禹了解多少?”
  唐易摇摇头,“夏朝的历史文字记载和实物佐证,留下来的太少了,只有少数的青铜器和甲骨。后人倒是有些记述,包括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有不少,还有后来的史书,比如司马迁的《史记》。不过,大致推断一下,大禹在禅让制的时代背景下,成功让自己儿子即位,改成了世袭王朝,所以除了所谓的功绩,心机应该也是很深的。”
  高太明也很感兴趣,“也有说,大禹是禅让给了伯益,然后大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自立。还有说,伯益和启都是贤人,后来伯益拱手相让,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但是,上古历史,一直扑朔迷离,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我更想听听你的看法!”
  唐易看了看两人,“你俩这是去了地方,空手而归,从我身上找乐子是吧?”
  两人哈哈大笑,唐易也跟着笑笑,“行,我说说我琢磨的,就当故事听吧。”
  “其实说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说人,是人就离不开人性。”唐易接着说道,“在很多历史文献里面,都提到了一点,禅让下一个接班人的时候,舜继承尧,禹继承舜,都会先推让一下,甚至躲一躲,但是最后还是要当!这算什么呢?这不单纯是虚伪,这是手段,既能接班又能告诉天下人我很谦虚我有德操的手段。”


第1221章 大禹让位
  “都是有手段的人,就别说得那么纯粹高尚了。”唐易皱了皱眉,“当然了,也可能是我理解不了那种高尚。”
  “比如,舜杀了鲧(gun)。虽然鲧的确有错,但鲧毕竟是禹的父亲。”
  舜为什么杀鲧?治水不成。他死了之后,儿子大禹继续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