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东西多。
  要是到了康熙朝中后期,吉祥富贵的纹饰就多了,而且带着文字的东西也多了。比如故宫里的青花万寿瓶,光是在这大瓷瓶上写一万个寿字,那得费多少工夫?
  这时候,就是朝廷进行汉化融合的过程了。说穿了,一开始是通过刀马来把你打服,后来再通过文化来让你悦服。
  这种政治对艺术的影响,还是很直接的。
  刀马人物,有人有刀有马,自然是战争场面。说实话是比较好看的。而且康熙朝的刀马人物瓷器,精品又多,不仅画工精致,而且画得场面感很强。
  外流的瓷器当中,康熙刀马人物也很多,从康熙朝就开始不断“出口”。西方人也喜欢这个,也是一种内质化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康熙所处的十七世纪,欧洲也是战争频发。再加上他们做不了这么精美的瓷器,所以大受欢迎。


第1265章 高仿之辨
  根据唐易所知,现在国外的康熙刀马人物瓷器,应该比国内还要多,可见一直以来外流的力度。
  英国人怀特的手里,就有一对瓶子,康熙刀马人物真品,精品,一个瓶上画片是攻城,一个瓶上的画片是冲锋。
  不过,唐易看上的这个盘子,胎釉的工艺比起康熙官窑,可是有点儿糙,发色也不够明快。
  这些只是小小的偏差,最重要的,是刀马人物的气势不对。康熙朝瓷器上的刀马人物,你看那人物的精气神,很足,看起来真是在打仗,有一股子劲儿在里面。场面也充满了气势。
  这个盘子呢?里面的有人有刀有马,也是对阵的场面,但感觉却是在唱戏,摆花架子。人物弱,场面也弱。
  “这盘子?”刁钦三在旁边问了一句。在他眼里,这是件现代仿品,而且还不算太牛逼的高仿,因为画片就没到位。
  “这盘子我也想要,和那个筒瓶一起拿,便宜点儿吧?”唐易冲刁钦三点点头,又对摊主说道。
  摊主这次没去点评盘子的真假,因为他知道唐易不是个新手,心下一琢磨,没准儿是买件仿品回去蒙一手赚钱,“这盘子,真得您出价儿了,这个高了低了,我怕您笑话我!”
  唐易又看了看刁钦三,“这个时候,好彩头的确很重要。这样吧,就照你说的,八千八,两件我一起拿了!”
  这真是要彩头了,毕竟阁宝多长安分店要开张。不然,这东西再砍砍价儿,落下个三两千肯定没问题。
  摊主略作沉吟,其实心里早就不沉吟了,“好!既然这样,我也不磨叽,不赚钱我也卖给你了!”
  因为要逛市场,三个人都带了不少现金,八千八是现点出来的。
  这没逛多久,一个摊子上入手两件瓷器,还都是青花,这也有点儿出乎文佳的意料。尤其是第二件盘子,按说唐易是不会上眼这样的东西的。
  刁钦三更是迫不及待想问问,他现在也知道唐易的水准,那件筒瓶他虽然拿不太准,但是知道可能是无款的老东西。但这盘子,是开门的仿品啊!
  文佳和刁钦三离开摊子之后,干脆拉着唐易到旁边一处稍微僻静的空地。
  唐易会意,先把顺治青花云龙纹筒瓶的情况说了说。刁钦三一听,合着是不小的一个漏儿!顺治官窑存世极少,虽然无款儿,但是一旦认定,市价是很高的。
  不过,越是这样,他越是疑惑唐易干嘛还要搭这么个盘子,八千八直接买了,不也是一样么?这盘子要不想蒙人骗钱,实在没多大用处。但是他虽然和唐易认识时间不长,却断定唐易不是这样的主儿。刁钦三没直接问,而是看了看文佳。
  “你肯定不会想拿着这盘子蒙人啊?”文佳直接问道。
  “蒙什么人?这盘子也是件老东西。这是光绪仿康熙,不算精品,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古玩,现在晚清的官窑也不好找了,这东西工艺虽不算很好,但出手也能赚一笔。”唐易解释道。
  “什么,光绪官窑?现代高仿精品也比这个强啊!你看看这人物,哪是在打仗?这是公子哥在舞扎着骂街呢!”刁钦三终于忍不住了。
  “对喽!就是不如现代高仿精品!但再不如,也是一百多年的老东西,不是一百多天的烫手东西。”唐易笑道。
  这个光绪仿康熙,在瓷器上很多见。
  晚清到民国,华夏也是出现了一股仿古的热潮。从瓷器上来看,康熙刀马人物瓷器,是一个典型代表。
  为什么?因为西方人喜欢!晚清西方列强侵入华夏,拿走了不计其数的瓷器,他们喜欢的康熙刀马人物瓷器,这时候有点儿“供不应求”了。
  即便是晚清,找康熙朝的瓷器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干脆,瓷都开始大量仿制。同治和光绪两朝仿制的特别多,甚至包括康熙朝没有过的刀马人物瓷器形制,都一并做了,同样落上“大清康熙年制”的款儿。
  这些东西,蒙了不少西方人。他们来,也不都是抢,很多东西还是要出钱买的。在当时那种信息环境下,他们对瓷器能懂多少?不能说没有行家,但是绝大部分是跟着感觉走,很容易就被蒙了。
  说实话,晚清的高仿瓷器,在“出口创汇”方面,还是赚了不少的。
  这件光绪仿康熙的刀马人物盘子,为什么感觉做得还不如有些高水准的现代精仿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照相机没有电脑啊!要想做仿品,那得弄个真的来比着做!弄不到真品怎么办?就得凭着以前见过真品的记忆来!
  哪有那么多真品让你比着做?而且,那么多器型和画片,哪能全记得住?所以,胎釉可能只是略差,但是画片的人物形象、构图布局经常出现偏差和问题。
  现在呢?资料太全了,图片,录像,数据,各种高科技手段,所以现在有的高仿比晚清的高仿水平高,那也很正常!
  当然,这里说的是现代高仿有一些比当时的仿品水平高,不是说所有的现代高仿都比当时的水平高。
  对于高仿来说,科技要运用好了是好事儿,可是运用不好,那就是弄巧成拙。比如有的瓷器上的画片,利用电脑绘图,然后是“印”上去的,仔细一看,印的那种“小网点”还在,一眼假不说,连普通工艺品的价值也没了,太生硬了。
  “这种东西,国外也有人买到。特别是有些有一定眼力、但是还不够精深的,一看是老东西,又是国外买的,觉得肯定不会是仿品!结果呢,不是现代仿品,是晚清仿康熙!”唐易接着说道。
  “我明白了!”刁钦三现在对唐易那是真的佩服到家了,“这东西咱们卖的时候明说是晚清仿品。当时算是假货,但是现在,毕竟也是一百多年前的老东西,古人仿古人!虽然不算贵重,但是也值得收藏!这当然不是蒙人,是正儿八经地赚钱!既然碰上了,当然要收了!”


第1266章 有点儿怪
  唐易点点头,“不过,这东西是给入门者准备的,算是物美价廉的学习性藏品。因为晚清的青花瓷器,大部分已经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了。”
  刁钦三递给唐易一支烟,“唐总,这怎么说?”
  唐易点了烟,“因为除了高仿,就是按照范式来。你想想,康雍乾清三代瓷器,艺术品和日用品,基本是能分得清的,但是到了晚清,无论形制还是纹饰,基本没什么区分了。而且国力衰弱,社会混乱,也影响到了艺术品的创作。你比如康熙的刀马人物,那是正儿八经的创作,但是晚清呢?拙劣地模仿,还谈什么艺术性?”
  刁钦三连连点头,“晚清的青花的确是太衰了,倒是粉彩的量上来了!”
  “刁兄说得对,在华夏所有的瓷器的当中,从数量和普及度上,能和青花分庭抗礼的,就是粉彩了!”唐易接着说道,“这也是在晚清才出现。这一点呢,也是当时的国家和社会环境造成的,粉彩这种艺术,比青花多彩,也柔和,少符号感,多现实平民化,说明封建王权已经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青花这种瓷器,从创烧以来,就没断过,而且从元代开始,就占据了最主流的位置,不管出现过什么新品种,它总是坐得很稳。直到晚清,粉彩出现大量产出,才能与之抗衡。
  而且,青花和其他瓷器都不一样的是,它这个名字是艺术化的,不是本名。而其他的品种,基本都是叫的本名。
  就拿最接近的釉里红来说,一听就知道是釉下红彩。那青花应该是叫釉里青或者釉里蓝才对,结果偏偏有了这么一个艺术化的名字。
  不得不说,这个艺术化的名字也是青花瓷推广普及的重要助力。
  刁钦三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唐总,之前我打算跟着你干,多半是因为文大师。但是现在,你这水平!我是真心实意地想跟着你干了!”
  “既然走到一起,齐心合力,那就是兄弟。刁兄不必说太多,我明白。”唐易说着,“走吧,继续逛逛,要是没什么收获,咱们赶紧换下一个古玩市场!”
  三人又转了转。逛地摊这种事儿,有时候也有点儿奇怪,没收获吧,就一直没收获,有收获的时候,却接二连三。随后,唐易和刁钦三同时发现了一组唐代的玛瑙珠子,总价不高,虽说算不上捡漏,但也是比市价低个三四成拿下的。
  “我感觉这里的地摊似乎要比想象得少!”基本逛完了之后,唐易对刁钦三说道。
  “大唐西市是西北最大的古玩城,但受到店面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地摊也分散了,有些摊主也是经常转移。”刁钦三介绍道。
  这长安古玩城,外地人喜欢笼统地叫,但是长安比较出名的古玩城有两个,一个就是唐易他们逛的,也叫大唐西市古玩城。还有一个,叫朱雀路古玩城。
  唐易之所以选这个地方开店,不光是因为是规模最大的。还有一点,这里不似普通古玩市场那么单一,集合了文物商店、艺术画廊、小市场、古玩经营配套店面,还有鉴定评估中心,拍卖行和典当行。利与交易,便于获知和传播信息。否则,意义就小多了。
  但是,如此一来,地摊就不会那么繁盛,而且现在越来越少。同样都是周六,朱雀路古玩城的地摊区就更热闹。
  他们商量了一下,趁着时间还不算太晚,便又去了朱雀路古玩城。
  朱雀路古玩城除了固定的商店,还有两个交易大厅,而地摊,多集中在商店所在的长长过道之中。“听说,这里周末的地皮货比较多。”刁钦三介绍道。
  他们到的时候,早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候,先是大体转了一圈。唐易发现,这里的古玩商店,专业性相对强一点儿,因为少有比较全乎的商店。从店名就能看出来,往往一家店主要经营一两个品种,主题鲜明。
  越是经营品种单一的商店,就越不容易捡漏,因为老板肯定是浸淫这个品种多年,相对精专深入。
  好在地摊还有不少,就像刁钦三所说,也有一些地皮货。所谓地皮货,明白“铲地皮”就明白了,一手的,热乎的,不是倒来倒去的东西。
  地摊通常比较杂,但是基本也是有分类的。唐易重点先看了看以青铜器的摊位,不过,还是新仿的东西多。
  在一个摊位上,唐易盯着一个蝉纹兽足鼎多看了几眼。
  刁钦三也跟着仔细看了看,青铜器是他的长项,看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了“咦”的一声,转而低声对唐易说道,“有点儿怪!”
  这个青铜鼎并不大,通高不过二十厘米,是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