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啊!金圣叹并不拒绝,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够狠!钱谦益这个当舅舅的,没吐血也很不容易。
  文佳看到的这副对联:消磨傲骨惟长揖,洗落雄心在半酣。正是金圣叹点评西厢记的开首两句。西厢记现在是古典名著,当时却被很多人批得不行,因为描写了偷情和一些私密的事情嘛!
  金圣叹却不管,点评尽是夸赞不说,而且夸赞得别具一格,比如:私密处长疮,用热水泡之,不亦快哉!
  最后,金圣叹点评版本的西厢记,比原版卖得好多了,就连顺治皇帝也喜欢看。
  你说有意思没意思?
  金圣叹点评名著是出了名了,他点评的水浒,把后半部分招安的情节直接抹掉。还有一次,他去苏州报国寺玩儿,晚上没睡着,大半夜去找方丈借佛经,方丈惊讶问道:你借这个干什么?他说:点评点评呗!吓得方丈愣是没借给他。
  金圣叹最后是被砍头的。因为当时吴县知县搜刮民脂民膏,还打死一名“抗粮”的百姓,当时正好顺治皇帝驾崩了,他和一些士子带着百姓去孔庙哭。最后被定的罪是哭庙抗粮,鼓动谋反。这个罪名,指定是砍头的罪名。
  进了死牢,其他的人都一脸死灰,他却毫无不快,只是经常出神。在临刑前,他的两个儿子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此时说出了那句后来让很多人亲自去尝试的一句话: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
  等到行刑那天,也就是临死前,他居然又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对刽子手说,麻烦你第一个砍我的头,利索一点儿。
  刽子手说:凭什么听你的?
  他说:我耳朵眼儿里有银票,你答应我,就是你的了!
  结果,刽子手当然听了,手起刀落,干脆利索。
  他耳朵里是有东西,不过却是两个纸团!一个纸团上写着:好。另一个纸团上写着:痛。
  唐易讲到这里的时候,恰好刁钦三出来了,见文佳和支雄听得津津有味,说,“看来我错过了什么。”
  “说是很有意思,但是在诙谐泼洒的外表和行径之下,其实是一颗充满了辛酸与压抑的心。”唐易摆摆手,“走吧,金圣叹的故事太多了,有兴趣可以找资料慢慢看。”


第1276章 天价水牛
  刁钦三一听,问道,“我先把东西运回去,你们先逛着?”
  文佳却说,“这插屏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此言一出,刁钦三和支雄都有点儿楞,他们不似文佳这么了解唐易,虽然也觉得唐易多花钱买下这插屏肯定有他的道理,但也是想不到这里面会有玄机。
  唐易想了想,问支雄,“老爷子,有没有比较熟的木工?我看拆开插屏看看吧?”
  支雄脸色顿变,“插屏中真的藏有东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唐易笑道,“这屏芯上的浮雕,只有韩幹的马,没有戴嵩的牛,但是却刻了两句诗,韩马戴牛相提并论。这是一个疑点。另外,晚清的插屏,屏芯多是活的,这个不仅不是活的,而且很奇怪,居然是白松石镶嵌到楠木上。所以,我觉得有可能里面夹了什么东西。”
  这个说法,是从道理上推断的,其实很牵强,因为古人制作插屏,未必会按照这种道理来,随性所制的可能也很大。但是唐易也只能这么说了,难不成还能说看到了“宝光投影”?
  支雄和刁钦三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唐易宁可多花高价,也要打开看看,说明决心已定,他们也不好反对。
  “我早年间就做过木工活儿。石料镶嵌在楠木上,石料偏硬,楠木偏软,我觉得拆开问题不大。”支雄居然毛遂自荐,不过说完之后又道,“但是,拆容易,拆了之后再复原,我未必干得了。”
  “这东西比较隐秘,也不好让外人知道,就由您直接动手吧。东西取走之后再修复那就好说了,到时候找个手艺好的木工就是了。”唐易应道。
  几人便到了支雄家里。
  支雄的店倒了,但是房子好歹留住了,住的房子面积不小,而且有一个专门的“工作间”,里面主要是一些处理青铜器的工具,他又从柜子里拖出了一个工具箱,里面还真有些木工工具。
  支雄利用工具,虽然小心翼翼费了不少工夫,但算是把白松石的石板完整地从楠木背板上取下来了。
  原来,这白松石背面,四角做出了四个“卡扣”一般的凸起,而楠木背板上,则挖出了凹槽,嵌入得很精密,是以没用胶水之类的东西,也能严丝合缝。
  这里面,果然藏着一张绢本册页!
  横竖都不过四十厘米,从装裱风格来看,像是从大型册页中取下来的一幅,边缘都有些残破了。
  这是一幅水墨画。一头水牛正在池塘边饮水。最妙的是,这个水中的倒影也很清楚,真实的水牛口鼻和倒影中的水牛口鼻相连,精细生动,活灵活现。
  池塘边,还有一顶小帽和一根缰绳,但是却不见牛主人。
  看到这画面,让人忍不住想到,本来看牛的应该是个孩童,此时不知跑到哪里玩儿了。
  这幅画没有落款,但是在小帽一侧的空白处,落了一方朱印:戴嵩。
  从绢本来看,唐易断定是唐代的东西。而这方朱印,无疑也说明了应当是戴嵩的手笔。没有题字落款不知原因,但是毕竟用了印。
  而且,除了戴嵩的印章,还有有后世两处收藏者的留记!
  其中在左上角,有一句诗: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落款:兴至,为戴老水牛图题,山谷道人。
  山谷道人,黄山谷,黄庭坚。虽然没有落印,但是从诗文和书法来看,必是黄庭坚的手笔无疑!
  这两句,实际上是黄庭坚写过的一首五言诗中的最后两句: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而另一处痕迹,是在右上角落了一方朱印:退谷逸叟。
  支雄对着这幅画看了半天,喃喃道,“这是戴嵩的真迹!这是戴嵩的真迹!而且被黄庭坚和孙承泽收藏过。我看,孙承泽是因为黄庭坚题字在前,故而没有题字,只是盖上了‘退谷逸叟’的收藏印章!”
  唐易点点头,“他要是再题字,就破坏了这幅画的意境了,如此一来,整体和谐还没有被破坏。孙承泽很喜欢题跋,这幅画能忍住,也是不容易。”
  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收藏大家,在明朝和清朝都当过官儿。他最擅长鉴定书画,光是关于书画方面的集子和著作就好几十种。他住的地方,寓号研山堂,里面还有“万卷楼”,可见一斑。
  他所收藏的书画,有的是明亡之后从大内所得,有的是朋友赠送,有的是自己买的。在不少著名的字画当中,都有他的题跋和收藏印章。这个“退谷逸叟”,是他隐居西山退谷后所用的收藏印记之一。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这幅戴嵩的池塘水牛,居然被这么藏了起来!”支雄又道,“只是可惜,不知道是怎么传承的了!从宋代黄庭坚到清初孙承泽,孙承泽之后,晚清又不知道到了什么人手里!”
  “老爷子喜欢,先留下欣赏几天吧!”唐易笑道,“正好这插屏你一并找人修复下。”
  “跟戴嵩的水牛图比起来,这块插屏算什么!”支雄一边感叹,一边连连摆手,“据我所知,只有台岛故宫有一幅戴嵩的《斗牛图》!这东西要是到市面上,那铁定是天价!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哪能留下欣赏!我在唐先生离开之前能好好看看,就很知足了!”
  刁钦三也接口道,“是啊,我们一起喝茶抽烟,欣赏一番!”
  唐易点了一支烟,“都是自己人别客气。以后等博物馆建起来,这幅画也是要对外展示的!”
  “如此最好!”支雄很开心,看了看画,又笑道,“这里面水牛的尾巴,倒是没有翘起来!”
  “翘起来?什么意思?”文佳问道。
  “这是关于戴嵩的一个小故事。”唐易吸了一口烟,“你看,戴嵩画牛,整体上是没得说,但是也闹过笑话。据说,宋代有个人,收藏了一幅戴嵩的斗牛图,非常珍爱,阴天好好保护,晴天还拿出来晒太阳。”
  “结果这天他给斗牛图晒太阳的时候,有个牧童看了这幅画,哈哈大笑,说:牛在相斗的时候,力气在角上,尾巴都是紧紧夹在两腿中间,这斗牛图,尾巴却是翘着,错了错了!”


第1277章 秘色瓷器
  唐易说的这件事儿,有一些古籍记述可查,可能是真的。不过,所谓瑕不掩瑜,即便有此错漏,也掩盖不了戴嵩在画牛方面的艺术成就。
  明代有个叫李日华的书画家,名头也不小,仅次于董其昌这种,而且很善于鉴赏,他对此也有个相关评价,说: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这个“神”,才是绘画艺术的关键所在。
  这一天逛市场,都有些累了,处理好了相关事宜,唐易和文佳回了酒店。
  周一,唐易和刁钦三接收了紫光轩,同时找了装修公司,稍加改造装修,也找了人定制了“阁宝多”的牌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张戴嵩的水牛图,唐易也准备等开张那天展示一番再带走。
  古玩这个行业,的确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因为这行业的“主角”,本身就可能是一个传奇。
  就拿这张画来说,一千多年前的一张画,历经不知多少辗转,留下了戴嵩,黄庭坚,孙承泽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印记。拍案叫绝之时,又有多少惊喜和失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再看这幅画,又有多少感慨和思悟。
  刁钦三和支雄都是经验丰富能办实事的人,长安分店的筹备开张,的确是省了唐易不少事儿。唐易也准备开张之后就可以走了,不用盯太久的时间。
  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张的期间,一天上午,刁钦三带了一件东西来找唐易了。
  这是一个小巧的净水瓶,不到二十厘米高,六棱,颜色青绿滴翠,煞是好看。
  唐易本来没睡好,没大有精神,一看这个瓶子,立马瞪大了眼,“哪里来的?”
  “从一个铲地皮的人手里来的,说是一个唐代墓葬里出来的。听说这个墓葬不小,还有两件唐三彩的马流到了市面上,高度都超过七十公分。不过,唐三彩本身就是冥器,北方的墓葬也常见,但是这青瓷,我怎么看着像南方的龙泉窑,怎么会在北方贵族的墓里?”刁钦三介绍的时候,也面带疑惑。
  “能找到进墓的土夫子打听一下么?”唐易问道。
  “肯定找不到了。这个铲地皮的,算是我以前认识的,他接手的东西也不多,而且是通过中间人和土夫子交易的。和我碰头时,他手里就这么一件东西了,卖了我一个面子。我在瓷器方面不怎么通透,不过这东西来源应该靠得住,而且我觉得特别,才拿下了。”刁钦三介绍道。
  唐易递给刁钦三一支烟,“这不是龙泉窑,这是越窑。”
  “唐代越窑的东西,出现在北方的墓葬,也有些奇怪啊!”
  “这不是普通的越窑,这是秘色瓷!而且从工艺来看,是属于朝廷贡品级的精品,所以才有这么好看的颜色。陆龟蒙有两句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是写这种秘色瓷的釉色!”
  “原来这就是秘色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