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2章 两只大柜
  “这瓷器方面,伪专家太多了,很多人不过是熟悉器型和纹饰特征,就敢出来充专家,这沈先生自己烧窑,那才是真正的瓷器专家。”毛逐应了唐易一声,又兀自说道。
  “你这对碗他还看了看圈足,屋里沈岸芷送来一只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他瞟了几眼就直接说是康熙民窑!”唐易道,“对了,那只尊你还没看吧,走,先看看。”
  “好。”毛逐一边走一边说道,“泛古堂那个清三代瓷器拍卖的预展,到时候别忘了叫我一起去啊,好东西肯定不少。”
  两人回到店里,唐易拿出了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毛逐顿时也被吸引住了,“你们商量的上拍价儿是多少?”
  “我看六十万到八十万没问题,这样的民窑真是很少见,拍出百万以上的价儿来,不是没可能。回头让秦老定定吧。”唐易说完,便把这只尊收了起来,“抓紧吃饭,下午去一趟老宅子,明天还得谈捐赠仪式的事儿,接着拍卖预展还得去看看,最近有的忙了!”
  两人出门,找了个拉面馆随便吃了点儿,稍事休息,便直奔毛逐说的那个老宅子而去。
  到了院门口,毛逐正要按动门铃,唐易突然摇了摇头,“不对……”
  “怎么了?”毛逐放下了手。
  “要是祖上清代为官,民国的后人又是大绸布商,怎么只住这么个一进的四合院?”唐易说道。
  这院子,正房四间,左右厢房各三间,一个门楼,院子的大小约五六十平方米。虽然看起来也算不小了,但是相比“大绸布商”的身份来说,还是寒碜了点儿。
  “先打听下!”唐易说着,便走向巷子里其他的住户。
  “原来如此!”唐易和毛逐,以打算买老宅子为名,打听了几家附近的老住户,这才知道,这一处老宅子,确实是当年的大绸布商置下的,不过,只是用来养了一个喜欢的女人,也就是那个男子的奶奶。既然这处宅子只是一个外室用的,自然大不了。
  同时,唐易和毛逐还打听到一个信息,这大绸布商的祖上不仅是清代的官员,而且还喜欢收藏瓷器,在破四旧的时候,还从正房那里挪了部分瓷器到这院里想办法隐藏。
  “怪不得,上午运走那大花盆,我看像钧窑的,紫红色,带窑变,奶奶的,来晚了!”毛逐有几分懊恼。
  “行了,光绪的碗都是民国仿的,钧窑花盆,你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钧窑,保不齐也是民国仿的!”唐易一边和毛逐走回老宅子,一边说道。
  “宋代钧窑是不可能了,捞着一个明代钧窑也发了啊!”毛逐还沉浸其中。
  “好了,抓住眼前的机会就行。”说着,已经走到门前,唐易按响了门铃。
  “来了!”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一个剃着寸头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打开了院门。大汗衫子大裤衩子,手里还端着一碗米饭,看起来正在吃饭。
  男子一看毛逐,“是你啊!”
  毛逐笑道,“我们老板来了,有好东西给你个好价钱!”
  “进来说吧!”男子将他俩让进院中。院里有个葡萄架子,葡萄枝叶舒展,刚打出嫩绿的果儿,架子下一张小桌,三个马扎,桌上还摆着一盘番茄炒蛋,一盘红烧茄子。
  “生活不错啊!”毛逐说道。
  “不错个弹弓啊!半点儿荤腥都没有。”男子又扒了一口饭,把碗放到桌子上,抹了抹嘴说道,“我跟你们说,来晚了,东西基本都出去了,我给你看的那对碗,万寿无疆好彩头,本来是我想送给老丈人的呢!”
  “那你还卖?”毛逐挑逗了一句。
  “这不是价儿还凑合嘛,两千块,我花一千块买别的他一样高兴。”男子嘿嘿道。
  “合着我们白来了!”毛逐有些扫兴,掏出了烟盒,但转念一想,不对啊,要是这没东西了,他把我们让进来干嘛?便立即又笑着拿出一支烟,递给了男子,“还有剩下的吧?留着也没用,让我们看看吧。”
  “要不说你们做古玩生意的都贼精呢。确实还有,不过这可是剩下的最后的东西了。一对大柜,我跟你们说,明代的,老红木的,太笨重,所以暂时还没出手。看看?”男子接过烟,从大裤衩子的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点上了。
  “你们看看!”男子将他俩带进了正房,客厅一角,确实摆着一只大柜,大约有两米高,只不过是件大漆的家具。
  这大漆的家具,一般年代都会比较早,是很少见的。但是,这男子的一句话就露了短儿。
  首先,大漆的家具,木质没有红木的,红木种类虽多,但一般质地细密,花纹漂亮,用大漆制作方法,纯粹画蛇添足,说严重一点儿,那是暴殄天物。
  其次,是因为大漆的做法。除了直接上漆,大漆家具还有一种十分经典的做法,叫做披麻挂灰,这麻布和灰泥,要用猪血调制,木胎上裹上灰泥,然后再上漆。
  所以,大漆的家具,里面没有用红木的。要用什么木材呢,基本要保证三点,不变形,不出油,不贵。比如松木,不行,它出油,松香从木头里出来,力道不是一般的大,包裹的再厚,一样钻出来;比如楠木,不变形不出油,但是贵啊,把贵重的木料包在里面,除了有钱任性,那就是脑袋不灵光了。
  大漆家具用的,一般是杉木。
  唐易看了一会儿,然后又摸了摸漆面的包浆,微微一笑,“不是一对儿么?”
  “搁不开,另一只柜子在厢房呢。”男子说着,便带着两人又到了西厢房。果然,这里也有这么一只大漆的柜子。
  唐易上下打量了几眼,便转身走出了厢房。“哎,不再仔细看看了?”毛逐跟了出去。男子自然也跟了出去。
  “这两只大柜,你准备多少钱出呢?”走到院子里,唐易问道。
  “坐下说呗。”男子搬过两只马扎,递给唐易和毛逐,待他俩坐下后,这才说道,“这一对大柜,最后的东西了,我说个一口价儿,你俩也别讲了,不行我就留下了。”
  男子说着,又端起了饭碗,拿起了筷子,这才从嘴里蹦出:“两万块!”
  唐易也点上了一支烟,“我要纠正你两点,先说第一点,这不是一对大柜,是两只大柜。”


第123章 咸菜坛子
  男子一听,微微一愣,脸上的肌肉也似乎抽搐了一下,但却没有问这个,而是接口道:“两点,那还有一点呢?”
  “还有一点,你说老红木。这两只大柜虽然都不算是新仿的东西,但年份顶多到民国,总之肯定不是明代的,至于木质,虽然在漆里包着,但肯定不是红木。”唐易继续说道。
  “不可能,这柜子很重的,普通的木头有那么重?”男子一着急,饭粒都从嘴里喷出来了。
  “如果挂上麻布,抹上砖灰呢?”唐易似笑非笑。
  不等男子接话,毛逐就说道:“老兄,这叫大漆,老法儿工具不全,木头做不到十分平整才这么办。要真是明代的,肯定很值钱,不过你这柜子,我看至多是民国仿明代的式样。实话和你说了吧,我买你那对碗,也是民国仿的。”
  “哎?总不能你说啥是啥吧?那碗是仿的,这柜子也是仿的,就算是仿的吧,怎么就成了两只?”男子声音提高,但眼神明显发虚。
  “别着急,你这家里的东西都清了,这柜子却没有卖出去,我想肯定是有人来看过了吧?原来不是分开摆的吧?”唐易看着男子说道。唐易是个心很细的人,在进入正房客厅看到大柜的时候,唐易就觉得有些别扭,大柜旁边有个空儿,一只柜子的空儿,却胡乱放了点儿东西。
  两只柜子为什么不摆在一起?又好看又方便!那是因为,两只柜子看起来一样,实际上却一只高,一只矮。所以,不是一对,而是两只。
  唐易猜测,想必有人看过这两只大柜,发出过“要是一对就好了”的感慨,男子才将两只大柜分开放,这样,看不出差距,能按一对大柜来出手。
  古玩买卖,不管是家具、瓷器、玉器,这成对的价格,要比两只的价格高得多。就拿这一对大柜打个比方,如果分开的两件,一件能卖五千,两件一万,那么一对,就有可能再翻一个跟头,卖到两万。
  “哎呦,你的老板还真是个行家啊!”男子一听,就知道被识破了,其实还真被唐易猜中了。他嘻嘻笑着说道,“这俩柜子,确实是一高一低,但是差得很少,不到五公分,买回去,把腿儿锯锯不就行了吗?”
  “哈哈哈哈。”唐易和毛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什么,你俩商量一下,夏天出汗多,口淡,我去取点儿咸菜。”男子看着他俩这么个笑法,有点儿尴尬,起身向东厢房走去。
  这东厢房就在男子吃饭的桌子边上,男子本来背对东厢房,而唐易正对东厢房,毛逐则是侧对东厢房。男子打开东厢房的门,唐易从外面瞄了一眼,里面看起来是个厨房,门对面有一个高桌,桌上有一个白色的大瓷罐,不过好像没有盖子,上面盖了一只盘子。
  男子拿下盘子,从这个大罐里拿出了两整条咸萝卜,放到了碗里。
  “这大罐白里泛青,颜色真有点儿奇怪。”唐易不由自主远远审视起这个大罐来。大罐高约30厘米,口径约20厘米,腹径恐怕得有一尺多,足径看起来比口径略小。大罐直口短径,依稀感觉上面似有印花,但唐易隔得稍微远点儿,看不清楚。
  一层红色的厚厚宝光浮现而出!
  唐易站起身来,直接走进了东厢房。
  “这咸萝卜腌的不错啊,这切的,一条萝卜能拉出一条花来。”唐易走到男子身边说道,一只手不自觉的搭上了这只大罐,同时顺势看了看大罐的下部,圈足微露,胎色发黄。而这白釉,泛青的颜色唐易还真是没见过。
  “我以前干过厨师,刀工肯定没问题,不过这腌萝卜的方法,是从小跟我妈学的。”男子本来要出去,见唐易进来,脚步暂停。
  “怪不得你炒的那俩菜看着有模有样的。”宝光入眼,感觉暗生,唐易喜笑颜开。
  “过奖了,走吧,出去谈吧。”男子走出了房门。唐易只得也跟了出去。
  坐下后,男子咬了一口萝卜条,“你们商量着,正好我先吃完饭。”
  唐易的心里却一直在想着这白釉。
  要说这瓷器的结构,无非有三,胎、釉、彩。比如青花瓷器,胎上画上青花,然后施以白釉烧制,再比如釉上彩,先上釉,后画彩。胎土再细腻纯净,也不可能是纯白色,所以白瓷,还需要纯净白透的釉来辅衬。
  纵观一些知名的白瓷,虽然都是白釉,但也有差别。如北宋定窑,白中微微发黄;永乐白釉,那是“甜白”;再如德化窑中的猪油白,也很有特色。只是这一件大罐,却是白中微微泛青。
  唐易对这件大罐虽然刚刚已经了然于胸,但是对这种白釉的特殊美感所带来新鲜与刺激,却仍是回味不已。
  “真不愧是大户人家,连个咸菜坛子也这么漂亮。”唐易看着吃饭的男子,终于开了口。
  “咸菜坛子?这是个白釉大罐好吧?别蒙我。”男子突然说道。
  唐易心里那真是一紧,不过随后又是一松,因为男子虽然说出了大体特征,但是要真的知道这东西的底细,断然是不会继续放在那里当咸菜坛子的。
  “你还挺专业嘛!不过白釉瓷器,从唐宋到明清,我还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