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7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秦老的表情放松了很多。
  接着,秦老又好似想起了什么,“对了,我听说,长谷横草有一架湾流G650的私人飞机,飞去过台岛和港岛。不管是卖是送,可不可以在走的时候,在这架飞机上进行,如此,你的倭国之行,可就保险多了!”
  唐易心想,这事儿自己还真不知道。不过以长谷家族的地位和财势,一架几个亿的公务机倒不算什么。
  秦老的意思是,先表明葵口笔洗可卖或可送,最后到离去的时候,让长谷横草启用这架公务机送一程,交易就在飞机上进行,那么在倭国期间的安全,长谷家族肯定会保证。
  “老夫子,到底是你外孙女婿,考虑得真是周到!”方老笑了。
  唐易接口道,“秦老,这事儿倒真是可行。”
  “嗯,你根本不用明说,只说有急事儿想回来,订不到机票就可以了。长谷横草得了这样的宝贝,送你一趟完全应该。”秦老道,“不过,他的公务机飞不了内地,你到时候就说去港岛就可以了。”
  “好,我记下了秦老。”唐易举起酒杯,“方老,秦老,我敬你们一杯,知遇之恩,没齿难忘!”
  秦老方老都是一愣,“这孩子,还客套上了。”
  不过,放下酒杯,他们明白过来,这话是别有深意的。


第1356章 提前赴倭
  因为,此次倭国之行,唐易虽然做好了准备,秦老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未必会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所以,唐易这句话,有点儿重大行动之前出言感慨的意思。
  方老愣过之后,却摆了摆手,“放宽心,随机应变,大道三千。”
  秦老也点了点头。
  吃完了饭,唐易告辞离去的时候,突然感到心里有些轻松,或许是和长者的交流使然。
  接下来的两天,唐易走访了一些故交旧友。拢共在家里呆了没几天,便决定先返回燕京。
  毕竟,去倭国,要准备的事情还是不少的。
  刚回到燕京,高太明就来找他了,唐易又叫上文佳,三个人到了午饭点儿,干脆边吃边聊。
  “既然你决定去了,你是想和我们大部队一起呢,还是自己行动?”高太明问道。
  “你们大部队住的是东京史料馆安排好的酒店,我听说很多个人藏家都是自己找地方住。”唐易一边说,一边派烟,点烟。
  “那是,能被东京史料馆邀请的藏家,哪个不是财大气粗?当然了,也包括你。自己找地方住舒服呗!”高太明犹豫了一下,才点上烟,“不过,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唐易看了看文佳,文佳道,“自己找地儿吧,司马兄说他安排。”
  和大部队一起,表面上是安全了,但却是人家安排的地方。而且,唐无心,文佳,司马六这些人就没法随心所欲地在一起了。
  “好。”高太明点点头,“蒋主任说了,听你的。具体行程和计划,你和我随时保持沟通。”
  “对了。”唐易接口道,“我准备带件葵口笔洗去倭国,你们都知道的,你给蒋主任说一声,过关的时候别出麻烦。”
  “好。”吃了一会儿,高太明接了个电话,提前走了。
  “本来呢,我是想叫上刁钦一和灵洪子的,但是师叔觉得没必要。”文佳开口道,“司马兄说已经提前联系了江户近郊的一处独户小院,要是师叔设个阵法,安全是没问题的。”
  唐易想了想,“既然老爷子这么说了,就别让刁钦一和灵洪子去了。一来老爷子向来很稳妥,二来,他们都是刚过上安稳日子,暂时别折腾他们了。”
  文佳点头,“行。我最近也想了想,人多说不定还乱。”
  接下来的日子,唐易他们和蒋英年他们都开始了细致而忙碌的准备。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距离万国展览大典的举行只剩几天了。
  唐易、文佳、唐无心、司马六提前到了倭国首都江户。
  司马六还带了两个保镖。实际上,这俩保镖虽然是特种兵退役,但是有文佳和唐无心在,基本作用不大。司马六的意思是让他们晚上能轮流“值班”,白天能开车出行。
  这处江户近郊的独户小院,是司马六通过朋友租下来的,之前经过了检查,没什么问题。
  他们提前赴倭,并没有通知东京史料馆,行程在蒋英年的协助下,也算比较隐秘。
  之所以提前,也是为了熟悉下环境。
  住下之后,唐无心在这个小院设置了阵法,头两天,他们在江户都内大致转了转,对一些交通枢纽和机场路线,重点进行了查看了解。
  唐易准备在万国展览大典开始前一天再联系长谷静真。
  所以,最后还有两天,是比较清闲的。这天一早,唐易提议,到江户的古玩市场转转。
  “咱们虽然来得隐秘,但是这已经来了,说不定河野老头儿可能就知道了。”文佳说道。
  唐易笑笑,“没见你这么小心过。”
  唐无心摆摆手,“大典开始之前,没事。”
  这个一锤定音,让所有人似乎都松弛了一下。文佳接口道,“那好,既然来了,展览之后的行程又比较紧,我就陪你去转转吧,也算是一种放松。”
  司马六自然很想去。出乎意料的是,唐无心不仅是一副放心的样子,而且居然表示不去了,同时还想留下两个保镖,说有些事儿想再交待一下。
  唐无心从来不随便做决定,而且交待一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司马六犹豫了一下,但很快点头同意。
  只不过,除了两个保镖,这三个人都没法在江户开车,只能打车去了。
  倭国的古董店,和华夏不同,除了大型展销会,没有像什么潘家园、沈阳道这样集中的大型市场,古董店的分布很零散。
  江户也有古董集市,也是每周六开市。不过这天没赶上周末。唐易提前查过,知道有条小街上有三处古董店,算是比较集中的地方了,三人便去了这条小街。
  三人有心理准备,但是还是没想到会这么偏僻。而且到了一看,三处古董店,街中央的一处最大,但是看看里面,也不过二三十个平米,还有两处店面在拐角,最小的店面,估计也就是几个平米。
  三人来到最大的这处古董店的门口,左边是一个小诊所,右边是一个宠物店,一点儿古风的感觉都没有,而且显得有点儿乱。
  进了店,中间的一条长柜台,把店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古董”,就是倭国本土的古董,另一部分是“洋古董”,是国外的古董;其中,华夏的古董占了一多半。
  店主居然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另外还有个小伙子,但有点儿羞怯,是那个妇人上来招呼的。
  司马六的倭国语比唐易和文佳都好,基本交流是不成问题的,他告诉妇人,先随便看看。妇人面带微笑,礼节周全,不远不近地跟着。
  唐易先看了看“和古董”。倭国的古董市场,和华夏有点儿相似,老东西基本没有了,和古董这一片儿,也多半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东西,而且大多不过是几十年左右的旧物。
  唐易看得倒是仔细,不过没有一件能提起兴趣。
  而在“洋古董”里面,别看华夏的古董很多,但大型器物很少,精品更少。有件民国的粉彩提梁壶,下面是明码标价的,写着五万倭币。这种货色,折合下来,比在华夏还贵。


第1357章 也算捡漏
  司马六也看到了这件提梁壶,顺手指了一下,“老板,那件拿来看看。”
  看了一会儿,司马六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能再便宜么?”
  结果,那妇人虽然面带微笑,但却很坚决地说道,“明码实价,一个倭元也不降!”
  司马六哑然失笑,“你确定是在做古董生意?”
  妇人也笑了,“我也很喜欢华夏的瓷器。但你们是从华夏来的,肯定知道,华夏的假货太多了,只要确定是真品,我们都是明码实价的。”
  她说的倒是实话,华夏的瓷器仿品确实已经算是泛滥的态势了,而且“冲”进了世界各地不少市场。实际上,就在她的店里,唐易扫了一眼,假货也是不少。除了瓷都的高仿瓷器,中原省的高仿青铜器也有。大部分假货上,都没有价签。
  不过,唐易也注意到,这个店里,虽然精品不多,而且假货也不少,但是只要是真品,品相都很好,极少有什么残缺或者脏污的东西。
  开价实,品相好,看来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和华夏古玩圈子里确实不太一样。
  “还有什么好东西么?”唐易对司马六说了一句,这话得靠司马六翻译。
  “你们指的是华夏的古董吗?”妇人问道。
  司马六点点头。
  “有一件珍品,不过价格更高!”
  “没事儿,拿出来我们看看吧。”
  妇人招呼他们走到里侧,吩咐了一下那个有点儿羞怯的小伙儿,很快,小伙儿从内室拿出了一个锦盒。
  打开锦盒之后,唐易哑然失笑,原来所谓的“珍品”是一个道光青花罐,而且虽然完整,但胎釉画工综合来看,只能算中品。
  就这么一个罐子,她居然开价五十万倭元!这样的东西在华夏,保真上拍,也就是这个价儿了。
  这肯定是不能买了。
  唐易的目光扫得很快,在司马六还在一边看一边和老板娘交流的时候,唐易又看了看“洋古董”里面的一些其他器物。
  瓷器居多,主要是高丽的东西和欧洲的东西,其中还有好几套老咖啡杯。这里面也有明码标价的东西,但价格也不低。
  唐易甚至还看到了一件二战前后英国出产的汽车玩具模型,居然标价和道光青花罐一样,也是五十万倭元!
  最后,三个人悻悻走出了这家古董店。老板娘不急不躁,礼貌送别。
  这最大的一家店面,居然是这个状况,司马六有些沮丧,“我说,你查对了么?这里的古董店是不是不行啊!”
  唐易应道,“我也没想到,不过咱们之前也问了,确实没有大型古玩市场。再去两家小店看看吧。”
  “这古董店里,怎么基本看不到玉器?”此时,文佳也跟了一句。
  “这个我倒是知道。”司马六回答说,“听说倭国人不是很喜欢玉器,但是老玩具据说很受欢迎。你们看到了,那个小汽车玩具,居然和道光青花罐一个标价。”
  三人又走进一家店面,这家店面比拐角的那个店面大一点儿,但是也只有十几个平方,东西摆放就比较杂乱了。
  更出乎三人意料的是,这店主,居然是一个英国小伙儿!而且,华夏语说得不错!三人进去的时候,嘴里是说着话的,这小伙儿一听,开口招呼的就是:“来了几位?”
  原来,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倭国,这小伙儿经常到唐人街混,而且还到华夏进过一次货。同时呢,酷爱华夏文化,算是半个华夏通。
  这下交流方便了,小伙儿很热情。聊了几句之后,就开始派发名片,说既然是从华夏来的,有好东西他也收。
  聊着看着,唐易还真发现了一件玉器,这是一块不大的玉璧,素的,不过比较厚实,上面布满了牛毛纹沁。
  “这是我从一个本地老人手里收上来的。”小伙儿介绍道。
  唐易看了一会儿,把玉壁递给了文佳,文佳看了看,心说,老东西啊,不过他一时断不了代,直接问道,“这个怎么卖啊?”
  “收来一万(倭元),想拿走添点儿就行。”小伙儿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