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宽一声冷笑,“我偏不信这个邪!这个局大老板早就搭好了,我只是临时客串。不过,有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就只遇上一次!我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大钱搂回家!再说了,我不是还有你这样的朋友嘛!”
  “哈哈哈哈。”王铁突然笑了起来,“老徐,咱俩认识这么长时间了,知道我最欣赏你哪一点吗?”
  “嗯?”徐宽看了王铁一眼。
  “贪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人要是连财都不贪了,那才是真正没有人性了!”王铁拊掌。
  徐宽也笑了起来,“铁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
  此时,吃饱了的王铁,拿餐巾纸擦了擦嘴,“老徐你够意思,我也给你个发财的机会。上周查扣了五件东西,我只上报了三件。剩下的两件,我一直放在我家的地下室里,你去看看,开个价拿走吧,成交了再给钱。”
  徐宽眼睛一亮,“你查扣的东西,那肯定是真品无疑了,价儿好说,大家发财嘛!”徐宽给王铁又倒满杯,而后又给自己倒上,“来,走一个!”
  王铁又是一饮而尽,徐宽却只是小抿一口。
  “老徐,没劲了啊,干了干了!”
  “你不知道,我现在尿酸有点儿高,可不能多喝。”
  “你喝了,我再告诉你个消息!”王铁夹了块海蜇皮,嘴里咯吱作响,笑眯眯地看着徐宽。
  徐宽看了看王铁,“好!”说罢将杯中酒干了。
  “其实你不干我也会告诉你,咱俩谁跟谁啊!”王铁大笑起来,仿佛忘了刚受的窝囊气,接着便压低了声音,“你知道省博那件汝窑莲花笔洗么?好像出问题了,省厅马上要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
  “什么?!”徐宽神色一凛,“出什么问题了,消息可靠么?”
  “这事儿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可得保密。听说真的被人调了包,现在里面是一件仿品。消息绝对可靠,上午文物局的一把亲自去的省厅。听说那仿品牛逼的很,来了燕京的专家才识破!”王铁神秘兮兮地说道。
  “卧槽,那件笔洗可是价值上亿的东西!要是放到国际大型拍卖会上,能拍多高还不好说呢!”徐宽瞪大了一对小眼,“你消息够灵通的啊,今天你不是一直在办案么?这么隐秘的消息都知道?”
  “这么值钱?!”王铁被震得都没有回答徐宽的问题,愣了一会儿才说道,“各有各的道儿,这年头儿想发财消息不灵通哪行?”
  “艹,这事儿你就是知道了也发不了财。我劝你假装不知道就行了,此事非同小可,这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小心祸事上身。”徐宽又给两人倒上了酒,自己端杯浅啜了起来。
  徐宽劝王铁假装不知道,可自己心里早就翻腾起来了:这一件摇铃尊做得那是出神入化,连我都看不出来,没想到竟然还有一件汝窑笔洗也出现了,不知道这两件仿品是不是一个人做的……
  “行了,别琢磨了!走吧,去我家地下室,看看那两件东西。”王铁打了个饱嗝,兀自起身说道。
  而此时,唐易和许一琳正在一处单元楼的地下室里。
  “谢谢!”唐易用一个大书包装起内有铜香炉的锦盒,对许一琳说道。
  “多大点儿事儿,你不是还帮我鉴定了盒子和翡翠嘛!”许一琳道,“走吧,上去坐坐,请你喝杯咖啡。”原来,这是许一琳家的地下室。
  “这不太合适吧。”唐易笑笑。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不和爸妈一起住,这是我自己的房子!”许一琳一边锁上地下室的门,一边说道。
  “呃,你一个人住,就更不合适了。”唐易道,“不如我请你出去喝咖啡吧!”
  许一琳看着唐易,突然笑了起来,“看来你的道德品质真的不低哦!主要是我真有件东西想让你帮忙看看,这一件可能是真古董!”
  “那好吧。”唐易一听,这个就不好推辞了,毕竟人家刚帮了自己的忙,再说看个东西也耽误不了太多的时间。


第158章 刀名绣春
  “这个也是你朋友送的?”一边上楼,唐易一边问许一琳。
  许一琳笑道,“他就送过一件,结果还是假货。”
  “噢,他可能真是不懂,你也别太介意。”唐易想,这哥们追女孩子好容易送件礼物,结果被自己认定为假货,可千万别砸了,这岂不是成了自己的责任了,所以赶紧圆了一句。
  “其实我就是心软,本来不该收的,但是不收我又怕他心里难过,就是普通朋友也可以送礼物的,你说是吧?”
  “也就是说你不喜欢他喽,东西收不收无所谓,感情的事儿最好不要勉强。”
  “你年纪不大,好像很有感悟嘛!”许一琳说着,已经到了门前,她打开了房门,却又扭头对唐易说道,“这东西也不能要了,让你一说,太贵重了。”
  这事儿唐易没法表态,笑了笑跟着进了门。
  进门后唐易大致看了一下,这是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从装修到家具到布置,都是典型的少女幻言风格,沙发上还坐着一只大笨熊布偶。他不由心想,女人就是女人,这许一琳一副干练白领的样子,家里却还是充满了小萝莉的气息。
  “随便坐,我去煮咖啡!”许一琳说道。
  “我说,我真的回去有事儿,还是赶紧看了东西走吧。”唐易将大书包放下,伸手拦住了许一琳。和一个单身美女独处一室,他总觉得有点儿别扭。
  “那好吧!”许一琳拉开客厅五斗橱的最下面的一个大抽屉,抱了一个大盒子出来。本来唐易以为许一琳也就是拿些首饰佩饰之类的小玩意,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大盒子。
  这是个枣木盒子。所谓的大,只是相对唐易之前的想象而言,盒子长约60厘米,宽约15厘米,倒是不厚,只有10厘米,否则抽屉里也放不下了。
  枣木盒子泛着油润的光泽,不是这两年新做的,但是唐易凝神看了一会儿就发现,这盒子相对于里面的东西来说,肯定是后配的!
  因为盒子上,浮动起一层白色的宝光!
  这里面,那就应当是金属器物。
  许一琳将盒子放到沙发前的茶几上,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竟然是一把刀!
  确切的说,是一把缩小了比例的刀。因为刀长不过半米,宽也只有五六公分。此刀厚背直身,刀尖斜锐,颇有几分汉刀的风采,但是整个刀头却又有一种很难形容的弧度,细赏颇为优美。
  刀为镔铁所制,不过吞口和刀柄造型雅致,而且鎏金错银,装饰华丽。不知炼刀时加入过什么特殊材料,整把刀不仅毫无锈迹,而且闪动着特殊的光芒。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刀更像是一把真刀的缩小模型,但是,刃口却十分锋利!
  “明末礼器,实出宫廷,刀名绣春……”唐易脑中源源涌出的直觉让他不由一震,立即想起了崇祯罪己铜香炉炉盖上内刻的铭文,其中就有“镔刀铜炉”这四个字。
  年代对,材质也对,而且一把刀竟然也是礼器!所以,能吻合的点很多。
  运气不会这么好吧?这包里就是铜香炉,结果直接把镔刀“引”出来了?
  不过,这把刀虽然做得颇具煌煌贵气,上面却并没有任何铭文,虽然能确定是明末之物,但是是否是炉盖铭文上所谓的镔刀却无从考证。
  而且,单从这把刀上,也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破解铜香炉所生烟雾的秘密。
  “看来,是我想得有点儿多了,还是顺其自然吧。”唐易心里轻轻叹了一句。
  “怎么样?这把刀算是古董吧?”许一琳见唐易看的出了神,在一边轻推了一下唐易的胳膊。
  “这是明末宫廷的礼器,用在礼仪、出行、祭祀等一些场合。确实是个古董,而且保存得十分完好。”唐易回过神来,不由自主握住刀柄,轻轻一挥,寒光凛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绣春刀!”
  “什么?绣春刀?绣春刀不是锦衣卫用的吗?绣春刀!?还有飞鱼服!”许一琳似乎有点儿兴奋了。
  唐易却哭笑不得,对于一个学历史的人,尤其是像他这样精通明清历史的人来说,看某些影视剧的时候别扭得很,比如有的以明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上,刀的制式却有明显的清代腰刀的特征,而且还带着现代技术的影子,哪里像明代的官刀?
  “飞鱼服确实是有的。而且我敢说,飞鱼服简直是华夏古代史上最帅的打架专用官服!”唐易笑着说道,“这可比纳粹军装牛逼。飞鱼服之所以叫飞鱼服,是因为补色就是飞鱼。”
  “这官服上绣一条鱼是什么意思?”许一琳不由问道。
  “这可不是普通的鱼,龙头鱼身,还带有双翼,故称飞鱼,看起来就挺横。现在很多人纹身纹一条龙啥的,可比这飞鱼逊色多了。”唐易解释道。
  “那绣春刀呢?为什么叫绣春刀?”许一琳接着问道。
  “真正的绣春刀并没有出土的实物可以佐证,你这把虽然有点儿模型的意思,不过也算是开了个先例了!”
  唐易想了想说道:“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说是文武大臣随驾,就可能赐绣春刀。再就是说锦衣卫如果级别够高,如果护驾祭祀,也会赐绣春刀。我估计,因为这是官刀,而且很是华丽,如同绣品,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那锦衣卫执行公务,会不会也用?”许一琳起了浓厚的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
  “这个,我倒没看过相关的史料。不过,虽然锦衣卫真正动刀子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但是从这把刀上也能看出来,开刃了,要是纯粹的礼器,也不用开刃。”唐易分析道。
  “奇怪了,这把刀竟然没有刀鞘!”许一琳也拿起了刀,盯着说道。
  “如果真是祭祀用刀,特别是表明后人心迹什么的,没有刀鞘也说得通。”唐易越说,越觉得这就是那把所谓的“镔刀”,但是眼下,他最大的疑问就是:
  “许记者,你一个姑娘家家,这把刀究竟是哪里来的?”


第159章 镔刀铜炉
  许一琳笑道,“看来真是件古董,我当时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看上去很新,竟然有几百年历史了。这来历,是有些故事呢。”
  唐易解释了几句,“古玩这东西,有时候看着锃明瓦亮杠杠新,但却是老东西,有时候感觉残破老旧,其实刚做没几天。这把刀应该出自宫廷,而且传承有序,所以保存如此完好也属正常。”
  “还真让你说对了,送给我这把刀的人,专门收藏青铜器。”许一琳便简单介绍了下得到这把刀的过程。
  原来,一年前山海都市报搞了一个文化魅力华夏行的活动,许一琳去西陕省的省会长安市采访,认识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是西陕省博物馆的特邀顾问,也是青铜器的收藏大家。
  采访过程中,老先生听说许一琳是山海省人,便说起一件事儿来。
  老先生老家不在长安,是西陕省的一个偏远小县。年轻的时候,正逢战乱,当时他唯一的妹妹远嫁到了山海省。当时兵荒马乱,通讯又极其落后,所以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过,一直杳无音信。
  后来老先生又到了长安市定居,老家的亲戚也都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老先生听说许一琳是在山海都市报工作,所以请她帮忙,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妹妹。
  许一琳回到山海省之后,把这个事情写成了一篇报道,与西陕晚报联动,发起了寻人线索大征集。结果,老先生的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