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盔高高举起,叶春秋厉声道:“匪首已经伏诛,杀!”

    明军本是渐渐有些不支,面对这些穷途末路的顽寇,一群孱弱的明军,固然人数占了不少的优势,可是依然难挽颓势。

    

第二百二十八章:勇不可当(第五更)

    天才壹秒記住『   qu 】

    可是现在……叶春秋却知道,自己改变了这个进程,拯救的是一千多个生灵,是数百个女子的命运。

    这种感觉……挺好的。

    “鬼岛三雄!”远处打扫战场的官兵发出一惊一乍的声音。

    而后,那钱谦几乎是朝着叶春秋方向扑来,他已是喜不自胜,大功啊,这是大功啊,七百多个倭寇,是实打实的倭寇,是可以枭了首级送去北京城还经得起任何检验的大捷,这一票买卖,当真是值了,这辈子也没做过这样的好买卖啊。

    他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来,期期艾艾地道:“春秋,春秋……是鬼岛三雄……”他一面说,一面流下幸福的眼泪:“春秋方才斩杀的,乃是鬼岛三雄。”

    鬼岛三雄是什么鬼,莫非是三个兄弟?

    叶春秋很难理解钱谦为何如此激动,只见钱谦手舞足蹈地继续道:“你是不知,你是不知啊,这鬼岛三雄,乃是近几年来,东南沿岸第一顽寇,南直隶的备倭松江卫指挥就死在此人手里,当时是震惊朝野,震惊朝野啊……弘治先皇帝在的时候,为此震怒,还曾下旨,务求沿岸诸省各都司,全力进剿,定要杀死此人,鹰扬国威,哎……哎……可是这些年来……这些年来,非但不能将此人杀人,反而……反而是损兵折将。春秋,你是不知啊,这鬼岛三雄的画像,对于沿岸备倭诸卫是再熟悉不过的,早几年朝廷便画影图形,勒令各司按图索骥,这个人的画像,一直都悬在本官的公房,备倭诸卫,无一不想拿下此人,想不到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钱谦的声音越发的激动:“想不到春秋居然杀死了此人……这些倭寇,都是倭人的主力,这鬼岛三雄,据说在倭岛乃是一个大名之子,不知是什么缘故,率众出海,一直纵横诸海,勇不可当……万万料不到啊,料不到啊……”

    他说话时,舌头不由自主的打结,絮絮叨叨的,叶春秋听了很久,才总算明白,被自己杀死的这个人很重要,虽然各地的倭寇都是自行其是,而且相互之间很少干扰,自然也不会有一个一致的首领。

    不过这个鬼岛三雄,却因为过于勇武,以至于倭寇们大多对他噤若寒蝉,这鬼岛三雄至少在现时期来说,属于倭寇的一面旗帜,而现在,他死了,死在叶春秋的剑下。

    钱谦并没有想要抢夺叶春秋功劳的意思,一个丘八跟一个解元老爷抢功,简直就是笑话,这是找死。杀死鬼岛三雄的功劳固然很大,可是钱谦是率部全歼倭寇的主力,有这份功劳,就够他吃一辈子的了,其他的功劳真要抢,后遗症实在太大,这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哦……难怪此人如此厉害,原来是纵横汪洋的大盗。”叶春秋也不由的在心里感到惊讶。

    歇了一阵,便回到营中,接着便是开始救治伤患,水寨中还有一些同济堂的白药储备,所以救死扶伤倒也不难,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刀伤。

    到了夜里,叶春秋睡在温暖舒适的大帐里,他临睡前,抚摸着那柄自鬼岛三雄手中的倭刀,能感受到那刀刃上的吹发可断,这柄刀分量并不重,却出奇的精巧,倭人和大明不同,大明重文,刀剑往往都是丘八们所用的,因而那种顶尖刀剑的需求并不大,即便是打造兵器的军器局或是兵杖司,生产的也是制式的武器,所谓制式,就不讲究精良了,贵多而不贵精,因而大规模生产的刀剑质量只能算是一般。

    

第二百二十九章:新的前程(第六更)

    天才壹秒記住『   qu 】

    看着这一桌满盆子的肉,陈昌禁不住潇然泪下,感动得一塌糊涂。

    钱谦已是举起了筷子,叫人将酒满上,今儿的他显得格外的和气,目光掠过了所有在座的武官身上,发现了陈百户的不同,便笑容可掬道:“陈百户啊,你何故要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娘的,大伙儿眼看就要发迹了,你特么的哭什么哭,早知就不带这家伙混了,就该让他死去跟那些士卒混在一块,每人分三两猪肉勉强填饱肚子。

    陈昌连忙道:“大人,下官自入了营,已有一年没有吃过猪肉了,哎呀呀……军中的伙食……这才……”

    钱谦脸拉下来,这是揭自己老底啊,我克扣钱粮怎么了,你以为每日做假账就不辛苦?吃吃吃,就知道吃,难怪军中越来越不像样子,都是给你们这群吃货带坏的。

    他心里的火气没有爆发出来,依然笑容可掬,老神在在道:“陈百户啊,你想想看,咱们军中虽然辛苦,可是百姓们难道就能每天填饱肚子吗?他们一年到头就能见得着肉食吗?也不能啊,你看看,这百姓过的多困苦,还有朝廷,朝廷难道就不难啊,朝廷也难啊,这隔三差五大旱、大水的,噢,还有北边的边情,南边的剿倭,处处都是难念的经,哎……咱们报效国家的,难道还能大鱼大肉不成?若是如此,怎么对得起朝廷,怎么对得起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没肉吃就没肉吃嘛,饿几顿肚子就怎么了?多想一想朝廷,多念一念百姓,你就不觉得饿了。”

    众千户都是老油子,都说钱指挥所言甚是,一个个小鸡啄米点头:“钱指挥明鉴,话糙理不糙,我等听了,受益匪浅。”

    钱谦自顾自的喝了口酒:“人嘛,最紧要的是不能总想着自己,光想着自己,那叫自私自利,本官最痛恨这样的人,无耻之尤。还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噢,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陈百户,你还年轻,将来有的是的前程,若是再抱怨军中伙食,本官可就要生气了,瞧不上这样吃不得苦的青年人。”

    陈昌憋着脸,狠狠被训了一通,脸色青一块红一块,一时语塞。

    叶春秋替他解围:“陈百户也是实在人,来,先喝一杯酒。”

    众人轰然应诺,纷纷举盏。

    这一顿酒,是吃得最惬意的,完全没有了烦恼,喝着小酒,吃着那一大盆的猪肉,直到酒过三巡,叶春秋吃不消了,这才借故小解,从大帐中出来,看到营地里许多的篝火升起,肉香依然还在,许多人吃饱喝足,嬉闹的声音,星光照在叶春秋的脸庞上,这张带着些许稚嫩的俊俏脸上,多了几分男子汉的气息,叶春秋很舒服的伸了个懒腰,抬头看着月儿,显得很知足。

    身后的大帐里,依然还回荡着欢乐的气息,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感动,也极有可能从今夜过后,这里的许多人,人生都会发生迥然不同的改变,他们或许一个个都要奔赴新的前程,而自己……叶春秋眼眸星亮,嘴角微微勾起,嗯,我也如此。

    

第二百三十三章:两封报捷(第十更)



    此时,唐兆丰猛地想起了一件事……

    自己好似也请人弹劾过,噢,写给邓健的信是怎样说的……

    顿时,唐兆丰打了个冷战,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写的是,叶春秋胡说八道,居然敢说倭寇会在黄水滩登陆,袭击宁波……

    一下子,唐兆丰如遭雷击。

    遭了。

    这封弹劾奏疏却不知发出了没有,假若是发出了……

    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想看,自己作为都司府的人,还在叫骂叶举人多管闲事、狗拿耗子、妄议军政,那么……岂不正说明……

    唐兆丰魂不附体的看着都司大人。

    都司大人也发了报捷奏疏……

    这……

    既然是叶春秋示警,既然是叶春秋妄议了军政,既然都司府的人状告他多管闲事,那么……都司大人上奏了那封捷报,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他一下子,差点儿瘫坐下去,勉强才支撑着,没有使自己露出什么破绽,他心里七上八下,只看着叶春秋和钱谦二人被押着下去,看到都司大人和高先生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已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但愿……但愿……但愿那御史邓健,没有上弹劾奏疏上去,但愿那邓健病了、死了,没有收到自己的书信,但愿如此……不成,得赶紧回去修书问一问,这……是要完啊。

    而这时,都司大人已站了起来,他和悦的拍了拍唐兆丰的肩,笑吟吟道:“唐大使,本官命你节制海宁卫,让他们在黄水滩设伏,你……做的很好,这个功劳,自然会有你的一份。”

    唐兆丰看着都司大人难得给自己表现出来的善意,意思当然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告诉唐兆丰,接下来,自己这个节制海宁卫的大使,就成了最关键的人证,既然要证明叶春秋和钱谦冒功,那么……唐兆丰是再适合不过的人物。

    唐兆丰只得赔笑,只是这笑容有些发苦。

    心里只是默念,菩萨保佑,但愿那份弹劾奏疏……

    ……………………

    在北京城里,炎热的天气使得紫禁城里的红墙和琉璃瓦都滚烫得吓人,丝丝的热气冒出来,即便是在内阁里,也大抵是如此。

    内阁位于宫中角落里的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建筑里,却是藏龙卧虎,这里……某种程度来说,这才是整个大明朝的中枢,天下各州县所发生的事,多与高坐于此的诸公们息息相关。

    四个阁臣,以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为首,其次便是谢迁、李东阳、焦芳三人。

    他们轮流当值,专门负责处理从天下各州县送来的奏疏,陛下毕竟不可能批阅那每日数百上千的奏疏,于是乎,往往任何奏疏,都需要先在内阁里票拟,所谓票拟,其实就是在阁臣在奏疏下提出自己的建议,譬如江西大旱,奏疏先是送到内阁,内阁的学士则在下票拟:“应令户部调拨钱粮十万石,发赴所在受灾州县,予以赈济,命在地官吏,全力救助灾情,事情紧急,可使其开仓放粮,本地卫所,更该随时警戒,以备不时之需,若有宵小之徒借机滋事,应允其全力弹压,以绝后患。”这便是票拟,票拟拟定之后,送去了内廷,就需要皇帝来朱批了,若是皇帝不认可这个票拟,当然可以重新写下自己的意见,可一旦认可,只需用朱笔在下写一个‘可’字,便需制诰房立即拟定旨意,发去六部,让六部执行。

    明初时,自洪武天子废黜宰相之后,内阁大臣就开始担负这种职责,只是因为那时的天子凡事都亲力亲为,内阁大臣固然票拟了意见,皇帝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内阁大臣当时不过是机要秘书一般的存在,虽然地位尊荣,却并无太多实权。

    可是等到后来,天子们渐渐懒散下来,甚至连奏疏都不看,于是乎,票拟之后的奏疏,几乎直接进行朱批,一切都以内阁学士的意见为准,而到了这时,内阁大臣的权柄也就日益滋长起来,在此之后,又因为他们权利实在太大,而内阁学士又往往官职低微,难以约束六部九卿,皇帝们为了省心,便索性直接让学士兼任六部尚书和侍郎的职缺。

    这些内阁学士兼任的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们,权利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们的一言一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