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9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卣驹谝慌裕群蜃乓洞呵锓⒙洹

    良久之后,叶春秋才抬眼看向叶茂才,目光变得富有深意,道:“还记得本王说过的话吧,茂才,本王曾经说过,鲁王卫对内,也对外,你还记得吗?”

    叶茂才脸色肃然,道:“卑下记得。”

    叶春秋便接着道:“这第二千户所,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是不是?本王实话告诉你,几天之前,小内阁已经预计要组建安全局了。”

    叶茂才皱眉,这个消息,他之前是有所耳闻的,不过消息还未被彻底地公布,只是一些坊间的流言罢了。

    内阁主管各司各局,可是这个安全局,据说职能不太一般,这是小内阁直接负责的机构,据说负责的人是杨昆,而这杨昆却不是普通人……

    据说此人原先是在锦衣卫里任事,叶茂才曾有打探过,可硬是没有查出此人在锦衣卫里到底担任过什么职务,据说只有锦衣卫指挥使方才晓得这个人,他起初是叶春秋从锦衣卫借调来的,却不知什么原因,和叶春秋交情不错,索性辞了锦衣卫的差事,到了关外,之前本是在军中任顾问。

    此人确实很有几把刷子,据说他懂七八国的语言,不只如此,还精明强干,上一次南镇抚司审讯,他就出力不少,在旁指点了许多新花样。

    而且此人的性格,一向木讷,寡言少语,从不怎么肯说话,也不愿意和人亲近,军中不少人和他的关系并不好,许多人私下里说这个家伙像死人一般,虽是站在你的身边,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寒意。

    说到叶春秋准备建立的这个机构叫做安全局,再加上局长的人选一直谣传又是这个杨昆,这便令一向谨慎而敏锐的叶茂才警惕起来了。

    安全局的职责,极有可能是和鲁王卫是重合的,那便将是竞争的关系。

    现在从叶春秋的口里得到了证实,叶茂才心里自然不免有些不舒服,却还是勉强笑了笑道:“安全局?”

    叶春秋深深地看着叶茂才道:“他们的职责,可以说是和你们一样的,这安全局也有南北两司,你这鲁王卫的南镇抚司是受邓监察使负责,而这安全局,则受小内阁负责。不过你们的北镇抚司,则受本王的直接调遣。安全局的职责,想必本王不说,你也清楚了,你们是亲卫,所以呢,绝不能让那些鸡鸣狗盗的人混进来,这才需要一个安全局,由杨昆负责,一切的人手都归他来挑选,所需的经费,则由小内阁自国库中拨出。”

    “你心里,一定很不高兴吧?”叶春秋笑了笑。

    叶茂才失了失神,随即忙道:“卑下不敢。”

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说反就反

    看来叶茂才难得的失神,叶春秋又怎么相信他不在意?

    叶春秋带着微笑,摇摇头道:“哪里是不敢,不高兴就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只是既然关系到了外事,鲁王卫总有力有不逮之处。本王来问问你,你肯让鲁王卫招募一批鸡鸣狗盗之徒,或是一些不太循规蹈矩的人吗?”

    叶茂才只愣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皱着深眉道:“鲁王卫乃是亲军,岂可……”

    还不等叶茂才把话说完,叶春秋便道:“这就对了。”

    边说着,叶春秋边在沙发上坐下,翘腿看着叶茂才,道:“就是这个道理啊,鲁王卫从建立开始,都是从军中选人,必须做到绝对的忠诚,所以决不允许宵小之徒混进来,可是我问你,让鲁王卫的第二千户所的校尉驻扎在波斯,或是奥斯曼,又或者是天竺,甚至是埃及,你能确保完全足以胜任吗?”

    “卑下与鲁王卫上下,自当尽心竭力。”叶茂才忙是表忠心道。

    叶春秋笑了,道:“尽心竭力是一回事,固然……你们鲁王卫明探和暗探,在各国,用处也是极大,也能探听到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消息和情报。只是……有时候,雇佣一些不太显眼的人,却更有用啊。”

    “杨昆已经给本王上了一封章程,安全局设二十四司,除了主内的三司之外,朝鲜和倭国,设东海司,除了一部分骨干之外,他们将招揽一批倭人和朝鲜国人,潜伏在倭国和朝鲜内部,以各种身份打探消息;除此之外,还有南洋司,有罗斯司,有奥斯曼司,有波斯司,有天竺司,有埃及司,诸如此类,他现在,竭力要将框架搭起来,招揽各国的人,将他们洒在天下各处,你看看,这是安全局的职责,而你的职责,与他一样,只不过你能用的,只能是校尉,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却得有章法,各国的百户所,你也要早一些搭建起来,派驻人员,无论让他们是以商贾的名义,又或者其他名义,都需要尽快为好,还有,你们鲁王卫的学堂,也建起来了吧,是该赶紧训练了,你要多少人手,需要多少钱粮,本王这里都会全力供给,你心里若是不舒服,那就好生把事办好,给那杨昆,一点颜色看看,这句话,我对杨昆也说过,这件事,毕竟干系重大,本王兼听则明,是不是?”

    事实上,在此之前,叶茂才是还不急的,毕竟第二千户所的架子虽是搭起来了,可是要筹建各国百户所,却还需一些时间,他为人素来谨慎细腻,希望慢工出细活,可是现在,经过叶春秋一番话的激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叶茂才顿时意识到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再也不迟疑的,叶茂才忙道:“谨听殿下吩咐,卑下明白了。”

    “能明白就好。”叶春秋只点了点头,再没有多说什么,眼里则透着笑意。

    就是不能让你们磨磨蹭蹭的啊,尤其是这些派驻在海外的机构,若是只有一个鲁王卫,闹出了什么幺蛾子,多半也会瞒了他的,只怕用不了多久,各种人浮于事便会出现了,到时候,那又会是产生另外一个尾大不掉了。

    俗话说的好,有竞争才有进步,多了一个对手,自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只怕双方在海外,免不了是要相互打小报告的,可至少不必什么事,他这个做最高领导的,都会被蒙在鼓里。

    叶茂才以为叶春秋叫他来,便只是为了交代这件事,想着要捉紧时间回去安排,正要告辞,叶春秋却是突然道:“回来,有一件事,本王还要交代。”

    叶茂才连忙顿住,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叶春秋皱眉道:“关内,听说……赵王谋反了?”

    叶茂才听了这事,道:“不错,赵王朱厚煜,就在半月前,在彰德府反了,据说是从者如云,号称十万,陛下已下旨,令魏国公带兵剿。”

    这赵王,其祖上乃是文皇帝的第三子朱高燧,被封在河南的彰德府,一向还算是本分,而这位刚刚袭爵的朱厚煜,年纪不过二十岁而已,叶春秋依稀记得,在正德九年的时候,朱厚煜曾入京见驾,自己还见过的。

    他想不到这么个年轻的藩王,说反就反。

    叶春秋眯着眼,略带着几分深究,道:“这是什么缘故呢?锦衣卫,还有你们鲁王卫,可探查出了什么?”

    叶茂才却是苦笑道:“殿下早有明令,鲁王卫不得入关打探消息。”

    这一说,叶春秋倒是记起来了,这确实是叶春秋所下的规矩,而下这个的规矩,为的是避免鲁王卫入关探听消息,若被朝廷所知,不免被人认为叶春秋有不轨的企图。

    叶茂才随即道:“不过这样大的事,鲁王卫确实和锦衣卫有过交涉,他们说的是,这赵王,是因为犯下了罪,害怕朝廷发现,所以才反的。不过……卑下以为,这理应不是真相,这位赵王殿下的祖父,就曾当街杀人,朝廷也有过斥责,可是最终不也平安无事?这样的天潢贵胄,还有什么罪能令他起兵造反呢?所以卑下以为,锦衣卫透出这个消息,最大的可能是为了遮羞,而真正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陛下在关内推行新政,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何况当今陛下年少,不少人暗中指责,说这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王华挟天子以令诸侯,认为这是陛下受了王公的教唆,是以,这赵王朱厚煜怕也想效文皇帝,想要‘清君侧’!”

    叶春秋听了,眼眸里透出来的目光越加冰冷,唇边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冷笑,清君侧……

    事实上,自从正德年间开始,许多藩王确实不安分了,从安化王的谋反,再到宁王,现在又来了个赵王。

    在叶春秋看来,这些皇帝们的亲戚们,都说清君侧,其实多半是觑见了天子不能得人心,所以才敢铤而走险的吧。

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谁特么的都无法招惹

    这赵王朱厚煜,刚刚袭爵,年纪又轻,不可一世,自以为自己只要登高一呼,狠狠一踹门,这大门便会应声而倒,也可见当今陛下的统治,的确不太牢靠。

    叶春秋略一深思,道:“平叛的大军,理应不会出什么岔子吧?京师那儿,人心可还稳定吗?”

    叶茂才想了想道:“据说城门依旧开着,各个市集,依旧如初。”

    叶春秋不禁在心里松了口气,春暖鸭先知,这赵王是在河南彰德府起兵,距离京师,其实并不算远,可是京师依旧稳定,这就说明没有什么坏消息来,文武百官们,对于平叛,应该也是极有信心的。

    只是下一刻,叶春秋却还是不免又皱起了眉,这一次的关内的新政,虽然推行起来急躁,可到了这一步,是非要强行推下去不可了,虽然可能惹来无数的阻力,可是若是耽搁,这新政势必失败。

    他清楚地记得,历来的改革,都是不进则退的。

    只是,现在陛下在京师里,怕也是心急如焚吧,他终究还只是个孩子啊。

    甚至在这一刻,叶春秋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该留下天子,在京师里独自面对这该是大人却解决的一切。

    可随即一想,却还是定了定神,目光一顿,便对叶茂才道:“以本王的名义,去和锦衣卫交涉,让他们将此次平叛的消息,事无巨细都要加急送来。”

    说着,叶春秋打发走了叶茂才,随即再不耽搁地走到办公桌跟前铺开纸了,取了笔墨,随即便给朱载垚上了一道奏疏,立马命人快马加急地送了去。

    ………………

    紫禁城里,依旧还是一片祥和。

    不过潜伏在这天下中枢的背后,却总免不了会有窃窃私语,那些平日里高声歌颂吾皇万岁的大臣,也未必如口中所言,甚至背后嬉笑和看热闹的人,大有人在。

    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所谓的新政,革的是谁的命?不就是许多大臣家里的兄弟,还有家中老父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吗?

    隔三差五的,在地方上,不少大臣总能接到家乡的书信,都是发着牢骚,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出来缓则一二,可自己有什么办法呢?而今朝中的时局已经很清楚了,反对新政就要罢黜,没有丝毫的余地。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为了头上这顶乌纱,白日在筳讲和廷议的时候,一口一个新政,回了家,关起门来,就不免抱怨和牢骚。

    京师其实还算好的,可是底下州府的情况,就更加坏了,朝廷派出各路巡按,开始清查新政推行的状况,有的巡按到了地方就病了,然后关起门来,大门不出,等到朝廷将他召回来,他的病又奇迹一般的好了。

    这是为何呢?

    不敢得罪人啊,地方上群情汹汹,带头的都是大乡绅和大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