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校,另一位则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艾博安(Eberan)教授,这两人同时也是4月20日虎式坦克原型车赴狼穴参加第一次演示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托马勒上校、艾博安教授,我记得你们……”霍夫曼热情地和两人握手,“我看过你们递交上来的报告,那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
  “我的元首。”托马勒上校没想到元首居然还记得自己,顿时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倒是一头银发的艾博安教授见过世面,情绪很平和,听到霍夫曼的评价后,一双小圆眼睛后面的眸子闪烁着精光,“尊敬的元首,很感谢您对我们报告的肯定,不过,我好奇的是,那份枯燥的报告您全部都仔细读完了?”
  “我……”霍夫曼满脸疑惑,确实如教授所言,这份报告有点冗长、枯燥,但因为对保时捷和亨舍尔两家公司的产品做了明确对比和点评,他对此印象很深刻,也确信自己看完了,正因为他对于虎式坦克的发展思路他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要求,否则也不会要求再次举行技术验证会,但教授这话在暗示着什么呢?
  技术官僚托马勒上校没想到艾博安教授会在这个当口给元首难堪,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满头大汗,看得出来他很想阻止身边的教授再说下去,但后者显然不为所动,继续说道:“尊敬的元首,我无意冒犯您,我只是听到传言,军备部似乎有意优先向保时捷公司订购100辆试验车?”
  一听这话,霍夫曼脸“刷”地变红了,身后保时捷博士的脸色也很不好看,现在霍夫曼知道症结所在了:由于保时捷博士与希特勒交情匪浅,再加上其身兼德国坦克发展委员会首席专家和元首坦克问题首席顾问的身份,在上层很有影响力——博士不但打算在定型前独自生产100辆坦克底盘,而且还绕过兵器局,以保时捷公司的名义直接给克虏伯工厂下了生产100辆上部车身和炮塔的合约。其用意是明摆着的,相信这份合同会落入保时捷公司手中,而希特勒当初在接到保时捷博士的电话后,已毫不犹豫地批准了。
  现场的气氛逐渐陷入了尴尬。





第21章 想看笑话的凯特尔
  眼看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不明就里的凯特尔元帅转过头去问施佩尔,这才明白教授所说的报告是两人在彻底研究了保时捷和亨舍尔虎式坦克原型车之后形成的专题汇报。武器局认为:相比亨舍尔的设计,保时捷设计的动力系统更容易出故障,完全不适合实战。另外炮塔过于靠前,因为火炮在原型车出来后已经确定,采用88mm的kwk36l/56火炮(改进自88mm36l/56高射炮)后身管长度长达4。9米,导致炮管突出车头太多,不但破坏了车体本身的平衡,而且在林地或城镇作战时炮口制退器和炮塔旋转机构容易损坏,更要命的是,一旦坦克在遭遇战中遭到围攻,这种布局结构能直接要了成员组的小命。在悬挂设计上,保时捷拟采用的纵向扭杆悬挂也不够成熟,其半锥形齿轮配合短液压杆的结构过于复杂,即使是在最平常的使用条件下都容易断掉,影响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虽然报告的口吻整体看上去还比较平和,对亨舍尔设计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明确点评。但霍夫曼明白,保时捷设计所导致的问题到战场上都可能产生很恶劣的影响。表面上看报告对两辆原型车都持有不置可否的态度,但实际上的倾向性意见是明确的:武器局六处更偏向于设计保守的亨舍尔原型车。因为他们不但更熟悉亨舍尔旧有的设计风格,还掺杂了一些个人因素——这些技术军官们更喜欢诚恳踏实、经验丰富的亨舍尔工程师,而不太欣赏那些对人爱搭不理,一副“我上边有人”嘴脸的尼伯龙根厂(保时捷坦克工厂所在地)的技术人员。
  对元首“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托马勒上校当然是不敢说出口的,说不定元首眼睛一瞪他就会吓得缩回去,可知识分子出身的艾博安教授就没那么多顾虑,敢在如此公开的场合和元首叫板,为武器局叫屈。
  凯特尔心里暗暗好笑:元首一方面评价说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报告”,赞同报告中的结论,另一方面又同意保时捷博士的请求,指示施佩尔向保时捷公司先行订购坦克,怎么看都是自相矛盾的行为。霍夫曼有苦说不出来,虽然他顶着元首的身份,但与保时捷交情莫逆的人不是他,做出采购决定的人也不是他,他纯粹是为希特勒背了黑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他能够理解艾博安教授的情绪,这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骄傲和坚持,说白了霍夫曼自己也曾是这样一份子。一时之间,他居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施佩尔看了看霍夫曼尴尬的表情,又看了看保时捷博士难看的脸色,心里什么都“明白”了,机灵地打着圆场:“教授您误会了,保时捷公司确实希望军备部订购车辆,也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炮塔,不过那是总动员体系执行之前的事情了,在坦克军备重整案后,所有的采购意向和订单都需要重新审核。换句话说,在没有明确定型和确定生产任务之前,军备部不会向任何公司采购,这个决定我没有下,元首更没有相应的指示。”
  艾博安教授微笑着点点头,似乎是接受了施佩尔的解释,此时满头大汗的托马勒上校终于也反应过来了,生怕他再说出什么令人难堪的言语,也顾不得失礼,一把拖着教授就往主讲台走过去,不等众人坐稳就急急忙忙宣布会议开始。
  霍夫曼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坐下,施佩尔坐在左手边,因为鲍曼今天没跟来,凯特尔元帅顺理成章地坐在元首右手边。
  “元首,看来我今天还是来对了。”施佩尔俏皮地对霍夫曼说道。
  平时一本正经的凯特尔元帅也有心开霍夫曼的玩笑:“我的元首,这大概是您在维也纳美术学院求学经历之后碰到过的最严厉的教授了吧?”
  霍夫曼点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位教授还是挺可爱的,最高统帅部就缺少这样的人才,我看可以调过去担任装甲车辆研制顾问。”
  这下轮到凯特尔变苦瓜脸了,他艰难地把头转过去,装作没听见后面半句话,只把注意力放在主讲台上。
  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托马勒上校和艾博安教授就恢复了严肃的面孔,两人一共讲了近一个小时,对最近半年里新式坦克开发、研制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虽然这些汇报都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产物,但里面有一点主旨意图却是霍夫曼非常赞同的:为了减轻生产压力,减少各军工厂产品冲突的麻烦,必须实现坦克零配件的通用。四号以前的装甲车辆生产忽视了这个问题,现在武器局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五号、六号坦克的零件通用化,虽然这种努力在亨舍尔公司、保时捷公司、奥克斯布格-纽伦堡机械制造厂(一般简称Man公司)、奔驰公司这几家大企业前收效不大,但在霍夫曼眼里却代表了正确的思路。当然,他也能理解这4家公司的傲慢,正因为希特勒对新式坦克的性能与战斗力过于狂热、偏执的爱好,导致了这些公司在车辆设计中拼命堆砌性能,对生产性、易维护性等方面则采取了完全忽视的态度,他是不会让这种错误重演的。
  霍夫曼对虎式整体的设计思路持肯定态度:由于负担支援中型坦克(这个角色已预定给了豹式)的战斗任务,虎式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应当加强,不但应当采用最强的坦克火炮和火控设备,在防护能力上也应该采取较强厚度的防护装甲,至于因为强火力和强防护导致了较低的机动性则可以接受,毕竟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三个要素之间没法全部做到顶尖,需要进行充分平衡。但现有设计却选了一条最糟糕的思路,为了提高车内空间并保证大备弹量,设计师简单地采用了加大车体长度、宽度和高度三围的办法,同时为兼顾提高机动能力,还采用了复杂的行驶系统(战斗履带和运输履带)和悬挂系统(8对三重交错重叠负重轮),大大增加了坦克重量,使它们严重超重。武器局下达给各家公司的设计指标先从Vk3001的30吨级上升到了vk3601时的36吨,后来又上升到了Vk4501中的45吨,最后生产出来的虎式原型车全重超过了56吨。超重不但恶化了虎式坦克的机动能力和战场通行能力,也增加了行驶系统、悬挂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负担,导致严重的机械故障和战斗出勤率低下的问题。
  同一辆坦克,运输时候是一种履带,上了战场又是另一种规格的履带,甚至于还要拆除最外面一层的负重轮才能实现战场转运(虎式一共有8对三重负重轮,全部轮子加起来48个)这样奇葩的事情也就是第三帝国能捣鼓出来,做为穿越人士,霍夫曼对此深恶痛绝。当然,他知道事情的原委,设计师们固然有责任,但绝大多数责任都要算在希特勒头上,可眼下他是不打算继续背黑锅了。
  眼看元首站起来准备发言,其他所有讨论的声音一下子夏然而止,人人都竖起耳朵聆听。





第22章 大刀阔斧的设计修改
  “对新式坦克的研制开发我一直希望能够在9月份之前完成,但目前看来,不但整体进度让人失望,目前的设计思路和细节也让我没法接受。首先,他们大大超重了,4月份第一次展示时我就多次目睹他们陷入泥潭而动弹不得的窘迫,5个月之后依然还是老问题。”霍夫曼的语气很严厉,“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你们根本不理解这辆坦克的定位与要求,6号坦克做为一辆突破坦克,他最大也是最关键的使命是反坦克作战,所以他不需要目前这么多的备弹量。”
  军备部对东线坦克战有过统计,一次战斗中一辆坦克平均消耗的炮弹在30-40发,最高在60发左右,这还是因为伴随作战时为了掩护步兵进攻而发射榴弹所产生的。作为突破坦克,92发备弹量对虎式而言其实是远远过剩了,要知道同级别的IS-1重型坦克装备85mm火炮,备弹量是59发,IS-2装备了122mm火炮,备弹量只有区区28发。这些数据德国设计师不清楚,霍夫曼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虎式有60发左右的备弹量就足够了,削减弹药数量之后,车内空间也不需要那么多。”霍夫曼走上抬去,顺手用教鞭指了指黑板上悬挂着的保时捷原型车图样说道,“虽然保时捷博士的设计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我认为值得肯定,在搭载同样的火炮和成员组情况下,他设计的车宽只有3。3米,而亨舍尔的车宽却是3。7米,为了这加宽的0。4米,我们不但要付出几吨重的防御装甲,还要承担使用两种履带和三重交错负重轮的后果,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另外,我能接受车辆前装甲厚度略微削弱一点的设计,不需要110mm,有100mm也可以了,防御力提升完全可以通过变换倾斜角度来实现——俄国人在T-34身上就是这么干的,其他部位的装甲厚度可以维持现有数据不做变动。”
  保时捷博士对此点头表示首肯,元首刚才的话总算让他扳回了一些面子。
  托马勒上校和艾博安教授交换了一下意见以后说道:“我的元首,如果按照您的尺寸要求和备弹数量,再加上装甲厚度的减少和倾斜角的调整,我们认为修改后的车辆宽度可控制在3。2-3。25米之间,高度可以下降到2。9米以下,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