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性进攻均未取得成效,不但损失了相关装甲兵力,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对虎式坦克的恐惧,这种动辄打出10:1以上交换比的重型坦克成了苏军坦克部队挥斥不去的噩梦,面对越来越多的德国重装甲营——曼施坦因现在有4个重装甲营,红军坦克旅已不能安全地独立行动了,必须抱成团按坦克军规模行动才能展开作战,但这样大大削弱了自身的机动与灵活,也是造成作战不利的根源所在。
面对日趋完善的顿河防御体系,华西列夫斯基已经有所动摇,甚至提出仿效夏秋之交的德军主动撤退、脱离接触,把防线安排在斯大林格勒一带,以主动示弱的方式引诱德军进攻,但不管他如何操办,德国人丝毫不为所动,更没有要进行追击的意图,仍然在顿河防线后面进行热火朝天的防御体系构建,同时抓紧时间从后方接收兵员、装备和补给进行增补与编制调整。倘若华西列夫斯基派出诱饵部队,则常常被一口吞掉——现在老奸巨猾的曼施坦因成了一条只吞饵不上钩的大鱼。
对德军而言,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裁军扩师行动陆续完成之后,德军又着手进行武装力量分布调整与1943型陆军师的建设。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这是德国对在原苏联土地上建立的独立国家统称)开始建立并积蓄武装力量,德军一步步将后方补给渠道交给了他们,这些东方国家的国防军也不负众望,成功遏制了游击队势力,不但能够维持非常畅通的补给渠道,还让德军大大增强了前线兵力密度,甚至德国总参谋部还能组建东方集团军群为东线提供战略预备队。这不但意味着红军已不能指望通过西线战事的加强让德军疲于奔命,还会面对状态越来越好的德军各师。
面对这种尴尬不已的鸡肋状态,红军总参谋部有过争论,一种是继续在前线与德军对峙,哪怕付出更大的牺牲也要保持对德军的压力,一种是三个方面军脱离接触,退到伏尔加河后休养生息去。朱可夫是第一种意见的倡导者,所以他还在不遗余力地修改完善“土星计划”,华西列夫斯基是后一种意见的倡导者。本来斯大林面对骑虎难下的局面已逐步将内心的天平向华西列夫斯基倾斜,但德军在中东战场的胜利却迫使他改变了目前的判断。
德军在拿到充足的石油产出后,已派人在东方国家内调查那些因为缺油而无法开动的拖拉机数量,准备在春播、春耕的时间向他们提供柴油,这种消息很快为内务部情报人员所掌握,一开始还有人讽刺德国人异想天开,自己坦克油料都不够用还去接济拖拉机,但斯大林同志一声不吭。他是知道厉害的,如果有50或者100万吨油料,足够让这些拖拉机开动起来了,以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再加上目前基本完成的“丰田到户”,他不敢想象到秋天时的收成究竟会如何——在集体农场时代,乌克兰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能额外提供苏联其余人口25%…30%的粮食,即便德国人的粮食平均需求超过苏联人,在斯大林看来至少能满足1500万以上德国人的粮食需求。一想到有高达1500万德国人可以无忧无虑地从事军工生产,他就感觉后脊背上一股凉气在冒上来。
他看到过内部情报人员提交上来的有关德军1943型部队整编情况报告,按照德国最高统帅部和军备部的计划,武装党卫军将在12个月内、国防军将在18个月内完成全部标准化师的改造,一开始红军总参谋部的众人都以为德国人在吹牛,有关编制接触过以后就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大大超越了德国人目前的装备水平,以装甲掷弹兵师为例就特别显著——这是1942年夏才出现的新部队编制,在规划中的明确要求是编成20个以上。
一个装甲掷弹兵师将包括2个装甲掷弹兵团和1个炮兵团,每个团均下辖4个营;装甲掷弹兵营将包括两类,一类是轻型营,全部搭载卡车或其他车辆的摩托化步兵——套用红军标准就是机械化步兵;另一类是重型营,全部搭载半履带式装甲车,一个团拥有的轻型营和重型营各有一半。
炮兵团所属的4个营包括2个轻型榴弹炮营(每营装备16门自行105mm口径榴弹炮,绰号黄蜂,但与历史不同,其搭载底盘是三号),一个重型榴弹炮营(装备为12门自行150mm口径榴弹炮,绰号野蜂,但与历史不同,其搭载底盘是T…34),1个反坦克营(装备54辆三号突击炮或追猎者,还有12门75mm反坦克炮)。除此之外,师本级还有5个独立营和7个独立连单位(装甲师分别是6个和8个),因此装甲师被形象地称为468型,装甲掷弹兵师是357型。
独立部队中包括1个装甲营(54辆4号坦克)、1个侦察营、1个工兵营、1个防空营(24辆二号防空车,装备4联装20mm高射炮,绰号蚱蜢,16门88mm高射炮)和1个辎重营。7个独立连包括警卫连、通讯连、宪兵连、医疗连、后勤连、运输连和军乐队,总兵力大约1。7万人。
但斯大林知道,如果让德国人把自身工业能力挖掘出来,包括德意轴心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得到有效运转之后,这些装备是难不倒德国人的。苏联一个月都能生产2000辆坦克,德国全力以赴后不会更少只会更多,而德国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又超过苏联货。现在德国人拿到了油,占领了北非丰富的矿产地,连唯一的制约因素都不存在了。因此,他不敢让部队退也不能退——如果放任德国休养生息,再过一年战争就彻底没法打了。
斯大林估计得很不错,在霍夫曼的时间表上,1943年东线的任务还是继续坚守现有防线同时给红军放放血,等到1944年标准师全部完工之日才会是苏德总决战的好时候,现在德军的目标不是占领苏联这里、那里,而是要确保东方国家的正常运转,掐断美国给苏联的物资援助,用高交换比慢慢窒息红军的恢复能力。
在最高统帅部的计划中,拥有这样编制的部队不是一个或几个,根据霍夫曼的要求,468型装甲师将是35个(国防军28个,党卫军7个),357型装甲掷弹兵师是20个(国防军16个,党卫军4个)。
令斯大林感觉恐怖的第三件事是东线德军兵力密度的增加:根据红军情报人员掌握的消息,德军自原南斯拉夫撤出大部分力量并投入东线后,又从北方挪威集团中抽调出了3个师投入东线,其中就包括一个装甲师,除这些部队外,俄罗斯解放军的编组进程大大加快——与东方国家国防军侧重于守卫后方不同,俄罗斯解放军是直接配属于一线德军协同作战的。
第17章 俄罗斯的冬天(2)
与东方国家不同,俄罗斯解放军可是号称与布尔什维克不共戴天的,东方国家最多是挖点领土、财富,而俄罗斯解放军却是要在根子上将布尔什维克挖掉——这让斯大林没有丝毫可以妥协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问题是俄罗斯解放军目前的总部就明明白白设在罗斯托夫,高高飘扬的旗帜仿佛在嘲笑红军的无能,这如何能不让他又气又恼?
“斯大林同志,我有最新情况向您报告。”听到背后的声音响起,斯大林就知道是莫洛托夫来了,他叹了口气,一边示意对方坐下,一边耐心地等待对方开口。
“目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北非、中东战役中受到重挫后向我们提交了照会:第一,由于自身损失需要弥补,他们将减少重装备,特别是飞机、坦克、高射炮的支援,所需缺口由美国人负责补上;第二,目前波斯战局十分不乐观,威尔逊上将指挥的第10集团军节节败退,很可能遭到完全失败,他们迫切希望我们能在北波斯方向发动进攻,牵制德国人的力量;第三,Jw…51船队将于1月26日从冰岛出发向我们输送物资,一共有13条运输船,但上面只有90辆坦克,67架飞机,且都不是最新款式,其他以后勤物资和工业产品为主,一点燃油也没有;第四,目前英国石油来源已被德国切断,英国要求我们今后空船回航的Ra船队上搭载燃油,用于弥补缺口。”莫洛托夫的情绪明显不高,显然这个照会让他非常生气。
北极航线一般指冰岛到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从冰岛出发的船队代码是Pq,从苏联出发的代码是Qp,Pq一直编号到17为止,由于Pq…17的惨重损失,后来相应代码分别变更为Jw和ra。在真实历史上,Jw…51船队1942年年底就从冰岛出发赴苏联,但由于现在英国方面对物资的挪用与耽误,Jw…51船队不仅晚出发了一个月,而且还削减了运输规模。事实上,丘吉尔连Jw…51的补给任务都想直接甩给美国人,但无奈中东形势吃紧,他指望红军在危急关头拉他一把,为说动俄国人卖命,只好硬着头皮把Jw…51派出去,上面装载的坦克尽是M3斯图亚特、格兰特将军等货色,飞机基本都是飓风,最新的喷火9他一架也没舍得给。
“您的看法呢?”
“虽然让人很不满意,但无疑英国人说的是实情。”莫洛托夫沉吟一下后没有选择火上加油,反而坦率地说道,“英国第八集团军丢了30万陆军,第十集团军的10万部队眼看也保不住,英国人的陆军本来就少,丢掉这40万人后无疑伤筋动骨。我觉得他们迫切需要重建5…6个装甲师,英国大使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都在向美国人伸手,与其勉强让他们提供不符合时代的装备,还不如指望美国货。同时,要我们提供石油也在情理之中,现在中东主要原油产地都控制在德国人之手……”
“可美国人的援助在哪里?”斯大林的脸色非常不悦,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波斯航线断了,北极航线因为英国人自身需求的缘故也送不了多少东西,这些我都能理解丘吉尔,但美国人是怎么回事?他们承诺的物资和帮助在11月份之后就没兑现过,现在难道让美国物资飞过来么?”
“美国人已表示会加大远东航线的运输力度——现在日本海军主力不在太平洋,他们认为会比较安全,虽然那里远了一点。”
“不是一点,是很多!太平洋航线如果算上从美国港口出发的日子到最后拿到我们手里,最起码要2个月。”
“美国大使说为了弥补,美国准备一次性送3个月的物资来——将11月份就答应给我们而没有履行的欠债一次性补上,船队规模会突破40艘运输舰,而且运输完之后这些舰艇全部归我们。”
“代价呢?”与莫洛托夫预想得不同,斯大林并没有多少欣喜若狂的反应,反而直接问起了其他问题。
“这个……”莫洛托夫迟疑了一下,“他们希望我们抽调兵力去中东进攻德国人——至少要将德军赶出伊拉克和波斯,不能舒舒服服让德国人得到石油。”
“现在终于想起这些来了?”斯大林很不高兴地说道,“想用这些物资让我们替他们卖命?您知道康斯坦丁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对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么?”
莫洛托夫沉默不语,后两人早就在前几次会议上一再说明红军在中东发起大规模进攻是不可行——孱弱的后勤供应保障体系根本支撑不了大军团作战,而在同等人数甚至略多一点兵力下,红军压根就不是德军对手,除非能把土耳其人拉进来。
办公室内顿时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过了好半天,莫洛托夫才听到斯大林慢慢开了口,声音很轻:“和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