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重装甲对航母意义不大,强化适航能力我完全同意,但用厚重装甲包裹的装甲航母已过时了。”霍夫曼启发他们,“再重的装甲难道能抵御弹头重量高达750公斤的蚕式导弹攻击?难道能抵御800公斤穿甲弹攻击?”
  “我们评估后认为750公斤的导弹打不穿主防御区。”
  “那我将导弹战斗部增加到1000公斤甚至1500公斤行不行?”霍夫曼挥舞着手,“先生们,一枚导弹增加几百公斤显然比一艘航母增强防御能力容易得多,效费比更不用说。你们一定要注意建造时间,如果把航母做到你们设计的防御水平,恐怕10年都造不出一艘——这样的航母要来干什么?等造出来就过时了!”
  “你们对跑道和弹射器也要重新考虑,未来类似Ju…288这级别的飞机要能够实现满载起飞,航母需要空中指挥机,那玩意会很重。”预警机概念现在还不流行,霍夫曼将其描述为指挥机后,所有人都心领神会。
  不到2个小时,守候在外面,随时等候元首召唤讲解技术细节的几个德、意航母骨干设计师沮丧地得到了一个答案——重做!
  指令很明确:吨位下调、常规动力、飞机削减、防御削弱、布局优化……5年内必须能建成一艘!
  如是民主国家,一定有人要上赶着抱怨外行领导内行,领袖胡乱插手,但现在是国社天下,谁敢对元首的话说个不字?再说元首考虑的内容很多其实也是设计师们日常设计中争论的焦点和顾虑,现在有人公开发话自然就能平息争论。
  施佩尔显然也愿意再把新航母拖一拖,目前德、意船厂里那些云龙级、大凤级都还没能服役呢,更不必说改进时间很短,才刚刚铺设龙骨、批量建造的轴心级们,要完成这些任务至少要等到1947年6月份后。
  他立即和霍夫曼阐述了他的想法:“元首,我们能不能基于轴心级基础打造一款快速量产、中型、成本不太高、适宜普遍采用的过渡期航母?”
  霍夫曼点头表示赞许:“我意在轴心级基础上进行适当优化、强化,打造斜角航母,让英、法、意三国一同参与,将来如果日本有兴趣也可一同参与,定位为欧盟级:以轴心级舰体为基础适当放大,标配斜角,标准排水量控制在2。7万吨内,喷气载机不少于48架,在适当时召开欧洲4国造舰联合会议加以确定,最晚不晚于明年6月份确定图纸。”
  这一天会议上被霍夫曼砍掉造舰设想的方案其实还真不少,第二批汇报的造舰计划同样被毫不留情地拒绝。
  德国在完成Z级驱逐舰建设后,目前建造的驱逐舰全是刺猬级,然后因吨位不够,海军系统提出建造将排水量放大到6000吨级的防空轻巡洋舰——豪猪级。该级的建造周期要长一些,目前为止还没能服役,就连快速、批量建造的刺猬级也不过堪堪完成18艘——这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想当初造Z级时可没这么快。
  豪猪级的建造思路很好理解,系刺猬级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采用吨位放大的套路,这是第三帝国海军的常规做法——几艘战列舰看上去就像是重巡洋舰放大,以至于当初英国人在北海海战时能把目标弄错而最终断送了胡德号。
  在多次接触美国克利夫兰级、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后,海军方面趁势提出6000吨排水量也不够用,希望能搞1万吨的专业防空巡洋舰。对该想法,霍夫曼果断予以拒绝。
  他清楚地知道,二战后世界海军主流趋势是驱逐舰大型化和巡洋舰逐渐消失的过程。从海军领域而言,构成作战力量核心的是航母编队,驱逐舰是航母编队中关键辅助力量,只有苏联因为航母力量不行而专注于发展巡洋舰执行单舰或小编队作战任务而建造了一批巡洋舰。
  由于巡洋舰与驱逐舰差异开始缩小,东亚某大国还引入了几艘现代级——看着威风实则真打起来在舰队交战中没啥生存力的玩意。
  但他没简单否定防空巡洋舰设想,而是提出了新观念:新一代驱逐舰必须大型化,取消传统驱逐舰与轻巡洋舰间的吨位分野,新的建设指标包括:
  1、吨位适度放大到7000吨,能伴随航母编队执行打击任务;
  2、多功能融合,集防空、反潜、支援、侦查一体化;
  3、打击手段多样化,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导弹都可以上;
  4、必须具备搭载直升机能力。
  考虑到这种7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造价不菲,他又提出“高低搭配”观点——建造低成本护卫舰。护卫舰考虑用2500吨舰体执行区域海域作战任务,并偏重单一性能:包括导弹护卫舰、反潜护卫舰、防空护卫舰等,只继承大型驱逐舰主要功能模块中的1…2项。
  但无论大型驱逐舰还是护卫舰都是舰队辅助成员,本身不是舰队打击力量核心,不能独自承担一线作战任务,必须配合航母、潜艇与其他军舰才行。
  对元首阐述的全新理念,海军进行了认真解读,发现确实不能再将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轻巡洋舰和重巡洋舰之间的差异完全分开。
  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再兴建重巡洋舰,日本拥有的重巡洋舰世界最多——超过其他各国总和。堀悌吉在新造舰计划中也不同意新建耗时长的重巡洋舰,但对豪猪级和美国奥克兰级防空巡洋舰他表示了浓厚兴趣,打算在轴心级后打造一款三国轴心通用的防空巡洋舰,甚至希望欧洲各国在战争结束后帮日本建造。





第198章 天翻地覆的12月(8)
  至于驱逐舰,倒一直都在大型化:一战时驱逐舰主流吨位只有1000吨出头,间战时期扩大到1500吨,现在2500吨已成为驱逐舰标配,法国空想级、德国刺猬级、美国基林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都超过该数。传统海军过3000吨就可以划入巡洋舰范畴,现在哪还有人玩5000吨以下的轻巡洋舰?
  霍夫曼创意很新,不过要先试验,至少概括得内容不是没有道理,设计师们只好收起“万吨防空巡洋舰”的无限膨胀理想,去踏踏实实研究“多功能未来驱逐舰”。
  海军连着两轮设计意图被打回,海军实际当家人邓尼茨元帅也急得冒火,不过他知道光急是没用的,必须有稳重、妥善、可靠的建设思路作为保障,元首已明确规定海军要有大发展,要扩编、扩军舰、扩基地,一旦走岔路,轻则损失浪费,重则断送海军,所以不可能不慎重。
  唯一让霍夫曼感到欣慰的是,23型潜艇在有条不紊地建造和改进,30型超级潜艇有望4月份完工首舰,他对此表示很满意——德国在潜艇领域还是独步天下。
  与海军军备会议不同,下午的装甲装备会议总算让霍夫曼舒了口气:专家们汇报说复合装甲初见眉目,并把靶场试验结果明明白白展现出来。
  作为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国在坦克领域一直引领时代潮流,同时也是紧迫感最深的国家。即便以虎2、虎3和豹式为代表的主流兵器对其他各国装备拥有显著优势,依然不放弃下一代坦克研发进度。根据最初规划,E…45项目到1946年要造出样车,但霍夫曼提出新一代主战坦克不再区分重型、中型,要融重型坦克防御+火力水平及中型坦克的机动能力与生产成本于一体,这个要求一直达不到,急得军备部老爷们个个吃不好、睡不香——军舰落后点无所谓,反正德国向来不以海军立国,坦克落后那才要命,等于是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旦夕覆灭。
  好不容易盼到迈巴赫公司把850匹马力的hl245发动机搞了出来,虽然成熟性问题不小,但至少随着逐步改良,问题总会解决,这样一来机动性指标初步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是装甲和火炮。
  火炮其实霍夫曼心目中已选型选好了,就是L7,但他没法将这条说出口,因为L7还躺在英国人实验室里只是个设计图,至少要到明年年末才有希望,不过火炮问题在诸多问题中麻烦最小,用德国128mm其实也可以——大不了将E…45重新变回e…50,这点吨位损失还在能承受的范围里。
  最关键还是复合装甲,他从穿越后就给设计师们洗脑,强调指出复合装甲不是找出同厚度状态下防御能力最强的材料,而是找出同等重量下防御能力最强的材料。一次、两次大家还茫然,说多了设计师们终于恍然大悟,可怜他们一开始只在新合金、稀有合金等传统领域团团打转,总想着用什么罕见配方将目前表面强化、镍铬合金装甲再强化一下,哪里去想其他歪门邪道?
  直到试验陶瓷、玻璃纤维后,德国对复合装甲的探索才算摸对了门,发现玻璃纤维效果更好,同厚度玻璃纤维板抗弹能力不及同厚度装甲钢,但同重量玻璃纤维板其抗弹能力却超过同重量装甲钢——限制坦克机动能力的关键是重量功率比而不是厚度重量比。
  随着这层窗户纸捅破,后续事就好办了。
  设计师们这次拿出来的图纸更接近于E…50,使用128mm坦克炮,防御能力和虎3不相上下,体积稍大一圈,使用复合装甲后使重量从虎3的58吨削减到52吨出头。
  由于动力系统升级,这次设计师们进行大胆创新,抛弃了德系坦克交错重叠负重轮这一传家宝,将行走装置变更为每侧7个负重轮、7根扭杆弹簧、5个液压减振器、4个托带轮、1个带履带调节器的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和1条履带的布置。
  看到霍夫曼在研究造型,施佩尔特意指出:“这是莱茵钢铁、莱茵金属、亨舍尔、保时捷、迈巴赫和陆军武器设计总局经多方探讨后形成的一致想法,大家认为如果要在保持防御能力前提下压缩重量,就不能再用交错负重轮而应用更新的底盘及行走系统……”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霍夫曼从这份图纸上读出了历史上完成于60年代的豹1坦克的部分设计气息,不过现在离豹1还有点差距,更像是虎3和豹1融合的过渡体,与历史上E…50设计差异比较大。
  “我看可以,只要能保持合理的行走装置,不一定要使用交错负重轮设计,我没少听前线将领抱怨为伺候这套交错负重轮,维修部队每天都忙到深夜,要不是我军一直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情况不容乐观。”霍夫曼先充分肯定了创新,同时提出,“你们步子还是要大胆一点,类似双向稳定、红外系统、微型雷达告警装置等都可以大胆放进去,不要顾虑成本上升,今后坦克不可能再年产量过万了,单价贵点可以接受。”
  “您能接受的价格大约是?”
  “我想70…80万帝国马克/辆可以接受。”批量生产后,虎式坦克造价不到27万帝国马克,最新款虎3坦克造价不过50万帝国马克,听霍夫曼同意将价格上调到70…80万马克,很多人都松了口气。
  “希望1946年圣诞节前我能看到样车,这是我对进度最大的要求。”
  正准备讨论其他后续军备情况时,首席副官达尔格斯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元首,有突发情况需要汇报……日本昨天发生了东海大地震,现场惨烈、损失巨大,科尔今天用加急电报发来消息称对方向我们求援。”
  霍夫曼知道1944年日本确实有过一次大地震,不过他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现在一听就明白了,问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海军包括名古屋飞机制造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