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战骑狂潮-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岳狼骑本就是李铮用于山地作战的王牌军队。前番夺取益州和关中之后,没有将这一部狼骑调回灵州,其用意。就在于西南诸夷。狼骑在山林之中如履平地,又因战狼的缘故,不惧迷失方向,却是杀的诸部蛮夷哭爹喊娘。
  最终,纠缠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兴平元年末,庞德所部大军先后击破这几部蛮夷。俘获其首脑人物,并遣送至灵州,听候李铮发落。
  至于诸部西南夷的所拥有的人口。则尽数迁出山林,打为奴籍,交由益州牧荀攸安置。
  庞德所部南方军团在完全肃清了益州境内隐患之后,便一分为二。按照李铮与戏志才等人商议的战略方案。由南方军团庞德副手白榆,率领三万大军由牂牁郡进兵交州,稳打稳扎,争取尽快占领整个交州乃至于中南半岛,从南至北,威迫荆州、扬州。
  而庞德则自领余部兵马,屯驻益州东部汉中、巴郡一带,由西至东威迫荆州。
  ……
  时间一晃而过。但对李铮而言,却也很充实。
  在这一年中。新币制顺利实施,并受到民间各界的接纳和肯定。在这一年,益州和关中,元气急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逐渐走向繁荣。在这一年,各部战骑的规模,得到进一步增长。从之前的近两万,迅速扩大到了三万余。其中,山岳狼骑的数量最多,有一万五千头。青甲战骑有八千头,摧锋战骑三千头,金翼虎骑两千五百头,猪婆龙骑两千五百头。还有三大二阶主战战骑,水魔龙骑的数量,增加到了二十头。白银战骑、黄金战骑和河图战骑,则各自增加到了近五十头。
  同时,玉猪、彩虹鸟等二阶食用战骑以及二阶作物紫蓿、云谷、家常树,和另外数种新的一阶作物,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参稻等几种适合南方气候环境的作物,这一年培养出了大量的种子,将在兴平二年开始普及。
  ……
  兴平二年春。
  濮阳,东郡治所,兖州要地,也是现如今曹操的政治军事中心所在。
  东郡跨大河两岸,北岸的一部分,在袁绍手中,南岸的这部分,则在曹操手中。濮阳在大河南岸,濒临大河。向西不远,就是白马津,再往西数十里,又有延津,往东数十里,又有苍亭津。这三大渡口,联系了大河南北,是大河中下游最为重要的渡口。
  曹操的政治中心,现在就处于这样的地方。
  眼皮子底下,就是袁绍的地盘和河南尹洛阳地区。
  袁绍若是出兵,不需一个时辰,就可以直抵濮阳。而洛阳地区,则在李铮的控制之中。
  对于曹操而言,可谓如芒在背,不,应该是背腹受敌。
  但曹操却暂时没打算动弹。
  一者现在他还不算强大,不能引起袁绍的猜疑。若是处于濮阳,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袁绍自然就更放心。
  二者也有点“天子守国门”的意思。
  经由曹操的大力发展,濮阳逐渐繁华,民生商业,都有了极大的进展。
  中原地区来来往往的商人,大多都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濮阳地处中原,交通方便,无论陆路水路,都十分的便捷。
  曹府,曹操正拿着一枚精致无比的金币,微眯着眼,细细的打量着。
  旁侧,有郭嘉、荀彧、程昱三人。
  郭嘉捏着一个酒葫芦,瘫坐在榻上,一脸醉醺醺的模样。不论是荀彧还是程昱,都不由微微皱眉。
  但郭嘉就这样一个性子,曹操不在乎,他们也不好当着面说什么。
  “这就是凉州的金币?”
  曹操捻着胡须,缓缓道。
  荀彧微微一礼:“正是凉州金币。这种金币乃是去年凉州发行的新货币,在李重霄的治下,完全取代了五铢钱和金、帛等旧的货币制度,并完全得到了民间的认可。凉州货币有三种,分金银铜,还有一种金票,现下我们却无有样本。”
  “凉州的货币分量足、做工精美、无法仿制,极受民间和商家的欢迎,被人们戏称为一统天下四海币。盖因三种货币上面,印刻着日月星辰、四海一统和农耕蓄养的花纹。”
  “现今这种货币已经开始从李重霄治下流通出来,对兖州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臣下以为,应该对此做出一些反应,否则后果极为严重。”
  “嗯……”
  曹操微眯着眼,捏着那枚金币,满脸的沉思。
  良久才道:“那么文若有何建议?”


第四十四章 任命郡守
  “主公。”
  荀彧侃侃而谈:“之所以我兖州经济会受到凉州金币的冲击,却是因为大汉的货币制度,早已崩溃的缘故。当初董卓据关中,大肆铸造新五铢钱,工艺粗糙,还缺斤少两,使得民间五铢钱泛滥。在灵帝一朝之时,粮食最高价格,也不过百钱一石。但在董卓无限制的铸造发行新五铢钱之后,一石粗粮的价格,就飙升到了数百钱乃至于千钱以上,精粮更是贵的令人发指!五铢钱贬值,而因战乱,民生受到破坏,粮食产量又急速下降。人们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少,要购买却又越来越贵,这就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也加剧了天下的动荡程度!”
  曹操等人越听,越是觉得有道理。
  尤其是并不擅长经济内政的郭嘉,也都一改醉醺醺的模样,瞪大了眼,目光湛湛的听着。
  “现今我兖州沿用大汉的币制,这就承袭了这一隐患。人们不相信五铢钱,却对凉州金币情有独钟。时间一长,我兖州的经济,就会受到凉州的巨大影响,甚至被控制。一旦李重霄在这方面动一动手脚,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动荡!到时候兖州经济崩溃,民生无依,必将不攻自破!”
  “嘶!”
  曹操不由吸了口凉气,连忙道:“可有解决办法?”
  “有!”
  荀彧郑重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完善的货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与凉州抗衡。”
  “这么说……”曹操一脸的思索:“我兖州应该效仿凉州,改革货币制度喽?”
  “主公英明!”
  且不说曹操如何改革货币制度,却说李铮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却是连连感叹。
  “荀文若大才呀!”
  感叹之中,却有遗憾。
  荀攸虽然也是强人,在政务方面,也算顶尖,但却不及荀彧这位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的超级大能!
  李铮正是遗憾荀彧没有投到帐下,为荀彧遗憾,也为自己遗憾。
  凉州的货币。将会流通天下,这不单单是因为凉州货币分量足、做工好,不能仿制的原因。更是因为有凉州这个强大的经济体的存在!
  凉州的经济。有着独道的优势,是其他势力所不能模仿的。
  除了凉州宽松的经商环境,最重要的,那就是各种系统出品的特产!
  现在凉州的货币制度。已经为人所接受。又有强大的经济体做后盾。即便曹操现在要改革币制,即便他兖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完善的货币体系,也不可能抗衡凉州这个庞大的经济体。
  若是荀彧能在李铮麾下做事,那该多好啊!而现在虽然他为曹操谋划的方向没有错,但最终却是做那无用功。
  一旦李铮一统天下,兖州的货币制度,还有必要存在吗?肯定要废止。
  从初平三年取得益州和关中,到现在。这其中的时间,李铮是在蓄势。
  现如今益州、关中即将丰满。很快就会走到最后一步,局势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荀彧为曹操的谋划,终将成为泡影。
  但在这种信念之下,李铮却感到那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隐忧愈发的明显,但却怎么也找不出原因。
  ……
  兴平二年,春。
  凉州吏部对兴平元年各地主政者县令的政绩考核结果正式出炉,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每个县的主政者都做的不错。
  当然,因能力,也有高下之分。
  随即,李铮对各地县令的拔擢升迁的调令,也经由吏部之手,公布下达,并面向民间,透明公开化。
  李铮治下凉州、并州、司隶关中和益州四个州级治地下,有郡、属国级治地三十九个。其中司隶有七个,凉州有十二个,益州有十二个,并州本有九郡,但云中不在李铮手中,只有八郡。加起来,就是三十九个郡、国级治地。
  有的郡、国名相同,比如张掖郡和张掖属国、广汉郡和广汉属国。而眼下,李铮就要废除属国这一称谓,完全改为郡治,所以名字与郡相通的属国,就必须要改名。
  张掖属国位于西凉之西,所以改为西掖郡,广汉属国则改为广安郡,犍为属国改为南中郡。另有居延属国,改为居延郡。蜀郡属国,改为西昌郡。
  又有长安所在的京兆尹,改为京兆郡,洛阳所在的河南尹,改为河南郡。
  这三十九个郡治,原本俱皆没有郡守。现如今,李铮觉得,是到了任命郡守的时候了。
  治下的每个县的主官县令,最少也是经过了一年的实践检验,各自的能力,都表现了出来。
  正好趁着这次政绩考核,提拔其中的突出者。
  取所有考核者前三十九名,予以任命。
  其中就有李铮的一些老部下,比如原富平令高瑜,则被任命为北地郡太守。最先跟随李铮的那一批县令,也就是李伯然的那批弟子,除了高瑜,还有三人俱皆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郡守。
  在提拔自己的老部下的时候,李铮也征求过周肥、周林乃至于赵五的意见。他们虽然才能不甚出众,但这些年跟随李铮历练下来,经验还是有的,下放主政一郡,稍稍还是能够胜任。
  不过不论是周肥还是周林,抑或者赵五,都自认才具不足,难当大任,于是拒绝了。
  他们没有自持老资格,能看清楚自己的本质,这让李铮很是高兴。
  虽然不能升官,但李铮绝对不会亏待他们。
  除了一干老部下,另有其余杰出者,也都升迁成为郡守。
  比如李铮的大舅哥吴懿。便做了弘农郡太守。
  其中最为杰出的几位,都被调任到了重要位置。比如洛阳所在的河南郡,这里与关东诸侯接壤。能耐不够的,是没有资格做河南郡的太守。
  比如黄权、杜畿等人,才有这个资格。
  当然,也有一些极为出色的年轻人,也被提拔成了郡守,其中就有出身弘农杨氏的杨修杨德祖。
  这也表明,李铮提拔人才。不看资历,只看才能。毕竟,那杨修还不到二十呢!以十几岁弱冠之龄。便做了一郡太守,说实话,这可以算是一步登天了!
  杨修做了郡守,弘农杨氏欢欣鼓舞。杨氏家主杨彪都深深的松了口气。至少。有杨修在,杨氏暂时不会衰落了。
  提拔了三十九个郡守,就有三十九个县令的空缺。这些,大多要从书院毕业的学子和各地县丞之中提拔。县令的提拔,吏部可以自己做主,这一点不需要李铮亲自操心。
  另有暂代司隶政务的长官荀衍,则被调回了灵州,入主工业部。成为工业部部长。
  凉州的政体构架,当初只有六部。但随着摊子铺开的越来越大。其中的某些部门,职权范围就越来越大。比如工商部,现阶段看来,已经不合适了。所以李铮就将其分为两个部门,其一为工业部,其二为商业部。
  商业部部长是周林,而工业部部长,就是荀衍。
  调荀衍回灵州,不是李铮临时起意,而是荀爽的要求。用荀爽的话讲,他们荀氏,在李铮麾下,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