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战的血-第5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先是使用直升机进行轻装、高速、高空的跳伞。也就是一开始只扛一把枪甚至连子弹都不带,让直升机以较快的速度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伞降。
  话说这直五的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210公里,运五的最大速度则为每小时256公里,也就是直五以最大速度平飞,差不多也就是运五飞得慢一些的状态。然后再把高度控制在七、八百米左右,于是这就给了战士们很大的时间空间了。
  接着在战士们渐渐熟悉直升机附近的紊流并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开伞较为合适之后,再渐渐增加战士们的负重慢慢减少直升机的速度和高度。
  这种训练方案无疑是很成功的,因为战士们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把重量加到全副武装且高度降到了600米,这几乎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苏联直升机空降部队的水平了。
  当然,因为我军现装备的伞具存在诸多不足,所以这重量已经很难再往下增而高度很难往下减了。
  就像的陈胜德说的:“咱们这一代伞承载力本身就不大,再来这样全副武装的低空跳伞很容易就会出问题!”
  我从刀疤那了解到的情况也是一致的,虽然战士们在训练时已经很小心,而且还是尽量选择平坦好跳的地形,但随着高度的降低和重量的增加,着陆时的冲击力也跟着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名战士扭到脚或是闪着腰了。最严重的还要属我手下的一名警卫员,着陆时没站稳屁股重重的砸在鹅卵石上……据说那牛舌状的鹅卵石都裂成了两半,可想而知这警卫员受到的是怎样的冲击力。
  这警卫员当时就爬不起来了,后来送到医院去检查……尾椎骨骨折。这一来就落下病根了,开会吃饭等连椅子都不敢碰,一坐下疼得不行。最难受的还是晚上睡觉,仰卧、侧卧都不行,非趴着不可,于是没几天整个人就瘦了一圈。
  但就算这样他还是坚持着参加训练,我看着有些不忍心,就对他说道:“小赵啊,这要是实在受不了,咱们就复员吧,反正咱们背后有个公司呢,不愁找不到事做!”
  “营长,我能行!”这个姓赵的警卫员想也不想就回答道:“不过是点小伤,没事!俺可是警卫员,要是这点小伤痛都受不了,那还怎么保护首长?!”
  被他这么一说我就没再多说了,我打心眼里佩服小赵这样的毅力,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这要是我碰到他同样的情况,只怕正好让我找着借口告老还乡了。但人家就是能在部队里坚持下去,甚至在平时训练时根本就看不出他有什么伤痛。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犯傻,但我却知道像小赵这样的人在我们部队里还有不少,这时代的兵文化水平虽说不高,但吃苦耐劳的那种精神还真是没得说。
  虽然这些受伤的兵并不多,除了小赵之外都是些轻伤,这样的轻伤就别说是跳伞了,咱们合成营的例行训练都在所难免。
  但这也是给我提了个醒,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我可不希望我辛苦训练的这些精兵就因为伞具的原因而受伤不能上战场,他们就算是受伤也要伤在战场上。
  然而这时我就进退两难了,不继续增加难度吧,这在战场上似乎就达不到要求,战士们带的装备太少了,也就是之前空降部队所说的一杠枪一具伞,甚至连机枪、轻型迫击炮都没法带,这样全是轻武器的部队在战场上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但是再增加难度吧,也许不只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还很有可能会还没上战场就减员一大片!
  就在我们的训练被卡在这个瓶颈里的时候,正接着电话的赵敬平就兴奋的朝我这个方向叫道:“营长,是张司令的电话,我们已经成功研制出第二代伞具,一星期后就会赶制两百套给我们送来!”
  “唔?!”闻言我不由愁眉大展,这伞具来得可真是时候,如果这些伞具符合我的要求的话,也就是我当初对李丽说的:有更大的承载力,更小的散布面积,并且还能将主副伞一体化等等,那么所有的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接着我很快就想到:这第二代伞具能在我提出要求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量产流程,李丽在这其中想必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看来哪天晚上还真要去好好的“感谢”她一番。


 第十一章 第二代伞兵伞(二)

  第二代伞兵伞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一点在我们接下来的训练中就得到了验证。
  比起第一代伞兵伞来,这第二代伞兵伞有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滞空时间短、散布面积小等优点。
  而且有些性能的提升还不是一点点,就比如最大承载力足足比第一代伞重了十几斤,别看这十几斤不算什么,这对于全重也只有一百多到两百斤的伞兵来说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了。
  可想而知,每个兵能够多带这十几斤的重量,那一个排、一个连,甚至是一个团一个师,在投入战场时又能多带多少装备。
  再比如这空降高度,据李丽给出的最低空降高度是300米,这个数字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要知道我们在用第一代伞的时候跳到600米的高度就不敢再往下减了,而这种新型伞却能在300米的高度安全着陆……对这一点我们可是半信半疑。
  不过要想知道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准确也并不是很困难,试着跳一跳也就是了。
  当然,我们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在试跳这种新型伞的时候同样也是采取逐步递减的方法降低高度。
  做这个实验的是陈胜德所带领的空降部队,这并不是说陈胜德等人的跳伞技术比我们好,事实上我们合成营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这也不是我们拿陈胜德等人当小白鼠做试验,这时的我们跟空降部队已经有些不分彼此了。
  之所以会把这个任务交给陈胜德等人来完成,完全是因为陈胜德等人的强烈要求。这要求强烈到不惜跟合成营的部队争个面红耳赤。不惜让全连的战士写下请愿书甚至是血书。
  我完全能理解伞兵部队的这种心情……他们中有许多人是跳了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伞的。跳了这么多年的伞自然早就受够了第一代伞的各种缺点,这时突然间知道有一种新型伞问世,那当然就是心痒难骚忍不住想要试上一试了。
  这就像是平时开着问题不断的拖拉机,突遇贵人得到一辆性能优越的高级轿车,那能不急着去试试吗?!
  我只是觉得吧,这其实就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知道这种新型伞的真实性能,至于这试跳的部队是合成营还是空降部队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陈胜德他们有必要这样又是请愿书又是血书的争吗?
  但想归想,嘴里也没说什么,当即就把这个任务给了空降部队。
  没想到这倒让陈胜德等人好一阵兴奋,当天晚上一大半的兵都睡不着,就拿着那新型伞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或是叠了又叠,恨不得晚上就去跳上一回。
  这让我们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果然是一支没上过战场的部队啊,没见过大世面,面对这样一个小任务也紧张、兴奋成这样。
  试跳进行得很顺利,这也归功于陈胜德等人拥有娴熟的跳伞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计划得好,分成几个批次逐次降低高度往下跳。
  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另一批次降低高度往下跳之前,指挥中心都会先行了解上一批次着陆时的冲击力及受伤情况等。
  试验证明这种新型伞在现实中的最低高度应该是在400米左右,这与李丽给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不过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款新型伞是我军根据美国佬给的数据和图纸仿制的,仿制品嘛,再加上我国的制作工艺又没有美国佬那么精细,所以在性能上与原伞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再继续往下挑战底线……我们是兵,我们受训的目的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果在试验伞具时受伤或是牺牲那就太不值得了,于是当陈胜德等人报告在400米高度时其冲击力就差不多达到上限时,我就没让他们再往下降低高度试跳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新型伞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400米与原先的600米相比,那可是足足降低了两百米,更何况还可以带更多的装备,滞空时间和散布面积不但因为高度的降低而减小,同时也因为伞具本身的性能减小,于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越。
  简单的说,就是这新型伞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需求,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军在伞降时的各种危险,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集结,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形成战斗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与这批新型伞兵伞一起来的还有专用载物伞及滑翔伞。
  当然,这载物伞也只是空降小型装备的……话说像空投轻型装甲车或是火炮之类的重型载物伞,那玩意难的并不是降落伞,而是怎么找到这重型装备的重心,伞具该绑在什么部位,怎么滑出飞机,落地时如何缓冲之类的。这些可是高难度、高科技的活,所以就算把这种载物伞给我们也没用。
  但有了这种专用载物伞也可比以前要好多了,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安全、方便的将一箱箱的弹药、补给随着伞兵一起投送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这基本解决了空降部队重迫、重机枪等炮弹、子弹运输困难的问题。
  至于这滑翔伞就更不用说了。
  在李丽给我的资料上,我知道这种伞的滑降比为3:1,也就是每下降一米的高度,就可以在水平距离上滑行3米。
  这个特点看起来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在实战中却十分有用。
  试想,按照这样的比例那在5000米的高空往下跳也就可以滑翔15公里。这意味着什么就不难想像了,也就是咱们就算要攻击越南境内的目标,这飞机都不用飞过边境了……滑翔伞可以滑翔的嘛,运输机只要把伞兵带到足够高的地方,伞兵往下一跳,就可以滑翔着越过边境到达目标位置了。
  而且这样做还有许多好处,比如敌人听不到飞机的声音,或者就算听到声音那也是老远的地方根本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于是滑翔伞就可以无声无息的带着部队突然“从天而降”。
  当然,滑翔伞在低空跳伞时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其滑降比高,所以只要操作得当,它就可以带着伞兵准确的到达目的地。
  不用想,这一点对我们特工连来说尤为重要,比如特工连想要突袭敌人弹药库或是桥梁,在越南那山连着山的地形上,如果不能准确的降落到目的地而是在另一个山头上着陆,这仗还没开打就注定要失败了。
  当然,对于这些新型伞具,战士们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对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滑翔伞还需要从一片空白开始学习。好在对于这一点李丽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在滑翔伞送到部队时就附上了详细的说明,甚至还有两个滑翔伞教练……
  这两个教练也是中国人,但一看他们说话的那种腔调,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冒出一、两句英文,就知道他们肯定又是归国华侨或是别的什么身份了。
  “怎么样?训练进行得还顺利吧!”这一天张司令再次把我叫到了司令部。
  “还算顺利!”我点了点头,但接着忍不住又发起了牢骚:“司令,你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