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不料到得今年,却又“衣服蔽体已足,何必前拖后曳,消耗布匹,……顾念时艰,后患何堪设想”起来,四川的营山县长于是就令公安局派队一一剪掉行人的长衣的下截。

  〔5〕长衣原是累赘的东西,但以为不穿长衣,或剪去下截,即于“时艰”有补,却是一种特别的经济学。

  《汉书》上有一句云,“口含天宪”〔6〕,此之谓也。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

  说起来,好像又在提倡什么犯讳的阶级了,然而事实是如此的。

  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为了这缘故。

  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其实是“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的。

  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那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

  清末,因为想“维新”,常派些“人才”出洋去考察,我们现在看看他们的笔记罢,他们最以为奇的是什么馆里的蜡人能够和活人对面下棋〔7〕。

  声海圣人康有为,佼佼者也,他周游十一国,一直到得巴尔干,这才悟出外国之所以常有“弑君”之故来了,曰:因为宫墙太矮的缘故。

  〔8〕六月十三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署名洛文。

  〔2〕孙皓(242—283)三国时吴国最后的皇帝。

  据《三国志。吴书。

  三嗣主传》,他在位时,“粗暴骄盈”,常无故杀戮臣子和宫人;降晋之后,被封为归命侯,甘受戏弄。

  《世说新语。排调》载:有一次,“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对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3〕宋徽宗(1082—1185)即赵佶,北宋皇帝。

  在位时,横暴凶残,骄奢淫侈;靖康二年(1127)为金兵所俘,被封为“昏德公”,宫眷被“没为宫婢”。

  他虽备受侮辱,却还不断向“金主”称臣,“具表称谢”(见《靖康稗史。呻吟语》)。

  〔4〕一九三三年五月,广西民政厅曾公布法令,凡女子服装袖不过肘,裙不过膝者,均在取缔之列。

  〔5〕当时四川军阀杨森提倡“短衣运动”,他管辖下的营山县县长罗象翥曾发布《禁穿长衫令》。

  这里所引即见于该项令文,令文中还说:“着自四月十六日起,由公安局派队,随带剪刀,于城厢内外梭巡,遇有玩视禁令,仍着长服者,立即执行剪衣,勿稍瞻徇,倘敢有抗拒者,立即带县罚究,决不姑宽。”

  〔6〕“口含天宪”语见《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尝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q则伊、颜化为桀、跖。

  “据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7〕关于蜡人和活人下棋的事,见清朝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礼部尚书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一九○六年北京和第一书局出版)。

  该书“丙午(1906)正月二十一日”记有参观巴黎蜡人院的情况:“午后往观蜡人院,院中蜡人甚多,或坐或立,神志如生。

  最妙者:一蜡像前置棋枰,能与人对弈。

  如对手欺之,故下一子不如式,则像即停子不下,若不豫状。

  其仍不改,即以手将棋子扫之。

  巧妙至此,诚可叹也!“

  〔8〕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

  后来组织保皇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一九○四年至一九○八年,他周游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法兰西、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吉利等十一国。

  这里所说的事,见他的《欧东阿连五国游记。游塞耳维亚京悲罗吉辣》:“王宫三层,黄色颇丽,然临街,仅如一富家屋耳。

  往闻塞耳维亚内乱弑君后,惊其易,今观之,乱民一拥入室,即可行弑,如吾国乡曲行劫富豪,亦何难事。

  如以中国禁城之森严广大比之,则岂能顷刻成弑乎?“(见《不忍杂志汇编》二集卷四)
  谣言世家

  双十佳节〔2〕,有一位文学家大名汤增〃壬模凇妒笔滦卤ā飞细颐墙补飧*时候的杭州的故事。

  〔3〕他说那时杭州杀掉许多驻防的旗人,辨别的方法,是因为旗人叫“九”为“钩”的,所以要他说“九百九十九”,一露马脚,刀就砍下去了。

  这固然是颇武勇,也颇有趣的。

  但是,可惜是谣言。

  中国人里,杭州人是比较的文弱的人。

  当钱大王治世的时候,人民被刮得衣裤全无,只用一片瓦掩着下部,然而还要追捐,除被打得麂一般叫之外,并无贰话。

  〔4〕不过这出于宋人的笔记,是谣言也说不定的。

  但宋明的末代皇帝,带着没落的阔人,和暮气一同滔滔的逃到杭州来,却是事实,苟延残喘,要大家有刚决的气魄,难不难。

  到现在,西子湖边还多是摇摇摆摆的雅人;连流氓也少有浙东似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打架。

  自然,倘有军阀做着后盾,那是也会格外的撒泼的,不过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

  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仙先生做都督〔5〕,就可以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

  不过战事是有的。

  革命军围住旗营,开枪打进去,里面也有时打出来。

  然而围得并不紧,我有一个熟人,白天在外面逛,晚上却自进旗营睡觉去了。

  虽然如此,驻防军也终于被击溃,旗人降服了,房屋被充公是有的,却并没有杀戮。

  口粮当然取消,各人自寻生计,开初倒还好,后来就遭灾。

  怎么会遭灾的呢?就是发生了谣言。

  杭州的旗人一向优游于西子湖边,秀气所钟,是聪明的,他们知道没有了粮,只好做生意,于是卖糕的也有,卖小菜的也有。

  杭州人是客气的,并不歧视,生意也还不坏。

  然而祖传的谣言起来了,说是旗人所卖的东西,里面都藏着毒药。

  这一下子就使汉人避之惟恐不远,但倒是怕旗人来毒自己,并不是自己想去害旗人。

  结果是他们所卖的糕饼小菜,毫无生意,只得在路边出卖那些不能下毒的家具。

  家具一完,途穷路绝,就一败涂地了。

  这是杭州驻防旗人的收场。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

  但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

  古时候无须提起了,即在近五十年来,甲午战败,就说是李鸿章害的,因为他儿子是日本的驸马,〔6〕骂了他小半世;庚子拳变,又说洋鬼子是挖眼睛的,因为造药水,就乱杀了一大通。

  下毒学说起于辛亥光复之际的杭州,而复活于近来排日的时候。

  我还记得每有一回谣言,就总有谁被诬为下毒的奸细,给谁平白打死了。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

  至于用数目来辨别汉满之法,我在杭州倒听说是出于湖北的荆州的,就是要他们数一二三四,数到“六”字,读作上声,便杀却。

  但杭州离荆州太远了,这还是一种谣言也难说。

  我有时也不大能够分清那句是谣言,那句是真话了。

  十月十三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十一号,署名洛文。

  〔2〕双十节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

  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定十月十日为国庆节纪念日,又称“双十节”。

  〔3〕汤增〃懊褡逯饕逦难А钡墓拇嫡摺K谝痪*三三年十月十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的《辛亥革命逸话》中说:“旗人谓九为钩。

  辛亥革命起,旗人皆变装图逃,杭人乃侦骑四出,遇可疑者,执而讯之,令其口唱‘九百九十九’,如为旗人,则音必读‘钩百钩十钩’也。

  乃杀之,百无一失。“旗人,清代对编入八旗的人的称呼,后来一般用以称呼满族人。

  〔4〕钱大王即钱镠(852—932),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

  据宋代郑文宝《江表志》记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

  徐瑒尝使越云:“三更已闻獐麂号叫达曙,问于驿吏,乃县司征科也。

  乡民多赤体,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间,执事非刻理不可,虽贫者亦家累千金。

  ‘“

  〔5〕汤蛰仙(1857—1917)即汤寿潜,浙江绍兴人。

  清末进士,武昌起义后曾被推为浙江省都督。

  〔6〕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清末北洋大臣,洋务派首领。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他避战求和,失败后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易顺鼎在《劾权奸误国奏》中说:“李鸿章虽奸,尚不及其子李经方之甚。

  李经方前充出使日本大臣,……所纳外妇即倭主睦仁之甥女。

  ……

  以权奸为丑虏内助,而始有用夷变夏之阶;以丑虏为权奸外援,而始有化家为国之渐。“按李经方系李鸿章之侄,曾娶一日本女子为妾。
  由中国女人的脚

  古之儒者不作兴谈女人,但有时总喜欢谈到女人。例如“缠足”罢,从明朝到清朝的带些考据气息的著作中,往往有一篇关于这事起源的迟早的文章。为什么要考究这样下等事呢,现在不说他也罢,总而言之,是可以分为两大派的,一派说起源早,一派说起源迟。说早的一派,看他的语气,是赞成缠足的,事情愈古愈好,所以他一定要考出连孟子的母亲,也是小脚妇人的证据来。说迟的一派却相反,他不大恭维缠足,据说,至早,亦不过起于宋朝的末年。

  其实,宋末,也可以算得古的了。不过不缠之足,样子却还要古,学者应该“贵古而贱今”,斥缠足者,爱古也。但也有失怀了反对缠足的成见,假造证据的,例如前明才子杨升庵先生,他甚至于替汉朝人做《杂事秘辛》〔2〕,来证明那时的脚是“底平趾敛”。

  于是又有人将这用作缠足起源之古的材料,说既然“趾敛”,可见是缠的了。

  但这是自甘于低能之谈,这里不加评论。

  照我的意见来说,则以上两大派的话,是都错,也都对的。现在是古董出现的多了,我们不但能看见汉唐的图画,也可以看到晋唐古坟里发掘出来的泥人儿。那些东西上所表现的女人的脚上,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