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发挥,这书名叫“话本”。南宋初年,这种话本还流行,到宋亡,而元人入中
国时,则杂剧消歇,话本也不通行了。至明朝,虽也还有说话人,——如柳敬亭就
是当时很有名的说话人——但已不是宋人底面目;而且他们已不属于杂剧,也没有
什么组织了。到现在,我们几乎已经不能知道宋时的话本究竟怎样。——幸而现在
翻刻了几种书,可以当作标本看。
  一种是《五代史平话》,是可以作讲史看的。讲史的体例,大概是从开天辟地
讲起,一直到了要讲的朝代。《五代史平话》也是如此;它的文章,是各以诗起,
次入正文,又以诗结,总是一段一段的有诗为证。但其病在于虚事铺排多,而于史
事发挥少。至于诗,我以为大约是受了唐人底影响:因为唐时很重诗,能诗者就是
清品;而说话人想仰攀他们,所以话本中每多诗词,而且一直到现在许多人所做的
小说中也还没有改。再若后来历史小说中每回的结尾上,总有“不知后事如何?且
听下回分解”的话,我以为大概也起于说话人,因为说话必希望人们下次再来听,
所以必得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了事拉住他们。至于现在的章回小说还来模仿它,那
可只是一个遗迹罢了,正如我们腹中的盲肠一样,毫无用处。一种是《京本通俗小
说》,已经不全了,还存十多篇。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
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起首先说一个冒头,或用诗词,或仍
用故事,名叫“得胜头回”——“头回”是前回之意;“得胜”是吉利语。——以
后才入本文,但也并不冗长,长短和冒头差不多,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
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京本通俗小说》虽不全,却足够可
以看见那类小说底大概了。
  除上述两种之外,还有一种《大宋宣和遗事》,首尾皆有诗,中间杂些俚句,
近于“讲史”而非口谈;好似“小说”而不简洁;惟其中已叙及梁山泊的事情,就
是《水浒》之先声,是大可注意的事。还有现在新发现的一部书,叫《大唐三藏法
师取经诗话》,——此书中国早没有了,是从日本拿回来的——这所谓“诗话”,
又不是现在人所说的诗话,乃是有诗,有话;换句话说:也是注重“有诗为证”的
一类小说的别名。
  这《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虽然是《西游记》的先声,但又颇不同:例如
“盗人参果”一事,在《西游记》上是孙悟空要盗,而唐僧不许;在《取经诗话》
里是仙桃,孙悟空不盗,而唐僧使命去盗。——这与其说时代,倒不如说是作者思
想之不同处。因为《西游记》之作者是士大夫,而《取经诗话》之作者是市人。士
大夫论人极严,以为唐僧岂应盗人参果,所以必须将这事推到猴子身上去;而市人
评论人则较为宽恕,以为唐僧盗几个区区仙桃有何要紧,便不再经心作意地替他隐
瞒,竟放笔写上去了。
  总之,宋人之“说话”的影响是非常之大,后来的小说,十分之九是本于话本
的。如一、后之小说如《今古奇观》等片段的叙述,即仿宋之“小说”。二、后之
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等长篇的叙述,皆本于“讲史”。其中讲史之影响更大,
并且从明清到现在,“二十四史”都演完了。作家之中,又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就
是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钱唐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说很多,可惜现在只剩
了四种。而此四种又多经后人乱改,已非本来面目了。——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小说
为无足轻重,不似经书,所以多喜欢随便改动它——至于贯中生平之事迹,我们现
在也无从而知;有的说他因为做了水浒,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那可也是一种谣
言。贯中的四种小说,就是: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隋唐志
传》;四、《北宋三遂平妖传》。《北宋三遂平妖传》,是记贝州王则借妖术作乱
的事情,平他的有三个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称“三遂平妖”。《隋唐
志传》,是叙自隋禅位,以至唐明皇的事情。——这两种书的构造和文章都不甚好,
在社会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势力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一、《三国演义》 讲三国底事情的,也并不自罗贯中起始,宋时里巷中说古
话者,有“说三分”,就讲的是三国故事。
  苏东坡也说:“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
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
不斩。’”可见在罗贯中以前,就有《三国演义》这一类的书了。因为三国底事情,
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
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
《三国志》,甚为详细,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国的事情。至罗贯中之《三国演义》
是否出于创作,还是继承,现在固不敢草草断定;但明嘉靖时本题有“晋平阳侯陈
寿史传,明罗本编次”之说,则可见是直接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的。但是现
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本来面目了。若论其书之优劣,则论者
以为其缺点有三:(一)容易招人误会。因为中间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
分是虚的;惟其实多虚少,所以人们或不免并信虚者为真。如王渔洋是有名的诗人,
也是学者,而他有一个诗的题目叫“落凤坡吊庞士元”〔1〕,这“落凤坡”只有
《三国演义》上有,别无根据,王渔洋却被它闹昏了。(二)描写过实。写好的人,
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
  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
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
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
乎情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
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
而结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写关云长斩华雄一节,真是有
声有色;写华容道上放曹操一节,则义勇之气可掬,如见其人。后来做历史小说的
很多,如《开辟演义》,《东西汉演义》,《东西晋演义》,《前后唐演义》,
《南北宋演义》,《清史演义》……都没有一种跟得住《三国演义》。所以人都喜
欢看它;将来也仍旧能保持其相当价值的。
  二、《水浒传》 《水浒传》是叙宋江等的事情,也不自罗贯中起始;因为宋
江是实有其人的,为盗亦是事实,关于他的事情,从南宋以来就成社会上的传说。
宋元间有高如,李嵩等,即以水浒故事作小说;宋遗民龚圣与又作《宋江三十六人
赞》;又《宣和遗事》上也有讲“宋江擒方腊有功,封节度使”等说话,可见这种
故事,早已传播人口,或早有种种简略的书本,也未可知。到后来,罗贯中荟萃诸
说或小本《水浒》故事,而取舍之,便成了大部的《水浒传》。但原本之《水浒传》,
现在已不可得,所通行的《水浒传》有两类:
  一类是七十回的;一类是多于七十回的。多于七十回的一类是先叙洪太尉误走
妖魔,而次以百八人渐聚梁山泊,打家劫舍,后来受招安,用以破辽,平田虎,王
庆,擒方腊,立了大功。最后朝廷疑忌,宋江服毒而死,终成神明。其中招安之说,
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
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盗一面与官兵抗,官兵不胜,一面则掳掠人民,民间自然
亦时受其骚扰;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
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所以盗又为当时所称道了。至于宋江服毒的一层,
乃明初加入的,明太祖统一天下之后,疑忌功臣,横行杀戮,善终的很不多,人民
为对于被害之功臣表同情起见,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之事去。——这也就是事实上
缺陷者,小说使他团圆的老例。
  《水浒传》有许多人以为是施耐庵做的。因为多于七十回的《水浒传》就有繁
的和简的两类,其中一类繁本的作者,题着施耐庵。然而这施耐庵恐怕倒是后来演
为繁本者的托名,其实生在罗贯中之后。后人看见繁本题耐庵作,以为简本倒是节
本,便将耐庵看作更古的人,排在贯中以前去了。到清初,金圣叹又说《水浒传》
到“招安”为止是好的,以后便很坏;
  又自称得着古本,定“招安”为止是耐庵作,以后是罗贯中所续,加以痛骂。
于是他把“招安”以后都删了去,只存下前七十回——这便是现在的通行本。他大
概并没有什么古本,只是凭了自己的意见删去的,古本云云,无非是一种“托古”
的手段罢了。但文章之前后有些参差,却确如圣叹所说,然而我在前边说过:《水
浒传》见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所以当然有不能一律处。况
且描写事业成功以后的文章,要比描写正做强盗时难些,一大部书,结末不振,是
多有的事,也不能就此便断定是罗贯中所续作。至于金圣叹为什么要删“招安”以
后的文章呢?这大概也就是受了当时社会环境底影响。胡适之先生说:“圣叹生于
流贼遍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般强盗流毒全国,故他觉强盗是不应该
提倡的,是应该口诛笔伐的。”这话很是。就是圣叹以为用强盗来平外寇,是靠不
住的,所以他不愿听宋江立功的谣言。
  但到明亡之后,外族势力全盛了,几个遗民抱亡国之痛,便把流寇之痛苦忘却,
又与强盗表起同情来。如明遗民陈忱,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后水浒传》。他
说:宋江死了以后,余下的同志,尚为宋御金,后无功,李俊率众浮海到暹罗做了
国王。——这就是因为国家为外族所据,转而与强盗又表同情的意思。可是到后来
事过情迁,连种族之感都又忘掉了,于是道光年间就有俞万春作《结水浒传》,说
山寇宋江等,一个个皆为官兵所杀。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但思想实
在未免煞风景。

         ※        ※         ※

  〔1〕“落凤坡吊庞士元” 诗见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十。
  
                        第五讲 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上次已将宋之小说,讲了个大概。元呢,它的词曲很发达,而小说方面,却没
有什么可说。现在我们就讲到明朝的小说去。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的
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现在再将它分开来讲:

  一、讲神魔之争的 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宋宣和
时,即非常崇奉道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