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抛红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有多脏。

再次回顾父亲的埋葬地一眼,衣冠勤毅然决然的掉头走向海边。

他未来的希望在海上,同时他也不会忘记,他对父亲的誓言。

第一章

人们都在传言,说“衣冠禽兽”进城了。

金陵城里到处有人窃窃私语,话题全围绕在昨日刚踏进金陵城的衣冠勤身上。

大家都在说--他真不是人,身为大明朝的子民,却还帮着倭寇打自己的人,并且从中获利,不愧人们叫他“衣冠禽兽”,果真名副其实。

关于衣冠勤的流言其实很多,泰半是因为他传奇性的崛起,和异常俊美的长相。就有人猜测,他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间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除了本身够精明之外,更以自己的身躯和魔鬼订下交易,所以才能快速致富。

传说,他的眼睛能够勾人,能像飞凤似的紧紧盯住和他对看的人,被他看上的人什么话都说不了,只能憋住呼吸频频点头,他的生意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传言甚嚣尘上,当然也有人不相信。什么勾人魂魄?根本一派胡言!比较理智的人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其他的人则深信不疑。然则,不论相信与否,所有人都无法否认,姓衣的没良心虽没良心矣,可真的长得很俊美就是了。难怪所有金陵姑娘一提起他的大名无不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的长相及可压垮屋顶的钱,恨的是他不堪入耳的名声,这教那些想和他攀亲事的姑娘们,好生为难。

寄身于金陵城里最好的客栈,被当作上宾一样侍奉的衣冠勤当然十分清楚外头传说的风声,这些人的嘴打从他踏进金陵以后就没停过,话题全围绕在他身上。

沉下一张俊美的脸,衣冠勤并不打算让这些流言继续传播下去,他要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这是他之所以选择在金陵落脚的原因。

金陵,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政治的重镇。如今首都虽然迁至顺天,可在名义上仍是“留都”,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他安身立命的好地点。

他走向窗边,打开窗户俯视街道上的情景,这家客栈刚好座落在金陵最繁忙的北门桥边,旁边就是永庆寺,很容易就能看见底下川流不息的人潮。

人们都说,唯有在金陵闯出一个名号,他的人生才算成功。对于出生自东南沿海偏远村落的他更是如此。打从他加人海贼的行列当一名“奸民”,至今已过了十六年。在这十六年中,他累积了不少的财富,人生可说是成功了一半。现在他就欠缺良好的名声,而他相信那可以用金钱弥补过来,虽然现在大家还对他曾是“奸民”这件事耿耿于怀,但不要忘了金陵是一个现实的地方,只要他肯花钱,什么事都有可能。

重重地关上窗户,衣冠勤决心不让外头的流言毁了他在金陵立足的机会。他曾对着父亲的尸体起誓,发誓他一定会让衣家风光,并为他老人家寻得一处好风水重新埋葬,这又是他选择在金陵落脚的另一项重要原因。

金陵由于有锤山环绕,形成龙蟠虎踞的地势。而风水上所谓的“龙脉”指的其实就是高山,再加上玄武湖又在它的左侧,依山傍水,不愧是六朝定都的好格局。

关于风水这门玄学,衣冠勤其实不怎么懂。他只知道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且福延子孙,完全是因为祖先葬得好的缘故。他虽半信半疑,但这是他父亲临死前的遗愿,他只得照办。

拿起房间里搁着的铜锣,衣冠勤随手敲了两下,呼叫楼下的店小二。他是不懂风水这门玄学,但有人懂,而且他现在就要去找他。

铜锣的声响很快地招来店家。只见客栈的掌柜捧着一壶上好的明前龙井,恭恭敬敬的摆在房内的桌上,笑嘻嘻的收下衣冠勤丢在桌上的钱。

“不知公子有何吩咐?”店掌柜掂掂手心里的银两,判断最起码有五两重,腰立刻弯得跟杨柳似的。

“有事想请教店家,还望掌柜指教,”衣冠勤没料到竟会招来掌柜本人,看来他进门时丢的银子魅力还不小,连老板都想来分一杯羹。

衣冠勤冷笑,十分了解吸引店家鞠躬弯腰的原因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银子,他发誓这个情形将会很快改观。

“无论公子想打听任何事,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店掌柜犀利的回道。

“那就先谢过了。”衣冠勤冰冷的颔首。“掌柜的可知金陵城里有一个叫‘崔道生’的人,听说他是看风水的。”

“崔道生?”掌柜的初听见这个名字,先是愣了一下,后想起--

“您说的是红豆姑娘的爹呀?是有这个人。”掌柜的频点头。“他的确是替人看风水的,不过现在他已经不看了。”

“不看了?”听见这消息,衣冠勤的脸色十分难看。

“是呀!”掌柜的解释。“崔道长几年以前就去世了,现在当然是不看了,公子这话,恐怕您是白问了。”

店掌柜不知衣冠勤找崔道生做什么,但他沉下来的脸色十分吓人。

衣冠勤此刻的脸色,果真就如掌柜想的那般可怕,他这么急着找到崔道生,不外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他必须先将他父亲的后事处理好,才能着手立足金陵的事。

第二,他来金陵之前,曾有人给他批命,说他若不在今年年底之前重新安葬好他父亲的遗骨,必会惹来意外之灾,更何况这原本就是崔道生欠他的。

不错!崔道生还欠他一个救命之恩,他也说好改日还,如今他没交代一声就嗝屁,教他这个债怎么催讨起?

他的表情更难看了,这又是另一个令他不快的理由。

有债必要,是他能在短短十年内崛起的另一个主因。只要欠过他钱的人都知道,他要起钱来有多可怕,无论是天涯海角,他都一定追到底,把该属于他的那一份要回来。

可对于死人,他就没有办法了,除非这个死人还有活人顶着。

“这个崔道生,可有其他传人?”既然追不到崔道生的债,衣冠勤改为试探其他可能性,果然被他蒙中。

“有,公子这话就问得巧了,是有其他传人。”谈起这事,掌柜的眼珠子亮了起来。

“崔道长的传人叫崔红豆,是他女儿。”

“崔道生的女儿?”衣冠勤万万想不到传接衣钵的人竟是个女的,不禁发愣。

“是呀!”掌柜的又点头。“崔道长就生这么一个女儿,只好把衣钵传给她,听说她打小就上灵山跟一个道行很深的师父学看风水,一直到她爹去世后才回到金陵来,一回来就震惊了地方上的父老,大家都说,她比她爹还厉害呢!”

显然有关于崔红豆的事迹不少,店掌柜的才会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没完。

衣冠勤既不吭声也不点头的等着店家继续爆料,果然要不了几秒钟,店家就把他需要的一切消息报给他。

“公子来此的路上,可曾看见一家悬挂着黑色招幌的酒店?”店掌柜兴致勃勃的询问衣冠勤,逼得他不得不敷衍的点头。

“是注意过。”那酒店的屋檐下突出一根粗大的竹竿,上头悬挂着一块约莫一层楼高的黑色招幌,上头还用金线绣上了“丰成酒庄”四个大字,尾端再点以长长的金穗。极为耀眼。

“公子可知道,那酒肆原来门可罗雀,一天没有几个客人上门,全是因为红豆姑娘帮他们改了招幌,又换了桌椅,才有今日的盛况。”掌柜的这一番又羡又嫉的话,成功地改变了衣冠勤脸上的表情,使他不禁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

“你说的这话是真的?没有骗我?”衣冠勤半信半疑的反问掌柜,但见那掌柜拼命的点头。

“小的哪敢骗您?”往后的小费还得靠他呢。“红豆姑娘确实是金陵城里最出名的风水师,更难得的是她不只会找龙脉,更精通于居家风水,好多达官贵人都想请她帮忙查看家里面的摆设,可她从不轻易点头。”老实说,他也很想请她来看看这家客栈,无奈她就是不赏脸,唉!

“你说的这位红豆姑娘,现在住在哪里?”冷冷的丢下所需的询问,衣冠勤懒得再听掌柜一连串的抱怨。他已获得足够的讯息前去要债,没时间再和店掌柜蘑菇。

“回公子的话,在中城那边。”掌柜的给了他一个约略的地址。“到了那儿,您再问一下崔姑娘住在哪一户,自然就有人会告诉您了。”虽不知衣冠勤意欲为何,掌柜的还是告诉了他崔红豆住的地方。

手里握着掌柜给的地址,再自宽袖中抽出另一封信,衣冠勤的动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要去要债,而且非要到不可。

大家都在传言,说“衣冠禽兽”进城了。

万历八年秋天的某个早上,金陵城里传来这个消息,一下子赶走了许多人的睡意,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略带恶意的私语。

住在金陵最繁华地区之一的中城,崔红豆虽然很想把被子拉过头,假装什么都听不见的继续蒙头大睡,却仍抵挡不住攀墙而过的流言。

“衣冠禽兽”进城了。

这是两天来最常听见的话,由于它出现的次数是如此频繁,教一向不管世事的她,也不免对衣冠勤这个人好奇起来。

记录上,他是个奸民,而所谓奸民,即是指假的倭寇。

中国沿海一直以来就有海患问题。远在东北方的倭国,一直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虎视眈眈,经常借故骚扰沿海居民,后来更干脆要求朝廷开海市,在海上进行交易。

朝廷原本是实施海禁的,因为前朝末年,沿海义军控制了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大运河,并以浙江沿海为根据地,阻断了漕粮北运的海路,最后被本朝的开国皇帝打败逃亡海上,和在本士战争失利的倭国海寇结合起来,形成令人头痛的海患问题,所以明太祖才首开海禁,企图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解决海患,历代皇帝都有不同的措施。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禁止滨海居民私自出海,将大量渔民备籍入伍,由国家供养。之后,由于海上交易确实能带来大批利益,沿海居民不惜违反禁令,与倭寇走私,彼此互相交易一些丝棉、锦绣之类的日用品,而倭国所出产的倭刀亦为官绅争相求购的珍品。朝廷有鉴于此,乃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可到了嘉靖年间,明世宗听信首辅夏言的话关闭了市舶司,此举引起了倭寇的不满,于是原本已紧缩的海禁政策变得更加封闭,终于引来海寇的全面反击。

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无聊地翻阅有关的风水书籍,崔红豆并不真的了解嘉靖年间所发生的惨事,当时她还小,且到灵山拜师学艺去了,这些事都是她后来才听闻的。

不过,往事她虽没亲身经历,但她知道,人再怎么困苦,都不该舍弃自身的骄傲去当一名奸民。

而衣冠勤毫无疑问就是奸民。

就她听来的消息,这个姓衣的家伙十岁便投身于海上,和一群倭寇为伍,从事掠夺的肮脏事儿。到了十六岁,他脱离海寇的行列,开始从事陆上的贸易活动,并利用与海寇的关系,将在海上走私的物品转手卖给急需的富绅,然后再利用这些获利购买自己的铺子,做为陆上交易的固定地点,提供更大宗的物资。

每个人都知道衣冠勤的底子,因为他就像前浙江巡抚朱统说的:“去外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群盗易,去中国衣冠盗难。”

衣冠勤虽早已金盆洗手,可人们始终没忘记他那财富是怎么来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宁愿丢弃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转而向倭寇摇尾乞怜,如今虽恢复中国人的身份,可说到底,他还是一个专靠掠夺维生的投机分子,不管他现在多有钱。

不屑的咬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