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触类旁通。”

    大庆殿中的文武百官一听,心中很不是滋味。什么叫无人能造?皇家大学那些个没文化的泥腿子,低下的工匠就会了?我们只要开一下口,手下肯定会找到造船工匠的!

    心中的鄙夷,自然不敢当面表露出来,见小皇帝都打算这么做了,他们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再加上监察司的监管没有放松过,即便争到了造船的圣旨又能如何,揩一下油都不敢,还不如眼不见为净呢!

    当下无人反对,陆承启这项提议算是通过了。

    陆承启见到这样,也松了一口气。来自后世的灵魂,哪里能不知道航海船只的重要性?能蒙骗过关,心中大定,就等着那些能工巧匠,造出媲美明朝宝船的船只了!SJGSF0916

第二百七十三章:风波不止

    陆承启见文武百官都没有异议,便说道:“既然无人反对,那便这样办吧!”

    造船之事,在场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说自己能行的,既然如此,就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皇家大学好了。这等下贱的工作,不是他们这些官老爷们做的。

    大庆殿中,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心思。陆承启见冷场了,还以为没有其他事情了,直接说道:“诸卿若无事启奏,那便退朝吧!”

    话音刚落,御史中丞李然出列,端着朝笏,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见到这个顽固的老头,陆承启条件反射地想要躲开他。这人看起来不怎么样,一旦认准的死理,太缠人了。前工部尚书黄锡时一案,好不容易让这些个言官收敛了一下,没想到好景不长,这段时日,御史台似乎又活跃起来了。特别是这个御史中丞李然,先前打了败仗,寻思着要怎么找回场子呢!

    按照李然的心思,除了皇帝,大顺朝廷里面,没有一个官员是他不敢动的。这一点,倒是和监察司有点像。只不过监察司有权利调查任何一个官员,却没有权力私自逮捕任何一个官员。说白了,监察司不过是陆承启的耳朵和眼睛,他们只能传递消息给陆承启。真正决定一个官员下场的,却是大脑。这个大脑,自然是陆承启了。

    可御史台不然,他们自古以来地位盎然,敢于向除了帝王之外的任何官员发起弹劾。更有甚者,简直是不要命一样,动不动就死劾,整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样,弄得整个朝廷人心惶惶。

    只是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就算言官证据确凿,皇帝不想这个官员被拿下的话,还是一样轻轻贬谪、罚点俸禄了事。顶天了便是外放,总之还有起来的机会。这不得不说是古代人治的典型代表了,很多事情都取决一个君王是否圣明。

    不过,尝过这样权力的人。大都不会让它逃出自己的掌控之中的。因为权力的美妙,只有真正掌握了它的人,才能明白,简直比任何东西都要上瘾!

    可眼前这人实在让陆承启头疼,或许言官也是制衡皇帝的一种制度吧。虽然这种掣肘不算什么,可无形中告诫皇帝,若是一意孤行的话,恐怕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于是乎,这个御史中丞李然一出列,陆承启便知道,有事情要发生了。

    心中虽然无奈,可总不能不让人说话吧?更何况,这人乃是言官,有权监察天下之事。陆承启无奈地说道:“准奏……”

    装作没听出陆承启话语中的不耐烦。李然严肃端庄地说道:“陛下,臣前日见到有一狂妄书生,未尝有半点功名,却以谣言迷惑圣上,其心当诛啊!”

    陆承启一听,更是觉得李然乃是小题大做。说的这人,陆承启一听就明白了,不就是那个张载吗!张载顿悟,陆承启是看在眼中的,哪里会错?李然没见过圣贤。便道这世上没有圣贤了,真的是荒谬!

    陆承启懒得和他打机锋了,直接说道:“行了,行了。朕知道。那张载是没有什么功名,还曾被拿下狱。但人家本意是好的,那时恰逢契丹人南犯,都快要打到他家那里了,人家创建乡团帮助一下朝廷边军,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奈何被人污为造反。留了案底。这些事情,朕看来不过乃小节耳。再说了,张载确有真才实学,那是先皇时范相看中的人才,又能差到哪里去?”

    李然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被他所迷惑,自是为他说话。此人居心险恶,特意选在陛下面前吐露才华。若是陛下重用此人,乃至此人的学说,恐酿成大祸!”

    陆承启怒了,张载是怎么样的人,以他知道的历史,那是一个大儒,堪比古之圣贤的大才!李然就凭没有功名,就否定人家的学说,这不是以貌取人吗!

    想到此处,陆承启冷声说道:“朕听张载说,他学说的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李卿,朕就问你,你自认为有这么的胸襟吗!人家的学说,倡导经世致用,学以致用。你们所学的经史典籍,什么时候真正派上了用场?不是朕说的,你们自己应该也清楚自己有多少斤两,你们的能力,真的对得起你们的官位,你们的俸禄吗!朕敢说,若是张载入朝为官,定然比你们强得多!可惜人家志向不在此,人家更在乎的是传业授道,做当代的孔夫子!你们能放得下自己的官位,学他那样吗?恐怕没人肯吧?既然如此,李然你有什么资格说人家?”

    面对陆承启的咄咄逼问,李然愕然了,他也是道听途说,为先前之事挽回一些脸面罢了。却没想到,小皇帝会这么激动,就差点指着他的鼻子骂了。

    李然知道,或许世上真的有张载那样的人,可李然不认为,张载会是那样的人。若是李然情商高点的话,此刻就应该罢手了,或者给小皇帝,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不要闹得那么僵。

    奈何李然的脑子就一根筋,认准的事情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当即顶撞陆承启说道:“陛下,臣不信此人能有真才实学。若是此人真的有真才实学,臣甘愿受罚!”

    陆承启冷笑道:“人家是否有真才实学,你又如何判断?像科举一样,考经义策论?即便是这样,朕也相信张载肯定能行!你们读的是圣贤书,人家也是读圣贤书,谁比谁差了?”

    李然丝毫不退缩地说道:“臣要与之当面辩道!”

    陆承启转念一想,这也是一个好办法,削了御史台威风的同时,还能宣扬关学的主旨,扭转世人对关学的偏见。想到此处,陆承启当即应了下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三日后,便在国子监举行辩道罢,届时,朕亦会去观看。所谓公道自在人心,谁的学说好,由国子监监生来判断。”

    辩道源自晋代谈玄,几百年演变下来,慢慢变成了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进行的辩论,其形式和内容,已经很接近后世的辩论赛了。

    PS:  谢谢付梦邀的打赏!还有一路支持订阅的书友们,我会继续努力的!SJGSF0916

第二百七十四章:登闻鼓

    见御史中丞和小皇帝杠上了,在场的所有官员都面面相觑,不敢作声。自古以来,敢这么当面“廷诤”的,也不算得少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官员是越来越少了,大都会顾及自己的脸面和皇帝的脸面,会采取毕竟委婉的方式,这样不仅能保证自己的意见能最大程度被皇帝所接受,也会让皇帝的脸面上好看一些,事情多了婉转的余地。

    可李然这个愣头青,牛一样的脾气,管他是天王老子,认准的死理就绝不放手,哪怕对方是皇帝。这学术之争,原来是文人之间的事情,皇帝管不着这个。你们爱信哪一个学派的学说就信,只要不是造反的邪教之类的,皇帝那是理都不想理。

    皇帝给了你们这个自由,到头来自己却没有了推崇学说的资格了,这是哪门子道理?言官廷诤,陆承启早有心理准备,他气恼不过的是,这个老头子李然居然拿这种事情来做文章,简直大失风范,与谦谦君子之风的张载,卖相就差得远了,心中不免一阵失望。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便是怒其不争,天底下这么多不平的事情,不见你们言官提出来,稍稍动了一下你们的奶酪,便这么着紧。到现在,陆承启才算看穿了这些所谓“不为名,不为利”的言官的性质,明里说不为名,其实爱名声爱到骨子气去了;说是不为利,一个劲地挑同僚的毛病,似乎别人做不成圣人就不能当官一样。得到了政绩,又想被皇帝看到,好升官发财。

    陆承启气愤的是这个啊!

    一时间,大庆殿中的气氛诡异,有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小皇帝的愤怒已经写在了脸上,除了没心没肺的李然没有知觉之外,其余文武百官都被这样的气势压得低下了头,看着手中的朝笏,似乎上面有什么春宫图一样。看得目不转睛。

    此时的大庆殿中,寂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文武百官都怕小皇帝迁怒到自己,连忙装作看不到一样,全都低着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大家都明白。小皇帝的手段虽然不算高明,可他善用权势,以势相压,乃是阳谋之计。谁能吃得消?一旦小皇帝憋着劲使坏,给你几双小鞋穿穿,那就有你好看的了。唯今之计,还是眼不见为净,装作看不到吧!

    正当君臣两人大眼瞪小眼,互不退让的时候,忽闻殿外传来一阵密集的鼓声。陆承启的余怒未消,大声喝道:“谁人在敲鼓?”

    陆承启的火气尽显,骇得小黄门连忙跑出大庆殿外,寻找鼓声的来源。

    只是一些两朝元老。闻得这样的鼓声,脸上都显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神色,似乎在等着看好戏。

    陆承启最是擅长观察细节,对于这些官员的神情,高高在上的他,尽收入眼里,暗自琢磨着:“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蹊跷不成,怎么这些老油条,一个个的脸色都如此古怪?”想到此处,心里加强了防备。

    做皇帝就是这样。孤家寡人一个,哪怕是最亲近之人,都要防备一二,更何况是这些臣子。哪怕是心腹。也要恩威并施,才敢放心使用。皇帝最怕的三件事,第一便是造反,第二是不知道手底下的官员瞒着他什么事情,第三是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为他所用了。所以说,做皇帝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得那样风光。个中滋味。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个位置,才能体会得到。

    鼓声仍不依不挠地响着,听得陆承启直皱眉。过得半刻钟,小黄门才疾跑进大庆殿,弯身九十度鞠躬说道:“陛下,此乃宣德楼外百姓登闻鼓,是以鼓声大作,惊扰陛下。”

    陆承启一愣,突然间想起来登闻鼓院这回事。太祖年间,效仿先秦,设置登闻鼓,置司管登闻鼓、隶属谏院的专职衙署“登闻鼓院”,鼓在宣德门南街西廊,院在门西之北廊,当事者可先去击鼓,会有本部的官吏来接访,再将他们的词状转呈皇帝。

    太祖此举用意,无非是广开言路,击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太祖曾言:“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均许到本院陈情。”

    当然,登闻鼓的设置,也不是很完善的。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以来,民告官的难度,从来没有降低过。官官相护的黑暗,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