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终极行动-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头的周围郁郁葱葱,山头的前面是万亩良田,而田地的前面是一个清澈的湖泊,打渔的人们在小船上,自由自在的打着鱼,一幅安居和平的景象。
  从此之后,庄蹻的儿子、便遵照父亲的梦示、把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埋葬于此。
  神秘之二:李家山里面还有没有东西?1972后进行了正式清理发掘古墓27座,这些文物大都是精致的青铜器以及玛瑙、玉石装饰品。
  从年代上看,墓葬最早是春秋战国,最晚是东汉初期。青铜器文物有1000余件,价值也最高。
  这次考古挖掘、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考古十大奇迹,完全可以与中国秦陵、四川三星堆古蜀国,出土的文物相媲美。
  自李家山古墓群,成为国家文物保护之后,山上便住有警卫中队轮流看守。据说有专家建议把李家山、建设成科研考古、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景区。
  但存在的问题是,这涉及到文物挖掘考古和监管的问题,一旦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或什么意外,这问题就复杂了!
  1992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发掘,清理58座墓葬,出土2200件文物。1994年中日合作又发掘出一座墓葬。
  那么,李家山附近,还有没有出土文物的可能性?现在,即使是“捡到”一件小东西,都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啊。
  神秘之三:李家山下有一个神鱼泉,神鱼泉里的鱼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鱼是从哪里来的。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就是这百余口泉水池。
  后来,自来水引进家门之后,不知是宝贝和财富的当地群众,填埋了大部分泉水池和池塘,而今,这样的温泉,在当地已经只剩下了20多口。
  神鱼泉的最大神奇之处在于:神鱼泉里的鱼能嗑瓜子,把瓜子扔进池中,池里的鱼便争相而来,把瓜子吃进嘴里,嗑了瓜子后、又把瓜子皮吐在池中。
  渐渐地,神鱼泉的神鱼能嗑瓜子的事,便十里八乡的传开来,人们在游览全国第二深水湖抚仙湖之后,便闻名而来欣赏神鱼泉的神鱼。
  神秘之四:神泉鱼的鱼是一种什么鱼?为什么能嗑瓜子?这里的神鱼是怎样繁殖的。据有关专家观察和研究发现,原来神鱼泉的神鱼叫云南倒刺鲃,云南倒刺鲃,是一种生活在抚仙湖、及其周边水域的特有鱼种,云南倒刺鲃的食物是水草,神鱼泉的云南倒刺鲃会吃瓜子,这在云南是唯一能够见到的地方。
  后来专家们研究发现,倒刺鲃口腔里面是没有牙齿,它的牙齿是粘在头的两侧,在咀嚼时,并不是牙齿跟牙齿磨合在一起,而是牙齿同颅骨下面的一个角质垫相磨合,通过它们之间的磨合,来进行有规律的咀嚼。
  通过这个咽喉齿和角质垫之间的研磨,可以把葵花子的壳磨掉,把里边的果实给咽下去,那个坚硬的葵花子壳,通过上下颚的搅动,碎开之后又被鱼重新吐出。
  神鱼泉的鱼集中在一个井里面,不大的面积,根本没有外来的基因注入,都是自己繁衍,在这种情况之下,它跟那些真正的云南倒刺鲃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大,过了若干年之后,也许真的能够诞生出一个新物种。
  李家山的山不大,一个小时就转完了,望着考古后留下的、一个个大坑和山下的田野,大家不禁有点心旷神怡,这真是风水宝地,一个让人感到简单平凡而又神秘的地方!这些花钱如流水的姑娘们,坐在地上就不愿意走了。
  李家山墓葬,分布在山顶部及西南坡,墓穴为竖穴土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椁外,一般均无葬具,葬式全部为仰身直肢,头向西。
  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此外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佘巳火的声音又飘散开来:“1991年5月的一天,云南省考古工作组带着失望,从玉溪梅园“梁堆墓”考古工地回到所里。
  凡是参加过云南“梁堆墓”发掘的人,都会有这种心情,明知道这一时期的墓葬,具有它的时代特征——巨大的封土堆,因为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早已成为盗墓贼多次光顾的地方。
  这里十墓九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真正到了、面对空空如也的墓室的时候,工作组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悲哀之情。”
  大家刚把一些出差手续了结,就接到江川县文物管理所的报告:据江城白家营一个教师反映,该村边小山旁发现一些树木的化石,需要考古工作组到实地察看一下。
  一路领略这户外的风光,工作组的心情好了一些。李家山、小团山、竹园、大坟山等古墓群或遗址,就分布在这一带。大坟山的北侧,依山而一字排列的小山村,便是白家营,村头东面不远处地里即是树木化石点。
  经实地、实物调查,认定白家营化石点约在10万年前、为一树木茂盛之处,树林中有一热泉,树木主要是叶子,经热泉中的钙物质沸化而成化石。
  现存的化石点,一是化石稀少,二是品种单一,不具备什么保护和利用价值,这次调查任务算是就此结束。
  随后,利用这一次机会,工作组顺路上了一趟李家山,看一看心目中的李家山,大家登至山顶,见山下种有成片的玉米,只能算是一种景色的点缀吧,1972年发掘后的27号墓,就静静地深埋在玉米地下面。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一种历史自豪感油然而起:27座墓就出土了800多件青铜器,那一批重器文物中,就有国家级的宝贝——牛虎铜案。
  佘巳火想了想说道:“难道这么大的一座山,就仅仅埋葬了那一时、那一世显赫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先人和子孙呢?这可是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背山者,即背靠后面之多依山,面水者,山下之星云湖一览无遗,且可通过正东方,阻隔两湖之间的山坳,把抚仙湖尽收眼底。
  当时在山上,我们就有一种预感:李家山上,应该还有大“宝贝”。”
  1991年10月,江川文管所再次来报,李家山西南坡近来因探矿,挖出了青铜器,出土现场被哄抢一空,当地有关部门正采取相关措施,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5月份站在山上的那种预感,终于被这个突发事件给证实了。
  李家山上面还有墓,而不是像有关专家所说的,1972年已经发掘一空了。再次回到了江川,在看过收缴回来的部分文物后,考古队重新登上了李家山。
  “风闻而至的盗墓贼,已经在山上多处盗挖,有的已十分接近、后来将要发掘出土的大型墓葬。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一种悲伤涌上考古工作者心头,千年前的辉煌,就要毁在贪婪、无知的盗墓者手中。
  测量、绘图、拍照、登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终一篇《江川李家山新近出土文物调查》,刊登在了《云南文物》之上,一份李家山抢救性发掘的紧急报告,同时上报了县政府、行署、省文物处等有关部门。
  省文物处发出了、关于进行江川李家山抢救性发掘的批文,指定由省考古所,玉溪地区文物管理所、江川县文管所等联合组队,对李家山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由省文物处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正式发掘执照。”
  1991年12月19日,省、地、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会集江川,与江川县委、政府负责人就发掘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磋商,最后达成了发掘经费各出三分之一,出土标本各保留三分之一的协定。
  同日,李家山发掘工作组,进驻早街村的温泉浴室二楼。说到这里,佘巳火仍然沉浸在、那些无名的悲伤之中。
  抬起手,有气无力的指着身后的小楼,缓缓地说道:“这里就是当年,我们李家山发掘工作组的办公所在地,早已经物是人非了啊。”
  

第一百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
更新时间2014…7…9 11:42:36  字数:3632

 2013年9月11日10:00云南李家山
  时隔二十年,考古队的又一次到来,给平日寂静的小山村,又一次带来了喧哗。1972年参加发掘的民工,又带着疑虑来了,他们大部分已经是50—60岁的人了,原来的大张、小张都已经变成了如今的老张,怎么着?还要挖啊,不是说二十年前,已经挖完了吗?
  瞧着这些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的疑问,我们心里说不出的万千感慨,如果说发掘——当然是能引起某种轰动效应的发掘,能给全是用土坯堆砌的小山村,带来一丁点儿好的变化,心中或许得到某种安慰。
  起灵笑了笑说:“刚刚才有人抢走了这么多青铜器,现在这些问问题的人是不想让你们来吧。”
  佘巳火想了想说道:“有可能吧,但后来发生意想不到的盗抢事件,带给大家的却是更多的惋惜、无奈和愤怒。”
  考古工地的第一天是令人激动的,大家都充满着一种期待:一锄头能够挖个金娃娃。
  起灵又笑着说道:“你们除非是用原哥手中、那把共工的破锄头。”
  摊开1972年发掘的27座墓的分布图,与熟记于心的发掘报告和相关资料相比较,考古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一次发掘多集中于山顶位置,且当时发掘墓葬中的填土,都是一种当地俗称的“羊肝土”。
  这种“羊肝土”并非来自李家山,而是专门从某地、搬运至此作填土使用的,有没有这种填土,似乎成了寻找李家山古墓的依据。
  佘巳火气愤的说道:“看着遍布山头的大小盗洞、盗坑及里面残留的青铜器碎片,孔雀石小珠,这些盗洞竟然成为了、能不能发现墓葬的依据之一,这些盗墓贼,竟然成为了考古队的老师。
  其二,这些坑、洞里翻出的土虽非“羊肝土”,但却是“五花土”的填土,它明显区别于坑、洞外的原生土,看来问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提出了问题,并不等于已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问题本身已经解决了,在对待这次发掘的问题上,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认为,墓肯定是有,这是个共识问题。但1972年的工作应该说是较全面、彻底的,这次抢救性发掘,只是一个拾漏的问题,方法上应采取挖掘探沟的方式,交叉的几条探沟就能解决问题,用不着兴师动众或小题大作。
  强巴笑着说:“这些人,就是说你们狗屁不通的人吧。”
  佘巳火笑着说道:“另一种意见则反对这一做法,认为这样做遗漏太多,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不能用探沟去解决问题,而应采用开探方的办法,首先选择盗坑、洞较多的地方开方,必要的时候再扩方。
  最后,经过争论和开探沟、不到一个星期的实践,考古队最终采用了开探方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后证明,这一改变是正确的,原先所开探沟,其中一条就从后来发掘的M47大墓上,经过而一无所获,而M47大墓的发现,是当时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大的竖穴土坑墓。
  后来这个记录,在山上不断的被打破,也正因为有了M47的发现,才丰富了人们,对李家山古墓群的重新认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