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人传-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标伤害案是个事实非常清楚的刑事案件。小伏因为受言语刺激,冲动伤人,致一人重伤,误伤一人致死。全程被多个家用摄像头拍下来多角度的清晰画面,无可争议。但小伏的父母显然请来了一个好律师。这个家伙提出来小伏是在精神失控的情况下伤人的,要求给小伏做精神病鉴定。 
  路标私下里也曾经骂过小伏不正常,有一阵子还想找心理医生给小伏看看,这个医生居然被找了出来做了一个证。于是做精神病鉴定的要求居然被同意了。于是小伏就被鉴定成了间歇性的精神分裂,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法庭要求当事双方和解。 
  舆论大哗。毕竟全国人民都看过录像的。小伏行凶的样子虽然很疯狂,可在这之前也不是有病的样子。 
  自从几十年前甘肃一个小工厂主的公子一天早上杀掉了两个雇工,然后对发现他手持尖刀的人坚称他什么都不知道,而亲朋好友传说他曾经梦游过,精神鉴定的结果是可能有间歇性的精神障碍,同时还否决了梦游杀人的可能性。据此,法院判定被告不负刑事责任,民事赔偿了两个受害者三千至五千元人民币不等。被害人家属收到相当于他们全家一到两年收入的巨额赔偿后,感激涕零,没有任何诸如上诉上访的不满表现。如此两全齐美,自然成为经典案例。 
  在那之后,精神科医生就成了签发大赦令又称杀人执照的香馍馍。判决之前就搞定固然最好,入狱以后也可以发病保外就医的吗。而且全中国十几亿人里据说至少有三亿人有各种心理也就是精神疾病,间歇性的尤其多,这比自残、喝开水之类的效果好了很多。 
  而且就象很多人的口头禅一样,你发疯了,拿刀砍人。罪犯们本身就被称之为丧心病狂,一个敢杀人的人就不是正常人,正常人又怎么会杀人呢?因此单从逻辑上说,医生们鉴定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赵天知道路标对老妈的感情,可不清楚路标对小伏的感情,年青时带着路标寻欢作乐的赵天可是知道路标的私生活有多么的开放的,加上路标全权委托过以后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事。有全国人民的支持,自然不能服软,上述、重找鉴定机构,这些小事律师们驾轻就熟。 
  第二次的鉴定结果是没有精神障碍,应负法律责任。 
  小伏的父母现在也有着坚定的群众基础。一对为了被老头诱拐的独女努力的伤心父母,值得所有的善心人特别是家有小女的善心人一鞠同情之泪。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有效的缓解了愤青们对司法制度这一统治工具的质疑,加上路标得罪的宗教信徒们,支持的力量可谓十分庞大。 
  令双方都头痛的是宗教狂热分子们,显然他们更希望出现一个烈士而不是一个疯子。因此也起劲的在里面参和,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杯葛、复议。第三次鉴定也进行过了,结果是小伏有比较明显的抑郁症症状,但应付相应的刑事责任。从法律程序上讲,这是最后一次鉴定了,国家机器不是被用来无穷无尽的扯皮的。当事双方对这个最终结果都不满意,对小伏的父母来讲,虽然这个鉴定有助于减少刑期,过个几年还可以再想法把小伏提前弄出来,但是小伏现在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一向娇生惯养、任性而为的大小姐在监狱那种环境里可能很快真的要疯了。而对赵天他们来讲,打不赢这个证据事实如此清楚的官司可是非常失面子的事情,这可是在全国人民面前丢脸,特别是直接出面的两位大律师,以后的身价可要大跌了。 
  法院也很为难,因为事情吵的太大,隐隐然有引火烧身之势。实际上从同意小伏做精神鉴定而不是直接宣判了事的时候,法院已经成了最大的输家。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对司法黑幕的讨伐恐怕都是免不了的。无奈之下只有把精神鉴定医生们推出来当挡箭牌,拖着不判,因此现在案子还没有二审,正在等待第五次鉴定。 
  遭遇过才苏醒时那种心灵震撼的路标现在心如止水。山子伏的命运路标已经交给了上天去安排。而且现在的形势,路标插不插手,或是表示什么态度都不能再左右形势了。宽恕和复仇都显得那么苍白而没有意义。 
  这场官司一直就这么拖了下去,正象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这种聚光灯下的官司不好判也最好别判,反正拖下去总会有人真的发疯的。但和路标有关的事总是会演化为影响深远的大事件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在路标回到南京的家里后,登门拜访的客人中有一批不速之客。是本地的公安局头面人物,来友情提醒路标注意安全的。路标对小伏说的渎神言论被公开以后,虽然有同感的人可能更多,但反对的人反应显然更加激烈。路标住院期间,北京住所周边已经发生过好几起不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窗户玻璃也被砸掉了几块。路标在南京的名气显然比在北京更大一点,作为现在的热点人物,当地警方自然比较关注。看到路标的住房安保情况以后,警官们稍微轻松了一点,显然,路标当年典范性的装修水平还没有落伍,为防止干扰和窥探隐私而作的设计应对目前这种情况也还对路。 
  渐渐的上门拜访的客人稀疏下来,遵照警官们的叮嘱,路标自己也不愿面对被人当作名人盯住的目光,很少出门,原来挂着的委员、副主席啦等荣誉和混饭头衔仍然挂着,但都不参加什么活动了,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很多地方象小孩子一样。 
  大多数少年都有过被老师灌输人生理想的困扰,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讲,哲学这个脑子里的跑马场本身就是难以应付的一团乱麻。人生意义可以算是哲学的终极命题了,老师们正常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而正常的大人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了,所以心思重一点的小孩子都会为了这个事关自己将来的大问题绞尽脑汁,最后还不得不和那些没心没肺的家伙一样把这个问题抛诸脑后。真是无知者无忧啊。 
  老年人闲暇的时间总归多一些,那些少年时无解的问题往往会泛上心头,胡思乱想就是老年人和少年一样喜欢用来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路标对外界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以后,只有开始关注自身。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提醒一下路标,写写回忆录是打发寂寞的好方法,也许路标能平静的渡过余生。但是过去时没有如果。。。。。。。 
  回想自己的一生,路标就像一个扳道工,一次次的改变和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前进方向,每一个事件都是波澜壮阔,对自己而言是如此,对整个世界而言也一样,这种成就或者说是运气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于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真正英雄来说,路标的运气他们是比不上的,对更多的靠运气或杀戮留名青史的人来说路标是真的英雄。 
  但俱往矣,现在的路标除了一点点名气以外只是一个靠朋友接济的孤家寡人。而名气在这个热点纷纷的资讯世界中能在多少记忆退化的人海里保存多久呢?继续创造的历程,随着创新能力的下降和对最新科技领悟的疏远,路标早已感到力不从心。突然之间,路标感到自己的人生无比的空虚。 
  年过七旬,也是可以退休的季节了。然而久染红尘的路标已不是那个可以一个暑假都不出家门一步的内向少年了,死亡曾经已离得无比之近,但路标不愿意等待死亡的真正降临。路标选择了尝试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但天才和英雄注定没有多少平静的日子,没多久就引发了另一次的战争。 
   
  起6B点6B中6B文6B网6B授权发布。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被遗忘的角落 
  (起6U点6U中6U文6U网更新时间:2007…7…19 17:25:00  本章字数:1788) 
  回首人生,路标想起了自己发迹前的人生理想不过是有一点钱、有一点闲的小资生涯,但是后来在发达的亢奋中被更加发达的洪流携裹着前行,有钱的愿望是大大超越了,有闲的愿望却有点落空。如果人生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的话,路标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更加发达的。 
  获得无数冠军的选手在退役的时候都是黯然神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不能轰轰烈烈的时候追求一下平平淡淡的生活。 
  路标就希望能平淡的过一段日子,而眼前不宜随便出门的局面显然不够理想。路标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个娱乐业集中区域,治安非常复杂的地方,以前车进车出无所谓,现在要出门逛街就显得有些不便了。 
  为了自己的人生安全,路标下决心再吃一点苦头,去整了个容,显得年轻了一点,憨厚了一点,普通了一点,虽然改动不多,看上去和过去还有点象,熟人在大街上遇见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认得出来的。 
  面目半非的路标也不再住在大城市了,偷偷的溜回了家乡住进了父母留下来的老房子。 
  老房子因为几年前才翻修过,在这个小区里显得有点鹤立鸡群。周边的房子大都里面装修的还可以,但外面一般都是灰暗不堪了。作为小城市的老城区,小区忠实的见证了财富向大城市流动的过程,几十年前的高尚家园现在已经成为留守老人和流浪人口聚集地。 
  这几十年来,贫富差距并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缩小,也没有因为路标对新城市建设规划的杰出贡献而改观,聊可自慰的是,路标可能使衰退中的城市变得更好忍受一点。能源危机对小城市的衰落起到什么作用还在争议之中,高价原料和运输费用使得服务业有所回流,但高端服务业的存在使小城市利润外流的情形没有改变,小城市正在重演上个世纪农村衰落的历史。 
  现实的丑陋在身处其境时远比想象的还难以忍受。 
  路标作为一名和经济相关的企业界人士,对中等收入及以下的人群还是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和所有的生活在安逸中的人一样,路标还从各种媒体上得知还有很多生活的非常悲惨的人,到处是惊人的痛苦和感人的故事。在付出了一点点爱心和这些故事一起把优越感培养壮大以后,路标还以为自己的心肠早已被锻炼的冷血无比,因而一直以伪君子自勉,让自己至少表面上要表现的更热血一点,但在回到家乡的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也许是换掉的猪心在作怪,让路标的兽血沸腾,改变世界的壮志又起。 
  路标的家乡是个旧称鱼米之乡的地方,和这块地方大大小小的古城一样,都有着漫长和辉煌一时的历史。现在虽然只在居民家里有米,鱼缸里有鱼,不过凭借着平坦的土地和便利的交通,在中国还称得上是富庶之地。但就是这种地方,也难逃衰落的命运。 
  曾几何时,就在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有一段小城市的黄金时期。哪一段时间正值小城市的基础建设完成期,在连锁、网络的帮助下,中小城市的功能和大城市的功能差距缩小到了历史最小值,而大都市的拥挤、高房价、高物价还徘徊在令人窒息的位置上,虽然为了工作、机会等等原因很多人不得不涌向那些高楼,可社会公认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远高于大城市。 
  家乡这座美丽的小城,当年也凭轻松的节奏、便利的交通、四季分明的气候、良好的治安和无灾无害水电充足荣登最佳人居城市排行榜。现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