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苏联-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逼”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其他的,几乎就没有了,就连苏…35,老式的是三翼面布局,新式的也换成了常规布局,在苏…27系列飞机上使用鸭翼,绝对的鸡肋。
  这也是安德烈极力反对的原因。
  现在,安德烈虽然职位还不够高,但是,安德烈的话语权却是最重要的,当初,安德烈就极力支持t…10的推倒重来,才有了现在的苏…27,而现在,安德烈又是极力反对鸭翼的。
  将发展鸭翼的这些项目都砍掉!有这些能力,在别的地方多下功夫!
  安德烈的话,让西蒙诺夫的老脸一红,这鸭翼,其实就是西蒙诺夫提出来的,但是现在,却被安德烈无情地批判掉了。
  看着西蒙诺夫的表情,安德烈就知道是他在主持的,于是,安德烈的话语放缓了:“西蒙诺夫同志,我们的新的战机,是要各种性能均衡的,只想过多地突出机动性能,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性能,比如,对新的战机来说,隐身性将关乎到战机的生存能力,必须要当做重点来看待。”
  隐身性!这也是安德烈最重视了,毕竟,在后世的华夏,面对美国人的f22的威胁的时候,不知道做过多么细致的分析了,结论却只有一个,想要对抗f22,那就必须要有同样的隐身飞机!这也是国家下大力气研制四代机的原因!
  “同时,为了发现对方的隐身飞机,就需要我们的战机有更强悍的雷达,我们不需要体积和重量庞大的落后的被动相控阵雷达,那不是四代机的电子设备,我们的主动相控阵雷达,进展如何了?”安德烈继续问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安德烈来这里,可不是仅仅跟乌斯季诺夫,科尔杜诺夫走马观花的,安德烈的很多提议,甚至比专业的设计师还要有远见。


第五百三十章 安德烈的模型
  发动机,安德烈不关心,这个时代,毛子的技术是相当强悍的,al…31f已经完全成熟,随着苏…27一起装备部队,那么,在al31f基础上进行改进,之后发展出来的全新的al…41发动机,也是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的。
  毕竟,在历史上,留里卡设计局是在86年的时候,开始了al41发动机的研发,也是为了配套的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42项目验证机进行的,这款发动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新型合金等先进材料,应用全权数字控制等方式,单晶叶片高压涡轮采用全新叶片冷却,最终al…41与al…31相比,在每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涡轮温度上升百分之十二,推重比从al…31的8提高到了11,推力/迎风面积比也得到了改善。而且,发动机运行成本降低约四分之一。
  如果不是后世让人唏嘘的苏联解体,这款发动机完全可以经过试车之后定型生产,成为跟美国相同的先进发动机,可惜,剩下的俄罗斯,都只能吃老本,后来的117s发动机,也只是应用了部分的al41技术与al31混合出来的产物,到真正的al…41差得很远,而随着资金和技术的流失,留里卡设计局已经不可能将真正的al…41设计出来了。
  现在,安德烈的推动下,苏…27已经早五年出现,发动机也同步开始研制,所以,安德烈并不担心后世的华夏面临的心脏病的问题,安德烈担心的始终是电子技术。
  四代机的一个先进,就是电子技术,不用说整个战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仅仅雷达,就已经不是平板缝隙雷达能够达到的效果。
  平板缝隙雷达,从本质上说,跟原来的倒卡雷达,只是雷达天线的形状不同而已,辐射雷达能量的转化率高低不同,发射机,接收机依旧类似。为了让雷达波束能够到达各个地方,就需要天线转动,这样,始终无法达到随时观测到任何一个空域的目的。
  更新一代的雷达,就是相控阵,雷达天线不动,通过改变雷达波束的相位,自动地辐射向周围空域。在米格31上,米高扬的工程师就把相控阵雷达塞进去了。
  但是,这是被动相控阵雷达,发射机构依旧跟以前的一样,用大功率的磁控管发射,只是通过前面的铁氧体移相器改变雷达波束相位而已,这种相控阵雷达,只能是一个过渡。
  未来的雷达,将是主动相控阵雷达时代,这个主动,就在于雷达天线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发射接收单元!既能发射,也能接收。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t/r组件,这样,即使雷达天线出现故障,一部分组件能够继续工作,就能够继续完成任务,同时,通过改变每一个波束的相位,既可以实现全空域的扫描,也能够将所有波束集中到一起,用来增加探测隐身飞机的能力!
  而对苏联来说,电子系统一直都是欠缺的!
  听到安德烈的问话,西蒙诺夫说道:“我们的雷达研制部门,正在跟岛国的专家一起,现在已经完成了基本的t/r模块的研制,正准备进行后续的整合。”
  听到这话,安德烈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我要向安德罗波夫总书记做汇报,这些专家们都该受到奖励!我会建议安德罗波夫总书记给他们苏联劳动英雄的称号!”
  这个时候,安德烈突然想起来,历史上,美国人的主动相控阵雷达,也是从岛国发展过来的!
  当年九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爹看到了干儿子岛国造出t/r组件来了,就说,拿过来让我们测试一下,看看跟我们的比起来性能差多少,然后拿回去,仔细研究了一番,跟着造出来了,而且,美国爹的技术实力毕竟雄厚,造出来的经过改进,比岛国的性能还要好,然后他们跟岛国干儿子说,恩,不错,继续努力,比我们的还差点!
  不过,那已经是九十年代的技术了,而现在,才八十年代,在安德烈的意识里,以为单单一个t/r组件,就会困扰苏维埃很多年的,毕竟苏维埃的雷达技术,才刚刚达到了平板缝隙雷达的标准,再搞主动相控阵,肯定是很难的。谁知,跟岛国专家共同合作,又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的情况下,这么快就搞出来了!
  有了这些,那还差什么?只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就行了,战机研制,是最烧钱的行为,而苏维埃的国家体制,决定了苏维埃并不怕烧钱!
  “真希望我们的新的战机,可以快速研制出来,真正地超越西方,超越美国,让我们的技术引领整个世界。”安德烈说道。
  “安德烈将军,您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您心目中的未来战机的模样吗?”西蒙诺夫问道。
  安德烈的每一个提议,都是非常正确的,有的甚至比专业的设计师还要精通,这让西蒙诺夫在感兴趣的同时,也决定向安德烈讨教。
  未来战机的模样?安德烈想了想:“有橡皮泥吗?”
  在设计局里,并不缺少这东西,很多设计师也是在有灵感的时候,利用橡皮泥来捏出形状的,而对于安德烈来说,这是更好的表现形式。
  毕竟,要是让安德烈去画复杂的结构图,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安德烈只能根据后世的机型,捏出了几个模型来。
  耳熟能详,一个个模型,很快就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第一个,后世唯一的入役的四代机,f…22,第二个,后世俄罗斯奋起直追的t…50,第三个,b…2隐身轰炸机。
  第四个?安德烈想了想,还是把f117给捏出来了。
  “这些模型,就送给您留作纪念吧。”安德烈说道:“蝶形机翼,全动平尾,大倾角的双垂尾,菱形机头,武器内置,这些都是隐身飞机的最合适的选择。呵呵,这些是我个人的意见。”
  下面,似乎该去看看航母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机场守卫者
  在后世,苏…27享誉全球,靠着不断地出口苏…27,苏霍伊获得了足够的利润,在苏联解体之后,依旧可以靠着出口获取利润,维持公司的运转。而相比之下,另一个几乎本来同样响彻全球的设计局,却不得不被兼并了。
  这个设计局,就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由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古列维奇于1939年建立,生产的米格系列战斗机,就是两位设计姓氏的第一个字母。
  而自从建立之后,米格战斗机开始不断发展,不过,早期的型号,并没有在二战中大放异彩,当时主要是拉系和雅克的天下,而在二战之后,在喷气战斗机方面,米格战斗机就一跃成为了苏维埃天空的顶梁柱。
  从最早的米格…15开始,米高扬设计局的飞机,不仅仅飞行在苏维埃的天空中,几乎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战机,而米格…21,自从生产开始,就成为了全球产量最大的战机,只有f…16能跟它媲美。
  之后,米格25更是奠定了米高扬设计局的战机的霸主地位,这款战机虽然真实的身份是不锈钢打造的落后战机,但是,直至现在,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依旧在米格25的威慑下颤抖,他们根本就拿不出同样的战机来跟米格25一较高下。
  而之后,米高扬设计局的产品还在远远不断地涌现,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础上研发的,米格29更是苏维埃的先进战斗机。
  其实,论名头的话,苏霍伊设计局以前生产的飞机主要自产,几乎不外销,所以并不如米高扬设计局有名,而在八十年代,米高扬设计局正是如日中天。
  所以,当参观完苏霍伊设计局之后,安德烈行程的下一站,并不是黑海造船厂,而是来到了米高扬设计局。
  安德烈以前的座驾,就是米格25,按说他应该对米高扬设计局更加有感情才对。
  不过,现实却是出乎意料,安德烈将军对苏霍伊设计局一直都非常关心,对苏…27更是全力支持,甚至亲自出主意,指示苏霍伊设计局的下一代的歼击机的研制思路。但是,对米高扬设计局,安德烈就几乎没什么交集。
  这不由得引发某些人的联想,安德烈将军厚此薄彼,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比如,安德罗波夫总书记的授意?
  其实,安德烈当然是没有任何主观臆断的,只是安德烈前世就驾驶歼…11,所以对苏…27系列战机非常渴望而已,所以,在接受同行的空军副总司令叶夫列莫夫上将的提议,要求去米高扬设计局参观的时候,安德烈同样就愉快地答应了。
  米高扬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一样,都设立在莫斯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这里的常客。
  米高扬设计局的总设计师罗斯季斯拉夫…贝利亚科夫,欢迎各位高官的到来,自从76年的时候格列维奇去世之后,贝利亚科夫就在米高扬设计局里成为了一把手,在他的主持下,研制或者改进了一系列的战机,包括“米格…27”战斗轰炸机、“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战斗机各种改进型、“米格…29”前线轻型战斗机、“米格31”截击机等,甚至包括第五代战斗机样机。同时,这也是个长寿的家伙,在后世,一直活到了95岁,也见证了米高扬设计局的兴衰。
  现在,贝利亚科夫还是一名精神矍铄的老人,年过六十,在其他地方,可能已经算是退休的年龄了,但是,在飞机设计领域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验让他无比睿智。
  头发开始有些发白,脑门也显得有些秃,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贝利亚科夫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名苏维埃的伟大的科技工作者。
  “非常欢迎各位到米高扬设计局来参观。”贝利亚科夫说道:“现在,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米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