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宏图-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普通的一个商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我想要在这里建一座忠烈祠,供奉我义军阵亡的兵士,将来我们的士兵可以在这里安葬,这里将会是英魂的魂归之处。”

  是的,那些军人需要一个魂归之处,他们理应得到祭拜,得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纪念。而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这就是他们的荣誉。

  “不仅仅只是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军人,将来,每一名曾经为国家服务的军人,都有权在这里得到一块墓地,这是他们应该也必须享有的荣誉,将军也好,元帅也罢。所有人在这里的都是平等的,因为英魂不分身份的尊卑!”

  之所以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某个最高级别的公墓里的排序按照生前级别排序,死人与活人一样被分为三六九等,如果配偶不够级别,骨灰还不能和丈夫的放在一起,和老婆孩子永远相聚的唯一办法就是放上一张全家福。

  想到那种人的生与死都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平等”,朱宜锋的嘴唇轻轻一扬,语气变得严肃而又认真。

  “将来我也埋在这里,和我的士兵埋在一起!”

  他们为何而战?

  什么是军人的荣誉?

  这需要时间去培养,需要时间是灌输,而在将来,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中国、军人的荣誉归葬地。

  看着神情严肃的丈夫,容茗慧知道他不是在说笑。难道他就不讲究风水了?

  “若是那样的话,不知妾身到时候有没有福气陪于相公左右!”

  看似随口的一句言语,实际上却包含有其它的含意,面对容苟慧的这个问题,朱宜锋并没有直接回答。

  “你埋葬的不仅仅只是军人自己,墓碑下还会埋藏有他们妻子和孩子,会尊重他们的意愿。”

  聪明如容茗慧他又焉不知道相公是在躲避,她并没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但置身于这个孤零零的山岭上,她的心底突然涌起一阵好奇——为什么要选择这里?这里并不是武昌,政治并不是什么大点的城市,至少在方圆几十里内没有一个府县。

  “为什么是这?”

  “嗯,这件事,要暂时保密……”

  面对妻子的问题,朱宜锋先是沉思片刻,而后说道。

  “因为将来我们的首都在这!”

  …………………………………………………………………………………………………………………………………………………………………

  又是4000字的大章,昨天更新了两章,8000字,今天还有一章,8000字,虽说上个周末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加更,但是这两天的更新量,基本上等于加更了。无语这么努力,就厚颜一次,满地打滚的求订阅、求支持。

  PS:推荐一本小说,书如其名,末世类小说,还有点幼,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一下,推荐一下。

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

  视线所极的根本看不清楚天地间的景致。因为铁路尚未修通的关系,所以只能沿着去年刚刚整修的碎石官道一路南行,虽说官道的碎石路已被大雪所覆盖,但是靠着路两边的树木,还是能分辨出道路来。

  在官道的右侧不远处,就是铁路,准确的来说是铁路工地。

  与汉粤铁路那条民办铁路不同,这条从湖北汉口至河南南阳的“江北铁路”是由督府直接兴建,相比与汉粤铁路的地质条件复杂,需要翻山越岭,这条江北铁路几乎完全修建于平原上,所以施工极快。尽管施工的速度极快,但是襄阳以北至南阳路轨最快也在等到春节之后才会铺设。

  在大雪的遮挡下,既看不见铁路工地上的人影,同样也看不见沿途散布的工点。可即便是看不到人影,但是仍然可以肯定,现在肯定还有人在工地上干着活。

  对于督府而言,这条江北铁路,是未来北伐的大动脉,未来军队将会沿着铁路向北推进,毕竟军队的后勤需要铁路,现在河南虽说处于太平军的控制中,但是南阳却为义军所控制。在,而控制南阳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铁路修进河南,进面为将来的北伐铺平道路。

  “现在,在这片工地上有100多名汉阳铁路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实习,在汉粤铁路上有三百多人!几年前,咱们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路工程师,但再过几年,咱们就会有上千名铁路工程师……”

  尽管看不到车窗外的铁路工地,但是朱宜锋还是特意提到了这两个铁路工地上的学生。汉阳铁路学校,是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它仅仅比汉粤铁路早办了几个月,其旨在培养铁路修建所需要的筑桥、筑路等专门人才。

  而这所铁路学校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中,为中国培养出上千名甚至数千名铁路工程师,铁路未建,人才先行,这是未来修建铁路的一个基本前提,没有人才根本不可能让铁路成为未来三十年中国产业政策核心,从而刺激中国的钢铁工业,同时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让中国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人才,这一切都只是空谈。

  “我知道,但武昌很多外国人都叫它为“ImperialChinaRailwayCollege”!”

  容茗慧随口道出了这所学校的英文名称,直译为“中华帝国铁道学院”。尽管有些名不副实,但似乎在武昌很多官员都喜欢用“ImperialChina”这个英文名标注学校或者官厅的名称,而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同样用“ImperialChina”自称。也会禁止用这一名称称呼“满清”,甚至因为美国领事于天津用这一名称称满清,导致其公使不得不向外交司道歉。

  但谁会是“ImperialChina”的皇帝呢?

  很多人并不懂得英语,但是容茗慧不仅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同样也懂得英语,甚至她还会葡萄牙语。提及这所学校的名称时,她特意看了一下身边的丈夫,毫无疑问在外国人的眼中他就是“emperor”,是中华帝国的皇帝。

  确实,除了他还能是谁呢?

  紫禁城里的满族人?南京城里的那个神棍?

  他们当然都不是!

  只有自己的丈夫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些个外国人啊!”

  摇头感叹着,心知谁是始作俑者的朱宜锋只是转移话题说道。

  “这雪下的可真大……”

  即便是作为北方人的朱宜锋,面对这样的大雪,也觉得的极为罕见,几年前第一次来到武昌的时候,那雪可比现在还要大,那暴风雪甚至让人以为是到了东北。

  到现在已经多长时间了?

  整整三年了!

  在三年的时间里,这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正在继续。不仅一座座工厂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人们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变化。三年前,一切不过都始于一个梦想,而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准确的来说是即将变为现实。

  “即便是北方,想来也不过如此。”

  听着丈夫的感叹,一直强压着好奇心的容茗慧便试着开口问道。

  “老爷,为什么不能选择京师呢?”

  从听说那里将会作为首都之后,容茗慧便一直好奇丈夫为什么选择那里,选择在那片空地上兴建一座首都。

  “嗯?”

  面对妻子的问题,朱宜锋先是沉思片刻,而后解释道。

  “京师并不适合做首都,就连粮食也需要从南方不远千里的运过去,过去是天子守国门,可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再则……”

  话声略微一沉。

  “就是京师的旗人实在太多,虽然当初太平军攻破京城时,有差不多小一半旗人死于兵火之中,可现在依然有五十万人左右,那座城市从当年旗人用刀子迁走城内的汉人起,就已经不再是汉人的城市了,纵是将来将那些人从京城迁走,想要尽扫城内腥羶,又岂是朝夕所能成?再者,就是那里是老城,不但街道狭窄、房屋矮小,甚至说连作为城市最基本的下水道也没有,作为首都城市改造的成本太大……”

  之所以不愿选择京师是因为后世的教训,数十年后,京师面临着沙漠逼近,河湖干涸、地下水枯竭、阴霾沙尘蔽日、交通令人绝望、人口畸形膨胀,古迹大量减少,文化不断消失,城市功能低弱……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座城市连淡水都需要从几千公里之外调运,它还适合作为首都吗?

  他不但不适合手独生子,可以说他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至少不适合那么多人类在那里生存!

  随后朱宜锋又提到了南京,提到了那个原本的心属之地。

  “至于南京,若是南京没有被那帮人一番祸害,我更倾向于那里,倾向于定都于南京,这是历史,当然也是需要。可是茗慧,你看过那天王府的模型,那些个宫殿里,可真够金碧辉煌的……”

  金碧辉煌到俗不可耐!

  天王府和南京城里的那些王府一样无不是看似富丽堂皇、奢侈豪华,柱子是泥胎包金龙柱,房梁是包金梁……每个地方看起来都有一股暴发户的气息,那种大殿柱子全部泥金盘龙,赤金叶子装饰墙壁的暴发户式的金碧辉煌,绝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旧城的改造难度太大,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武昌的改造,被烧成一片,都碰到很多问题,更何况那样的数百年老城?”

  如果要将其作为首都,是必要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地下的还好办,地面的是拆还是不拆?那些估计是保护还是不保护?也正是因为吸取了这些教训,使得朱宜锋更倾向于另外兴建一座首都。

  对旧城尽可能的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为一个历史博物馆,就像是欧洲的那些古城一样。中国的那些古城无疑都是极为壮观的。就像后世学者们所说的一样“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礡的历史文化名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

  但可惜的是,那些在数十年后会让世人惊叹的古城,几乎没有一个保留下来的,最后几座偏远的小城,因为偏远其老城得已保存,反倒是成为闻名中外的景点,成为让世人,甚至让国人惊叹的“古迹”,而真正的“古迹”却被人为的拆除了。

  “至于武昌,武昌并不适合作为首都,它周围的湖泊太多了,相比于湖泊土地太小,这直接限制了它的发展,可是武昌周围的湖是坚决不能填的,那些湖泊有蓄洪的作用,既然禁止湖南围湖造田,武昌也不能围湖造地。而且武昌因为地处长江弯角处,决定了其容易遭遇洪水,作为国都所在,总不能年年抗洪吧!”

  现在湖南是从法律上禁止围湖造田,除了用严刑加以威慑之外,甚至还制定了“围一还十”的惩处,后世长江洪水的教训,对于国人而言不可不谓之深刻。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全面禁止围湖造田,甚至还要求洞庭湖周围的地区要退田还湖,当然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现在这并不是强令。

  在道出了自己之所以不愿意选择这三个地方作为首都的原因之后,朱宜锋又向容茗明慧解释自己的想法。

  “而之所以选择那里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