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崛起-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武则天回过头,看了一眼上官婉儿,“既然婉儿说好,那朕倒是要听听。”
  “嗯!”
  上官婉儿松开武则天的肩膀,绕过武则天的身子,在她身前站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入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
  “很普通嘛,哪里好呢?”
  “大家,你听婉儿背完嘛。”
  上官婉儿露出娇憨之色,向武则天撒娇道。
  已是三旬美妇,可是却仍流露出令人心动的风姿。
  武则天忍不住笑了,连连点头:“好吧好吧,那朕就听听朕的‘内舍人’推荐的文章。
  不过,牡丹是很好,朕也喜欢。”
  上官婉儿深呼吸两口气,接着背诵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本来,武则天还真没有把杨守文的这篇文章放在眼里。
  可是听着听着,她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肃表情。
  上官婉儿继续背诵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上官婉儿背完之后,小心翼翼看着武则天。
  因为这爱莲说的最后一句……要知道,武则天刚说过,她喜欢牡丹。
  武则天面容平静,双眸紧闭。
  良久,她突然长叹一声,“三省六部中能人无数,何以独独没有此等品性高洁之士?”
  武则天用的是‘士’,而不是‘人’。
  这一句话,也就足以表明了她对杨守文的认可。
  “婉儿,这杨守文如此品性,何以又会重伤?”
  上官婉儿叹了口气,“说来,也是这孩子命中多难。
  据说他出生不久,母亲就故去了。之后浑浑噩噩十五载,世人皆以为他患了痴症。”
  “慢着!”
  武则天一对柳眉竖起,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既然痴症十五载,也就是说他并未就学,他那些文章又从何而来?”
  “据杨承烈说,郑娘子死后,便托梦于杨守文身上,并在冥中倾心教导,才有杨守文如今的才学。”
  “这种话,你相信吗?”
  上官婉儿想了想,用力点头道:“婉儿相信。”
  “为什么?”
  “不为什么,若非郑娘子冥中授业,那杨守文又怎能有此才学?
  据杨承烈说,郑娘子病故前,看得最后一本书是《文心雕龙》。而杨守文恰恰最后学得也是《文心雕龙》。况且,若杨守文背后真有人捉刀。能写出《爱莲说》这样文章的人,又岂是那种甘于捉刀之人?除了郑娘子冥中授业之外,别无解释。”
  说得很有道理!
  武则天听罢了上官婉儿的分析,颇以为然。
  她从汤池里站起来,缓缓走上池案。
  上官婉儿连忙也起身上去,自有那宫女上前为两人擦拭身上的水渍,而后换上衣裳。
  武则天走进了汤池旁边的亭子里,在里面坐下。
  “婉儿,你接着说。”
  上官婉儿应了一声,在武则天身前坐下,取了一枚浆果递给武则天,然后轻声道:“前几日寒食,杨守文随父一同登山。据说,他还写了一部异志,杨承烈抄录下来之后,在郑娘子坟前烧了。而杨守文,更在郑娘子坟前,即兴作了一首请明诗。”
  “念。”武则天接过了浆果,含在口中。
  上官婉儿想了想,轻声背诵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武则天听完,猛然倒吸一口凉气。
  “这孩子,好大的怨念。”
  她隐隐猜出,杨守文之所以作出这首诗,很可能与杨承烈隐居昌平,有莫大关系。
  看起来,这里面有故事啊!
  “就在他作了这首诗之后,突然有刺客来袭。
  为首之人,就是那荥阳潘氏族人潘道子,而且还带了五十多人,围攻杨家父子……那潘道子就是潘华的父亲,他为了泄愤,竟刀劈郑娘子的墓碑。杨守文当时为保护郑娘子墓碑,以至于身上多处受伤,最后怀抱墓碑,昏死在了墓碑之前。”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子不贤(上)
  这一夜,武则天彻夜难寐。
  她的睡眠质量一直都很好,但今天晚上却始终进入不得梦想。
  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柔弱的背影铺在墓碑上,浑身上下是鲜血淋漓。
  好不容易睡着了,她却又梦回十数年前。
  她梦到了先皇,也就是高宗李治,梦到了程务挺,梦到了裴炎,梦到很多很多她几乎快要遗忘的人。杨承烈,也是其中之一。说实话,武则天对杨承烈的印象不是很清晰。之所以能记得杨承烈,更多还是因为他那句‘若死了便吃不得酒’。
  不过,武则天对杨承烈的妻子却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如同精灵般的可人儿,不禁是长的姿容秀美,而且那满腹的才华令武则天感到吃惊。
  犹记得当时她见过郑娘子后,曾对身边人道:若郑三娘身为男儿身,将来即便不能出将入相,也会成为一个名冠京华的名士。
  只可惜,那一次相见后,她就再也没见过郑三娘。
  一晃十几年过去,武则天本已经忘记了郑三娘其人,可没想到今晚却又浮上心头。
  情怀这玩意,很难说的清楚。
  你不在意的时候,情怀就什么都不是。
  可当你在意的时候,情怀就变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回忆,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追思。
  这一夜,武则天翻来覆去,一直到天明。
  ……
  第二天,武则天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但凡熟悉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从武则天身上散发出来的冰冷气息。
  在这种时候,甚至连狄仁杰也不敢随便开口,整个朝会之上,所有人都胆战心惊。
  朝会结束之后,武则天便回到了上阳宫,登上浴日楼。
  已经进入了暮春,清晨一场靡靡细雨过后,垂落满员桃杏凋零,入目尽是绯红粉白。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直让人感觉很舒服。
  但是武则天却感觉有些不太自在,坐在书案后,魂不守舍,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启禀大家,狄国老求见。”
  门外,内侍传来通禀。
  虽然心情不是很舒畅,可听到是狄仁杰求见,武则天还是打起精神,沉声道:“有请国老。”
  不一会儿的功夫,门外传来脚步声。
  紧跟着,狄仁杰从外面走进来,在书案前躬身一揖。
  “臣狄仁杰拜见大家。”
  “怀英,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无需客气。”
  武则天说罢,看了狄仁杰一眼。
  这个记忆中相貌堂堂,留着一部美髯的俊美男子,如今却已是满头白发,身体略显佝偻,透着垂垂老矣的暮态。这让武则天的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这情愫,无关男欢女爱,更多是一种人到暮年,对往昔的追思。
  狄仁杰比武则天小六岁,出生于贞观四年。早年间考中明经科,得阎立本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再后来,他出任大理寺丞,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却没有一个人喊冤。也正是从那时起,武则天知道了狄仁杰。
  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政绩卓著。
  当时有监察御史郭翰在奏疏中禀报说:我一进入宁州,就知道了狄仁杰是个好官。
  也因此,狄仁杰被征拜冬官侍郎,正式被武则天重视。
  此后,越王李贞起兵,狄仁杰为近千人求情,坚决不肯判决死刑,得到武则天的欣赏。而后他不惜触怒宰相张光辅而斩杀了在战后大肆骚扰百姓的军士,以至于被贬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武则天登基,并提拔狄仁杰为风格鸾台平章事。
  然而没多久,他又被来俊臣诬陷,虽最终得以洗刷冤情,却被贬为彭泽县令……
  直到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作乱。
  狄仁杰临危受命,出任幽州都督,很快使幽州恢复了秩序,也因此再次成为鸾台侍郎。
  这一晃,过去多少年了?
  武则天心里很清楚,狄仁杰并非忠于她。可是与其他的大臣不同,他虽然并非忠于自己,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这武周的江山,也有他狄仁杰的心血。
  想到这里,武则天幽幽一声叹息。
  “怀英,你的病可大好了?”
  “回禀大家,老臣的病算不得什么,有劳大家担心,实老臣之过。”
  “怀英啊,朕说过,咱们两个这里说话,不需要像在朝堂上那样,一板一眼的……你看,你如今须发皆白,尽显老态。要说起来,你比朕还小一些,却变得如此苍老,朕心里不太舒服……你可要保重身体,朕将来需要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武则天这一番话,让狄仁杰有些发懵。
  朝会时,看武则天的样子,似乎心情不佳,怎地突然间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呢?
  “大家,老臣今日来,是与大家商议梁王和太子联姻之事。”
  “哦?”
  武则天顿时来了兴致,整个人看上去好像也精神了不少,看着狄仁杰道:“你去过东宫了?”
  “是。”
  “那太子怎么说?”
  “太子对婚事并无异议,甚至还很高兴。”
  武则天听了也很高兴,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变得多了,朝会时表现出来的那种清冷,好像减弱不少。
  正在这时,门外内侍再次禀报:“大家,太平公主求见。”
  “太平怎么来了?快让她进来。”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武则天对她,也是一直都很疼爱。
  可狄仁杰心里却没由来的咯噔一下,他有一种预感,太平公主似乎有些来意不善。
  理由?
  他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但他又不能阻止太平公主觐见,这心里顿时变得忐忑起来。
  噔噔噔!
  屋外脚步声响起,一阵香风袭来,紧跟着就见一个宫装美妇从门外飘然走了进来。
  “咦,狄国老也在吗?”
  太平公主已近四旬年龄,却仍旧是一副小女儿的模样。
  她云鬓高耸,肌肤柔嫩,五官精致,眼眉间竟依稀有几分武则天年轻时候的模样。
  走进来之后,笑嘻嘻与狄仁杰打招呼,然后又向武则天一福。
  “太平见过大家。”
  言语中,带着几分调皮之色,令武则天的心情顿时大好。
  她今天本就有些情怀,如今先是听狄仁杰说起了武、李联姻顺利,又看到太平公主那娇媚的小模样,自然也就越发高兴。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太子不贤(中)
  “太平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朕呢?”
  “大家这话怎说得,好像太平不孝顺一样。”
  “哈哈哈,那是朕的错,竟冤枉了我家太平……你来的正好,狄国老刚才正在和朕说起你兄长家的事情。前些日子,梁王找到朕,说是想要与太子家结为亲家。
  朕便拜托了狄国老代为说媒,如今太子那边也同意了,朕正想要与太平商议此事。”
  太平公主闻听,露出了疑惑之色。
  “太子和梁王联姻,这可是一桩好事。但不知,梁王欲和太子家哪位联姻呢?”
  “哦,梁王的意思是,魏王故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