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我当皇帝-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赵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拿下长社,而是要牵制曹操的大军而已。

    这样便能让其他各路大军,更快的蚕食曹操的治地。

    这天。

    一守卫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营外一自称是廷尉审配之人,说奉天子之命,前来拜见主公!”

    赵风听后,稍微愣了一下,审配居然被任命为廷尉。

    廷尉原本是九卿之一,不过许都那边,已经把廷尉改成了大理,廷尉寺也改成了大理寺。

    PS:星虎在这里,给大家拜一个晚年了!!!

    前段时候回到农村老家,没想到老家的电脑已经坏了,那时已经是大年三十,没地方去维修。

    后来准备用手机码字,不过手机码字效率很慢,加上各亲戚凑一起,很难用手机码出来,星虎也非常抱歉。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二次禅让(二)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廷尉的职权,是负责审理案件,奏请应叛之罪,凡郡国中有疑难的案件,都要给予适当的判决。读书族

    而不是负责这类,疑似二次禅让事宜的。

    不过袁耀那点地盘,赵风估计,廷尉更多也是个闲职。

    赵风也没去细想,直接对守卫道:“把审廷尉请进来!”

    守卫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等守卫走后,赵风看向熊大:“让门口的守卫,速去把徐庶请来。”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快步跑到大帐外吩咐了下去,然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站定。

    片刻过后,徐庶便来到中军大帐,对赵风行了一揖:“主公唤庶前来,有何吩咐?”

    赵风笑道:“袁耀派审配过来,疑似要商量二次禅让之事。”

    “元直就在这里听听审配会说些什么。”

    徐庶对赵风行了一揖:“喏!”

    说完,便在主簿的位置,直接坐了下来。

    没多久,审配便带着一行人,走进中军大帐,分别对赵风行了一礼:“见过赵王!”

    接着审配才把手中的诏令,双手呈上:“这是陛下的诏书,还请赵王过目!”

    按理来说,来传诏之人,一般都是要当面宣读诏令的。

    不过这次的诏令,可能与禅位有关,审配自然也不好宣读出来。

    当然,以赵风现在的势力,袁耀的诏令就算宣读出来,听不听也要看赵风的心情。

    赵风没有什么表示,但熊大非常自觉的走到审配身前,双手接过诏令,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诏令后,仔细查阅了一遍。

    果然不出庞统所料,这次审配过来传诏,确实是与禅让有关。

    诏书中的内容,跟第一次差别不大,反正就是袁耀自知才德有限,愿意效仿尧舜,把帝位禅让给赵风。

    赵风收起诏书,看向审配:“审廷尉,我想询问一下,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目前是互相敌视?还是……”

    审配脸皮斗了一下,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赵王!”

    “袁家之事,臣不便多说。”

    “臣这次前来,主要还是替陛下传诏的!”

    赵风眉头一挑,审配这厮,果然比其他人要狡猾一些,话中意思,已经是自称为臣。

    审配虽然是臣,但并不是赵风的臣。

    另外,赵风虽然开府了,但目前真正能对赵风称臣的,也就只有荀谌和王凌。

    原本赵风是准备把田丰、郭嘉、张辽等,对赵风拜主之人,全部纳入府中的。

    不过考虑到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赵风麾下的官员,全部打上了标签,不利于内部和谐。

    所以,之后赵风的府中,也就没有新增名额了。

    反正对于赵风来说,性质都是差不多的。

    而审配对赵风称臣,赵风要是顺着审配的话说下去,那么就表明赵风确有称帝的心思。

    这样不管袁耀、审配等人怎么想,用不了多久,就只能送来三次禅让。

    当然,也可能会暗中,去与其他人谋划一些什么。

    如果赵风言辞拒绝,就表明赵风现在确实没有称帝的想法。

    那么袁耀不管是真想禅让,还是假意试探,起码能安稳的,在当一段时间的天子。

    赵风一时不好决断,便转头看向了徐庶。

    徐庶看赵风看来,对赵风轻微的点了点头。

    赵风心中有了计较,便看向审配,笑道:“审廷尉既然不愿意多说袁家之事,那便罢了。”

    “至于这次陛下的诏书,我是不会接受的。”

    “有劳审廷尉,把陛下的诏书,交还给陛下!”

    赵风虽然拒绝了袁耀禅让的诏书,但已经默认了审配的称臣。

    所以赵风的想法,审配也已经知道了。

    当然,这些对话,也只限几个在场的人清楚。

    就算审配传扬出去,说赵风有不臣之心,赵风也能说,是被审配的言词,给算计了。

    审配听到赵风的回答,左眼皮跳了两下,然后对赵风行了一揖:“臣遵命!”

    审配作为聪明人,知道赵风的意思后,后面的事,基本上就是走个过场。

    所以也不需要再说其他了。

    赵风点了点头,便把案己上的诏书,交给了熊大。

    熊大从赵风手中接过诏书,然后转交给了审配。

    审配双手接过诏书后,带着一行人对赵风行了一揖:“臣告退!”

    说完,便带着一行人,离开了中军大帐。

    等审配走后。

    赵风看向徐庶:“元直为何让我直接答应了?”

    徐庶笑道:“主公率兵,在长社拖住了曹操的大军。”

    “用不了多久,主公的各路大军,便能拿下曹操的大片治地,而曹操则会丢失掉大片的治地。”

    “此消彼长之下,大汉大半的治地,都会纳入主公的治下。”

    “而荆州刘表,年事已高,又没什么作为,根本不足为虑。”

    “江东孙氏,经过之前的内乱,如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同样不足为虑。”

    “至于益州刘璋,依庶看来,难有作为。”

    “所以,主公已经可以接受帝位了!”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熊大:“派人去告诉田丰,让他从现在开始,准备登基事宜。”

    “另外,以后定都在何处,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管是定都,还是登基,都兹事体大,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拍板决定的。

    当初袁术想自立为帝时,都提前准备了大半年。

    事后袁术接受了赵风的建议,又耽搁了小半年,才让‘刘辩’登基。

    何况,定都以后,还要准备修建皇宫,又是一个耗费时间的大工程。

    毕竟赵风不是刘协,被曹操强制迁都到许都,皇宫什么的,都可以随意,反正日后可以慢慢修建也不迟。

    熊大对赵风一拱手:“喏!”

    说完,便退出了中军大帐。

    等熊大走后,徐庶也站起身来,走到大帐中间,对赵风行了一揖:“臣告退!”

    说完,便缓缓后退到大帐门口,才转身退出了中军大帐。

    赵风听后,眼中闪烁了一下,徐庶居然改了自称,已经自称为臣!

    小提示: 手机登陆m。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禅让之议

    赵风知道,这算是提前恭贺自己的一种潜在贺词。

    毕竟现在时机没到,徐庶身为聪明人,也不可能高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之类的话。

    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里,因为巨石越来越少,赵风由原本三天进攻一次长社,再次改成了五天进攻一次长社。

    而由黄月英督造的中型投石器,也在这个月的中旬陆续报废。

    当然,这个报废,只是关键部件报废,需要把关键部位全部跟换,才能继续使用。

    如果不更换关键部位,也跟报废差不太多。

    虽然中型投石器全部报废,但在连续两个月的投石中,长社城的北城墙,已经坍塌了五处地方。

    说不定便会在某个时间点,整个长社北城墙,都会全部坍塌掉。

    另外,张郃、文丑、徐晃、夏侯兰、典韦、王平等人率领的各路大军,也都分别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根据他们的汇报,按照正常推进速度,大概再有三到五个月,便能完成赵风下达的作战命令。

    这里的正常推进,是指的攻城时,尽可能少死士兵。

    如果不计士兵是损失情况,而去选择强攻城池,估计再有一个月,就能完成赵风下达的作战命令。

    只是这样一来,损兵太多,赵风也有些损失不起。

    毕竟拿下这些治地后,也是需要士兵来驻守的。

    因为随着赵风越来越强大,各路诸侯的心思,指不定就会发生些许变化。

    有的可能会选择投靠赵风,有的可能会去联合其他诸侯,来共同抵御赵风,有的觉得野心无望,甚至会选择背叛赵风。

    这天。

    一哨骑跑进中军大帐,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田别驾让属下送来各位刺史、将军、军师,对接受禅让帝位一事,与定都何处之事的文书。”

    说完,便从怀里拿出好几份文书,然后双手呈上。

    熊大直接走到哨骑身前,双手接过几份文书,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拿起第一份文书,直接开打过目了一遍,之后陆续把所有文书,全部过目了一遍。

    看完后,赵风便沉吟了下来。

    其中王烈与邴原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赵风不应该接受袁耀的禅让,而是应该等待时机,以后直接自立为帝。

    因为如果接受了袁耀的禅让,那么之前袁术分封的各位藩王,赵风也必须要承认。

    比如秦王白文,凉王马超,吴王孙权。

    马超是承袭了马腾的王位,孙权则是承袭了孙策的王位。

    另外,还要包括禅位以后的袁耀,肯定也是要被封为某王的。

    这样一来,便不利于中央集权,以后这些藩王,都会成为隐患。

    同时还举例说明,高祖刘邦,当初是能力有限,才分封了各路藩王,但等时机成熟后,刘邦宁愿背负历史的骂名,依然选择覆灭了那些藩王。

    毕竟对于后世人来说,那些被分封的藩王,也是为刘邦的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以赵风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一扫寰宇,不需要留下污点骂名。

    而各位崔琰、田丰与各位将军等人的意见,也差不太多。

    都表示既然赵风要接受袁耀的禅让,那么定都就直接选择在洛阳,反正皇宫都是现成的,只要稍微修缮一下,便可以使用。

    如今治下百姓虽然生活稍微好了一点,但依然属于困苦状态,能减少大兴土木,那自然是最好的。

    另外,既然要选择接受禅让,也建议赵风早日返回元氏,先祭拜天地,登基为赵王。

    只有郭嘉表示,赵风不应该接受袁耀的禅让。

    因为袁术是接受了‘刘辩’的禅让,之后传位与袁耀。

    如果赵风也接受了袁耀的禅让,那么几十上百年后,如果出现了类似曹操这种奸贼,是不是也可以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