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多的士绅富户,带着复杂的神情,走上来了,他们经过了郑福贵的邀请之后,从锅里拿出来甘薯品尝,又软又甜的甘薯,很快让他们的脸色变化了。

这东西真的好吃。

诸多的士绅富户吃过锅里的甘薯之后,再次品尝了烤熟的甘薯,那股清新的香味,让他们着迷,烤熟的甘薯,味道更好。

第二锅和第三锅的甘薯开始煮了,这是给诸多收割甘薯的佃户准备的。

诸多的佃户,已经挖的差不多了,看着正在煮的甘薯,他们禁不住流下了口水。

一帮小孩子收到了特殊的照顾,每人拿着一个甘薯,一边剥皮一边用小嘴吹着,接着就是迫不及待的咬下去,这些甘薯已经不是很烫了,郑勋睿当然要注意这一点,所以小孩子吃的非常香甜。

郑福贵已经开始亲自测量甘薯的产量了,三十亩田的甘薯,每亩的收成都在十五石以上,在他看来,这次收获的不是甘薯,收获的是疯狂。

所有的士绅富户,已经聚集在郑福贵的周围,他们想到的更加深远,以前是准备大规模种植玉蜀黍的,现在看来,甘薯更是要大量的种植,这东西如此的好吃,而且能够填饱肚子,要是种好了,岂不是发大财了。

一些士绅富户,已经开始和郑福贵攀谈了。

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反而平静下来了,后面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操心了,家里已经挖出来了两个地窖,就是用来储存甘薯的,这东西他可不想卖出去,必须经过认真挑选之后,留下种子,剩余的才能够出售。

家里的人不多,不需要留下太多的玉蜀黍和甘薯,再说这东西也不能够天天吃,毕竟稻谷的营养还是高一些的。

夜深了,郑家依旧是灯火通明,佃户正在将收获的甘薯放到地窖里面去,他们非常的小心,生怕弄坏了甘薯。

堂屋,郑福贵个郑勋睿两人坐在里面,郑锦宏守在堂屋外面,不准其他人进去。

郑福贵依旧有些眩晕,三十亩的甘薯,收获竟然达到了五百石的收成,这的确是疯狂,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白天的时候,无数的士绅富户跟着来了,说出太多的话语,让他无法应答了,这个时候终于安静下来了。

“父亲,这些甘薯,必须要经过挑选,如何的挑选,孩儿已经写出来了,按照这上面的要求挑选就可以了,剩下的可以卖出去,价钱和玉蜀黍一样,挑选好的甘薯,绝不能够卖掉了,那都是用来做种子的。”

郑福贵看着郑勋睿,面容慢慢的严肃了。

“清扬,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啊,这甘薯我都不敢想了,产量这么高,还能够饱肚子,下午吃下了三个甘薯,我一点都不饿了,若是甘薯的产量这样高,那福建那边,为什么不能够大量的种植,按照这样的产量计算,还会有饿肚子的事情出现吗。”

“父亲,如何种植玉蜀黍和甘薯,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稍微不注意,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收成,甚至可能什么都收不到,今年的气候不错,算的上是风调雨顺,才会有这么高的产量,这种植的技术,孩儿也写下来了,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种植,才能够有很高的收成,这张纸请父亲收好,该如何做,如何的制作种子,孩儿全部都写好了,剩下就是父亲去操作了,孩儿大致计算过了,今年推广玉蜀黍和甘薯,种子价格不高,卖出去的甘薯种子和玉蜀黍种子,应该在四万两白银以上。”

郑福贵瞬间石化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卖出去种子,会有如此巨大的收入,这好比是做梦,前面卖出去粮食,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了。

“如何种植玉蜀黍和甘薯,父亲必须要教会周遭的百姓,要让他们好好的种植了,家里才能够赚钱的。”

听到郑勋睿这样说,郑福贵着急了。

“不行啊,大家都会种了,怎么赚银子啊。”

郑勋睿苦笑着摇头。

“父亲想错了,必须要教会百姓种植,如此郑家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卖出去种子,今年的收入总体可以达到四万两白银,明年就可以翻倍了,父亲想想,百姓若是得到丰收了,岂不是每年要到家里购买种子吗,这如何的制种才是绝密,外人不可能知晓的。”

郑福贵连连点头。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啊,还是清扬厉害,有了这个生意,我哪里还需要出门去做生意啊,在家里就不错了。”

“不,父亲可能还要帮助孩儿做一些事情,今年之内,孩儿想着购买几十匹的阿拉伯马,阿拉伯马的价格,在八十两左右,此外家里还要扩建房屋。”

“这不算什么,我来做就是了,对了,县试很快就要开始了,你要好好准备,家里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全部都让我来办。”

郑勋睿点点头,时间的确很紧张了,他必须要好好温习功课了,当然这次的县试,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再说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他也必须要尽最大的努力了,不管怎么说,争取到功名,才能够继续前进,才能够在明末立足,否则什么都保不住。

第十七章县试

教谕先生的心情很不好,原来说好的到浙江出任知县的事情,突然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上面早就有人表态了,应该是手到擒来的,再说也就是一个七品的知县,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官职,这种快速的变化,让教谕猝不及防,心情瞬间跌落到了低谷。

好在郑勋睿学业越来越精了,这让教谕先生能够自我安慰,要不然官没有做到,学生也没有出色的,那就真的是一塌糊涂了,所以在县学快要放假的那段时间,教谕特别注重郑勋睿的学业,看着郑勋睿每日里特别的辛苦,变得又黑又瘦,教谕很是高兴,他哪里知道,郑勋睿操心的不仅仅是学业,还有玉蜀黍和甘薯的事情。

教谕本来想着给知县大人专门说说郑勋睿的,但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几个月的时间下来,他已经相信郑勋睿的能力了,相信郑勋睿通过县试没有丝毫的问题的。再说若是给知县大人打过招呼了,就算是郑勋睿通过了县试,也有串通之嫌疑。

教谕是举人,对于学问还是看的很严肃的,看不惯那些舞弊的行为。

县试和府试,比较乡试、会试和殿试,要简单一些,乡试和会试最为复杂,持续的时间达到了九天,分为三个时间考试,每场考试三天的时间,会试也是九天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县试和府试就没有那么复杂,一共就是一天的时间。

从主考官来说,也是不一样的,会试不用说,在京城举行,主考官基本都是内阁大臣,乡试在巡抚衙门所在地举行,北直隶在京城,南直隶在南京,主考官都是朝廷派遣的,大都是礼部的官员,以及六科给事中。

府试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知府大人,顺天府和应天府是府尹大人,县试的主考官都是知县。

录取名额上面,限制也是不一样的,越是往上面去,录取的名额越少,当然明末的时候,举人和进士的录取名额,稍微多一些了,至于说生员和童生,名额就更多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每个地方的禀生名额是严格限制的,也就是朝廷提供禄米的生员是限制的,府衙四十个,州衙三十个,县衙二十个,其余的生员,享受不到禄米。

当然生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都是受到百姓尊敬的,见到知府以下的官员,可以不下跪,赋税方面,也有些许的优惠。

江宁县的县试,是一件大事,得到知县大人的高度重视。

县试在县学举行,每年参加的人都达到了千人,江南学风很盛,这么多人参加县试不稀奇,加上江宁县是京畿县,参加县试的人就更多了。

江宁县县试的案首,府试绝对是可以通过的,不出意外乡试铁定也是能够通过的。

纵观整个的南方,南直隶和浙江的学风最盛,出来的读书人也最多。

随着县试时间的到来,知县大人放下其他的事情,专门关注县试的事情了,他曾经侧面询问过教谕先生,在县学读书的那些学子的情况,可教谕什么都没有说。

江宁县是京畿县,知县大人的品阶是正六品,做得好很有可能直接进入京城六部之中,成为六部的郎中,最不济也能够成为从五品的员外郎,京畿县的知县,一般情况之下,都是直接收到皇上关注的,当然若是做不好,或者背后的靠山出现问题了,调整也是非常快的,到南直隶的六部去,做一个清闲的员外郎,甚至是主事,都是有可能的。

江宁县知县也不是寻常人,此人名王铎,字觉斯,天启二年的进士,曾经是翰林院庶吉士,有着不俗的学问。

没有学问的人,不可能成为江宁县或者是上元县的知县,这里是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学识不行的知县,根本不能够立足。

王铎和教谕先生的关系不错,也只有他知道教谕的来历和学识,不要看教谕仅仅是举人,学识高过了很多的进士,不过这是秘密,他是不会泄漏出去的。

这位满腹学识的教谕先生,想到的还是做官,这样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一肚子的学问卖给帝王家,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最终心愿,也是最为宏大的目标。

六月三十日一大早,王铎就起身了,稍微洗漱一下,径直朝着县学方向而去。

此次参加县试的有九百八十八名考生,最年轻的十五岁,年纪最大的四十五岁,按照县试的规矩,所有的考生早就在县学的外面等候了。

县学不需要那么严格的检查,考题是知县当众出的,就算是想着作弊,也要准备很多的书籍,谁知道知县会出什么题目。

再说县试的时间在盛夏,这个时节就是想着携带书籍夹带,也是不大可能的,穿的本来就少,若是真的有夹带,守门的军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检查还是有必要的,这是形式,也表示了县试的严肃性。

王铎来到县学的时候,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他摇了摇头,朝着后面的方向走去,他是主考官,从县学的后院进入。

县试开始的时间是辰时,卯时的时候,考生开始进场。

一百名考生在学堂里面考试,其余八百余人,在外面考试,院子里早就搭建好了棚子,供考生答题用的。

在什么地方答题,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能够进入到学堂之中答题的,都是很有希望通过县试的,在外面的则很难,想一想九百多人考试,那么多的试卷要看,那么多的文章需要阅读,知县大人就算是神仙,也承受不住的,所以他是有侧重点的。

在学堂里面考试的一百人,就是知县大人关注的重点。

这样看好像有些不公平,但实际上是相对公平的,知县和教谕两人,对本县学子的情况,基本都是掌握的,哪些人的学识好一些,内心基本有数。

学堂里面的座位也有区别。

前面的三十个考生,是重中之重,他们的文章,知县大人一般都要仔细阅读的,他们的名字,在考试之前,知县大人都知道了,教谕自然会禀报的。

其余的七十人,除非是文章特别的突出,刚开始的部分就能够引起知县大人的注意,才有希望通过县试的。

不公平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

士绅富户的子弟,一般都是安排在学堂里面考试,至于说官吏的子弟,更是争取安排到前面三十人的座位,这是惯例,考生也没有办法,埋怨只能够埋怨自己出身不好,投胎到士绅富户的家族,那就能够得到重视。

其实士绅富户家族的子弟,学识的确好一些,毕竟家里有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