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情况之下,身为顶级火器专家的毕懋康,也只能够独自在南京钻研火器,尽管有了《军器图说》这样的著作。同样得不到朝廷的重视。

穿越的郑勋睿,当然不是这样的看法,当初决定大规模研制火器的时候,毕懋康就是他注意的第一人选,一方面毕懋康是大明的火器专家。有专门的论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柄燧发枪,抛却了火绳发射的局限,让燧发枪在雨雪天气中可以使用,这是枪械发展的重大进步,另一个方面是毕懋康是进士,其本身的素养是非常不错的,常年研制火器,对于很多先进的理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接受。

南京火器局搬迁到淮安之后,郑勋睿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毕懋康弄到淮安来。

想要毕懋康到淮安来,可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人家是南京礼部右侍郎,虽说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可身份是摆在那里的,人家堂堂三品的高官,用如今的话来说,要有那么大的庙,才能够容纳这样的菩萨。

短时间之内,想要将毕懋康调到淮安来,可能性几乎没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毕懋康到淮安来指导火器局的相关事宜。

经过了仔细的考虑之后,郑勋睿给毕懋康写了一封信,为了写好这封信,郑勋睿认真阅读了《军器图说》这本书,要知道《军器图说》这本书,市面上是找不到的。

信函之中,郑勋睿将自身的一些认识贯穿其中,重点说到了燧发枪,肯定了燧发枪历史性的创新,但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了燧发枪存在的问题,譬如说发射的子弹同样需要用通条从枪管的出口灌进去,发射的时候,扳机击中燧石发火,扣动扳机需要消耗巨大的气力,子弹的初速、弹道、射程都比不上技术相对成熟的鸟铳等等,这些方面若是不予改进,燧发枪推广的程度是有限的。

郑勋睿说的很直接,没有丝毫的遮掩,摒弃了官场上的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

这是郑勋睿故意为之,因为他知道毕懋康不是真正的官场中人,大凡这种钻研某方面学术的官员,其性格都是直爽的,毕懋康不是钻研火器到痴迷的程度,也无法发明燧发枪。

既然不能够从正面的渠道将毕懋康调到淮安来,那就用激将法,让毕懋康主动到淮安来,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郑勋睿的办法非常奏效。

毕懋康没有直接回信,而是径直来到了淮安,求见郑勋睿。

初次见到毕懋康,郑勋睿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毕懋康脸色很白,这是缺少阳光照耀、长期在屋内的结果,想必专门从事火器研究事宜的毕懋康,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闲逛,恐怕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屋里。

毕懋康脸上带着不服气的神情,尽管郑勋睿品阶比他高,可见面的时候,毕懋康的态度不是特别好,毕竟辛辛苦苦发明出来的燧发枪,居然被一个外行否定,这样的气很难忍。

郑勋睿没有在总督府和毕懋康交谈,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带着毕懋康来到了火器局。

在火器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参观的过程之中,毕懋康的脸色慢慢变化了,从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的震惊,特别是在第二区域,看见了将燧发枪的诸多零件分开生产,而且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尺度,还有近乎苛刻的质量标准之后,他有些忍不住了。

毕懋康和汤若望、薄玉、龙华民、邓玉函等人的交流,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他是知道这些人的,在火器研发和制造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其实在毕懋康来到淮安之前,汤若望等人就在吃透燧发枪原理的基础至上,按照郑勋睿提供的思路,开始对燧发枪很多的细节方面予以改进,力求让燧发枪的操作更加的简便,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燧发枪的枪管至上,装配刺刀。

拿起一把经过了细节方面改进的燧发枪,看着燧发枪前面装配的可以随时拆卸的刺刀,毕懋康的眼睛发亮,身体都微微颤抖了。

毕懋康甚至没有理睬陪在身边的郑勋睿,专心致志的和汤若望等人交谈了,对于燧发枪细节上面的重大变化,他看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任何的细节变化,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很多的东西,制造出来之后,看起来是很容易的,殊不知想到这样的点子,那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深谙其中道理的毕懋康当然知道。

随着交谈的深入,毕懋康才知道,这一切细节的变化,悉数都是郑勋睿提出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毕懋康才开始真正重视身边的郑勋睿了。

当然毕懋康不知道,对于燧发枪根本性的变动方面,汤若望和薄玉等人尚未提出来,那就是在初速、弹道、射速以及燧石撞击发火方面的改变,郑勋睿针对这方面提出来的建议,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才能够真正改进的。

毕懋康不想离开火器局了,在第一区域的公房里面,他对着郑勋睿开口了。

“郑大人,下官有眼无珠,想不到这些改进的事宜都是大人提出来的,下官夜郎自大,还请大人原谅。”

“毕大人万万不要有这等的想法,燧发枪是毕大人费尽千辛万苦才研制出来的,本官对火器也是很关心的,仔细钻研之后,有了一些感触,若是毕大人有兴趣,不妨留在火器局,与汤大人、薄大人、龙大人和邓大人一起钻研。”

“下官求之不得,只是叨扰大人了。”

“无妨,本官的诸多感慨,悉数都和汤大人、薄大人、龙大人和邓大人商讨过,这些见解是不是有道理,毕大人了解其中缘由之后,自是能够做出判断的。”

郑勋睿当然不会和毕懋康说起理论上面的事情,尽管说阅读了不少有关火器和火炮方面的文书,可术业有专攻,他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只能够是依靠超前几百年的认识,提纲挈领的点到要害的地方,至于说真正的研制和创造,那是专家的事情。

不过这一步棋走的很是不错,不仅仅是让毕懋康留下来了,而且在接下来的研制和创造的过程中,毕懋康也会不遗余力的。

掌握一个人的心思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性的人才,给与足够尊重的同时,也要采取一些激将法,让其心甘情愿的做事情,这比强迫做事的效果好很多的。

第三百八十八章江湖传说

春天到来,春暖花开,秦淮河更加热闹了,岸边的柳树吐出新枝,绿色的新芽随风摆动,秦淮河河面碧波荡漾,这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往。

每年这个时候,秦淮河是最为热闹的,今年的情况更是不一样,乡试、会试和殿试都结束了,大量的学子返回家乡,其中绝大部分的南方学子,专程来到秦淮河,将科举考试落榜的郁闷,发泄到这里,或者是在这里找寻安慰,秦淮河的姑娘,善解人意,让这些落榜的读书人,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对自身的学识不再看低。

说的直白一些,不少落榜的读书人,到这里来找寻自信,伺机发泄。

这本不是坏事情,秦淮河让很多失意的读书人能够有发泄的地方,不至于沉沦。

此时的秦淮河,远不是前些年的风景了,因为出现了几位绝代风华的青楼女子,引得无数的读书人,甚至是一些达官贵人前往。

南京也是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影响最大的地方,特别是在刘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之后,对于东林学子以及复社、应社的读书人是很重视的,导致这些读书人自视甚高,也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注意。

东林书院、应社和复社的影响,在南直隶也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的,关键是在淮北,漕运总督郑勋睿对东林学子不感兴趣,不支持复社和应社,虽没有明确打击,但其所辖的官府之中,基本没有什么东林党人,特别是总督府以及淮安府,东林党人没有立足之地。

更多的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读书人。开始聚集到南京和苏州等地,他们抨击朝政,议论得失,在言语中展现自身的抱负,而郑勋睿自然也会成为他们议论和抨击的对象。

这样的议论,自然是传到秦淮河的。在不少的青楼,一些读书人甚至公开贬损郑勋睿。

表现最为激烈的,是在南京有着不小名气的、被誉为四公子的陈贞慧、侯方域、冒襄和方以智。

四公子的身份都是不一般的,陈贞慧是原太子少保、左都御史陈于廷的儿子,尽管陈于廷已经去世接近两年的时间,可在南京和苏州一带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侯方域是现任内阁辅臣侯询的儿子,其影响力更是不一般,可谓是标准的官二代。冒襄出身官宦世家、曾经被董其昌极力的赞誉,而方以智则是左佥都御史、湖广巡抚方孔炤的儿子,方孔炤接任湖广巡抚的时间不长,因为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一带流寇逐渐开始壮大,五省总督卢象升不再兼任湖广巡抚,专门负责剿灭流寇事宜。

四公子在南京的名气很大,在秦淮河的名气更大。

秦淮河不少青楼女子,对四公子是另眼相看的。才子佳人一直都是千古流传的美好故事,秦淮河的姑娘。大部分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育,琴棋书画皆通,她们虽然地位卑贱,但渴望美好的生活和爱情,四公子这类有声望的读书人,当然是她们青睐的对象。

而四公子的言行。在秦淮河自然是有着不一般的影响。

不过四公子名气虽然大,却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们的科举之路都不是很顺畅,四人都是生员的身份,甚至没有能够中举。四人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陈贞慧三十三岁,侯方域二十岁,冒襄和方以智都是二十七岁,他们中间除开侯方域比郑勋睿小三岁之外,其余都比郑勋睿的年纪大,所以他们议论赫赫有名的殿试状元郑勋睿,总是显得底气不足。

四公子能够有着如此之大的名气,主要还是依赖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

侯方域小小年纪,已经成为复社的领袖之一,陈贞慧子从父业,是名副其实的东林党人,冒襄是应社和复社的骨干,方以智同样是东林党人,不得不说,他们是有文采的,家境也是非常殷实的,父辈更是不一般的人物,故而他们得到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读书人的吹捧,年龄虽然不大,可名气却是很大的。

按说他们议论和抨击郑勋睿,应该让郑勋睿的名气很不好的,可事与愿违,正是因为他们的议论,让郑勋睿成为秦淮河的风云人物。

郑勋睿与杨爱珍之间的故事,已经无法保密,在秦淮河早就传开了,让这件尘封很久的事情被翻检出来,是因为盛泽归家院的掌柜徐佛家。

徐佛家曾经因为一件事情,专门到淮安去央求郑勋睿,本来是没有抱着多大指望的,却得到了郑勋睿的盛情款待,其所央求的事情,也办好了,郑勋睿如此的讲义气,身居如此的高位,尚且能够善待地位卑贱的徐佛家,这在秦淮河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更加让秦淮河姑娘向往的是杨爱珍在郑家的地位,没有因为出身青楼受到任何的影响,在郑家的地位稳固,受到了郑勋睿的尊重和疼爱。

郑勋睿的学识和地位更是不用说,殿试状元,二十四年的年纪,被敕封为太子少保,可谓是大明第一人。

这必然导致郑勋睿在秦淮河的影响巨大,很多青楼女子都将杨爱珍看作了她们的榜样,若是能够跟随如此的杰出的男人,一辈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秦淮河的姑娘,都想着嫁给郑勋睿,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杨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