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望华思考了一下郑勋睿说出来的话语,很快开口。

“大人,若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岂不是正好。”

郑勋睿微微点头,紧接着开口。

“出现这样的局面,对于郑家军来说的确是有利的,但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北方,不知道要消耗多大的气力去整治,此外还有后金鞑子,皇太极二十四旗并举的策略,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实力,假以时日,郑家军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大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脸上露出了笑容。

“感谢徐先生的提醒,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这段时间我总是想着北方大乱的情形,其实有些事情既然无法避免,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徐望华的脸有些红,这倒是很少见的。

“大人和属下所处位置不一样,大人高瞻远瞩,想到的是大明之天下,属下没有想到想到那么多。”

郑勋睿挥挥手。

“徐先生就不要谦虚了,说的正确之意见,我是接受的。”

郑勋睿的目光很快转移到了桌上的文书和地图。

“刚刚我说过,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很是宏大,亦很全面,按照这个方式作战,流寇必定会被剿灭,可我也说过了,杨嗣昌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不可能取得成功,你们或许有些不服气,认为我说的过于的武断了,接下来我给你们说几个不能够成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统一指挥权的事宜,四正六隅作战方案,牵涉到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广、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隶等地,如此庞大的作战部署,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如何的协调作战,仅仅凭着五省总督孙传庭,根本不可能指挥。”

“杨嗣昌亲自指挥作战,以内阁大臣、兵部尚书的身份,皇上赐予尚方宝剑,才有可能真正调动这些地方的军队,让各地巡抚真正服从命令,而且杨嗣昌还要不怕得罪人,敢于坚决惩处不服从指挥的官吏,甚至包括巡抚和总兵。”

“但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其中的原因,你们应该清楚,大明已经有了一个郑家军和郑勋睿,再出现一个杨嗣昌,怕是皇上会急的发疯。”

“缺乏强有力的指挥,越是庞大的作战部署,存在的问题越多,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个原因,各方的掣肘问题。”

“此次作战的总指挥是五省总督孙传庭,有意思的是,孙传庭没有绝对的指挥权,他的身后还有兵部,重大的作战部署由兵部来协调,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兵部协调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战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指挥官果断做出决定,若是还请示一番,耽误时间不说,机会也浪费了,兵部的诸位大人又没有在作战的现场,他们怎么知道具体的情况。”

“你们还要注意到,孙传庭的手中没有尚方宝剑,这就导致他的权威大打折扣,各地的巡抚和总兵,不知道经历多少的事宜,岂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孙传庭没有绝对的权威,怎么指挥如此庞大的作战,各地巡抚只要背后找一个小的麻烦,或者临阵推脱,孙传庭就无可奈何,等到他禀报朝廷,一番调查下来,怕也是不了了之,且孙传庭还得罪了诸多的巡抚总兵,再也不可能从容指挥作战。”

“至于各地的巡抚和总兵,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

“第三个原因,北方大规模灾荒的影响。”

“这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北方灾荒形成的损失是惨重的,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北方饿死的人无数,更多的农户无奈之下聚啸山林,朝廷首先需要平定北方灾荒之局面,接下来才能够考虑到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

“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不用多说,他们的军纪就那样,朝廷没有尽力救济灾民,军队的军纪不是很好,剿灭流寇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一面剿灭流寇,一面有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钱粮的投入,况且这些钱粮,悉数来自于赋税,如此大规模的征伐,朝廷肯定会临时增加赋税,让老百姓更加的陷入到绝境之中。”

“不得不说这是很具有讽刺意味的,俗话说得好,标本兼治,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可笑朝廷那么多的大人,为什么不看看陕西、复州等地的情形,为什么不看看南直隶的情形,这些地方为什么没有流寇,亦没有土匪,归结到底一句话,朝中大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至于说朝廷之利益,不是他们思考的范畴。”

“如此的情形之下,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能够获得成功,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话。”

周遭安静下来,郑勋睿的分析一针见血,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的确是很不错的,可惜客观条件的限制太多,让四正六隅的作战部署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是好看而已。

可以想象,朝廷四正六隅作战部署一旦失败,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边关出现危险,北方更加的动荡,甚至影响到南方,实力逐渐增强的后金鞑子,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有可能再次进入北直隶劫掠,不知道那个时候朝廷靠什么来维持和支撑。

第六百七十三章剿饷

崇祯十三年六月底,皇上下发圣旨,加收剿饷。

郑勋睿看着桌上的敕书,想起明末三饷,明末三饷为辽饷、剿饷和练饷。

辽饷自万历四十六年就开始征收,名义上是为了辽东的战斗支出,平均每亩地加征九厘,崇祯四年的时候,又提高到每亩地一分二厘,每年可以多征收农业赋税六百六十七万两。

皇上下旨开始征收剿饷,就是对付流寇的,每亩地增加五厘,全年可征收两百八十万两。

至于说练饷,因为郑勋睿的穿越,迄今尚未开始征收。

郑勋睿明白,这肯定是杨嗣昌的意思,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战役,需要大量的钱粮,朝廷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粮,于是负担就转移到百姓的身上去了。

严格说起来,明朝的农业赋税,并不是特别重的,与之后的清朝比较起来,不算是特别多,且大明的官吏一直都呼吁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必须要藏富于民,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农民的辛苦,故而赋税定的不高。各级的官府若是严格按照赋税之要求征收,绝大部分的农户是能够承受的。

可惜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崇祯年间大规模的灾荒,已经将百姓逼到了绝路之上,很多地方赤地千里,就算是朝廷免去这些地方百姓的赋税,百姓都是活不下去的,故而增加剿饷,等同于饮鸩止渴。

其次就是**,朝廷决定征收剿饷,每亩地增加的赋税是五厘,可到下面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分左右,地方官吏可以从中大肆贪污。甚至出现了有些地方已经征收起来了剿饷,却言当地百姓困苦,无法征收剿饷。

大明的农业赋税的确不高,但苛捐杂税高的出奇,因为流寇的骚扰,也因为后金鞑子的侵袭。各地官府想方设法的以练兵或者加强防御的名义征收苛捐杂税,而这些苛捐杂税的数量,往往是赋税的数倍以上,这就让老百姓无法承受了。

农户本就无法承受苛捐杂税,土地的兼并让他们的负担更加的沉重,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少缴纳甚至是不缴纳农业赋税,进士、举人和生员,分别按照朝廷的规定。可以免去多少田亩的农业赋税,正德年间之后,士大夫阶层基本不缴纳农业赋税,这是朝廷优待读书人的举措,可惜这样的举措,被士大夫充分利用起来,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兼并土地,农户因为无法承担沉重的苛捐杂税。心甘情愿将土地卖给士大夫和商贾。

赋税的总额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说官府需要征收到的粮食和银两数目不变化。并不因为土地的兼并减少,于是那些耕种土地的农户,就要承担土地兼并的恶果,他们的赋税一路增加,甚至超过田亩收入的六成,如此的情况之下。农户当然没有活路了。

剿饷的征收,将是新一轮灾难的开始。

南直隶也需要承担一定数额的剿饷,只不过这一次征收的剿饷,需要全部上缴到朝廷,南直隶不能够扣留。因为这笔剿饷是专门用于剿灭流寇的。

徐望华看着郑勋睿开口了。

“大人,这肯定是内阁杨大人提出来的建议,加征剿饷,北方剿灭流寇的钱粮就出来了,正是秋收的季节,想必朝廷能够征收到剿饷。”

“徐先生,你说的不错,这应该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建议,皇上的圣旨倒也客气,说是让百姓忍受一年,吃一年的苦,想的太简单了,既然赋税增加了,怎么可能一年之后就不征收了,皇上真的以为一年时间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吗。”

“属下也觉得是如此,不说北方,就说南方各地,百姓的负担已经无法承受,杭州、湖州和嘉兴的洪门禀报,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百姓甚至不知道缴纳的是什么赋税,当地官府也不解释,就是一味强行的收取。”

“不错,这样的情形已经存在好多年了,当初北方的百姓大规模的造反,就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朝廷拿不出来钱粮剿灭流寇,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这样下去,能够剿灭流寇才是怪事了。”

“大人说的是,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还不是要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这样至少能够暂时的活下来,总比等死的好。”

两人的话语尚未说完,户部尚书罗昌洛进来了。

“大人,朝廷敕书要求南直隶一共要上缴剿饷一百零七万两。”

郑勋睿愣了一下,看着罗昌洛,没有明白过来,剿饷是在大明各地征收的,按照正常的计算,南直隶包括淮北等地,应该承担的剿饷大约为三十多万两白银,这剿饷的征收,可不是看地方是不是富庶,而是按照田亩的多少来征收的。

看见郑勋睿的神情,罗昌洛再次开口。

“户部的敕书给出的解释,是北方的北直隶、山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地,都是遭受到大规模的灾荒,故而这些地方的剿饷,仅仅征收三成左右,欠下的剿饷,按照各地富庶之情况,进行摊牌,南直隶历来富庶,且粮食的产量高于北方,故而承担了一百零七万两的剿饷。”

罗昌洛给出解释之后,郑勋睿的神色很不好看。

“皇上这是为难南直隶,也就是为难我郑勋睿啊,给朝廷顶回去,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应天府等地,都遭遇到大规模的水灾,救灾所用的前钱粮,朝廷没有拿出来一文,而且南直隶还承担了浙江湖州和嘉兴等地的救济,朝廷又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真的以为我郑勋睿好说话吗,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徐望华看向了罗昌洛,做出了补充。

“罗大人,户部可以列出来详细的开销,包括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救济百姓的开销,以此要求朝廷解决钱粮的亏空,同时还要提到漕运,尽管南直隶遭遇如此大的灾荒,但漕粮依旧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方去了,并没有耽误,将这些所有的开销全部算出来,在列举出来南直隶每年的赋税数目,两相比较,朝廷就明白其中意思了。”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勋睿也做了补充。

“奏折的意思要明确,南直隶的确存在困难,不可能完成一百零七万的剿饷,若是必须要完成,那也可以,就用漕粮来抵扣,到年底的时候统一算账,但南直隶救济百姓的开销,必须要明确的告知朝廷,让他们自己去掂量。”

罗昌洛点点头。

“大人,只是南直隶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