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人传-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记录,果然决议里面红色的修改部分大都附注着自己的名字。 
  路标兴奋的想嚎叫几声,看来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来到二十四世纪仍然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而且新世界有这么多这么细的科学考核办法,聪明人想不出人头地都难。 
  一段时间以后,路标才知道二十四世纪的人不全是白痴,在以后的同类会议中路标再也没有达到过第一次的高度。想来是因为第一次参加,神经比较兴奋,同时那个议题也恰好是路标的知识面可以全面覆盖的,再加上好长时间的休息,灵感暴发的结果。 
  这次会议路标的灵感确实爆发的很厉害,一下子提出了整个全新的人群关系的新概念,放到这个眼下最大的外交课题里时,产生震撼也就不奇怪了。 
  在路标的想法里,冷战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快二百年了,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文明世界已经很少提及另一个世界,说明那个世界对文明世界的影响已经很小,所以现在只是个如何管理或者说是统治另一半世界的事。 
  因此,路标直接省略了双方实力、形势之类复杂的问题,直接考虑到了管理原则的事情。直观而大胆,正是路标的特色。 
  对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是需要把它变得无害。隔离是一种方法,统治也是一种方法。但统治付出的代价不能太高。因此,路标拟定的方针是有限开放的统治策略。 
  。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地效飞行器 
  (起4F点4F中4F文4F网更新时间:2007…8…17 14:23:00  本章字数:1098) 
  出山的第一个工作顺理成章的到了外交政策研究所,也算是重干以前路标国策的老本行。这不,一上班就有一个美差——正式出访自然国家。 
  路标不是很喜欢出访,尤其是上次出访还丢掉了半截身子。不过公务在身,这个出访名额也是出主意的奖励之一,跟路标的冷战关系人的身份也有关系。还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确实也没有第二个人比路标和这场战争的关系更密切了。二十四世纪了,人们有时候还是忘不了搞搞有纪念意义的无聊事。 
  身份的问题果然是不太好谦让的,想来这次旅行不会象上次那么危险。 
  这次旅行是应自然世界之邀,进行的第一次民间小团体旅行访问。虽然文明世界同意向自然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因为是部分解除隔离,文明世界的网络和电讯系统是不可能对自然国家开放的,人员来往也是禁止的。不过为了体现亲善,派个机器进行冷冰冰的转交似乎不太尊重人类的智慧,因此有了这个代表团。 
  文明世界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太多,半个地球近二百亿的人口,勉勉强强虽然也塞下来了,不过所有的地区都不是很欢迎外来人口的了。人道主义的定义都为此而改变,所以含有继续隔绝人员流动的路标建议才这么得到推崇。因此旅游变成了一种非常奢侈的消费。出访自然国家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再无聊的事情也因为其稀少而珍贵。 
  宝贵而不可转让的东西,即使不喜欢也不便于浪费。于是路标还是加入了代表团。 
  代表团的人不多也不少,有二十个人。大部分属于路标这种特殊身份的代表人物,还有几个是职业类专家,负责翻译、礼仪。还是保密的理由,这次出访不允许团员携带任何的电子信息记录媒介。 
  衣服都是特制的原始织物,除了要转交的一张信息磁盘以外,代表团身上没有一点现代的气息。 
  在码头集中以后,大家换乘一架地效飞行器去两个世界的边检站。那个边检站是整个太平洋上唯一的一个,设在大洋的中心点,彰显平分海洋的原则。 
  因为比较远,该站也没有飞机场,所以交通都是坐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也是古董级的运输工具,因为是利用水面增加空气的升力飞行的,所以兼有船和飞机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没能取代喷气客机。 
  地效飞行器坐起来也是十分舒适的,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不过坐着比较无聊,因为飞行器上不能上网,而窗外的景观单调且飞速变化,令人头晕目眩,所以乘客们都没有看风景的愿望,通常都是连上电脑,该干嘛干嘛。但是这次不能携带任何电子产品,就比较郁闷了,人虽然不少,大家喝酒聊天,应该比较快活,但没有了常用的那些小东西帮忙,很不适应。 
  路标好在算是个好奇宝宝,同伴们也都算得上博学之士,讨论些幼稚的问题,也长些见识。 
   
  起4F点4F中4F文4F网4F授权发布。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奇迹小发明 
  (起5O点5O中5O文5O网更新时间:2007…8…17 17:57:00  本章字数:1033) 
  这次代表团送去给自然世界的是一份大礼——密织纤维的全部相关资料。密织纤维也是一百多年前的古董级技术了,不过这些年来一直也还有进步,作为划时代的技术,其重要性仍然无与伦比。自然世界也有这种技术,可能是仿的文明世界,但并没有仿到家,这次拿到全部相关技术,因为加工应用环节的差距,一下子到达文明世界的水准不太可能,前进几大步是不成问题了。 
  密织纤维是中国人在基础材料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跻身科技大国后搞了一百多年的小发明后出现的一项重大发明,狼狼的为中国人出了口气。 
  密织纤维的原理也简单,把有机蛋白形成蛛丝结构排列,原始的仿生学,因此也叫蛛丝纤维。不过在中国人发明新技术之前,人类也搞出了不少蛛丝结构或类蛛丝结构的纤维出来,不过其生产成本都贵比黄金。 
  中国人的新方法是改基因方法,解密蜘蛛生成蛛丝的遗传密码,然后把植物生成纤维的遗传密码改成这个顺序,植物就长出了这种结构的纤维。说起来很容易,但把动物基因改变成植物基因是前所未有的事,一个一个核酸的改,反复的培养,工作量之浩大,时间之长都创造了历史记录。也只有中国能完成这项工作,在执行这个计划的研究所,最多的时候志愿的研究人员多达两万多人。也只有中国开放式的大学才能培养这么多科技人员。 
  培育基因很费事,选择基因的宿主也历经磨难。开始是棉花,后来是树木,新出现的纤维种类多达几十种,虽然也很有用,不过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算找到了一种芨芨草,在它的草茎里出现的纤维性能无限的接近蛛丝。 
  这种芨芨草对土壤、温度、水份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不过既然叫草,就不是太难长,产量虽然有点低,一季亩产只有几十斤,所以价格和蚕丝也差不了多少,想用来替代金属材料和塑料好像太奢侈了点。 
  不过好东西利用的时候可不是论吨的。蛛丝纤维强度极大而总量很轻,只需要少量和其它材料混合加工以后,可以大幅度提升制成品的强度和韧性。它的作用就和混凝土里的钢筋一样,而且不需要用那么多。 
  添加蛛丝纤维的木工板和不锈钢板一样经久耐用,这使稀有金属的需求终于降低到了正常水平上。全世界的人们也可以从一次性用品回到品味经典的时期了。 
  除了做棍子和板子,蛛丝纤维最典型的两个产品是工程布和绳子。工程布的代表用途我们经常看到,就是整天在我们头顶晃来晃去的飞艇,那东西除了控制和动力系统以外就是工程布包气。 
  蛛丝纤维做成的绳子则带来了另一项很有趣的发明。 
   
  起5O点5O中5O文5O网5O授权发布。
 
 
  正文 第九十章 能源新希望 
  (起4W点4W中4W文4W网更新时间:2007…8…20 15:11:00  本章字数:1286) 
  很久以来,水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一直为人类垂涎不已。但人类所能直接利用的一直只有地面河流而已。能量更大的潮汐、洋流只能让我们听听潮水的声音。 
  而且早期的水坝电站虽然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可惜呢,由于水坝本身巨大的钢筋水泥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始终存在争议,从没能占据能源供应的主导地位。后来,由于水资源本身的匮乏,工农业生产消耗的淡水已经十分紧张,大多数地区的水坝成了水库。 
  现在有了蛛丝纤维,梦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由于中国是蛛丝纤维的发明国,所以虽然所有的技术资料都是第一时间就在互联网上公布的,不过首先接触到实物的中国人当然在应用发明上也先行了一步。著名的中国发明家华班也很为中国人争气,第一时间就发明了拖网电站。 
  拖网电站是个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的东西。一根电缆,拖着一长溜的螺旋浆发电机,潮水或洋流流过的时候,刷刷的闪电就到了我们的机器里。 
  原理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就像河流上发电要筑水坝才能使发电机工作一样,由于发电机本身的重量和消耗,只有连续的、巨大落差的水流才能使它正常工作或者说是才经济。潮汐的能量是间断的,而且不集中。洋流中发电机无法安放,而且电也送不出来。在没有蛛丝纤维以前,没有材料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一直是个幻想。 
  蛛丝纤维的出现,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现实版的拖网电站不像渔网,更象一根渔线,因此叫渔线电站,只不过浮子大了点,和公园里的摩天轮差不多大,样子也差不多。芯子是一个小发电机,用电缆连着或者说是拉着。两根细带子系着扭扭捏捏的布片,是按照最优化流体力学设计的风车叶子,在水里一荡,晃晃悠悠的大水母轮子就滚动起来。 
  和传统电站比起来,渔线电站的重量实在是小的不能在小了。通常的一台发电机组都有几十吨重,而整个渔线电站也不过几十吨重,如果不包括固定锚的话。当然,电站的发电量也小了点,不过只能供应百十户人家,几十台机器。 
  好在海洋够大,洋流够强,不至于因为几个电站而改道,造价也是很低廉的,多装几个不费事。 
  第一批装备这种电站的是海上平台,这几乎是给它们量身定做的,虽然它们可能附近没有洋流,发电效率大受影响,不过海上总会有点风浪,比起更捉摸不定的风力发电来讲,好了很多了。 
  第二批受益者是很小的岛屿,沿着岛边放一圈,用电就不用愁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充足而廉价的电力,淡水也不用愁了。 
  第三批受益者就比较重要了。蛛丝纤维的发明使得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和它配套加工的也是改性橡胶之类的有机物,而且比蛛丝纤维的用量要大几十乃至上百倍。这些东西多数都是要靠田里长出来。已经不多的农田里,种着要养活二百多亿人的庄稼,这些人个子比祖宗高,饭量比祖宗大,有些人还喜欢吃了吐,吐了吃。 
  海洋农场也老早就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不过没有直接来自海洋的动力,也只能在大陆架养养海带和贝壳了。大鱼小虾倒是还有,比较的难抓。大规模的从海洋获取蛋白质和纤维素,一直在取得缓慢的进展。蛛丝纤维和渔线电站的出现,终于使这个事业前进了一大步。 
   
  起4W点4W中4W文4W网4W授权发布。
 
 
  正文 第九十一章 电脑主持 
  (起2D点2D中2D文2D网更新时间:2007…8…21 10:53:00  本章字数:1072) 
  渔线电站这种便携式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